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剪羊毛的來了!

@@@@@

重慶召開全國經濟會議,總統、副總統和總理紛紛前往西南視察的消息讓嗅覺靈敏的商人聞出了其中怪異。

上海大宗期貨交易所內幾年不變的基準白銀價格開始下跌,從1民元兌換20克猛然跌倒1民元兌換22克。

白銀貶值其實並未出乎市場預料,而且貨幣改革遠沒有想的那樣複雜,從1912年西南最早推行民元紙幣以來,到14年全國統一後停止鑄造銀幣,停止外資銀行隨意發行貨幣後,民元地位其實已經確定。歐戰經濟刺激下貨幣流通需求劇增,大量黃金和白銀的涌入也使財政部和中央銀行有足夠儲備確保貨幣的充足供應,使得民元流通率急劇增加。

棘手問題在於沒人知道全國到底有多少白銀,幾百年累計的總量肯定是極其驚人的,加之晚清政府無法有效控制白銀進出,大量墨西哥銀洋在華流通,歐美商人在瘋狂攫取白銀的同時,也使市場更加混亂。財政部自己也搞不清這個數字,一說是約25000噸(合計8億兩,白銀交易16兩制),一說是約32000噸,更有說超過80000噸這個驚人數字!即使按照最小的數字,以每兩(每兩31克)兌換1.5民元計算,全部收回就要發行13億貨幣對衝。但金銀貨幣是積壓性的,有很多白銀不會流入市場而是被當保值貴金屬儲存起來,如果幣改後涌入市場的白銀最終超出預計,貨幣大量增加的結果就是通貨膨脹.....。

反之,也不能任由白銀留在市場上,無論幣改如何都不可能立即將金銀和貨幣直接切割開,無非是以貨幣取代了金銀,但其價值卻要通過金銀體現,如果任由天量白銀散落市場,那麼就會造成白銀的大量外流。最終是通貨緊縮,然後工廠企業因缺乏流動性最終破產。

這是柄雙刃劍,解決之道就是儘可能多回籠市場金銀,然後以債代幣的方式將央行手中的金銀給固定化!這就是一戰和二戰後華爾街的做法,大量金銀流入後本該出現的通貨膨脹被債券給鎖死了,使得金銀長期被留在美國。

先走一步的華爾街當然知道這樣做的好處,但他們顯然不想讓中國輕易獲得好處,即使白銀價值比黃金低。卻也是讓資本家們眼紅的貴金屬。而他們的底氣就是控制着上海51%的白銀儲備!相當於民國白銀總量的3成都在他們手中!

中國可以將他們贖回去,但卻需要付出一點點代價......所以漢格爾舉起杯子,和英國太古洋行遠東總經理威廉漢米爾先生輕輕碰了下酒杯:“威廉先生,謝謝您的支持。”

太古洋行是盤踞在遠東的英國巨無霸企業,控股包括匯豐銀行等等一系列大財團,曾幾何時壟斷了中國茶葉、生絲交易。爲幫助英國政府打擊中國,實施虛弱政策還在斯里蘭卡和印度推廣茶葉種植,從根本上掐斷中國最大的外匯收入。還扶持日本生絲業,用日本生絲來壓制中國生絲市場,不僅獲得鉅額利潤還幾乎毀掉了中國生絲,日本也因此獲得大量外匯,確保了明治維新後國家改革的資金供應。

所以真要追根溯源的話,太古洋行和甲午、庚子年事件都脫不開干係。直到1914年關稅逐步被楊秋收回,歐戰爆發等因素才導致洋行走下坡路。生絲被中美壟斷。茶葉受到中國本土商人挑戰,最後爲獲得足夠流動資金不得不將揚子江英商造船廠、匯豐航運公司等一批優質資產出售給中國,使得遠東商界的霸主地位愈發岌岌可危。

戰後英國經濟裹足不前,中國關稅和租界紛紛取消,加上各國都開始提高關稅壁壘,限制金銀離境,過去幾十年橫掃亞洲的太古洋行頓時如坐鍼氈。尤其是美國華爾街和中國本土企業的虎視眈眈讓洋行董事聞到了衰敗的氣息。董事們不甘心失敗,所以派遣威廉漢米爾來重整旗鼓。

但這談何容易。

上海公報後各國有識之士就意識到,中國不再是封建低劣的半殖民地。隨着社會改革和工商經濟政策逐步完善。一個融入主流社會的中國正在冉冉升起,想要重現當年盛景幾乎不可能。所以威廉抵達後立刻修改策略。將主營業務逐步轉向南洋和印度。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華爾街卻找到了他,因爲華爾街發現了一個大機會,需要英國在遠東的白銀幫忙。

白銀戰爭!

這是威廉漢米爾給這個計劃起的名字。由於民國財政部於1916年收回關稅後已經限制金銀流出,所以要想帶走大宗白銀除非是開戰。華爾街當然不會蠢到爲白銀開戰,如果是黃金還是值得鋌而走險的。所以他們採用的辦法很簡單,就是以海量的白銀衝擊上海大宗交易市場,利用中國各界擔憂幣改紛紛拋售白銀之際,瘋狂收購白銀,拉高價格囤積居奇。

金銀帶不出境,他們要那麼多金銀幹嘛?其實很簡單,目前的各國貨幣改革實際上還是以國家儲備金銀量來恆定貨幣價值的,所以楊秋是不可能放任如此海量的金銀在英美銀行手中,否則自己的貨幣就會受到嚴重威脅,最終倒黴的還是債券、期貨和股票市場,甚至實體經濟也會因爲缺乏金銀保障,導致劇烈的通貨膨脹或通縮。

這是歐美常用的手段,華爾街對這這套流程更是嫺熟無比。無數次操縱南美的經驗讓他們很快就發現貨幣改革中的商機,就像控制墨西哥和南美那樣。楊秋雖然有強硬的政治手腕,工商發展也頗具創新性,軍事上更是天賦非凡,但在以貨幣爲體系的金融上卻並沒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東西,這讓一直在研究他的華爾街終於找到機會。

一旦計劃開始,要想穩定市場的中國政府就必須動用手中的白銀儲備來抑制價格走高,但雙方手中的白銀都差不多,所以要獲勝就要拿出外匯儲備,甚至會迫使他們動用黃金儲備!從經驗看,要麼就是楊秋無限制開印鈔機,用海量貨幣天價搶回白銀導致嚴重通脹,要麼就是暫停貨幣改革或者......關閉市場終止全部自由匯兌業務。

這是無法想象的,一旦這樣意味着中國前8年的經濟改革全部泡湯。

這是個巨大的商機,財富迅速增加的中國市場已經足夠剪一次羊毛了。唯一讓威廉好奇的是,據說漢格爾和楊秋私交不錯,他就不怕得罪楊秋從此中美關係惡化嗎?漢格爾卻微微推了下金絲眼鏡,慢慢勾起嘴角:“楊是個好人,但我必須爲我的僱主服務,而且我相信以他的睿智應該懂得取捨,因爲中國......需要我們。”

威廉點點頭。最近中國財政部的調查行動他們都有所耳聞,也大致瞭解數據。無論是規模還是總量都顯示出讓人吃驚的一面,但有一點卻非常糟糕。那就是程誠法案和移民運動後雖然增加了人均田地面積,解決多數人的溫飽,但實際上短期內的小農經濟規模是擴大而不是縮小。

這並非楊秋的錯誤,反而是正確的選擇。因爲他接手的是滿清經濟總量世界第三的虛幻和半數人口赤貧,9成文盲的尷尬,換做任何政治家上臺首要解決就是人民溫飽和文盲率,否則他的政府就沒有公信力,得不到任何支持。何況他要搞工業化,要城市化,也都必須建立在溫飽和普及教育基礎上的,尤其是城市和工業人口迅速增加後,就越需要確保有充足的糧食供應,否則就是最近日本暴動的下場。

這從去年中國大宗進口清單上就可以看出。1920年中國進口首位就是糧食,總計從美國進口各類糧食330萬噸用於儲備和抑制糧食漲價,其次纔是270萬噸粗鋼和100萬噸原油,剩餘是成套工業設備。由此可見楊秋也知道自己不足在哪裡。農業效率低下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程誠法案確實刺激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但法案16年才推出,直到18年底纔開始全國強制普及,按照自然規律糧食產量需要到21年才能爆發,這還需要配合糧種、機械、化肥的刺激才行。所以如果給他充足時間,隨着收復的國土逐漸融合,人口稀釋擴大,增加機械耕種和化肥使用後,這個缺口就會慢慢彌補。

除此之外在工業和國家建設上楊秋同樣離不開英美的幫助,雖然中國搞了8年建設,工業總量已經佔據世界的5%,但絕大多數都是低端產業,高端製造業始終處於仿造或者乾脆沒有的階段。沒人會覺得能設計出更好武器就是擁有高端製造業了,這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才行,所以楊秋離不開美國技術幫助他解決重要工程、化工、石油、大型水電站等等項目。

所以合格政治家會知道如何取捨的。

當只酒杯再度撞到一起時,上海大宗期貨交易所內風雲陡變,本來天天下跌的白銀價格陡然扶搖直上。到5月9日時,已經從1民元兌換22克上漲到1民元兌換18克。

白銀危機爆發!

第1021章 大戰役(五)第243章 落幕(七)第172章 一戰定西南(二)第390章 新掌門人第568章 笨鳥開始先飛了第624章 白崇禧帶來的好消息第1031章 交易第764章 南海狂瀾(六)第492章 國家的角逐(二)第675章 沙特建國(七)第524章 大米引發的血案!第725章 軍備競賽(二)第529章 截斷朝鮮第315章 狂躁(下)第697章 兩個人的戰爭之--意想不到的交易第7章 麻煩大了第6章 變味的保路第721章 萌動(六)第689章 暗鬥重起第6章 變味的保路第295章 錦州的消息第426章 戰西線!(七)第954章 首戰次大陸(七)第752章 希特勒的小算盤第979章 火海(二)第138章 輕輕放下第740章 莫斯科的震動第845章 發動在即第1057章 變局開始第1055章 隕落,德國海軍!(上)第三思四章 民八條出爐第967章 威克島(二)第750章 蘇德靠近第1016章 最艱難的時刻來臨了第370章 中國重要嗎?第950章 首戰次大陸(三)第663章 老少齊出第901章 開羅(七)第92章 南北兩面第405章 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下)第108 國防軍進攻!(上)第863章 撒馬爾罕的火焰(下)第770章 準備坑法國第823章 合圍(7)第190章 財政和潛艇第517章 英國妥協第318章 猛烈第192章 禍心(下)第1021章 大戰役(五)第857章 孫傳芳的左勾拳第816章 中亞大會戰(8)第179章 把地圖改了第429章 戰西線!(十)第1032章 直面矛盾第1000章 颱風(九)第162章 籌謀未來第597章 南洋大暴動(四)第845章 發動在即第561章 坑的就是你第567章 火熱的西北第131章 1912年的開始第707章 甦醒第925章 日本的反擊(三)第932章 奇襲關島(下)第1064章 沒有俘虜第522章 死亡的開始第211章 閻錫山的選擇第238 落幕(二)第710章 凝固的底片第73章 北洋的試探第207章 南京的不安第876章 推平它!第1021章 大戰役(五)第246章 山縣有朋的野心第71章 中原鹿正肥第485章 中亞的風(四)748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完第800章 轉折!第523章 進軍平壤!第56章 熱血平息之後第877章 鐵流滾滾(上)第13章 孫武的不安第727章 軍備競賽(四)第51章 崛起的一天(六)第416章 點燃的火焰!第678章 沙特建國(十)第593章 拉攏日本第931章 奇襲關島(上)第744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三)第341章 刺客橫行(下)第729章 軍備競賽(六)第688章 德國人要走了第90章 總司令第182章 聯合組閣的暢想第466章 新的征程第126章 撿到寶了!第843章 禍水南引(下)第1009章 聯動的亞洲第928章 日本的反擊(六)第779章 帝國之瘍(七)
第1021章 大戰役(五)第243章 落幕(七)第172章 一戰定西南(二)第390章 新掌門人第568章 笨鳥開始先飛了第624章 白崇禧帶來的好消息第1031章 交易第764章 南海狂瀾(六)第492章 國家的角逐(二)第675章 沙特建國(七)第524章 大米引發的血案!第725章 軍備競賽(二)第529章 截斷朝鮮第315章 狂躁(下)第697章 兩個人的戰爭之--意想不到的交易第7章 麻煩大了第6章 變味的保路第721章 萌動(六)第689章 暗鬥重起第6章 變味的保路第295章 錦州的消息第426章 戰西線!(七)第954章 首戰次大陸(七)第752章 希特勒的小算盤第979章 火海(二)第138章 輕輕放下第740章 莫斯科的震動第845章 發動在即第1057章 變局開始第1055章 隕落,德國海軍!(上)第三思四章 民八條出爐第967章 威克島(二)第750章 蘇德靠近第1016章 最艱難的時刻來臨了第370章 中國重要嗎?第950章 首戰次大陸(三)第663章 老少齊出第901章 開羅(七)第92章 南北兩面第405章 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下)第108 國防軍進攻!(上)第863章 撒馬爾罕的火焰(下)第770章 準備坑法國第823章 合圍(7)第190章 財政和潛艇第517章 英國妥協第318章 猛烈第192章 禍心(下)第1021章 大戰役(五)第857章 孫傳芳的左勾拳第816章 中亞大會戰(8)第179章 把地圖改了第429章 戰西線!(十)第1032章 直面矛盾第1000章 颱風(九)第162章 籌謀未來第597章 南洋大暴動(四)第845章 發動在即第561章 坑的就是你第567章 火熱的西北第131章 1912年的開始第707章 甦醒第925章 日本的反擊(三)第932章 奇襲關島(下)第1064章 沒有俘虜第522章 死亡的開始第211章 閻錫山的選擇第238 落幕(二)第710章 凝固的底片第73章 北洋的試探第207章 南京的不安第876章 推平它!第1021章 大戰役(五)第246章 山縣有朋的野心第71章 中原鹿正肥第485章 中亞的風(四)748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完第800章 轉折!第523章 進軍平壤!第56章 熱血平息之後第877章 鐵流滾滾(上)第13章 孫武的不安第727章 軍備競賽(四)第51章 崛起的一天(六)第416章 點燃的火焰!第678章 沙特建國(十)第593章 拉攏日本第931章 奇襲關島(上)第744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三)第341章 刺客橫行(下)第729章 軍備競賽(六)第688章 德國人要走了第90章 總司令第182章 聯合組閣的暢想第466章 新的征程第126章 撿到寶了!第843章 禍水南引(下)第1009章 聯動的亞洲第928章 日本的反擊(六)第779章 帝國之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