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常浩南專心變分水平集方法的這段時間裡,華夏的科研圈子裡發生了一件大事。
2001年度的新晉院士名單,正式出爐了。
這是華夏第一次系統性、規範性地將兩院的院士增選流程進行同步。
當然,考慮到華夏工程院1993年才成立,到現在都沒有十個年頭,因此爲了補齊名額,每年的增選數量都要略高於隔壁。
例如今年,就是科學院56人、工程院81人。
137位新院士,看起來似乎挺多,但打散分攤到全國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裡面之後……
那確實是少得可憐。
要知道,即便在本次增選結束後,兩院院士的總數仍然分別只有653人和616人。
這裡面還有不少是早已退出科研一線,只作爲標杆和豐碑存在的人物。
因此,哪所學校哪個單位要是能混出個院士來,那不光是面子上能增光添彩,裡子上也能實打實地做到逆天改命。
而相對應地,如果沒有院士,或者長期增選不出新院士,乃至於院士傳承失敗,名額不增反降,那難免在同行面前要矮人一頭。
而航空動力集團,目前就處在這麼個情況之下。
偌大一個央企,正編檔案裡竟然連一個院士都沒有。
其實照理來說,劉振響作爲624所的前所長,應該算是航空動力集團的人。
然而在SB101高空臺落成之後,由於某個人的關係,他把自己的組織關係轉回到京航大學,當教授去了。
那時候還是航空工業總公司時期,雖然624所層面肯定是不太願意,但是對於高層領導來說,考慮到劉振響本人的意願,以及整個航空工業系統當中其實並不缺院士,最後還是把人給放了。
結果這一放不要緊,過了幾年兩邊分家,航空動力集團直接就傻了眼——
過去總公司的院士全是航空工業那邊的,自己愣是一個都沒攤上。
而這功夫劉振響連博士都快帶出第一批來了,再想把人家的檔案調回到624所……
玩呢?
根本不現實。
當然,世紀初這會兒,雙聘,乃至多聘院士(也就是一個院士同時在幾個單位掛正式職位)的情況並不罕見。
但航空動力集團可丟不起這個人。
寧肯沒有。
其實從這個角度看,倒是常浩南自己給自己的新東家挖了個坑。
但無論如何,問題總是要解決。
那就只剩下增選一條路了。
結果麼……
99年那次自不必說,總公司剛成立沒多久,組織情況纔剛剛穩定下來,甚至連提名都沒提。
而今年,雖然閻忠誠和江和甫兩個人入圍了候選人名單,但還是沒能走到最後。
這裡面的原因,當然比較複雜。
一方面,但凡是圈子,就不可能沒有人情世故。
客觀上,大院士生小院士的情況確實存在。
原本沒有院士的單位會比較吃虧。
另一方面,航空動力集團的情況也確實有點尷尬。
成立時間太短了。
華夏的航發水平確實在近些年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之前的成績畢竟都是總公司時期積累的。
新集團成立之後,確實還沒有個完全塵埃落定、影響力又足夠大的型號。
總不能用渦噴6D去評選吧?
至於常浩南證明龐加萊猜想……
抱歉,那個成果是以京航大學作爲單位發表的。
而對方這次之所以沒提名常浩南,顯然是準備等明年國際數學家大會把該頒的獎都頒過之後,到2003年再提名。
到時候常浩南資歷有了、榮譽夠硬、年紀也不是小的特別離譜,100%可以保證衝擊成功。
本來,這幾乎就是明牌,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地等着。
然而對於航空動力集團來說,情況就比較尷尬。
如果他們的第一個院士,竟然是被別人提名的……
那這不說丟臉吧,至少光榮的程度是差了點。
也容易讓下面人寒心。
所以,無論如何得做點什麼。
而林左明,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找上了總經理朱霖育。
“朱總,如果繼續這樣按部就班下去,我估計恐怕6-8年以內,我們集團都沒辦法成功提名出一個院士來。”
辦公室裡沒有外人,因此前者也沒說什麼場面話,而是直接開門見山:
“所以我認爲,下一次,也就是03年增選,我們需要把浩南同志作爲候選人推薦上去。”
面對這個要求,朱霖育的第一反應,是茫然:
“我們關起門來說話,03年小常的院士名額……不說板上釘釘,本來也是八九不離十了吧?”
“就算我們推薦,也只會排到京航大學後面去,還是起不到實際效果啊?”
聯合推薦當然是可行的,但只有其中的第一個推薦單位/推薦人會被特別重視。
實際上,朱霖育今年就想過要推薦常浩南,但渦噴14和QC130的總師畢竟都是閻忠誠,而渦扇10雖然是重中之重,但總歸還沒走完最後的生產定型流程。
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
至於江和甫……就完全是陪跑了。
除非劉振響去世,並且在京航沒留下親傳弟子,否則註定輪不到他。
其實集團剛成立那會,朱霖育還並沒有太着急。
照理來說,只要等着渦扇10項目徹底完成研發,那推薦常浩南應該就是順理成章。
誰承想他不聲不響地鼓搗出來個震驚全世界數學界的狠活,以至於把自己在航發領域的成績都給掩蓋住了。
然而,林左明既然特地跑這一趟,自然是已經考慮過這些問題。
在聽到朱霖育的反問之後,不由得露出一個微笑:
“如果推薦到科學院,那肯定優先級比不過京航大學。”
說到這裡,他上半身稍稍前傾,伸出兩根手指點了點桌面:
“但是朱總,如果……我們把他推薦到工程院呢?”
朱霖育雙眼瞬間一眯,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
但轉瞬即逝。
雖然沒有開口給出具體迴應,但很明顯,這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提議。
見到一把手是一副感興趣的態度,林左明也放下心來,趕緊趁熱打鐵:
“按照目前的進度,哪怕留再多餘量,渦扇10在明年上半年也肯定生產定型了,這個事不光是在航空領域,哪怕放在整個華夏製造業裡面,也屬於里程碑級別的大事,到時候別說選不上,就算投票結果不是全票通過,那都是有黑幕……”
朱霖育趕緊擡手打斷:
“你說的這些當然沒錯,但……”
wWW ◆тт kan ◆Сo 一時間,他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說。
實際上,林左明說的這些,正是朱霖育當年的想法。
但眼下但凡瞭解點內情的人,幾乎都已經把常浩南當成華夏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的半步院士了。
再把人往工程院推,似乎註定不會有什麼結果。
而實際上,林左明也不需要他解釋的太明白:
“朱總,你是擔心數學物理學部那邊?”
“你這不是知道麼……”
朱霖育有些無奈地點了點頭。
儘管說是兩院並列,但是即便從學科鄙視鏈的角度出發,科學院的地位也還是略高於工程院的。
很難相信一個十拿九穩成爲科學院院士的人,會主動去選擇工程院。
然而,林左明幾乎徹底放飛了自我:
“那不要緊啊,讓他們同時把浩南同志增選進去不就行了?”
一句話,直接就給朱霖育的大腦幹死機了。
過了幾分鐘後,才勉強從滿腦子迷亂當中回過神來:
“不是你等會……”
他微微皺起眉頭:
“咱們國家確實是有40位雙院士不假,但那是當年工程院成立的時候,爲了提高這個新機構的影響力和說服力,特地找的資深學術前輩加入工程院。”
“換句話說,不是他們需要工程院的頭銜證明自己的貢獻,而是工程院需要通過授予他們頭銜來證明自己不是草臺班子……而且原則上,除了94-95那批之外,已經當選科學院或工程院的院士,就不會再參與另一院的推選了……”
沒想到,林左明卻是興奮地拍了一下手:
“對呀!”
“您看,浩南同志雖然資歷是不太夠,但只看做出的貢獻,那是理論和應用兼具,而且都走在了國內,乃至全世界的前沿,這不是跟那些老前輩的性質一樣嘛,工程院不給個頭銜,怎麼能服衆?”
“另外,您也說了,是‘已經當選科學院或工程院的院士’不能參與另一院的評選,但浩南同志只要在03年同時參與兩邊的增選,再同時選上,就可以不觸發這個原則性問題……”
“……”
顯然,林左明的提議是在鑽空子。
但客觀來講,也確實是常浩南的情況過於逆天,纔有條件鑽這種空子。
朱霖育雙臂拄着桌面,兩隻手交叉着拖住側臉,同時微微低頭,讓人看不清楚他的表情。
表面上,似乎是在判斷這個計劃的成功率。
但只有他本人內心清楚,自己其實已經被說服了。
只是希望能同意的矜持一點而已。
畢竟作爲單位一把手,別人說什麼就聽什麼,未必是個好的現象。
“如果是這樣的話。”
好一會之後,朱霖育總算重新開口:
“那我們就要從明年開始,幫小常做好這方面的準備了。”
“比如……嗯……”
說到這裡,他思索了片刻:
“可惜今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的申報已經過去了。”
“明年,明年可以給他申報那個新設立的最高科學技術獎,就用渦扇10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