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瘦馬事
時間溯回,九日之前,五月初三!
戶部尚書倪元璐,領翰林編修兼東宮講師林增志、李士淳一行三人,自四月初七易縣西北起行,經得近月光景,遙遙兩千裡,山水迢迢,攜重任趕赴南京!
到得五月初三日,其一行堪堪抵近了南直隸西北向之鳳陽地界!
鳳陽全境,乃江北四鎮中,高傑一部駐兵勢力範圍。
此城東北,有一五河縣,距南京,仍尚需三百里。
話說是日晌午,倪元璐同林增志、李士淳老三位,坐駕馬車,一路奔波,力疲奔至五河縣西南淮水邊!
因得連日趕路,人困馬乏,後繼乏力,遂於倪元璐言說下,邱致中派去近身相護的幾名兵士,便勒馬止歇。
駕轅的後生,更難得有禮,跳下車駕來後,亦頗顯尊老的將三位老大臣自車上扶下,伸展筋骨,吃喝歇腳。
可,就於倪元璐剛下得車來,其卻於蘆草邊,碰巧發現一落水輕生女子!
倪、林等救人心切間!
即命看護兵士前去搭救!
待得救人上來,堪問才知,此女乃附近五河縣高門富戶劉大財主家中跑出來的新納小妾!
因得人生地不熟,慌不擇路,又驚恐懼怕叫得本家抓回,虐待凌打,遂銀牙緊要,這纔不得已起了投河之念!
滴答!滴答!
出水的芙蓉,我見猶憐的秀美臉蛋兒!
梨花帶雨哭訴間,怯生生,嬌小清純,楚楚可憐!
你別瞧這老三位,眼下是均已過了五十之壽,但愛美之心,又何時分過老幼乎?
於是,三大臣對此便頓生了憐香惜玉之情,無需多議,一致以爲,應即刻帶此女跑路,同赴南京!
爲免主家來尋,且竟還頗有荒唐的,連歇腳之事都全然難顧,吩咐兵士套馬就即刻開溜!
其三人身前,致中所派緊隨護衛共五個,倒尚還算得盡職清醒,紛紛力阻,唯恐節外生枝,於這荒郊曠野間,徒惹什麼是非出來!
畢竟,客地無根,一旦那劉家主家真是聚攏人手圍打找來,那便是跳進黃河,都難再洗清了!
可怎奈!
倪、林、李三老,搪作無知,非得一意孤行,徒擺得一副大義凜然,所言卻只堪說些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之類鬼話,見得佳人,竟連重責在肩都全然拋諸腦後,一味心懷僥倖,不肯相依!
無法!
一行人如此這般,便只得攜女向前又行了小半日的功夫。
路上,車馬行於淮水邊,亦不知是臨水思鄉還是別個什麼,那車中,竟忽地又兀自傳出秦淮歌調來!
十里煙雨重,燈花逐水流。
盛庭華筵依舊!
琵琶聲色悠,香扇桃花繡。
新辭一闋爲君奏!
佳人翹盼首,翠閣下簾鉤。
霓裳水袖妙歌喉!
青山白雲幽,相思曲不休。
今朝紅塵看透,匆匆再登金陵樓!
黃粱一夢情難留,舞絕秦淮岸,醉王侯啊!
醉王侯!
也就是這般時候,倪元璐等才知,此女原乃淮南“揚州瘦馬”也!
無怪乎,其模樣身段,才得這般撩人,秦淮曲調,亦又如此絕豔!
一時不察,此三老竟便受用於此靡靡之音中,再難自拔矣!
對此,隨行護衛幾人隱憂,亦曾半日來多番進言勸誡,唯恐此女子事,招惹耳目,重任難繼!
但縱是苦口說盡利害,車中三老卻依舊聽不進去分毫!
遂稍後不多時!
果不其然!
變故驟生!
車馬西南向,隨秦淮曲落,猛然間,頓生煙塵,緩丘後,突有得烏泱泱一大羣鄉民打扮之人,朝此奔襲而來!
遠瞧去,那夥兒約莫四五十個,身着各式農戶雜役打扮,手上竟亦都拎着傢伙,頗有來者不善之意!
轉瞬間,撲近不少,那領頭漢子,亦用方言,不知朝前方渡口處高喊着什麼。
聽罷,渡口前幾個漁夫,似亦都起了戒備!
要知,此處過淮水,直抵滁州界,最爲近便,滁州再南,便到南京矣!
可這臨了臨了,眼看此行終點,距此已不過兩日腳程了,這會子功夫,卻因得此等爛糟事由,闖下禍來!
真真有所不該!
有所不該呀!
對此,眼見禍已臨頭,倪、林、李三位亦嚇得不輕。
瞧見事態急轉,現刻,其亦不要那老臉了,匆言吼着,便欲慌腳放棄渡河,駕轅火速沿水朝東遁走!
但事已至此,都這當口下了,哪兒還來得及呦!
遂西向呼啦抄,一下涌來大批人手,其仗得人頭優勢,圍追堵截,前後左右一包,便成了個合圍阻路態勢!
倪等車馬隨行人丁,未能逃出百步,堪堪叫其逼停!
說來,也絕怪不得旁人不給機會!
實是此老三位,真真太能作妖!
救人還則罷了,關鍵此不合時宜當口,你非聽得什麼小調豔曲的!
那“瘦馬佳人”吳儂軟語一啓口,音調洋洋遠飄,勾了魂去的,又何止你車中三老朽乎?
如今,落得此般狼狽倉惶,亦全屬活該!
眼下,那劉家主家派人來追,喊打喊殺間,又豈還由得你等分說!
遂兩廂一接觸,便登時茬架,打作一團!
好在致中安排隨護堪用,拼了死力,一連撂倒十來個,這才堪堪穩住陣腳。
反觀車中龜縮三老,臨陣慫包,迂腐老朽,這般時刻,難堪大用矣!
僵持!
短暫打鬥後,雙方陷入暫行僵持中!
足一刻來鍾!
對面劉家領頭武備家丁,才得算漸收罵口,消停與事。
再後,經得一番談判,終是定下還女下車,姑且放行之法!
可,正待那女子萬般難願,堪行下車之刻!
不料!
西北向剛那緩丘處,竟好死不死地,再度煙塵大作!
猛然間!
枝節旁生,可怖變故再襲!
遠遠瞭望,煙塵中,叫囂吼嚷罵言之聲不絕於耳,一隊兵馬,竟突地強馳奔此而來!
真乃叫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也!
【揚州瘦馬:】
【揚州界內妓女別稱,古來揚州乃兩淮(淮南、淮北)鹽商聚居地,此處鹽商當年可謂富甲一方,生活奢靡之程度堪比皇家!遂其因得富足,便由此養活了大批傍生產業,其中之一,便有着“養瘦馬”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