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聖君

第810章 聖君

伍子胥不是太監,是真正的先秦大好男兒。所以可以掘墓鞭屍,可以怒懟夫差,可以死前要用眼睛看着亡國。

伍子胥是幹不出來劉鈺這些年辦的這些事的。

田貞儀見說透了,也見劉鈺在那尷尬嘿嘿笑,不由嘆了口氣道:“三哥哥,世道如此。自唐而後,欲成事,就非得如此。”

“你知這般要求,其實做起來很難。”

“若有你的本事、有的見解,或可以順着皇帝的意思,因勢利導,而成就正事。”

“若沒有你的本事,你的見解。就很容易只學會揣摩上意,順從皇帝,成爲一羣奸佞倖臣。”

“但是,三哥哥需得記着:對外面那些人而言,既不能入朝堂、也不能主政地方,內外有別。”

“皇帝寧可要一羣佞臣、倖臣。也不希望外面那羣人,有自己的想法、道理、追求、理念。”

“若有三哥哥這樣的本事,南洋西洋打出局面;若沒有,只知道討好皇帝,便是敗了,有大海阻隔,又能怎麼樣呢?”

“是以,內外有別,皇帝需要一羣‘閹黨’。”

“而且,對這羣人,寧可日後成爲佞臣、倖臣,也絕對不能成爲有理念、有思想的重臣、拂臣、輔臣、諫臣、錚臣!”

“國朝道統,不可亂。一旦他們要做諫臣、錚臣,上於朝堂,這就是道統之爭了。內部不能亂,外部且去爭,是以謂之內外有別也。”

雖然“閹黨”二字,不甚好聽,可道理卻似乎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劉鈺揹着手踱步幾圈,想了想自己之前的作爲,想了想皇帝可能的擔憂,確信田貞儀的閹黨之喻,大有道理。

皇帝寧可讓那些人去做奸佞倖臣乃至小人,也不希望他們入天下而成重臣,尤其是不希望再引發諸多爭論:有些事,皇帝讓劉鈺去做,劉鈺是天下讀書人眼中默認的倖臣佞臣,大黑鍋不缺這一個;然而,有些事,一旦讓劉鈺這一系的人,是朝廷官員的身份,在朝會上爭論起來,事情的意義就不同了。

“太監”可以作惡,但太監不能說他的“惡”,纔是正途。你們這羣正常人的路,走錯了。

越想,思路越發通暢,劉鈺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

田貞儀說的這些話,肯定不能直接原封不動的和那些人說。要是原封不動說了,皇帝臉上掛不住,衆人聽着心裡也犯惡心。

但田貞儀給出的“大忠、次忠、下忠”的思路,卻可以把話說的好聽且體面。

內容還是那個內容、內涵還是內涵,但聽起來卻不會那麼“侮辱”。

田貞儀見劉鈺踱步的頻次慢慢降下來,多年生活的相知,也知道劉鈺的思路已經整理的差不多了。

“三哥哥,我且再送他們一首上古詩,可讓這些話,說的更漂亮些。”

【如霜雪之將將。如日月之光明。】

【國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

【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

【長夜慢兮。永思騫兮。太古之不慢兮。禮義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涓涓源水。不壅不塞。】

【轂既破碎。乃大其輻。事以敗矣。乃重太息。墨以爲明。狐狸而蒼。】

“上等臣,若迫脅於亂時,窮仕於昏君,而無所避之,則崇其美,揚其善,違其惡,隱其敗,言其所長,不稱其所短,以爲成俗。”

“上等臣子,若是不得不侍奉昏君、或者走錯路的君主。那就要多說君主的長處,別說君主的壞處,君主做了壞事也別直言反對,反正都是昏君了,反對有用嗎?順勢而爲,討好君主,悄悄把事幹成。”

“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鳳凰般的聲音、道理、誇獎,既讓皇帝高興,也能成就鳳凰之正道。”

“可若沒有這般本事,一邊討好皇帝、一邊把事悄悄辦成,那就只學前一半吧。弄不出鳳凰,難道還不能弄個野雞,說是祥瑞,以樂帝心?”

“以陛下的性子,他絕對不會認爲自己是昏聵之主,也從不會認爲自己控制不了局面,或者覺得自己無法應對新生事物。”

“但是,正因着他這樣的性子,所以內心篤定地認爲,太子遠不如他。恐怕將來太子繼位後,能力必然不如他,看的不遠、望的太近、不知如何應對新生事物、不知如何控制新有局面。”

“這種情況下,你們這些走出一條新路的繼承者們,不要去做錚臣、諫臣、輔臣,去據理力爭,甚至率羣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撟君,能抗君之命,竊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社稷之危……”

“若有本事,就崇其美,揚其善,違其惡,隱其敗,言其所長,不稱其所短,悄而事成。”

“若沒本事,就只崇其美,揚其善,違其惡,隱其敗,言其所長,不稱其所短……把【悄而事成】這個重中之重,扔了吧。”

“你覺得,以陛下的性子、自負、自傲,他會覺得,太子將來比他更強嗎?他已默認太子不如他,所以今日纔要說這番話。”

“既是擔心江山社稷不要動亂,也是擔心好容易打開的局面付諸東流……若只是擔心前者,倒也簡單了,停了開拓之業就是了。可既捨不得,又擔心將來控制不住,兩難之下,只能如此。”

“他既是天子,西洋人所謂華夏主權的代表。但也是李家族長。”

“以往是一回事,但現在大爭之世,便不是一回事了。他自己,只怕也不明白何重、何輕了。”

田貞儀擡頭看了看窗外的草木藍天白雲,想到皇帝終究不過是個人,喟然長嘆,許久道:“皇帝叫七皇子執掌海軍,與你走動不加限制,只怕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內心對將來諸夏何去何從,始終存了一條‘留一條岔路’的想法,也覺得舊路走不通了。只是內心不願承認、不想承認而已。”

“七皇子條件太差,按照常理,絕無可能,大臣也絕不會認。可要是這麼差的條件,將來竟還是做成了事,可見舊路徹底朽爛了。”

劉鈺對此不甚在意,覺得田貞儀是想多了,皇帝若有這樣的覺悟,倒還好了。

想着若順着這個思路想下去,她又要平添諸多擔憂,擔心自己將來竟要捲進去,遠不如遠遠遁走做個看客,看那歷史的必然,不差這三十年五十年。

於是劉鈺故意打趣擾開了田貞儀的思路,笑道:“若真如此,大順可真有資格比李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禁衛軍繼承法,哈哈哈哈……當真正統。”

“好啦,別多想了,此事只怕皇帝自己都沒這麼想過,你卻給他加了諸多想法。你且放心,那日在熱氣球上的話,我是真心的。待事成,便遠遁。不差這三十年、五十年。誰愛折騰便折騰,你我纔不管呢。”

“俱可哂矣。既看到了未來,如此種種,不過螞蟻、塵埃罷了。隨他去吧。”

田貞儀嗯了一聲,走過來輕輕抱了劉鈺一下,只道:“那你,說話要算話。去吧,去和你的‘閹黨’們喧鬧去吧。”

說罷,輕輕一笑,將劉鈺推開。

…………

回到客堂,等了多時,李欗姍姍而來。

一番禮節之後,各分位置坐下,衆人也沒有再說禁宮裡發生的事,而是靜等着劉鈺說話。

李欗也知道,他現在纔來,劉鈺肯定已經知道了,自己就不必再說了。

劉鈺內心也早已經組織好了語言,照着田貞儀給的思路,將做“閹黨”、“佞臣”、“倖臣”這樣的內涵,用非常古雅、張口《詩經》、閉口《荀子》的外皮說了出來。

在場諸人也都不傻,雖然少讀經書,但一些基本功還是有的。

大致的道理講完,略微穿插了一下他們這些實學系尷尬的邊緣地位的明示,便不明說,該聽懂的也都聽懂了。

觥籌交錯間,劉鈺佯裝藉着酒勁,說道:“古人云:事聖君者,有聽從,無諫爭。”

“我說,2加3,等於,3加2。”

“那麼,古人說的這句話,其實就是說,有聽從、無諫爭,所事之君,聖君也!”

衆人均想,鯨侯扯淡面不改色,這話哪能這麼理解?

因爲是聖君,所以纔能有聽從,無諫爭。

可倒過來說,明顯不成立嘛。這明顯不是2加3等於3加2的道理,而是太陽出來公雞叫、所以公雞叫出來的太陽嘛。

這不是說,我們以後最好別說話,只要皇帝說啥,我們就跟着喊喊陛下說得對、陛下聖明就行了?

這着實與爲臣之道,大不相同。

他們不是正統儒學出身的,但歷代傑出人物塑造的性格,潤物無聲,已然是抹不去了。他們內心的潛意識裡,依舊是以“窮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君有過則諫、諫而不從繼續諫”之類的想法作爲一種爲人的準則。

這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

正因着這樣的潛意識,所以一聽劉鈺的這番話,就覺得不對。

然而這扯淡扯得過於扯,所以衆人一起舉杯道:“鯨侯所言甚是,着實讓我等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啊!”

劉鈺舉杯不飲,卻以一股子狷狂之意,臧否起英雄豪傑。順着皇帝的意思,說起來了伍子胥,一頓損貶,然後道:“所以說,若以現在的制度,伍子胥就做的不對。”

“既然提出的意見君主沒有采納,比如你們。以現在的制度,那就轉入海軍的預備役嘛。該領俸祿領俸祿,該吃吃、該喝喝。”

“真要是遇到危機的時候,國家用人之際,從預備役再轉入現役,以自己的本事抗擊敵人、維護社稷,這纔是臣子之正道嘛。”

“所以說,不要學箕子,諫而不成,遠走他鄉,立朝鮮國;不要學伍子胥,諫而不成,怒氣衝衝,橫劍自刎,還要賭氣看看國家滅亡。至於周公、伊尹、武侯,皆聖人,非常人所能爲也。”

“如今海軍制度已成,若真轉入預備役,軍銜又不降,衣食待遇俸祿皆不缺。宋太祖言: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如今這不就挺好的嗎?”

(本章完)

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886章 恐嚇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162章 備戰(一)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1453章 “帝”(五)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77章 機遇期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737章 機遇(下)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40章 野心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324章 冒犯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349章 死國矣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00章 槍和槍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1164章 備戰(三)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587章 不平等第1324章 冒犯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950章 夢魘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954章 釣魚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430章 權謀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862章 好事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847章 雙贏(下)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478章 看破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703章 海戰(一)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358章 實封第706章 海戰(四)第199章 報捷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
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886章 恐嚇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162章 備戰(一)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1453章 “帝”(五)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77章 機遇期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737章 機遇(下)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40章 野心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324章 冒犯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349章 死國矣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00章 槍和槍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1164章 備戰(三)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587章 不平等第1324章 冒犯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950章 夢魘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954章 釣魚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430章 權謀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862章 好事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847章 雙贏(下)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478章 看破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703章 海戰(一)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358章 實封第706章 海戰(四)第199章 報捷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