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

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

好在今日不是道器之辯,又非氣一之爭,天佑殿內並沒有過多的嘈雜。

李淦將齊國公的奏摺示諸衆人。既入了天佑殿,自不是迂腐之輩,左平章軍國事讚道:“這劉守常倒是個善於靈機應變之人。羅剎內亂將起,如此一來,我朝不用再廢錢糧,可得北拓千里。”

李淦亦笑道:“是啊。若不是他知西洋事,此事也沒那麼容易。那以諸卿看來,這三十萬兩,當不當花?既走內帑,也就不要宣揚了。每年三萬兩,雖多,若能換回百萬裡土地,卻值。”

衆人對此倒沒什麼意見。着實值。

左平章軍國事又道:“臣以爲,齊國公另言之事極對。當以此事爲例,擴充四夷館,廣招翻譯,駐派各國。”

“一則若四夷有事,國朝可以知曉。如前朝萬曆年間,日本國關白侵朝,若是在日本有使,亦可提前知曉。再入琉球事,日本國侵壓琉球,若有使者,亦可知曉,加以警告。”

“二來此事劉守常實乃天幸,可日後總不能全靠天幸。駐派諸國,各國動態儘可知矣。”

一旁的那個異端天主教徒也道:“臣附議。此言甚是。前朝徐光啓言: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欲求會通,必先翻譯。如今天下之大,九九八十一州,而赤縣僅爲九一。各國往來,不知其虛實,實難處置。”

“臣雖信天主,卻不奉教廷亂命。若其仍不許祭祖、拜天,則西洋既有東正、天主、新教之分,何以國朝不能有?心中有主,因信稱義即可。一旦禁教,則與西洋交往斷絕,恐對國朝不利。”

李淦也正有此意。

如果齊國公和劉鈺的判斷是對的,那這件事的確是個契機。

若是換個別人去談判,可能幾十萬裡的土地就會拱手讓人。這件事帶來的巨大對比,任誰都會心動,那可是百萬裡土地。按照西洋人所獻的地圖,一共纔有幾個百萬裡?

這個機會,既可以說是天幸,也可以說是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如漢武北征,李廣迷路,或曰命數奇。然而霍去病那一路,爲何就不迷路呢?難道不是因爲他早就招納了一些匈奴人,對匈奴各地有所瞭解嗎?

得虧劉鈺對西洋各國的情況多有所知,問俘虜問題的時候也總能抓到關鍵處。

日後總不可能凡事都指望一人,擴張四夷館,增加翻譯,甚至駐派一些使者到國外,的確是有利的。

李淦心想,這劉鈺的變革之心倒是不改。

也不知是福將還是怎地,總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抓住這樣的機會讓朝廷不得不做一些變動。

若真能辦成,朝廷的底線和他靠一張嘴所得到的,實在相差太大,驚掉下巴。

百萬裡土地在眼前,不過是希望國朝廣招翻譯、駐派外國。

這等事之前說多半會被反對,現在說那就大不一樣。

或是怕無史可依爲藉口,現在他竟是懶得依史尋章摘句,直接創造歷史了?

李淦醉翁之意不止在酒,他還想要談一談朝鮮的事。對於劉鈺想要把屋頂捅個大窟窿的想法,提前已經和這些人通了通氣,但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

藉着這件事想提一嘴,可還沒等李淦主動提,便有人先說起來這件事。

“陛下,此事雖然可喜,但臣仍舊還是當日的想法。爲了準噶爾與北疆安定,與羅剎交流,仍舊不要互相稱帝。至於朝鮮事,也與臣所言息息相關。”

“若承羅剎帝位,則如法蘭西、英圭黎、荷蘭等國,如何稱呼?羅剎不朝,則法蘭西、英圭黎等國,必力求與羅剎同例。”

“若如此,則朝鮮、琉球、安南等外服之邦,又將如何看待此事?法蘭西者,王國也;朝鮮者,亦王國也。法蘭西若與羅剎同例,則朝鮮何以臣服?久之,恐生叛心。”

“再者,若其日後生了叛心,陰結西洋諸國,謀求自立,又當如何?”

“若承認羅剎帝位,若與西洋諸國平等論交,則等同於周天子封三晉爲侯,自毀禮樂。既天朝與西洋諸國平等論交,則朝鮮、安南等,亦會謀求與天朝平等論交。天朝到時又當如何?”

“若無藩屬,何以謂之天朝?不過中國爾。”

李淦皺眉,這事的確是個麻煩。

左平章軍國事是支持加大對朝鮮控制和開海貿的,聞言不屑道:“不朝,六師移之。朝鮮、安南,又非在海外萬里之處,焉敢不服?”

反對的人搖頭道:“此純霸道也,必不可久。豈不聞孟子言: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霸道雖猛,卻不可久。不若修仁德,如此方爲長久計。”

“如朝鮮,縱後金逼迫,雖服而心不服,仍尊明號;如琉球,崇禎崩,雖隔萬里,仍遣使來祭唁。這就是前朝的仁德。若不然,純用霸道,一旦中原有變,恐朝鮮、安南不但不救,反而趁機割土。”

左平章軍國事冷哼一聲反問道:“若天朝有難,朝鮮、琉球又有何用?明敗亡之際,亦不曾見朝鮮起兵救明。至於琉球,聽聞既貢大明,又貢日本諸藩。難道日本諸藩比天朝更有仁德嗎?”

那人搖頭道:“此正合孟子所言:非心服也,力不贍也。日本國以霸道欺凌,琉球心必不服,日後若其富國強兵,必謀自立。”

“齊宣王問孟子,和鄰國相交是有道可循的嗎?孟子言:惟仁者爲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爲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若天命在,則以大國侍奉小國,也是可以的。這就是王道。”

“如今西洋諸國純以霸道。如今西洋諸國強,那些小國自然不敢反抗。可一旦他們不強了,那些小國必然反抗。”

“因爲西洋諸國沒有用王道。如果用了王道的話,就算那些小國日後強大了,也必然不會反抗,這就是王道和霸道的區別。”

“所以,對於朝鮮、安南、琉球,要用王道,不可用霸道。用王道,縱然日後其國富國強兵,亦必臣服天朝;而若用霸道,其國一旦富國強兵,則必逆違。”

“以臣所見,西洋諸國行事,純用霸道,縱一時強盛,久後必亂。若呂宋、巴達維亞、滿剌加等地,臣以爲,必不可久。”

“天子必行王道、諸侯方行霸道。如今天朝已定,若行霸道,則是自降身份。我既行霸道,藩屬亦可富國強兵,不尊天命。若強,則服;若弱,則叛。”

李淦聞言大笑道:“卿所言極是。然太宗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依卿所見,西洋諸國所壓服者,久後必反。道理是這樣的,可這久後,是爲多久呢?”

“況且,唐人言:自古明王,化中國以信,馭夷狄以權;明人言:王者馭夷狄,以自治爲上策。那麼,到底是以權而馭呢?還是讓夷狄自治不以權勢取之呢?”

那人卻敢於犯諫,直陳道:“唐以權馭,是故天子九遷,國都六陷。這就是純以霸道壓服,一旦衰落,四夷必瓜分其肉。歷朝教訓,不可不察。”

“野有人言: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而漢重軍功,以至於士大夫而欲有爲,唯擁兵以戮力於邊徼,久戰之下,窮兵黷武,乃至有五胡百年之禍;唐壯有安西北庭,安史之後,以致十國之亂。”

“如今市井輿論,皆以本朝比漢唐之雄心,動輒‘醉裡挑燈看劍’、‘拓土萬里唱大風’、‘安西北庭入吾夢’。若是再行霸道,臣恐有漢唐之舊禍。”

說到這裡,纔算是圖窮匕見。

這些年大順一直試圖用勳貴壓制文臣,屢屢露出要在江南免除優免的風聲。

朝廷手裡又有一支和江南士大夫幾乎沒什麼交集的老五營世兵,邊關的血稅府兵、開國勳貴。

即便爲官,走的路子也是武德宮一途,根本和儒林沒有什麼接觸和關係網。

現如今朝廷剛和羅剎打完,又有對準噶爾動刀的意思。

可打仗是要用錢的,很多人已經察覺到了風氣不太對。

既然要用錢,錢從哪來?

如果開了干涉周邊藩屬的先河,按照皇帝之前透漏的風聲,要趁着朝鮮內亂干涉朝鮮內政,甚至駐派專員。

朝鮮可以這樣幹,日後平定了準噶爾,安南呢?緬甸呢?暹羅呢?

這麼搞下去,就算不是擔心要加稅,也要擔心真有漢唐之禍。

天朝的邊界,到底在哪?

這件事不定下來,一個個都想着開邊釁、立戰功,風氣一旦形成,什麼時候是個頭?

況且,在一些士大夫看來,民間的輿論風氣已經不太對了。

他們看來,國朝用永嘉永康之學,那陳亮、葉適,以及關係親近的辛棄疾的詩詞,都是些什麼鬼風氣?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樣的風氣,在其看來,開國亂世的時候用用還好。

現在還不修文德,以至於仍舊想着拓邊、開戰,民間風氣只會越來越行霸道。

已經有不少人不走科舉正途,而去學弓馬、鳥槍、幾何、測算之學。都想着既然別人能因功封侯,我緣何不能?武德宮出身的,不斷在官場摻沙子,這些年水平日高,也不是當年不懂民政的老粗了。

長此以往……士紳只怕再無優免。

打仗要用錢,錢從東南出,這是一個傻子都明白的道理。

輿論風氣又如此好戰,真要是國朝以“邊關有警,財稅不夠,取消優免”的說法,輿論風氣再這麼搞下去,只怕到時候連反抗一下都要被噴成是“誤國之賊”。

到時候一旦拓土的大義壓過了文士體面的大義,那就完蛋了。

本就擋不住軍隊的刀,若是連大義都立不住,憑什麼爭?

不少人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必須要扭轉大順現在的好戰之風,更要扭轉一下從明末大亂中形成的好勇之氣。

若是等到屠刀舉起來的時候再反抗,那就晚了。士紳們的神經,沒有這麼遲鈍,只是因爲明末投降夷狄的太多,終究之前的傷疤之下,不敢對開疆拓土的風氣提出反對意見。

現在,傷疤已經基本平復,是該變變風氣,奪回話語權了。

李淦也不是對此事一無所知,聽到這已經明白,卻沒有直接反駁,而是笑道:“今日說的是羅剎事,怎麼提到了漢唐禍?朕只是問問你們羅剎事。這擴充四夷館,以求翻譯的事,總不會有王道霸道之別吧?”

皇帝把問題縮的很小,即便心有反對,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同意。

“那羅剎派人入京的事,自不必提。所謂王者不治夷狄,錄戎來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夷狄既來,總不能拒,這亦是王道吧?羅剎若派使團來,我朝也當回禮,這也沒什麼問題。”

“至於駐派外國,以通消息,朕看來也是好事。劉守常以一張嘴,換來了百萬裡土地,而培養一個翻譯,加上駐紮國外的花費,一年也不過幾百兩。若是戶政府不出,朕以內帑,還是出得起的。”

都已經說到內帑了,再爭下去也就沒有意義了。平章軍國事權責就算再大,也管不到皇帝的私事,這又不是立太子之類的國事,皇帝願意花錢養幾個翻譯,還能說什麼?

李淦笑道:“好,既如此,這件事就算是定了。”

左平章軍國事又道:“臣以爲,不但如此,還應該傳旨於喀爾喀部,令其出數百兵馬,以壯齊國公之威、劉守常之懾,叫羅剎人以爲國朝在增兵不惜一戰。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劉守常既善詐,則國朝不可不爲援,以助其成事。”

“善!”

衝着在旁邊旁聽歷練的天佑殿舍人一點頭,示意擬一下文書,以天佑殿的名義下發至喀爾喀部幾個靠邊境近的貴族。暫時沒有專門處理喀爾喀蒙古的官署之前,也只有天佑殿或者皇帝聖旨有資格下這樣的命令了。

(本章完)

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1435章 分歧(一)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600章 捧殺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846章 雙贏(上)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230章 開戰(九)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450章 “帝”(二)第60章 思維差異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91章 預想第251章 壓力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933章 覺醒(五)第16章 震動第80章 開個小洞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1045章 平衡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23章 小團體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810章 聖君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233章 壟斷權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600章 捧殺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411章 出奇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247章 海參崴第73章 法理問題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579章 廢物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477章 四凶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256章 優劣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954章 釣魚第1226章 開戰(五)第100章 槍和槍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1041章 國運(上)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76章 十三張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703章 海戰(一)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191章 預想第1439章 分歧(五)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886章 恐嚇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30章 立信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597章 下西洋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167章 備戰(六)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
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1435章 分歧(一)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600章 捧殺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846章 雙贏(上)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230章 開戰(九)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450章 “帝”(二)第60章 思維差異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91章 預想第251章 壓力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933章 覺醒(五)第16章 震動第80章 開個小洞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1045章 平衡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23章 小團體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810章 聖君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233章 壟斷權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600章 捧殺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411章 出奇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247章 海參崴第73章 法理問題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579章 廢物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477章 四凶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256章 優劣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954章 釣魚第1226章 開戰(五)第100章 槍和槍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1041章 國運(上)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76章 十三張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703章 海戰(一)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191章 預想第1439章 分歧(五)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886章 恐嚇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30章 立信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597章 下西洋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167章 備戰(六)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