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

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

由於第二天還要工作,因此接風宴並沒有持續到太晚時間,酒也喝的十分克制。

絕大多數人在散場時都還保持了十分清晰的意識,比如昨天下午才特地從築城飛到蓉城的648所副總設計師孫惠中。

他剛纔全程都沒有發言,只是靜靜地聽着常浩南對其他人的提問做出解釋。

雖然已經從很多渠道聽說了這個少年天才的事蹟,但孫惠中覺得自己還是得親眼見識一下才好。

於是現在,這位648所唯一的總工程師心中只剩下了佩服。

“常工!”

離開招待所之後,孫惠中從後面叫住常浩南,然後快步跟了上去:

常浩南迴過頭,看到一個頭發半白的男人站在自己身後。

“請問您是……”

雖然說起來已經做了不少事情,但他穿越過來其實也才半年時間,根本來不及和太多人接觸。

而前世作爲一個普通軍工工程師也同樣人脈有限,所以除了極少數如雷貫耳的大佬之外,大多數面孔都是陌生的。

“孫惠中,築城648所來的。”

二人在昏黃的路燈下面握了握手。

定睛細看之下,常浩南才發現對方的年紀似乎並沒有特別大,應該只是三十出頭的水平,之所以早早白頭大概只是因爲先天原因或者壓力太大。

“常工,我想再問一些跟進發匹配有關的問題。”

時間畢竟已經很晚了,而且孫惠中是住在招待所的,和宿舍區並不去往同一個方向,因此他也沒繞什麼彎子,直接說明了來意。

這種事情常浩南自然不會拒絕:

“請說。”

“我們所想要在殲7F的基礎上,開發一種雙座型號的飛機。”

孫惠中並不避諱從兄弟單位這邊借鑑思路的想法,畢竟648所的設計團隊人數總共才三位數,經驗和水平也是一言難盡,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抄作業並不丟人:

“但之前聽蓉城這邊的同志說,殲7F的進氣道和前機身是由您完成的一體化設計,對機身的修改會嚴重影響進氣效率,所以我想問一下,您覺得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如何?”

“確實是這樣,殲7F的高進氣效率和穩定性建立在由機頭部分對來流進行一次壓縮的基礎上,而要想改雙座的話,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對前機身進行大改,這樣幾乎需要把整個設計推倒重來。”

單座改雙座看上去簡單,但操作起來工作量並不小。

對於一些體量比較小的飛機來說,多一個飛行員會產生很明顯的影響,而飛機氣動設計越精密複雜,給這種改動留出的操作空間也會越小。

殲7F兩邊全佔了,屬於尤其麻煩的。

所以常浩南略加思索之後,很快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儘管這是一盆冷水:

“我在設計這個型號的時候,只是想要賦予殲7真正意義上的超視距作戰能力,沒想過讓它承擔更多複雜的功能,所以並沒有留出什麼餘量,改雙座的話……我個人並不看好。”

那個時候他剛剛穿越過來,只是想趕緊搞個短平快的項目引起老師注意,藉此迅速參與到具體的型號項目中來。

實際上,常浩南至今都沒想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跨過劉洪波教授這一層,直接引起了杜義山的注意。

總之最終產生的效果比預期好了太多。

“原來是這樣……”

站在對面的孫惠中微微低下頭,露出了一個有些惋惜的表情:

“我們本來準備,對殲教7進行進一步改進的,目前正在做機翼選型和進氣道匹配這些預研工作,在接觸到殲7F項目後,本來覺得能有一個比較好的參考,可惜……”

對方這麼一說,常浩南突然想起來了之前在殲8C交付儀式上面,跟那兩名海航25團飛行員之間的對話。

他們就說過現在部隊缺少一種好用的高級教練機。

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頭設計一種全新的高級教練機當然是最好的辦法,但目前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方面暫時還不具備這樣的方案。

別的不說,兩臺小推力或者一臺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就拿不出來。

況且眼下也沒有那麼充裕的資金。

但利用殲8IIACT的多餘度數字電傳技術,結合中等推力、性能出色的渦噴14,在殲7基礎上改出一個型號來還是可行的。

這個思路在後世的最終產物是教練9,正好是648所的產物。

而常浩南完全有能力讓它提前誕生,並且……

變得更加完美!

因此他話鋒一轉,對已經準備告別的孫惠中說道:

“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你們不如做的更大膽一些。”

聽到這句話的後者頓時眼前一亮,擡起頭看向常浩南:

“您也認爲我們需要一種新的高級教練機?”

儘管以殲7F作爲技術基礎的方案已經被否定,但能得到對這個教練機思路的肯定還是讓孫惠中相當高興的。

要知道,預研這種東西的成果轉化率其實是很低的,有時候10個預研計劃最終往往只有兩三個形成了可以開展下去的正式項目,最終修成正果的則可能更少。

他們之前提交的兩份預研報告就都因爲深度不足而被打了回來。

因此648所內部也對於這個新型高級教練機的計劃有所顧慮——

硬着頭皮繼續下去需要更多投入,而且誰也不敢打包票說軍隊一定會要,對於小家小業的他們來說這本來就是個風險。

就連最初提出這個想法的孫惠中也沒有太多信心。

要知道他雖然掛着648所副總設計師的頭銜,但這完全是因爲所裡確實沒什麼人才,才讓他一個不到30歲而且並沒有領導過任何型號設計的人頂了上去。

年輕,又沒有成功經驗,自然就會底氣不足。

所以當聽到常浩南表達支持的態度時,孫惠中是相當興奮的。

前者年紀固然更小,但從剛纔晚宴上的情況來看絕對有真才實學,又在八三工程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他的表態,絕對是有分量的。

“當然,殲教7是你們搞的,你們應該也很清楚缺陷。”

常浩南點了點頭,並沒有因爲面前之人來自648所就口下留情:

“低速性能和後座視野太差,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教官甚至需要自制潛望鏡來觀察前方的情況,而且潛力也不夠,培養殲7和老殲8的飛行員勉強夠用,但咱們的空軍正在大踏步進入三代機時代,所以這個型號肯定沒辦法長時間挑大樑。”

實際上,殲教7這個型號本來應該只是發揮過渡作用,進入新世紀後就會逐漸換裝新型教練機。

但是跟這個時代的很多其它裝備一樣,過渡着過渡着,就過渡成了主力裝備。

因爲種種原因,計劃中的新型教練機始終未能到位,最終殲教7作爲一種本質上的基礎型二代機,竟然一直生產到了2017年……

“唉……說的太對了。”

孫惠中輕嘆了一口氣:

“有您這句話,我們繼續搞預研的時候,心裡多少也能踏實一些。”

“伱剛纔說目前正在做機翼選型和進氣道匹配,具體的進度如何?”

教練9算不上什麼明星型號,常浩南只知道原來時間線上直到2011年才正式服役,對於研發流程並沒有太多瞭解。 “目前初步確定要使用類似殲7E那樣的雙三角翼,進氣道的話……還沒有定論,本來想參考下頜式進氣道,但您剛剛說可行性不高,那……或許還要再想一想。”

說到這裡的孫惠中稍微有點不好意思,畢竟聽起來這飛機從頭到腳好像都在借鑑兄弟單位的型號……

常浩南倒是不在乎這個,他現在想的是要怎麼把自己腦中的設計方案告訴給對方。

不只是讓648所簡單地抄個答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最好還能讓他們從中獲得經驗,

況且他現在也只是有一個對於教練9的初步概念,更詳細的東西得經過計算才能得到,總之肯定沒辦法今晚上就掏出設計方案來。

於是常浩南斟酌了一下語句:

“其實,我當初在設計殲7F的時候,倒是也考慮過有過另外一種方案,只不過相較於殲7的改動太大,沒辦法從老飛機直接升級,所以設計工作只進行了一點。”

“如果貴所有這個意願的話,等我把殲7F匹配新發動機的改動處理完,可以和你們一起完善一下那個方案……”

這對孫惠中來說完全是意外之喜。

所以常浩南話還沒說完,他就趕緊表示同意:

“當然,我可以跟所裡面申請,從設計團隊裡面調一些骨幹成員過來。”

孫惠中從一開始也沒尋思過讓對方去648所的事情。

一方面,明眼人都能看出常浩南這次來611,搞殲7F只是順便,參與十號工程恐怕纔是正經事,這個新教練機不是什麼重要項目,不可能在這上面佔用太多時間精力。

另一方面,航空工業這幾個主要設計所對應的城市裡面,盛京、鎬京和蓉城肯定是相對最好的,冰城、瓷都和洪都也還可以,唯獨築城的地理條件實在是比較糟糕。

“那就先這樣,等7F的事情結束咱們再聊。”

常浩南說着點了點頭:

“另外,調過來的人至少要掌握一些數字化設計的基礎,這樣效率會高出不少。”

“沒問題,我明天就打電話。”

此時的孫惠中已經把興奮掛在了臉上:

“太感謝常工您了!”

……

第二天,常浩南便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工作。

隨機事件,前面半年時間裡,盧育英帶領的團隊並沒有閒着,幾乎已經完成了對進氣道和機頭以外部分的設計。

對於他來說,殲7F的設計流程他其實已經走過一遍,如今更換新的發動機,無非是帶着整個項目團隊再重新過一遍流程罷了。

當初帶着三個真·本科生都能在三個星期內完成初步設計,現在就更不是問題。

況且611所計算中心的設備水平,也完全不比盛京那邊差。

總之,在常浩南和項目團隊配合之下,半個月時間過後,殲7F的完整設計方案就被順利拿了出來。

跟最初版本的設計相比,除了把進氣道收窄變短,讓飛機看上去變得更加協調之外,還參照改進殲8C時姚夢娜的經驗,把座艙風擋改爲圓弧式,大大改善了飛行員的視野,並在垂尾根部增設了一組140升容量的油箱,聊勝於無地提升了一些航程……

至於剩下的工作,自然就是給132廠發圖,讓他們把兩架原型機給造出來了。

一架從殲7B升級而來的殲7F1,和一架全新制造的殲7F2。

不過現在時間已經來到一月底,就算那邊效率再怎麼高,首飛也得等到年後才能進行。

至於年前剩下的時間,自然是要留給孫惠中和648所那邊。

他們已經在蓉城這邊等待半個月時間了,並且還全程參與了殲7F的改進工作,也算是積攢了一些經驗。

……

計算中心,服務器機房裡面。

孫惠中把一摞資料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常工,這是我們目前預研的主要成果,都在這邊了。”

幾名來自648所的同志們圍在方桌周圍,面露希冀地看向正把注意力集中在面前圖紙上的常浩南。

在改進殲7F的這段過程中,他們算是見識了什麼叫工作效率。

因此現在對於後者,基本上是抱着無限的信心。

半晌之後,常浩南重新擡起頭:

“既然是教練機,那就不適合使用單進氣道設計。”

他拿起一支紅藍鉛筆,又從旁邊抽出一張紙,在上面畫出了一架飛機的正視圖:

“無論機頭、機腹還是下頜,單進氣道都必定要佈置在機身軸線上,侵佔高度空間,這樣就很難佈置一個有高度差的後座艙,所以肯定要選擇兩側進氣。”

“考慮到殲7本身的結構特點,後機身不宜做出太多改變,那麼基本上就只能考慮肋下進氣道的設計。”

“另外,就是機翼,雙三角翼的選擇沒什麼問題,但是殲7E的設計放到現在來看還是太粗糙了。”

常浩南放下鉛筆,示意衆人來到工作站前面:

“雙三角翼的平面形狀有兩種:一種前、後翼的後掠角都是固定的,也就是殲7E上的那種直邊雙三角翼。而另外一種,前翼的後掠角會從某一個角度開始逐漸增大,直至與機身平行的90°,這種情況下,前翼發揮的本質已經接近於一個超大面積的邊條翼,而後翼外形也會隨之變爲角度較小的後掠翼,就像是F18戰鬥機那樣。”

他調出前面幾天趁着等待計算結果的時候做出來的機翼3D建模,然後繼續講到:

“從定型的角度上講,後一種方案的前翼渦和後翼渦之間的距離會更大,在較大的攻角之下,其渦破裂點的位置已經推進到前翼面的中部,螺旋形渦破裂後形成的分離流動由於受到不斷增大的當地後掠角的影響,重新形成結構相當緊湊的旋渦結構。”

“這樣的分離渦結構分佈使得後一種方案在前翼渦破裂後仍能夠產生可觀的渦升力,換句話說,飛機的失速攻角和升力係數會增大,並且大攻角下的操縱性,尤其是滾轉操縱性更好。”

“而作爲代價,這種方案的阻力要比第一種方案大得多,飛機的最大航速應該很難超過1.5倍音速。”

說到這裡,常浩南總算把幾個初步做好的部分拼在一起,組成了一架飛機的形狀:

“不過對於一架教練機來說,只要能讓學員體驗到超音速飛行就可以了,最大速度並不是核心性能,用它換來大攻角性能的全面提升,絕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當然,更詳細的數值計算工作還沒有開始,具體的設計方案,以及最終能優化到什麼程度目前還不知道,所以這也是後面這段時間我們的主要任務。”

不過這最後兩句話,他身旁圍着的一衆人多數都沒有聽到。

因爲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已經被屏幕上那個飛機建模所吸引了——

儘管它目前還沒有經過詳細設計,十分粗糙且不太協調。

但是……

兩肋進氣道、帶大邊條的後掠翼、由於騰出空間所以空間巨大且視野優良的座艙、甚至能塞進去一部小型雷達的機頭……

如果說從殲7F身上,還能看出一點點原來型號的影子。

那麼眼前這架飛機,哪怕把米格設計局的設計師拉過來,他們也絕對認不出這是一架米格21的改進型!

(本章完)

第69章 超級計算機(45)第56章 前往盛京!第460章 殲11總裝下線,多弧離子鍍技術!第5章 殲7的改造方案第802章 瓦良格號,啓程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第152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243.第243章 金陵,電科14所!第746章 籌建課題組(趁雙倍求一波月票)第653章 安保待遇提升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第82章 發動機故障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第502章 抱緊常浩南同志的大腿!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124章 最好的蘇27在華夏(爲月票金主flan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第579章 F14還是拿到手了第656章 年終總結,與未來規劃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323.第323章 願者上鉤268.第268章 空軍的財神爺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機械廠的貓膩(4K)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51章第57章 思路轉變第544章 打破封鎖,還是要用技術說話第183章 華夏不同意收購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第44章 富士電機的小動作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607章 華夏產品,走進歐洲!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第75章 這次真直博了(爲盟主flankerr加更3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第485章 跟羅羅談判!你們英國人也有今天?第103章 製造難題(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487章 欲擒故縱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802章 瓦良格號,啓程310.第310章 兩個方案的殲10!(爲盟主【死303.第303章 少年氣(二合一)第163章 讓殲8C試試第472章 路線之爭第417章 正式開工!第131章 展示一下殲83的爬升率256.第256章 找38所借飛機!第704章 意外收穫第163章 讓殲8C試試第605章 《一個軸承引發的悲劇》第784章 法國人玩脫了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第870章 新的發動機測試平臺第497章 無需修改,直接發表!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427章 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319.第319章 進氣道異物,隱患解決!(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45)第704章 意外收穫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461章 高性能航發的技術拼圖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第102章 生產籌備289.第289章 我原以爲他是來輔佐我的(日萬
第69章 超級計算機(45)第56章 前往盛京!第460章 殲11總裝下線,多弧離子鍍技術!第5章 殲7的改造方案第802章 瓦良格號,啓程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第152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243.第243章 金陵,電科14所!第746章 籌建課題組(趁雙倍求一波月票)第653章 安保待遇提升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第82章 發動機故障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第502章 抱緊常浩南同志的大腿!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124章 最好的蘇27在華夏(爲月票金主flan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第579章 F14還是拿到手了第656章 年終總結,與未來規劃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323.第323章 願者上鉤268.第268章 空軍的財神爺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機械廠的貓膩(4K)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51章第57章 思路轉變第544章 打破封鎖,還是要用技術說話第183章 華夏不同意收購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第44章 富士電機的小動作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607章 華夏產品,走進歐洲!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第75章 這次真直博了(爲盟主flankerr加更3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第485章 跟羅羅談判!你們英國人也有今天?第103章 製造難題(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487章 欲擒故縱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802章 瓦良格號,啓程310.第310章 兩個方案的殲10!(爲盟主【死303.第303章 少年氣(二合一)第163章 讓殲8C試試第472章 路線之爭第417章 正式開工!第131章 展示一下殲83的爬升率256.第256章 找38所借飛機!第704章 意外收穫第163章 讓殲8C試試第605章 《一個軸承引發的悲劇》第784章 法國人玩脫了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第870章 新的發動機測試平臺第497章 無需修改,直接發表!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427章 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319.第319章 進氣道異物,隱患解決!(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45)第704章 意外收穫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461章 高性能航發的技術拼圖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第102章 生產籌備289.第289章 我原以爲他是來輔佐我的(日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