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改變研究格局的論文

第644章 改變研究格局的論文

歷史上,計算物理學是計算機的第一項應用。

計算物理學也被視爲計算科學的分支。

但是計算物理學的本質,卻還是研究如何使用數值方法,去分析可以量化的物理學問題的學科。

這一點,正是當初弗裡德曼教授,稱讚陳舟具有計算物理學天賦的根本原因。

計算化學是理論化學的一個分支。

有時候,計算化學這個名詞,也用來表示計算機科學與化學的交叉學科。

但其本質,與計算物理學一樣。

主要目的是,利用有效的數學近似,以及電腦程序計算分子的總能量、偶極矩、四極矩、反應活性等性質。

計算化學也用以解釋一些具體的化學問題。

事實上,這篇論文在《Science》上刊登之前,早就從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流傳開了。

內容牽扯的範圍,足夠大。

就算他再磨洋工,這4天,也足以搞定了。

雖然DMD-2號材料的研究,也屬於化學課題範疇。

再然後,是計算化學。

而現在,陳舟便是像剝洋蔥一樣,一圈一圈的,剝除掉不同的漣漪,找到那個洋蔥心。

這份由米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

擡手看了看時間,陳舟滿意的說道:“不錯,算是趕在7月8號這天,搞定了原定計劃的研究內容。比預估時間的話,快了4天,闊以,闊以,就很nice……”

陳舟去尋找着,那激起漣漪的石頭,也就是它們的核心本質點。

“因此,若每一scale上,都定義有這樣的量子場論,它只看是單純的自由場論。但是,有不可交換結構羣的楊-米爾斯理論例外,它有一種性質,稱爲漸進自由,指它有一單純的紫外定點……”

這一項理論研究成果,被陳舟稱之爲“量化計算法”。

儘管陳舟也多方嘗試,並且結合錯題集的反饋,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就引出了質量間隙的問題,也就是質量間隔假設。

第二天,也就是7月12日。

計算材料學則是一門正在快速發展的新興學科,指的是材料科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

洗漱完畢,躺在牀上的陳舟,帶着這麼些天以來,難得的一絲輕鬆,進入了夢鄉。

不知是誰扔進無名湖裡的一塊石頭,居然砸醒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計算材料學涉及的學科,是包括材料、物理學、計算機科學、數學、化學等多門學科的。

因爲他們的核心本質,都是一樣的。

越過這個時間節點,陳舟完全沉浸在規範場理論和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的研究之中。

這是陳舟在研究規劃裡,所設置的時間節點。

按照期刊官網的要求,陳舟在搞定了論文投稿之後,便打開了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

但隨着難題的解決,陳舟也發現,曙光離他越來越近。

習慣性的就將量化計算法的這篇論文,上傳到了網站上。

終於,三天的時間,完整的9個小時。

除了必要的大量文獻資料外,陳舟甚至於還給自己找了一些,十分適用於使用計算化學方式進行研究的課題,展開實踐。

陳舟也第一次感覺到,站在自己肩膀上的感覺,其實更令人舒心……

接下來,到25號的所有時間,便幾乎全屬於規範場理論和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量化計算法的研究成果,使得陳舟的心情略微放鬆一些。

但是這個課題,陳舟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遠處的風景。

內容的深度,足夠大。

“由此,可以寄望它成爲非凡的構造性思維量子場模型……”

陳舟隨即便將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這一問題的研究資料,拿了過來,投入了進去。

因爲,如果沒有這些禁閉效應,是可以見到零質量的膠子。

陳舟一開始其實不想拿出這麼多時間的。

即使《Science》是全年共51期的週刊。

在這三天裡,陳舟每天拿出3個小時的時間,給到了量化計算法的論文。

它們的學科本質,都離不開計算。

然後,再跳出有關計算材料學的研究範疇,開始將先前的物理學課題中,所涉及的計算物理學研究內容,與計算材料學這一範疇的研究內容相印證,獲得更多關於這個課題的結果。

怎麼說呢,心情這玩意,有時候也挺影響效率的。

趁着解決量化計算法這一課題的空隙,他得好好調整一下,好好休息一下。

陳舟完成了這篇名爲《論量化計算法在學科課題研究中的實用性》的論文。

浮躁的心態,已經不適合研究下去了。

沒辦法,相應的,他也必須給出足夠“大”的時間,用來完成這篇論文。

由面及點,由外及內。

主要是因爲,陳舟是爲了解決在理論研究中,尋找到有價值的研究內容時,容易被忽視的“不重要”內容,從而錯失有價值的研究內容。

更何況,他的手速,啥時候慢過了?

事實上,過了QCD尺度,嚴格來說一個稱之爲禁閉尺度。

其刊登效率,也沒能趕上學術界對於陳舟的關注度。

陳舟現在所突破的課題結果,便是將數學的本質意義,還給了計算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材料學。

完成論文後,陳舟在將這篇論文進行投稿時,開始犯了難。

隨即,陳舟便關閉了電腦,起身離開了椅子。

即使他在計算材料學和計算物理學,再到計算化學的研究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現在,就看他如何使用這把鑰匙了。

但是,如何將這個想法,落實到實際的研究中。

這也就造成,他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大”了。

計算機科學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歸納到數學上。

可當他真的開始搭建論文骨架時,卻發現,這玩意貌似還是那個特點。

做完這一切,陳舟便退出了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順手也關閉了瀏覽器。

而是陳舟所想的解決辦法,確實如同一圈圈的漣漪一般。

陳舟從DMD-2號材料的研究路線入手,結合先前DMD-1號材料的研究,去探究計算材料學,在這其中可以發揮的更大作用。

就變得十分艱難。

想到這,陳舟微微低頭,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草稿紙。

陳舟也變得有些煩躁起來。

因爲他不知道該選擇哪個期刊,才更爲合適了。

但是,它不夠純粹。

7月11日,也就是距離陳舟搞定量化計算法的第三天。

使得他的思路,如同那一圈圈漣漪一般,徹底打開了。

隨着研究的深入,陳舟所遇到的難題,也越來越多。

“不交換羣楊-米爾斯理論的色禁閉性,已有符合理論物理嚴謹性的證明,但是沒有符合數理物理嚴謹性的證明……”

“我們所知多數非凡,即有相互作用的四維量子場論,皆爲有截斷能標的有效場論。因多數模型的beta-函數是正的,似乎大多數這類模型,都有一支朗道極點,因爲我們完全不清楚,它們有沒有非凡紫外定點……”

只不過,陳舟想要解決的課題,實在有點太“大”了。

陳舟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

這個可不單單是比喻。

也把計算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材料學這些計算學科的最大價值,挖掘了出來。

只不過,因爲研究內容的不同,從本質點開始,往後的每一圈漣漪,發生了改變。

仔細比較一番的話,陳舟覺得,現在的研究效率,比他先前受困於量化計算法的研究課題時,是要高出一大截的。

陳舟的興奮勁,已經在完成量化計算法時,便體驗過了。

只不過,在選擇分類時,陳舟也沒多想,就選了化學材料學這一分類。

但本質上,不管是計算物理學,還是計算化學,亦或者是計算材料學。

當然,這一步,遠比先前所有的巨人,跨出的步子,都要大。

至於他所犯難的問題,就丟給科學的學術編輯吧。

他只需要,在抵達那風景時,邁出自己的一步。

以至於,隨着時間的流逝,他所設置的時間點的步步逼近。

也是基於此,亞瑟·賈菲和愛德華·威騰在描述這部分內容時,也認爲膠子之類自由荷粒子,不可能存在。

這一頓緊張的研究,他確實十分疲憊。

這個課題的反饋,並不像量化計算法那個課題。

看了眼時間,才下午4點半而已,還早。

書桌上,一摞草稿紙,已經被陳舟整理完畢。

最終,陳舟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

他成功的將理論研究與數學方法結合了起來!

通過準確的量化學科問題,使得那些“不重要”內容,可以不被忽視。

尤其是用這個想法,串聯起計算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材料學。

只不過,陳舟怎麼也不會想到的是。

即使他也在不同的計算學科研究上的相互印證,也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陳舟所遇到的棘手問題,便是在計算物理學、計算材料學和計算化學的研究相印證後,他無法再更進一步跳出單獨的學科圈子,將它們糅合到一塊去。

可以說是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成果。

由此,也就說明,膠波都是有質量的。

毫不誇張的說,通過這一項研究成果,陳舟成功的把計算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材料學這些計算學科的研究深度,給推到了一個新的程度。

雖然他一開始的想法沒有錯,數字和符號,或者說數學,是絕對值得信賴的一門學科。

他在研究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時,居然發現自己的研究效率,似乎更高了一些。

現在的他,只是淡淡的確認一下,自己完成了預期規劃。

這篇論文所包含的內容,可是既有物理學,又有化學,還有材料學和數學。

那個課題是幾乎沒有巨人的肩膀,能夠給陳舟去站的。

這天,陳舟只是輕輕拿筆在研究規劃上,這個時間節點下面,勾了一筆。

那就是,數學。

這個“大”,並不是特指課題的難度,或者其他的什麼。

然後,便將研究規劃,拿在了一旁。

陳舟回憶着這段,由亞瑟·賈菲和愛德華·威騰共同寫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的官方陳述時的描述。

這也是陳舟出去溜達的原因。

研究成果的價值,足夠大。

從計算材料學的每一圈漣漪開始,也從計算物理學和計算化學的每一圈漣漪開始。

也就在陳舟沉浸於課題研究之時,他投稿到《Science》論文,已經刊登了出來。

但它們因爲被禁閉,只能見到不帶色荷的膠子束縛態,也就是膠波。

至於研究成果出來後的論文,陳舟就完全不着急了。

論文要編寫的內容,也足夠“大”。

可他還是在更進一步時,也就是試圖創造新的研究方法,融合多種計算學科,解決他的想法時。

在PASS掉他經常投稿的期刊後,陳舟最終選擇了《Science》。

過了禁閉尺度,那些色荷粒子被色動力學的“流管”連着,所以粒子間有線性勢。

所取得的結果,也足以令人驚歎。

只不過,想要邁出這巨大的一步,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而計算,便是數學。

遇到了這個棘手的難題。

這一理論研究的成果,其實應該被稱之爲一種研究思想。

想到這,陳舟頓時伸了個懶腰。

算是與他以前命名的“分佈解構法”相對應吧……

也因此,陳舟對於計算化學的代入,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完善。

就是,大!

畢竟,這份研究成果的起因,也是因爲DMD-2號材料,這個化學與材料學課題的產物。

可他就是抓不住最核心的解決點。

對於已經在膠球問題上,解決了色緊閉問題的陳舟而言,他其實是捂着解開質量間隔假設問題的鑰匙的。

因爲計算材料學是關於材料組成、結構、性能、服役性能的計算機模擬與設計的學科,它也被稱爲是材料科學研究裡的“計算機實驗”。

只不過,相比於權威的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而言,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影響力,還是差了一點的。

這一點從《Science》刊登後,那個出圈的熱議,便足以證明。

而引起《Science》出圈的原因,只因爲在刊登陳舟的這篇論文時,他們給出的評價是——

【改變研究格局的論文】

感謝書友黃金玫瑰打賞的100起點幣!

感謝書友焰紅雪打賞的100起點幣!

(本章完)

第370章 這就是旗幟!第36章 入冬天漸寒,老友且加衣第247章 這是第10組第224章 猜想是什麼,爲什麼要研究猜想第123章 組隊訓練(上)第250章 時間很緊第692章 DMD系列材料的研究規劃第206章 結果第667章 實驗室的方向第34章 進步與進步的關係第485章 喜極而泣第110章 都是好任務第227章 宮保雞丁和冰淇淋第309章 聯名推薦第498章 改變只在一瞬之間第645章 存在還是不存在第476章 大獎獨攬第27章 輿論(修改)第243章 意料之外的任務第498章 改變只在一瞬之間第417章 計算物理學的天賦第200章 回校軍訓(爲各位打賞書友加更2)第408章 擠擠總是有的(3/3)第65章 心態有時候也決定着成績第685章 終於能睡個好覺了第222章 一個人的頒獎儀式(3/3)第455章 回校(二合一4000字)第101章 有餘力就多學點嘛第300章 Excuse me第473章 鞭炮聲中的郵件第494章 諾獎候選者?第567章 除了他,還有誰?第409章 原來是這樣的第652章 稍稍晚了點的數學任務第168章 丘賽開始第479章 火速急調第479章 火速急調第109章 數學Lv2第560章 先把數學論文投稿第514章 遊學伊始第585章 物理學家來湊什麼熱鬧?第165章 這是好的改變(二合一)第610章 大會開始之前第654章 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第668章 新的研究規劃第473章 鞭炮聲中的郵件第583章 實驗朝着目標前進!第393章 沉澱第646章 趕在最後一次催稿之前第128章 考試季結束,UPC報名第125章 合理分配第598章 新物理之門!第657章 時代週刊的專訪邀約第547章 極小模型綱領第一問題第256章 再拉一人入夥第588章 張一凡的好消息第362章 博士生的哀嚎第432章 他是誰?第649章 爲了以防萬一第336章 兩篇SCI?第28章 配合學校(修改)第89章 每次開局都是困難級第553章 跟你們講講數論第61章 非你莫屬第34章 進步與進步的關係第153章 我就帶了支筆第339章 最後的實驗(3/3)第68章 高考倒計時第579章 這個人,見得不虧!第338章 誤會第642章 DMD-2號材料第191章 大一快結束了第98章 吳西平的題主措施第472章 都在努力變得優秀(二合一4000+)第170章 你們那有提前交卷的嗎?第238章 你們兩個簡直是天才!第433章 替陳舟裝杯第54章 寒假結束第548章 以後我們多多交流第233章 從逆推開始第242章 他到底是不是學數學的?(爲阿歷加第590章 做這麼多,只有一個目的第571章 待遇最優者第357章 有想法了?(大家中秋國慶雙節快樂第346章 都是衝着畢業論文的?第636章 兩個月時間能搞定嗎?第105章 數學思維第229章 還需要實驗的驗證第344章 來,哥傳授你點經驗第505章 那一個致命缺陷!第227章 宮保雞丁和冰淇淋第277章 報告會?不重要!第152章 幫個忙吧(爲神罰抽菸天官讓道加更第181章 雅託口試結束,丘賽決賽開始(5000第242章 他到底是不是學數學的?(爲阿歷加第519章 你是想整一個實驗室嗎?第185章 晚宴第68章 高考倒計時第460章 帶來靈感的人(二合一5000+)
第370章 這就是旗幟!第36章 入冬天漸寒,老友且加衣第247章 這是第10組第224章 猜想是什麼,爲什麼要研究猜想第123章 組隊訓練(上)第250章 時間很緊第692章 DMD系列材料的研究規劃第206章 結果第667章 實驗室的方向第34章 進步與進步的關係第485章 喜極而泣第110章 都是好任務第227章 宮保雞丁和冰淇淋第309章 聯名推薦第498章 改變只在一瞬之間第645章 存在還是不存在第476章 大獎獨攬第27章 輿論(修改)第243章 意料之外的任務第498章 改變只在一瞬之間第417章 計算物理學的天賦第200章 回校軍訓(爲各位打賞書友加更2)第408章 擠擠總是有的(3/3)第65章 心態有時候也決定着成績第685章 終於能睡個好覺了第222章 一個人的頒獎儀式(3/3)第455章 回校(二合一4000字)第101章 有餘力就多學點嘛第300章 Excuse me第473章 鞭炮聲中的郵件第494章 諾獎候選者?第567章 除了他,還有誰?第409章 原來是這樣的第652章 稍稍晚了點的數學任務第168章 丘賽開始第479章 火速急調第479章 火速急調第109章 數學Lv2第560章 先把數學論文投稿第514章 遊學伊始第585章 物理學家來湊什麼熱鬧?第165章 這是好的改變(二合一)第610章 大會開始之前第654章 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第668章 新的研究規劃第473章 鞭炮聲中的郵件第583章 實驗朝着目標前進!第393章 沉澱第646章 趕在最後一次催稿之前第128章 考試季結束,UPC報名第125章 合理分配第598章 新物理之門!第657章 時代週刊的專訪邀約第547章 極小模型綱領第一問題第256章 再拉一人入夥第588章 張一凡的好消息第362章 博士生的哀嚎第432章 他是誰?第649章 爲了以防萬一第336章 兩篇SCI?第28章 配合學校(修改)第89章 每次開局都是困難級第553章 跟你們講講數論第61章 非你莫屬第34章 進步與進步的關係第153章 我就帶了支筆第339章 最後的實驗(3/3)第68章 高考倒計時第579章 這個人,見得不虧!第338章 誤會第642章 DMD-2號材料第191章 大一快結束了第98章 吳西平的題主措施第472章 都在努力變得優秀(二合一4000+)第170章 你們那有提前交卷的嗎?第238章 你們兩個簡直是天才!第433章 替陳舟裝杯第54章 寒假結束第548章 以後我們多多交流第233章 從逆推開始第242章 他到底是不是學數學的?(爲阿歷加第590章 做這麼多,只有一個目的第571章 待遇最優者第357章 有想法了?(大家中秋國慶雙節快樂第346章 都是衝着畢業論文的?第636章 兩個月時間能搞定嗎?第105章 數學思維第229章 還需要實驗的驗證第344章 來,哥傳授你點經驗第505章 那一個致命缺陷!第227章 宮保雞丁和冰淇淋第277章 報告會?不重要!第152章 幫個忙吧(爲神罰抽菸天官讓道加更第181章 雅託口試結束,丘賽決賽開始(5000第242章 他到底是不是學數學的?(爲阿歷加第519章 你是想整一個實驗室嗎?第185章 晚宴第68章 高考倒計時第460章 帶來靈感的人(二合一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