二十八章 變化
風波過去,媽媽根本不知道樂仁的志願,是怎麼繞了一個圈才滿足了她的心願的。
只有四中在開學後,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今年中考升學率百分之百的黃老師,眼看就要提職加薪的時候,突然因病退休了。大家只能感嘆人生無常,福薄命淺。
與此同時,在慄村,開始了一場土地收購,一個新成立的柏鄉商貿公司開始收購村裡的空餘住宅。
奇怪的是這次收購沒有搶購村邊的沿街門臉房,而是從村中心的冷門地段開始收購,市價交易童叟無欺。
慄村作爲省會的城中村,已經流失了很多人口,到外地上學的,上班分了房子的,女孩子嫁出去的,五保戶合併到村敬老院的,各種原因導致了慄村已經空心化。
剩下不多的人口都願意兌換到村邊的門臉房,可以租個好價錢或者乾脆自己開個小商店之類的,所以收購的比較順利。加上辦理手續的人大多是原來慄村的年輕人,村委會也積極配合,各個地塊很快就連在一起。
柏鄉商貿公司把四周蓋起一圈二層小樓。一層是前後開門的門臉房,二樓是庫房或者住宿的構造。
中間圍住的一大塊地方很快就鋪設硬化地面,用紅磚砌成一排排櫃檯,櫃檯上搭了簡易的遮陽棚,中間留出過道和排水設施,每一個櫃檯上都標註着幾排幾號,幾排櫃檯又合併成蔬菜區,糧食區,副食調料區等不同的功能區域。
在後世很常見的批發市場,現在看起來還是有點耳目一新的。
關鍵是投入並不大,土地購買雖然佔大頭,但遠遠不是後市土地的價格。轉圈蓋的小二樓也很簡單,打好地基,紅磚砌牆,水泥預製板鋪頂,保險起見還加了立柱支撐,不求好看,但求實用。剩下的平整地面,紅磚砌櫃檯,本村有大把的人能幹,願意幹,管飯再多少給點工錢就行,工具都是自帶的。
市場蓋好了,原來村裡的遊手好閒的年輕人都換上統一的工裝成了這個商貿公司的職工,裡面還摻雜着不少山平口音的外鄉人。
接着就是十幾輛嶄新的農用車開進市場,每天一早轟隆隆的開到郊區收購蔬菜水果糧食等各種農產品。車裝不滿時還給進城賣菜的農民免費拉到市場的指定區域,櫃檯免費使用三個月。
各大機關單位的食堂都有人上門聯繫,需要什麼肉、蛋、菜、糧食、副食調料,打個電話,送貨上門,價錢還便宜,長期供貨可以記賬,一系列措施實施下去,很快市場就形成規模,把過去的街邊攤販統一了一大部分。
由此帶來整個裕華區的市容市貌明顯好轉,區政府的各職能部門對即能帶來工作成績,又懂人情規矩的商貿公司一路綠燈,大力支持。
另一個發生在這個時間段的事兒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四中路派出所的王副所長被免職了。
具體原因沒有公佈,直接被調到分局看大門去了。據小道消息傳言:是因爲王副所長的佩槍給丟了。中國是對槍支管理的最嚴格的國家,沒有之一。警察的佩槍有嚴格的管理規定,丟槍,基本上就別想在公安系統混了。壞消息是這隻槍神秘的丟失後一直沒有出現,好消息就是它沒有被用來危害社會,如果真的有人用它犯了案子,前王副所長還會面臨更悲慘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