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的一位主管對我說:“首先我們會制定目標,制定目標的參照系不是戴爾自己的歷史業績,而是要在IDC(全球着名的IT及電信行業市場諮詢和顧問機構)公佈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加權。比如說,市場平均預期增長是10%,戴爾的習慣就要將目標定到增長30%。”
在制定目標的基礎上,戴爾會把目標分解到每條產品線、每個禮拜、每一天、每一個人身上,並在每個月的電話會議中分類別地評比,整個區域的客戶服務中心可以分爲幾十個功能小組,比如臺式機、筆記本、質量控制、財務管理等等,這些小組和全球六大生產基地的同事一起評比,通過和別人對比,找出自己的差距。
當我們重新審視這些公司的發展之時,我們會發現,理念的真實性和公司連續一貫符合理念的程度要比夢想的本身重要得多,細節的設計對公司理念切合程度正是反映了這種重要性。
着名公司的員工“洗腦”方式:
●員工紀念碑——沒有人被遺忘
美國佐治亞州Synovus公司推行“鼓舞型”員工文化,以至於投資一億美元在溪邊小路的路磚上刻上了公司所有員工的名字。公司總裁每月要同25名員工共進午餐,每位員工還會收到標有總裁通訊地址的五個貼了郵票的信封,以鼓勵員工積極提供反饋意見。
●自由承諾——“最佳僱主”的慷慨
2000年開始,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將收到一份包括八項自由(保健、財務保障、學習與發展、變革、旅行、聯絡、工作與休閒、娛樂)的“個人飛行計劃”,該計劃說明如何獲得這些自由並提供相應的工具,將“最佳僱主品牌形象”通過警句的形式傳達給員工:“西南航空,自由從我開始。”該公司認爲自由承諾能讓“最佳僱主”這一稱號深入人心地起到內部激勵作用。
●自我培訓計劃——爲自己澆水
大通曼哈頓銀行規定“凡無正當理由且多次拒絕參加培訓者,銀行予以解僱”。銀行要求全體員工每年要搞一個自我培訓計劃。大通培訓計劃在員工提出基礎上,由總行制定,再由培訓主管部門彙總、實施。某員工在自我培訓計劃中這樣寫道:1月—2月,對銀行內部環境和結構進行調查;2月—3月,對銀行的不滿之處做一個系統的總結;3月—7月,彌補自己不足;7月—12月,對銀行的不足之處提出更好的建議。
●公司“法院”——信仰即可得救
聯邦快遞公司通過設立“員工公平對待條例”,讓經理人和員工對執行公司文化互動監督。員工如果覺得受到處分不合理,可以在7天以內投訴給他上司的上司,他上司的上司要在7天內開一個“法庭”來判定員工對還是經理對,如果員工還是不滿意,還可以繼續往上告。公司很多原先管理階層的決定都是通過這個“法庭”推翻的,在公司裡只有理念權威沒有個人權威。
●設立基金——做員工的人生規劃
松下幸之助設計了讓員工“三十五歲能夠有自己的房子”的“職工擁有住房制度”。並通過捐贈個人2億日元設立的“松下董事長頌德福會”基金,激勵松下人按公司設計的人生規劃成長,通過實行支付意外死亡職工家屬年金的“遺族育英制度”免除員工後顧之憂(日本員工過勞死現象非常嚴重)。
●請回前員工——無法逃脫“魔掌”
麥肯錫在員工離職時會誠懇地要求留下聯絡方式,每年給他們寄生日卡和新年卡,並由董事或副總經理親筆簽名。定期給離職員工發公司近況,並不定期地要求員工回公司進行交流或者診斷。即便是你已經離開很久,你也會不知不覺中受到它的影響。
●葡萄——超越“水果”的獎勵
聯想內部曾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個月的業績達標之後,都會開一個水果宴,大家一起吃水果。食堂的牆上也會出現“某某事業部超額完成訂單,每個人午餐獎勵一串葡萄”這樣的標語。其實在一定意義上,聯想的“葡萄”已經超出了水果能夠表達的意義,就好像三星電子的一頓“韓餐”,寶潔的一次“旅遊”,足以讓你在工作中鞠躬盡瘁。
●排行榜——誰纔是王者
戴爾每個月都會有一個全球的電話會議,每個事業部各自成組,評價誰能登上銷售冠軍的排行榜。如果你總是位居首位,你的事蹟會成爲公司刊物上描寫的英雄行爲,公司刊物的編寫者時刻不忘英雄事蹟的蒐集。
●家庭日——“收買”你的親人
摩托羅拉中國公司通過經常舉辦的“家庭日”,邀請員工及其親屬參觀工廠及其辦公環境,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家庭日”中,不只有精彩的節目、快樂的笑聲、豐富的獎品,更有溫馨的天倫之樂、融融的聯誼之情。摩托羅拉是靠公司文化吸引僱員的,當你試圖跳槽的時候,或許第一個阻止你的不是摩托羅拉,而是你的家人。
●“機會宇宙”星圖——洗去記憶
微軟培訓師努力讓員工脫離和自己過去相比較的巢穴,強迫大家習慣去看面向未來的“機會宇宙”。這是微軟針對新員工公司理念設計的專門培訓,以星圖形式設計並張貼到培訓室的牆上,鼓勵員工思考未來會出現的機會。每當學員陷入細節爭論時,培訓師立刻指着牆上的“機會宇宙圖表”問道:“你們在爭論如何抓到這些大機會嗎?”一次又一次,大家被從習慣的思維拉出來。
●精英俱樂部——自豪花旗
“自豪花旗”(CitigroupPride)是花旗集團的第一個員工網絡組織,組織創立於紐約,在達拉斯、英國設有分支機構,面對所有員工開放。“自豪花旗”的主要目標是培育一種遍及花旗集團的包容性、尊重的環境,讓員工感到在這裡很舒適,而不管性傾向、性別或性表達方式的不同。“自豪花旗”經常組織各種相關活動,例如,與花旗的全球多樣化辦公室聯合,在紐約組織了一個“自豪”月項目。
使人對你產生幻想
你是否清楚,凡是一些魅力四射的人物,他們都或多或少具備某種高明的催眠手段?
出色的演講者通常會帶給聽衆不同的幻想,他們在聽演講時不是在接受道理,也不是聽人告訴自己如何生活,而是在欣賞一場精彩的演出,在尋找生命的信仰和近在眼前的“世外桃源”。
一個有魅力的男人,常讓女人產生性幻想。當然反過來同樣適用,一個男人看到心儀的女人,一定在腦海中設想如何跟她上牀,或者在夢裡和她。
人們把內心的強烈願望嫁接到了這樣的人身上,“幻想”通過他得到實現,這是深層次的心靈控制。許多女孩失戀以後便痛苦地跳樓自殺,對生活失去信心;有些員工在公司倒閉以後得了憂鬱症,難以接受到其他單位工作的“殘酷現實”。
原因只有一個:他們的幻想破滅了。
一個觸手可及的前程
另一種幻想是關於夢想的,假如你能製造夢想,你就在今天的世界成功了一大半。
你給了人們一個觸手可及的前程:“跟着我,你將成就事業,實現你的價值觀,得到一個完美的人生。”他會爲此產生強烈的寄託和期待,希望在你的帶領下,來完成這一目標。
企業領袖的魅力,根源於此。偉大的企業家身邊都有一羣這樣的人,他們緊緊跟隨着帶頭人的腳步,崇拜並支持他的一切決定,義無反顧地奉獻青春乃至一生,只因爲他們相信:“我的夢想承載在這個人的身上!”
史玉柱、馬雲、張朝陽、比爾·蓋茨、巴菲特、喬布斯……他們都是這麼成功的,製造夢想,提供前程,然後聚攏一批富有才華的人。
這也是政客最經常玩的把戲,有機會你可以到美國聽一下總統和州長競選的演說詞,認真研究一下他們在過去、今天及未來的種種許諾。他們甚至承諾在沒有河流的地方建橋,在地球與火星之間建造一座通道,讓你開着汽車駛向遙遠的金星並保證你的旅途安全。
從總統制建立以來的二百多年間,美國總統和州長的所有承諾,除了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相關的部分,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在“計劃時間”內得到了實現。
如果你答應給他一張選票,他甚至願意把你送上太空。當然是免費的,但當他坐上州長或總統的寶座,他第一時間就忘了你的名字,還有承諾實現的一切。
可是,爲何人們還是瘋狂地癡迷於總統制呢?根源在於,製造“幻想”的流水線日復一日地工作,總有些新的願景被生產出來並兜售給大衆。這是精英對大衆善於遺忘的人性弱點的利用。
對人們來說,幻想是第一位的,人們每天都在計劃第二天的事情,只要有可能變得更美好,他們願意付出代價。
至於能不能真的實現,有時並不是政客關注的焦點,但他們會爲此做些什麼,讓你肯定他們的努力。
1.我會把一份美好的前景放在你的面前,這是我的承諾。
2.這份前景讓你感動,爲之付出你的全部,並聽從我的引導和操縱。
3.當它不能實現時——不,它本可以實現,但我已經盡力了,我們進行了共同的努力。並且,我認真履諾的行爲讓你更加感動。
4.此時,你關注的焦點已不是目標的實現與否,而是我們一起走過的這段歷程。
股民將希望寄託在了巴菲特的身上,哈撒維公司的股東也是如此,在幻想如此強烈的前提下,就不會有人在乎他自己得到了多少,以及是如何做的。
在這種財富分配的過程中,洗腦便以此種方式存在:因爲寄存的幻想和期待,人們心甘情願將財富的大多數分配出去,自己只留下一小份。
“他可以讓我發財,那麼他發更大的財,有什麼不可以呢?”
我也可以告訴你,美國的世界警察地位,就是這麼建立的。無數的國家這樣想:“它能給我帶來安全,它想取走什麼,就讓它拿好了。我不在乎它的軍隊經過我的領空,駐紮在我的陸地。”
就如同美國在東亞地區尤其是日韓的地位,以及日韓兩國面臨的處境,便是此“幻想”的結果。當我還在
FBI工作時,這樣的話題是同事之間茶餘飯後的談資,我們無數次地分析這些事情之間的聯繫,以及國家和個人心理的異同。
得出的結論是,任何生命個體與國家個體之間,都存着某種思維的類似。換句話,國家思維正是個體思維的集合體。兩者之間,只有洗腦的領域不同,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兩樣。就像在我眼裡,一名中東恐怖分子的招供,和讓一名來自俄羅斯的間諜反水,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和國家,與美國人的利益需求千差萬別,但在審訊技巧和洗腦的流程上,從來不會有重大的差異。
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
人們不一定都擁有同樣的怨恨,但一定具備不切實際的夢想。它潛藏在每個人的心中,時時準備跳出來主宰頭腦。在你意志力最強大的時刻,它也在蠢蠢欲動。
正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導致了人們容易被洗腦。
我們經常發現,給人一種很難實現的理想,要遠比給他一些現實和有用的指導更利於操控他的行爲。即使在家庭教育或朋友之間,這種現象也
普遍存在。你建議朋友去踏踏實實地找一份工作養家餬口,他會對你不屑一顧;但當你慫恿他去舉債成立一家公司、拿自己的人生去冒險時,他卻興奮異常,躍躍欲試,並覺得你“真是一個有想法”的人。
這是爲什麼呢?
下列幾種人非常容易被“不切實際的夢想”所綁架:
第一,那些缺少社會經驗的人。許多年輕人從小就被父母圈養在家庭的溫室,對複雜的社會缺乏瞭解,對於別人鼓吹的理論和一些編織的謊言就無法正確地判斷。同時,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也很容易順着別人的思路去思考。
第二,處於弱勢階層的人。人越是弱勢,就越會有夢想。當他擺脫現實的夢想過於強烈時,自然就變得不切實際。國內一些深陷傳銷組織的人,就身兼這兩種原因。弱勢羣體由於有着極大的生存壓力,想改變狀況時,便產生幻想。在某些特定的誘導下,就被輕鬆地洗腦,然後成爲別人利用的棋子。
“幻想”讓人們沿着適應他的內心想象的思路發展,然後收集一切有利於這種驗證和推理的信息,來不斷地暗示自己:這是真的,馬上就要變成現實了!即使遇到重重的困難,他們也會繼續強化這種暗示,更深入地依賴和相信別人提供的這種思路,來讓自己變得輕鬆。
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之間也存在着這樣的“場”,能夠製造和提供幻想的人,擁有強大的影響他人思維的力量。通過創造“客觀的事實”,制定一條“正確之路”,來爲人們設計一種“偉大的價值觀”,這就是繪製一顆“蘋果”的核心流程。
有一雙手握住方向盤羣體夢想的設計師
一羣人在一起制定夢想和計劃,聽起來是多麼快樂的事情,但是主控權一定握在某個人的手中。當我在學生時代,我就懂得了這個道理:誰擁有主控權,誰就是那個“上帝”。
如果你想獲得巨大的成功,與其去實現某些理想,不如讓自己成爲一個羣體夢想的設計師。這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
當然,這意味着你可能會輸,但你一定從中收穫巨大。就像喬布斯之於蘋果公司,巴菲特和他的價值投資理念。人們記住並擁戴他們,不是由於他們賺到了多少錢——雖然這是不可忽視的因素,而是他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夢想,掌握着這列夢想動車的前進方向。
我們可以分析一個廣告的設計過程,一家廣告公司將它的方案放在我的桌頭時,我通常不關心它的報價和可行性,這對我來說沒有特殊的價值。
許多公司都有它的報價,而且每家公司都能拿出可行性很強的廣告,它們大同小異。我最關心的是該廣告策劃版權的所有人是誰,由誰在監控它的執行。這才能讓我看到真正的獲益者和整個流程中的智慧大腦是誰。
在FBI工作多年的經歷,讓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或者說這是一個世俗眼光中的“壞習慣”。我喜歡將每一件事情都視作一套有備而來的程序,它等同於一輛汽車,在組成它的全部環節中,一定有某些環節是最核心的,居於支配地位,也一定有大量的環節處在僕從的位置上。
比如,當我們爲戴爾公司制定員工培訓教材時,會格外關心它將派哪位得力人士去執行該培訓,這個人的性格是什麼樣子。我讓助理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經過謹慎的研究,我會特別約見他,與他進行交流。
因爲我十分清楚,一輛汽車的行駛過程,不但由它的質量來決定,還取決於駕駛它的人。
最基本的例子是公司的“價值觀洗腦”,制定和掌握這些程序的人是最大的贏家,坐在船上跟從於這艘信仰之船的,他們是被洗腦的目標,哪怕他們也參與了這個神話的營銷,也不可避免地無法逃脫被洗腦的命運。
“宇宙只有一個上帝,世界只有一個主人。”這句話可以類比人們的思維金字塔,在“頭腦風暴”決定勝敗的今天,人與人的關係和控制也是由這個規律來主宰的。讀到此時,你也可以問一下自己: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手始終放在方向盤上嗎?”
假設你和兩個夥伴一起做些事情,這件事情可以是開公司、投資、管理一家組織、一個部門,也可以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些小事,比如去旅遊、爬山、裝修房子。那麼,你們之間誰是主導呢?這個特定的關係定位和價值從屬的鏈條,將會決定你們將來的地位和最終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