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五立傳

bookmark

到進了自己書房,朱斌這才知道張身邊之人,原來子,將來名滿天下的顧炎武,對這人朱斌心裡倒頗有幾分敬重,看着他的目光也有些個與衆不同起來!

等張坐定了,稍稍客套幾句,張這才挑明來意。原來,復社成員遭到迫害,四處抓捕不停,走投無路之下,張收到蘇州自己弟子的快信,說江南總督朱斌對復社大是同情,若恩師有難的話,大可來江南避難。

就好像溺水的人忽然抓到了一塊木板一樣,張大喜過望,連夜就來到弟子顧炎武處,由顧炎武帶着自己在大年夜這天拜訪江南總督。

張的意思是,朱斌身爲江南總督,轄制一方,又是當今皇室,能否接納其他地方來的復社成員避難,並且尋找適當的時機,上言皇上,爲復社平反。

朱斌想也沒想,滿口答應下來。其實他最清楚,復社的死敵溫體仁即將垮臺,這復社的案子也很快就可以平反,這順水人情若是不做可就實在對不起自己了。況且這麼一來,經過張和顧炎武的宣傳,自己必然成爲天下士子心的大恩人,這形象可就太光輝去了…

本以爲要費一番口舌才能說動這位侯爺,誰想到朱斌答應得那麼爽快,張又是吃驚,又是激動,過了會,起身長長一揖道:

“侯爺如此深明大義,一力保存我士子精華,張代復社成員,代天下學子謝過侯爺大恩了!”

朱斌趕緊將他扶起。語真意切地說道:“我這人幼時流落民間。後得聖上收歸朱氏宗族,可終究小時候讀的書少。雖然不明什麼事理,平生卻最尊重讀書人。今日能爲你們做點事情,我這心裡也開心得很…”

見堂堂的侯爺絲毫也不避諱這些事情,張更是欽佩:“侯爺謙虛了,侯爺南征北戰,平流寇,戰金虜。用兵於談笑風生之見,賊兵灰飛煙滅,是我大明地第一名將、儒將。自古百無一用是書生,可侯爺卻對我等讀書人如此愛護,這,這…”

你還知道百無一用是書生,朱斌心裡暗道。

要說起這張,倒地確是個一心爲着大明考慮的人。目擊朝綱不振。醜類猖狂,與北京的文人結成燕臺社,作檄文揭發閹黨罪行。崇禎六年地時候,。三十二歲的張主盟召開著名的虎丘大會。“山左西、江左、晉、楚、閩、浙以舟車至者數千人”。他站在千人石上登高一呼,羣起響應。朝野震驚。

由於張等人的籌劃和努力,當時的文人士氣大振。一掃視社稷之淪胥,終不肯破除門戶之角立”以國家爲重,年輕地張在閹勢熏天的日子裡,不計危殆,挺身而出,振臂而呼,樹起了以文會友的旗幟,來綰結天下士人的心。他匡扶正義的勇氣,動天下。

然而,這只是書生意氣,他想在幕後操縱朝政,振興大明,卻反被高官大臣利用,到頭來聰明反被聰明誤,白白死了許多精英,只做了一場白日夢而已…

當下張又提出了幾條請求,朱斌無不一一答應,見這侯爺簡直是有求必應,張激動得眼淚都快下來了,用顫抖的聲音說道:“朝廷能有侯爺這樣的人在,簡直是我大明之幸,聖上之幸,蒼生黎民之幸…”

停頓了一下,他又說道:“若是能搬倒奸臣溫體仁等,請我的恩師玉繩公再任首輔,則我大明必將朝野爲之一清,外有周相,外有侯爺,何愁大明不能中興!”

朱斌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張此來地用意,除了要讓復社成員避難之外,更是要請他的老師周延儒出山,搬倒溫體仁,由周延儒把持朝政。

張一直以爲只要周延儒爲相,必將挽救大明於危亡之中,其實他是完全看錯了周延儒這個人。

當時朝廷中高官鬥爭激烈,大學士像車輪似的轉換。復社興起之時,周延儒爲首輔,他是張考取進士的宗師,復社中有許多人都出自他地門下。周便利用了這支力量。其實在周延儒的內心對東林黨與復社均無好感,甚至還有些仇恨!

朱斌也不想點明,正在這時,一直默不作聲地顧炎武吞吞吐吐地說道:“老師,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張似乎很不滿意這個年輕的弟子,在自己這個當世大儒和當今侯爺的討論國家大事的時候插嘴,可當着侯爺的面也不好訓斥,勉強點了點頭。

“學生,學生以爲周相…周相…”好半天顧炎武才終於鼓足勇氣說道:“周相其實與溫體仁也差不了多少,若想整頓大明朝綱…”

“混帳!”張勃然大怒,也顧不得侯爺就在身邊了,指着顧炎武的手都顫抖了起來:“我待玉繩公持父子之禮,你,你這小小孩子懂得什麼!下去,下去,到外面等着我去!”

顧炎武嘆息一聲,走了出去。可他的幾句話卻讓朱斌刮目相看,日後顧炎武名滿天下,成了抗清復明的文人力量的領袖,果然有些門道,看人比起他的老師可要準多了…

等自己的弟子走了出去,張滿臉羞愧地道:“孺子之見,請侯爺千萬不要在意。張知道侯爺與玉繩公從來都是至交好友,都是我調教無方啊…”

老子和周延儒是好友,真正是見了鬼了。朱斌微笑着道:“我也贊成西銘先生的意思,請周相重新出山,只是,這其中如何操作卻是大費周折。”

一見侯爺贊成自己,張頓時來了精神:“我已和幾位道同志合之人,籌集了二十萬金,用來打點朝廷上下。只要侯爺能牽個頭。或者給聖上上書一封,大功必然告

雖然早就知道張的辦法,朱斌心中還是忍不住大罵。什麼狗屁的讀書人,還不如用上了賄賂地這一條,平日裡仁義道德總是掛在嘴邊,一下子就拿出了二十萬金子,這可比老子富裕得太多了…

可要讓自己出頭,這事談也別談。崇禎正在查辦復社地案子,這時候誰願意撞到槍口上?再者說了崇禎本來就對自己起了疑心,自己吃飽了撐的正在這時候去撞崇禎的槍口?

他微想了一想,說道:“西銘先生,不是我不願意幫忙,實在是我是皇室成員,掌管一方,若是對朝政做出干涉。只怕會激怒聖上,對先生地大計產生負作用…”

張心中有些失望,可想想侯爺說的也是事實,這時卻又聽朱斌說道:

“不過。我心裡倒有一人人選,西銘先生大可以考慮。東廠廠事李承芳李公公。最得皇上信任,西銘先生何不從其處想想辦法?”

一聽到李承芳的名字,張臉上頓時露出激動的神情:“此閹狗爾,張雖然失勢,卻依然是清白之身,焉能與此等閹狗打交道?侯爺,張雖然淨重你的爲人,但此事提也休提!”

朱斌忍着心中不快,耐着性子說道:“西銘先生,成大事者豈能在乎小節?你想想,究竟是我大明的江山重要,還是先生地個人名節重要?只要玉繩公能夠出山,先生便是我大明的第一號功臣,到時候旁人哪裡還會記得先生與李承芳之事?”

別的倒也罷了,這“大明第一功臣”卻一下就打動了張。他沉吟良久,嘆了口氣說道:“罷、罷,爲了我大明江山,今日裡不得不把斯文放在一邊,可恨,可恨…”

朱斌像看戲一樣地看着,又與張閒聊了會,告了個罪,走進內室之中,出來的時候手裡已經多了一張銀票,將它放進張手裡:

“先生,我知你現在日子也不好過,爲了大明社稷,你連家產都快掏空了,這裡有三萬兩銀子,就權且當成我的一點心意吧…你也知道,咱們江南軍出征,用的都是自己的糧餉,這日子可也不富裕啊…”

接着銀票的手直在那顫抖,看着張眼裡眼淚都幾乎要流下來了,忽然對着外面叫道:

“忠清,忠清!”

外面顧炎武急忙進來,就見自己地老師抹着眼睛把武英侯的大仁大德說了一遍,那顧炎武也是激動不已。

“忠清,你就留在這別走了。”張好容易平復住激動的心情,說道:“你在這,爲師交給你一件重要之知,咱們復社要爲侯爺立傳,把侯爺的忠義之舉傳告天下,讓我大明子民,人人都知道侯爺乃我大明第一功臣,忠臣!”

朱斌心裡大喜,這可是意想不到地收穫了。就靠着三萬兩銀子,卻換來了日後的大才子顧炎武爲自己立傳,有了張師徒地傳頌,自己想不得士子之心那都不可能了。

那顧炎武也對朱斌欽佩不已,對老師的要求連聲應下。又聽張說道:“等書成後,我當親自爲書題名,以示我復社對侯爺的感恩之情!”

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朱斌皺了皺眉頭:“顧炎武,你在我這,只管放心住下,只是有一件事,我卻得和你商量一下…”

“侯爺儘管請講,哪裡用得到商量二字?”顧炎武急忙說道。

“你們也都知道,金虜在關外建國,這國號就叫‘清’。”朱斌摸着下巴說道:“顧兄,你這表字,這個,這個…”

顧炎武表字忠清,聽了侯爺的話恍然大悟:“侯爺,顧炎武這叫去了這字…”

(顧炎武原名絳,明亡後才改名炎武,各位讀者大大不必深究。)

安頓好張師徒後,正想入睡,看到黃溪還在門外等着自己,問道:“臨江,這麼晚瞭如何還不休息?”

黃溪上前一步:“侯爺,黃溪自蒙侯爺相救,在江南這麼多年,早把江南當成自己的家一般,因此,心中有幾句話實在不吐不快…”

“說吧,我的部下,哪裡有吞吞吐吐的!”

黃溪咬了咬牙,說道:“侯爺,我知道聖上對您已經有了提防之心,現在是非常時期,復社正受到朝廷打擊,您在這個時候收留了張師徒,萬一傳到了聖上的耳朵中,你想過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嗎?”

朱斌一愣,還未說話,就聽黃溪又說道:“我不知道您的真實用意是什麼,我只知道一件事情,江南省不能沒有你,大明不能沒有你。現在我大明百戰百勝之將除侯爺外再無第二人,若是侯爺有失,您想過這大明的江山,這大明的子民了嗎?”

朱斌從未見過黃溪這麼說話,在他的印象中,這人始終是個沉默寡言的人.

“那麼依你的看法,我當如何處置張呢?”朱斌靜靜地問道。

“咱們不害此人,但這人也不可在江南多留一天。”黃溪想也沒想:“明日,最晚到後日,侯爺可以去金陵爲藉口,那張見侯爺不在了,也不會久留。若還是在這不走,請交給我來處理,我保證不會傷到他的一根毛髮…”

朱斌有些感動:“臨江,你對我倒真是忠誠…”

“我並不是對您忠誠。”誰想到,黃溪毫不客氣地說道:“我也不對任何人忠誠,真正讓我忠臣的,是大明的江山…”

說完,他就轉身走了出去。看着他的背影,朱斌好像第一次認識這個人一樣,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些沉思,站在那裡看了很久很久,這時候,東方已經微明!

八十四官員的貪婪四百二十九大明雙驕下十七分別五百五十一炮火五百三十八波特蘭大海戰上五百大明的呂宋下五爲兵爲將之道一百七十八姐弟三百四十一名單九十五經略地方五百零五征戰英國一百零四用人三十七意外收穫二百九十五奇妙的突圍計劃一百四十三西洋教士馬葛利二十五土匪頭子四十九巡撫五十二劉鴻訓和周延儒一百七十九洛陽會戰一二百八十二新皇的安排四百七十四莫臥兒的終結上二百二十七大勝一百四十七解決三百五十一忠奸之間五百四十五準噶爾一百十五三十七天三十七意外收穫四百五十四逃亡三百七十一是敵是友一百零六兵發山東四百二十七大明雙驕上二百七十九南京之變中五百二十大明之天子下二百八十南京之變下二百十七寧遠總兵吳三桂五百一十章 上帝保佑國王五百二十三處決二零二赴死發兵七十六清算上二百九十二大西國四百八十四倭島之亡六五爲兵爲將之道七十三索要贖金四十一前朝皇帝三百四十五門派四百十五伐虜七大殺一百二十六逛城八十三不收也得收三百二十二讀書人三百十萬將士二百七十四大順軍的末日五百二十四英法之間二百四十四十七年之過三十凱旋九十六趕赴海鹽十八賭博四百四十五敗仗三百五十八內亂漢陽城上一百六十四是戰是和一百四十五意外之變二百八十九廣元大火三百二十四佈局三百四十二民間四百琉球五百十八皇帝陛下之光輝四百三十四兵臨盛京五十二劉鴻訓和周延儒二百零三血染黃沙五百二十二歐洲之王二百六十六大勝一百三十三舍生忘死誓除韃虜四百零一收復琉球一三百八十親王還是大將軍二百五十八血旗招展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四十七初見崇禎四百零一收復琉球一三百九十三西班牙的特使五十六八十八個兄弟九十七海鹽陶家二百六十六大勝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五百零四新的征程一百八十八邪惡的鞭子五十九初到浙江一百七十三將星五百二十六讓人震驚的卡斯文頓的小狼號事件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七十七清算下二百二十八開炮四百五十三黎風的秘密五百零九命運五百十八皇帝陛下之光輝三百四十七戰和之間一百二十四熟人二百九十五奇妙的突圍計劃四百二十六老部下一百十九處置四百三十二多爾袞之死四百六十一投降
八十四官員的貪婪四百二十九大明雙驕下十七分別五百五十一炮火五百三十八波特蘭大海戰上五百大明的呂宋下五爲兵爲將之道一百七十八姐弟三百四十一名單九十五經略地方五百零五征戰英國一百零四用人三十七意外收穫二百九十五奇妙的突圍計劃一百四十三西洋教士馬葛利二十五土匪頭子四十九巡撫五十二劉鴻訓和周延儒一百七十九洛陽會戰一二百八十二新皇的安排四百七十四莫臥兒的終結上二百二十七大勝一百四十七解決三百五十一忠奸之間五百四十五準噶爾一百十五三十七天三十七意外收穫四百五十四逃亡三百七十一是敵是友一百零六兵發山東四百二十七大明雙驕上二百七十九南京之變中五百二十大明之天子下二百八十南京之變下二百十七寧遠總兵吳三桂五百一十章 上帝保佑國王五百二十三處決二零二赴死發兵七十六清算上二百九十二大西國四百八十四倭島之亡六五爲兵爲將之道七十三索要贖金四十一前朝皇帝三百四十五門派四百十五伐虜七大殺一百二十六逛城八十三不收也得收三百二十二讀書人三百十萬將士二百七十四大順軍的末日五百二十四英法之間二百四十四十七年之過三十凱旋九十六趕赴海鹽十八賭博四百四十五敗仗三百五十八內亂漢陽城上一百六十四是戰是和一百四十五意外之變二百八十九廣元大火三百二十四佈局三百四十二民間四百琉球五百十八皇帝陛下之光輝四百三十四兵臨盛京五十二劉鴻訓和周延儒二百零三血染黃沙五百二十二歐洲之王二百六十六大勝一百三十三舍生忘死誓除韃虜四百零一收復琉球一三百八十親王還是大將軍二百五十八血旗招展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四十七初見崇禎四百零一收復琉球一三百九十三西班牙的特使五十六八十八個兄弟九十七海鹽陶家二百六十六大勝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五百零四新的征程一百八十八邪惡的鞭子五十九初到浙江一百七十三將星五百二十六讓人震驚的卡斯文頓的小狼號事件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七十七清算下二百二十八開炮四百五十三黎風的秘密五百零九命運五百十八皇帝陛下之光輝三百四十七戰和之間一百二十四熟人二百九十五奇妙的突圍計劃四百二十六老部下一百十九處置四百三十二多爾袞之死四百六十一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