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簡單的原理,繞過複雜的過程。就像過橋一樣,你看到這座橋是一條直線還是曲線,然後計算:
“我走過去需要邁多少步,耗費多長時間?”
結果出來以後,這就是你過橋付出的代價。但更多人可能將焦點放到了另一些事情上。比如:
這座橋有許多扶手,大約上百個,我要扶着它們,不然會掉下去。
橋下有深約十幾米的河水,河流湍急,我掉下去怎麼辦?河裡面還有石頭,我能看到這些帶着尖利棱角的石頭,假若我掉下去,它們就會把我殺死!
我可能有恐高症,走到一半,如果走不下去了,我怎樣退回來呢?
這些可能都是問題,而且是複雜的問題。沒錯,它們都是真實存在的,但當你想到這些信息時,你就拋開了最本質的邏輯,陷入了極容易動搖和被人改變的邏輯通道中。如果這時有人過來勸你:“嘿,聽我的,這座橋危險太多了,我們一起繞過去吧,我聽說距離此地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寬大安全的橋,你是否願意跟着我一起去呢?”
你這時很容易聽從他的勸說,成了他的幫手,一起去嘗試另一種可能性。在這期間,你就浪費了更多的時間,付出了許多無謂的代價。而且到最後,你仍然需要過橋,仍會面臨這些問題。
當然,這時更可能發生的事情,是許多“生意人”過來向你兜售他們的產品:
“年輕人,買人身保險嗎?這份保證可以讓你沒有後顧之憂,從橋上摔下去,你將獲得賠付。住院期間的費用將由我們公司提供,即便你不幸遇難,你的家人也能獲得一筆不菲的錢財。”
“購買救生衣嗎?你看,我們這款救生衣有多麼出色,它能讓你體驗與衆不同的在水中逃生的功能!”
……
你將“過橋”看得複雜時,就會有無窮無盡的複雜的事情找上門來,它讓你變得不再清醒,成爲這個商業世界中被洗腦的一員。你會按照強者爲你設定的規則生活,遵從一個聽從於“工業化設計”的軌道,像一個機器零件一樣,偏離那個簡單直接的方向。
艾伯特·威廉姆斯是我在美國的人生導師,我們對此討論了許多例子,將全世界的超級名人(他們多是偉大公司的領導者)放到我們的電腦中,把他們的故事剝離出來,客觀地分析他們的成功理論,控制企業的模式,以及他們贏取人心的招數。
演講家在半小時的過程中如何簡化程序,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聽衆的共鳴?
你知道馬雲是如何利用五分鐘就說服他的手下嗎?
你想清楚地瞭解華爾街的知名公司是怎樣讓它的員工相信“資本是神聖而非罪惡”的工具嗎?
我們從中找到了“簡單”的力量,正是一個人能夠洞悉最有力的規則,發現最核心的秘密,然後迅速出手,心無雜念地抓住它,堅決地執行,纔可以完成令多數人仰望的“偉業”。
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往往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問題的本身!我知道,每個人都想盡快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就像向我請教問題的這位來自國內的清華高才生,他充滿了理想和雄心壯志,他鬥志昂揚,但他的方向是錯誤的。
要想優化生活,距離成功更近,首先就要改變你的想法!
專注於提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去過量入爲出的日子。前者是最簡單的指導原則,它將永遠有效;後者是複雜的實用主義邏輯,它會讓你變得不堪重負,並從此變得平庸。
我的建議是:永遠不要像“一無所有的人”那樣思考、看待問題,或者採取貧窮的行動。
如果你是我的員工,我會不斷提醒你:“你怎麼對待自己,這個世界就會怎麼對待你!”
贏家的簡單法則:
○在改變規則之前,請遵循規則。但重要的是前者。
○不要重複任何一件事情,即便它是必要的。
○主動地蒐集信息,儘可能取得一手的信息,而不是轉經他人。
○簡練,直接,並且要命中要害。
○尋找結盟而不是敵對的方式。
○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是隻看到問題是什麼。
○追求至高的權限,控制過程,對結果表現出你的寬容。
○做一個善於談判的人,和每個人都保持互相理解的心態,但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假如一開始就看到了方案,自動跨越所有步驟。
認識到這些法則是至關重要的,但如果你只是認識到卻沒有相應的行動,最終你仍然會輸掉自己的生活。
什麼人才可以贏?
你往往可以看到,那些能夠贏到最後的人,都是你眼中的“傻瓜”。
他們與你所認知的世俗生活格格不入,做着在你眼裡“純屬多此一舉和讓人嘲笑”的事情。
但是,恰恰是他贏了,而你輸了。
我有位美國的鄰居,他是一位六十多歲的白人老頭,從東部的一家小鎮搬過來,在我位於洛杉磯的獨棟住宅旁邊已住了四年多的時間。他曾經對我說:“格蘭德,你知道嗎,我跟蓋茨家族做了十幾年的鄰居,那
時候我覺得他簡直就是一個白癡,他在大學表現得就像一個不學無術的怪物。於是,我就去找他的母親,我希望說服她,讓蓋茨變得合乎人們的期望。
是的,我們都對他寄予厚望,但他當時看起來,幾乎沒有做過一件讓我覺得愉快的事情。”
從小就“格格不入”的比爾和在三歲時就成爲人們眼中的神童的你,哪一個更具有贏家的潛質呢?
一個會讓人感到遺憾的事實是,前者成功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後者,因爲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贏。這並非確定無疑的真理,但過去的歷史和經驗會告訴你,我的結論是正確的。
贏家的幾大標準:
●思維和認識
只有用贏家的思維方式去做事,你才能成爲贏家;以輸家的角色每日抱怨,你就只能陷在輸家的思維泥潭中,就算看清了方向,也無法集中全部的精力去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贏家擁有“正確的思考技能”,當面對一個問題時,在如何思考的第一步,他們就已經走在了前面。
正確的思考技能,就是正確的制定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們不但在思維上領先,而且還是現實生活中進行全方位投資的強者,特別是在性格當中,他們具備耐心、恆心和勇不言敗的精神。與之相反的是,我看到更多的人,他們沒有精氣神,不敢競爭,也羞於展示才華,這樣的人永遠都不能成爲生活的強者。
差距就在這些最簡單的地方體現出來,並且決定着後面複雜的動態發展。
問題是,你願意學習誰?你希望自己擁有怎樣的視野和思維,如何瞭解前人,並去明白事物的真相?
要想把握自己的命運,就得首先完成思維上的進化!
就像巴菲特在股市上所能做到的一個簡單的思維:“當人們貪婪時,我會恐懼;當人們恐懼時,你卻開始貪婪。”戰勝大衆的盲從,就擺脫了世
俗思維的限制,跳出了泥潭,從而能夠在一個令你保持清醒的高度,從容地看清事物背後的真正規律。
●眼光和判斷的原則
我們不必做到精確地預測未來,但一定需要掌握正確的分析原則,擁有高遠的眼光和良好的視野。
巴菲特在熟知的機會出現時,果斷地投下重注。結果是他贏了。朱先生有次在股票市場依樣畫葫蘆,投入兩千萬元買了他認爲“自信會贏的機會”,結果損失慘重。
區別在什麼地方?
人們進行判斷的原則經常帶有濃厚的主觀傾向,什麼樣的機會是儘可能接近正確的?人們往往輸在這一點。科學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規律,從而做出與衆不同、避開危險陷阱的預測,這樣的思維模式很重要。
贏家的眼光通常具有安全邊際,他們在爬上山頂之前,都會確保不跌入深淵。就像投資,如果你買入一樣東西時,能夠懂得,即使未來的結果不盡如人意,那麼你也不會永久性地損失自己的投入,至少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那麼你就學會了聰明地進行判斷的原則,跳出了思維的羊羣。
●行動與你的不同
贏家從來都不會抱怨,他們的心態超棒,也從來不做無意義的事。
爲什麼人們總要抱怨呢?這是我總結的輸家的重要特徵之一。他們就算成功了,也對於過程中的某些不如意耿耿於懷,不能忘記。他們痛恨別人的不忠,嫉妒其他人的“完美”,也因某些細節的不完善而使心胸變得扭曲。這樣的人很難長久地成功,也無法贏得更多人的愛戴。
原因也許只是,大多數人只能看到生命中的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但是少數贏家卻能從不完美的事物中找到關鍵的美好,並且一定能發現把這些美好無限擴大的辦法。
你靜下心來看看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是抱怨的對象,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忙碌、薪水的微薄、天氣的變化等等,任何一種因素都成爲了自己抱怨的話題。在中下層職員的聊天中,有50%以上的內容都是在抱怨,他們喜歡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發泄自己的不滿,在永無休止的抱怨中實現自我的優越。
如果你還在憤恨於生活的不公,請你先總結一下自己的生活,那些你
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等等,同樣存在於你自己的
身上。
當“不公”出現時,贏家會採取行動消除它們的負面影響,而其他人卻只會用嘴巴發泄他們的不滿。這就是行動的不同,導致了人們命運的最終差異。
●財富是什麼?
不同的人對於財富的認識有着巨大的懸殊,贏家將名利作爲工具,不是追求。他們將財富的利用上升到戰略的層面。這樣的人即使再貧窮,也不會被金錢俘獲。他們可以付出全部的財富去作爲一項完美計劃的賭注。
失去財富對他們來說,只是再一次成功的開始。
與其說成功者控制了財富,不如說他們在制定賺取財富的遊戲規則。
掌握規則的人是最大的贏家,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贏得暫時失去的東西。
而將財富作爲唯一目標的人,則只能被動地服從於規則,無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超過前者取得的成就。
洗腦術:怎樣有邏輯地說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