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阿古斯塔要深度合作!

第160章 阿古斯塔要深度合作!

樑紹修的項目申請很快遞交到了國防科工委,同時也一併抄送給了603所,邀請他們共同參與標準制定和適航審定工作。

這一次,科工委方面的心態已經平穩多了,並沒有再搞出把整個帝都的航空泰斗都集中起來關在小黑屋裡開會的事情,只是由丁高恆組織了一次內部討論。

而且,在經過了上一次的路線之爭後,“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標準”已經成爲了被最上面認可的主基調,所以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火藥味十足的爭論。

大家主要糾結的地方還是,沒想到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航空工業那邊就已經提交上來了第二份制定新國標的申請。

“丁主任,我們的主力審定隊伍目前還在624所那邊跟進航發穩定性測試的GJB/Z64A-96標準,這時候再來一個新任務的話,恐怕就得以航空工業系統自己的人爲主了,這182廠是當初給603所和172廠做備份出身,我擔心他們的技術實力跟不上要求啊……”

對於這些科工委前排的大佬們來說,眼前這絕對算是幸福的煩惱。

在過去,他們的日常就是爲了錢不夠發愁、爲了技術不足發愁、爲了項目無法通過發愁……

像今天這樣爲了優秀項目太多發愁還是第一次。

“那是不是考慮讓603所那邊擔綱做主……”

有人提出了最簡單的解決辦法。

不過很快就遭到了反對:

“但是人家南鄭方面已經把不少前期工作都給完成了,咱們中途橫插一腳,把項目主導權交給別人,你讓航空工業系統的各廠所怎麼想?”

“技術能力這塊,我覺得不用擔心。”

丁高恆笑眯眯地擺了擺手,足以見得他這段時間的心情相當不錯:

“你們可以看一下,182廠那邊提交的另外一份項目說明裡面,第一完成人是誰。”

會議室裡頓時傳來了一陣紙張翻動的聲音。

“常浩南……”

因爲上一次的閉門座談會時間很緊而且級別很高,在座的大多數人並沒有參與,所以對這個名字未必會留下很深的印象。

不過有一個人顯然是始終關注着常浩南發展動向的。

那就是之前曾經和他有過一面之緣的周琳:

“常浩南,京城航空航天大學杜義山教授的學生,上次從624所提交上來的那份《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第一完成人就是他,沒錯吧丁主任?”

丁高恆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同時悠悠點頭:

“沒錯。”

會議桌兩邊的人面面相覷。

“他們是同一個人,還是……同一個名字?”

也不怪有人會問出這種略顯奇怪的問題,航空動力穩定性和飛行器環境耐受力雖然都涉及航空安全領域,但總歸併沒有很強的關聯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兩件事情中間也就隔了大概三個月的時間。

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能在三個月時間裡完成兩個方向不同的預研計劃吧?

“應該是同一個人,這個名字……好像也不是很常見,而且看上面寫的工作單位,也都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學。”

有人翻到了項目說明的最後,那裡寫着所有主要參與人的基本情況。

“嘶……”

聽着周圍傳來各種表示驚歎和難以置信的語氣詞,周琳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

畢竟真要說起來的話,當初啓用常浩南並把他塞進航空工業系統裡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勞,如果後者能多幹出些名堂,她很容易因此而沾光。

“如果他能拿出跟上一份評定方法一樣的工作質量,那有這麼一個人把關,讓182廠挑大樑也沒什麼問題。”

“另外,我提議從冰城那邊調幾個參與過運12B項目的技術人員過去,雖然我們的標準跟FAA不一樣,但經驗這東西總歸是相通的。” 不過在這種時候,也不可避免會有人提出一些其他想法:

“雖然我也不是很想要思考這種可能,但……會不會涉及到一些學術道德方面的問題?畢竟……確實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雖然這句話說的並不是很直白,但顯然是懷疑航空工業部門是在給杜義山的關門弟子刷聲望。

“諸位。”

這個時候,丁高恆知道自己必須站出來表態了:

“從常浩南同志目前參與過的幾個項目來看,都是在他加入之後,進度纔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相關單位涉及到601、606、624等多個機構,所以這種沒有證據的事情,還是不要隨便講出來爲好,就算今天是我們內部會議,也有可能影響團結。”

“而且,搞基礎理論研究的人,在多個看似相關性不強的領域同時取得成就,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也並非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全才。”

這句話說完,會場中的氣氛頓時一滯。

能坐在這裡的人自然知道,丁高恆指的是誰。

唯一同時參與過兩彈一星三大項目的空氣動力學和應用數學家郭永懷。

1968年12月5日,在從試驗基地返回京城的過程中,因爲飛機失事而不幸犧牲。

這次空難可以說是我國航空航天理論研究領域的一次重大挫折。

許久之後,纔有一個聲音重新響起:

“永懷同志是因爲飛機失事而犧牲,而我們這位新的全才,常浩南同志負責的項目,無論是航空發動機穩定性,還是飛行器防除冰,恰好都涉及航空安全。”

“也算是一種傳承吧……”

這句話總算讓沉悶的空氣稍稍活躍了起來。

“那飛機防除冰的適航審定工作,就先這麼定了,以182廠爲主,603所、172廠和602所從旁協助。”

丁高恆用兩根手指敲了敲桌面:

“另外,向上面打報告,要求氣象部門和空軍的航管單位配合一下,只要飛機上天,在不影響航線安全的情況下,要給這個項目有關的空域申請開綠燈!”

……

“丁主任,還有一件事情。”

就在丁高恆拍板決定之後,旁邊一位主管對外技術合作的副主任又湊過來說道:

“603所參與適航審定的型號是新舟60,之前航展的時候,阿古斯塔方面的技術人員在參觀並且試乘飛機之後,已經決定跟我們的航技公司開展合作。”

“具體形式是投資9500萬美元,並且願意負責機上舒適性設備,比如增壓、空調、噪音抑制和客艙照明等系統的開發和製造,條件是他們要在那不勒斯建造一條總裝線。”

“這個條件很有誠意,所以儘管還有些細節沒有敲定,但航空工業部方面的意見是批准合作。”

“那我們搞型號適航審定這麼大的事情,不可能扔下阿古斯塔的人自己幹啊。”

該說不說,意大利人在站隊方面是有一手的。

在確定了新舟60在燃油經濟性這個要命的指標上會超過ATR42之後,芬梅卡尼卡集團一方面讓旗下的阿萊尼亞公司和法國宇航公司合作開發新型號,一方面讓旗下另一架主要負責直升機業務的阿古斯塔公司直接跟囊中羞澀的華夏航空工業合作。

考慮到新舟60已經是一架開發完成度頗高的飛機,後者也很明智地沒有提出要參與飛機總體設計之類的離譜要求,而是把華夏方面能力最薄弱的客艙設備給攬了過去。

民航客機和軍用運輸機不一樣,舒適性的重要程度也就僅次於安全性,大概能跟燃油經濟性打個平手。

你可能會贏,但我絕對不輸。

“意大利人能有這種效率?”

丁高恆感到頗有些意外。

但他只是稍微思考就做出了決定:

“既然是客機,也沒什麼好藏着掖着的,醜媳婦總得見公婆嘛。”

“我覺得可以讓阿萊尼亞的技術人員全程參觀新舟60的自然結冰試驗,也可以聽聽他們的意見。不過在談合同的時候就要說好,防除冰系統的開發是完全由我們自己完成的,所以意方人員需要聽從安排。”

“是!我會後就去傳達。”

(本章完)

第435章 十倍壽命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642章 渦扇10,裝機!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619章 一臉懵逼的安南人,空中行舟?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209章 安排一班專機!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機械廠的貓膩(4K)第625章 375代航發的測試準備第602章 給日本人一個深刻的教訓!第755章 分頭行動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491章 你們不會自己改嘛?第130章 航展準備(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152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第590章 新一代教練機體系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138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上)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553章 戰略忽悠第553章 戰略忽悠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第193章 首見殲10(上)第409章 飛機出口還是要嚴抓宣傳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問題!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581章 好TM大的導彈!(月初求一波月票)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498章 魔改直9,火炬集團的新業務(求一波第450章 法國人的設計,不合理!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種地?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533章 女士,你也不希望第728章 南亞大國的野望第193章 首見殲10(上)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677章 相控陣雷達242.第242章 在關鍵技術上要有底線思維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720章 常總的影響力第741章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656章 年終總結,與未來規劃第34章 關鍵抉擇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第683章 LNG船,中韓之爭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778章 幫法國人造陣風?283.第283章 溜了344.第344章 去請專家來幫忙354.第354章 生產演示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戰坦克底盤第803章 來跳個舞吧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505章 模鍛壓機,項目重啓!323.第323章 願者上鉤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308.第308章 前沿技術,但不夠前沿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644章 起飛吧,太行!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759章 進入理論數學界?237.第237章 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第491章 你們不會自己改嘛?第523章 青出於藍332.第332章 拯救華夏的機械製造業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第723章 不講武德,偷襲幻影2000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825章 測試,目標特徵提取第858章 航天遙感的價值第174章 工藝問題
第435章 十倍壽命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642章 渦扇10,裝機!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619章 一臉懵逼的安南人,空中行舟?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209章 安排一班專機!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機械廠的貓膩(4K)第625章 375代航發的測試準備第602章 給日本人一個深刻的教訓!第755章 分頭行動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491章 你們不會自己改嘛?第130章 航展準備(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152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第590章 新一代教練機體系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138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上)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553章 戰略忽悠第553章 戰略忽悠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第193章 首見殲10(上)第409章 飛機出口還是要嚴抓宣傳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問題!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581章 好TM大的導彈!(月初求一波月票)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498章 魔改直9,火炬集團的新業務(求一波第450章 法國人的設計,不合理!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種地?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533章 女士,你也不希望第728章 南亞大國的野望第193章 首見殲10(上)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677章 相控陣雷達242.第242章 在關鍵技術上要有底線思維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720章 常總的影響力第741章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656章 年終總結,與未來規劃第34章 關鍵抉擇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第683章 LNG船,中韓之爭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778章 幫法國人造陣風?283.第283章 溜了344.第344章 去請專家來幫忙354.第354章 生產演示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戰坦克底盤第803章 來跳個舞吧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505章 模鍛壓機,項目重啓!323.第323章 願者上鉤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308.第308章 前沿技術,但不夠前沿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644章 起飛吧,太行!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759章 進入理論數學界?237.第237章 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第491章 你們不會自己改嘛?第523章 青出於藍332.第332章 拯救華夏的機械製造業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第723章 不講武德,偷襲幻影2000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825章 測試,目標特徵提取第858章 航天遙感的價值第174章 工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