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六中原危局

大明崇禎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東印度公司駐巴達維亞總裁莫特拉爾,向大明軍隊投降,從這一刻開始,巴達維亞的主人,換成了中國人!

指揮奪取巴達維亞的鐘建,完全遵守了自己的諾言,他在巴達維亞進行了簡單的補給和休整,將整個的巴達維亞,包括俘虜在內全部交給了鄭森,而自己賊帶着部下和艦隊退回到了臺灣和澳門兩處。

得到消息的鄭芝龍欣喜不已,本來他以爲就算江南軍會把巴達維亞交給自己,也必然會在那拖上很長一段時候,等把荷蘭人的財富搜刮得差不多了纔會離開,他絕對沒有想到江南軍會是如此的講信用。

可是對於鄭芝龍來說,得到巴達維亞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

江南軍之伐罪軍連戰連捷,大破巴達維亞荷蘭紅夷,縱橫大海,揚威海外的赫赫戰功,傳到江南的時候,已經是崇禎十五年的新年了。

對於大明朝廷來說,這不是一個讓人快樂的新年。

松山決戰的失敗,已經直接危及大明江山之安危。??大明在關外連戰連敗,已使穩固的寧錦防線處於瓦解之中。??朝廷得此消息,京師大震。

按例,朝廷要追究喪地之責。??吳三桂同其他各鎮將不能逃拖責任。??但出乎意料的是,崇禎不但沒有追究吳三桂的責任,反而給他加升提督職銜。??指示他收殘轉敗,把各鎮殘兵敗卒總歸吳三桂收拾集中,上緊整頓,徐圖再舉。

受到懲處地是王樸,以臨陣首逃之罪被逮捕,法司開庭審訊。??這種不公平的處置引起朝廷輿論譁然。??御史郝晉上書:“六鎮罪同,皆宜死。??”

他認爲。??六鎮總兵都應按逃罪處死,而朝廷只問罪王樸。??卻不追論其餘五人之罪是不公平的。??郝晉對此大爲不滿,特別提到,“吳三桂實遼左之將,不戰而逃,奈何反加提督?”

兵部尚書陳新甲複議,向崇禎提出處理意見:只斬王樸,勒令總兵馬科立軍令狀。??再有失誤必處死。??吳三桂失地,也應斬首,但姑念其守寧遠有功,可與李輔明、白廣恩、唐通等貶秩,充爲事官。

崇禎帝批准,立將王樸處決。??吳三桂僅受到降級處分,仍守寧遠。??職方郎中張若麒受到朝野譴責,要求重處死。??旋即逮捕處以死刑,而兵部職方主事馬紹愉給予削籍的處分。

朝廷不追究吳三桂的死罪,予以寬大,絕不是隨意作出的,這有多方面的因素。??吳家在遼東已佔據要津,是地方地一大實力派。??繼松山之敗後。??在這裡除了吳氏父子已無更合適的人選爲朝廷固守這塊殘土。

顯然,朝廷不敢得罪吳氏,因吳氏父子尚有可利用地價值,朝廷中有吳氏的kao山,爲其開拖,也不無作用。??對比之下,王樸的地位,沒有吳三桂那麼重要,他所得軍功不顯,名曰總兵。??但在朝廷中並無實際影響。??他在關係明朝危亡的松山決戰中。??帶頭逃跑,攪亂軍心。??以致各鎮將紛紛效尤。??王樸的行徑惡劣,罪在不赦。??按律處斬,人們無足惜。

當然,也不能把所有敗將都處死。??問題是,獨斬王樸,而其他各帥只給以降級的象徵性處分,這就看出吳三桂等人與王樸在朝廷心目中的懸差地地位了。

吳三桂自知犯有逃罪,也許出於贖罪之念,他在松山戰後的第二年,即崇禎十五年三月,松山剛破,便與另一逃將白廣恩等率兵四千,試圖組織一次進攻。??他們進至塔山紮營。??塔山已處在清軍的圍困之中,吳三桂下令以一半兵力至高橋,與清兵遭遇,但不戰而退。

吳三桂此次軍事行動,大抵是試探清軍虛實,並非是尋找清兵展開戰鬥。

整整過了四天,崇禎十五年三月八日,祖大壽在完全絕望的情況下,願獻城投降。??他向圍錦的清將諸王許下諾言:“我若歸順,寧遠亦可得也。??”諸王準降。

祖大壽,這位大明的戰將,終於走出了這可恥的一步……

於是,錦州經一年的圍困,終於不戰而克。??錦州一破,滿清諸王議取寧遠之策,當乘總兵吳三桂尚未交替之時,立即發起攻擊!

在這些滿清諸王看來,吳三桂犯有逃罪,肯定要被朝廷撤換,當乘其尚未撤換之時,利用祖大壽在寧遠地家屬與他的親屬關係,一舉奪取寧遠。

但是,吳三桂並不想降。??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與多羅睿郡王多爾袞奏報:他們曾派人到寧遠,想與祖大壽的兒子取得聯絡。??守城官員知祖大壽已降,不許入城。??派去的人被拒之城外,對城上喊話,城上守官沒聽幾句,就不予理睬。

松山、錦州相繼攻取,杏山、塔山日夕可破,清太宗和他的諸王、大臣便把注意力轉向寧遠。??此城距錦州僅兩百里,騎兵瞬間可至。??寧遠原先有錦州及松山諸城作屏障,明兵進退自如。??而此時,寧遠已直接暴lou在強大的清兵面前,駐守此城地明朝官兵已失去安全感。??明朝謀臣、統帥最擔心的是,清兵隨時可以直驅城下,以圍錦的戰術來圍寧遠。

滿清內部確有人主張乘清兵大勝,迅速取寧遠。??都察院參政祖可法、張存仁、理事官馬國柱、雷興等漢官向清太宗建議說:“今錦州既下,寧遠驚駭,山海潰亂,燕京震動,明總兵吳三桂以鬆、錦失守之故,既踏可殺之罪,今祖氏全歸,吳鎮自不能安,又必有拖死之術。??祖氏之子婦在寧遠者,已心切來歸矣。??況其爲祖鎮之遺類。??與其在門牆者,豈不畏死而求生乎!”

儘管滿清中有此主張,但明朝朝廷所擔心的事並沒有發生。??因爲皇太極還不打算乘勝加兵於寧遠,他以爲處於驚慌失措中地寧遠明官兵無力抗拒清兵的攻擊,可以傳檄而定。

他在處理錦州明官兵及家屬時,特別強調,凡在錦州的原屬寧遠等處的官員。??一律留養保全,不得傷害。??他要用招撫的政策。??不動干戈地得到寧遠。

同時,皇太極又派遣八旗兵屯駐於寧遠以西的大路,保持對吳三桂地軍事壓力。??他指示在前線地諸王貝勒,寧遠之人,若欲歸順,令我軍入城,必索城中大員爲質。??命我兵嚴守城門,然後可入,不然,恐怕中了吳三桂的計謀……

時間一天天過去,已經到了四月,仍然看不出吳三桂投降地任何跡象。??漢官張存仁再進取寧遠之策。??這次,他不主張進兵寧遠,提出對寧遠採取和平攻勢。??闡明政策,招之來歸。

他憶及當年守大淩河城時,屢次讀到皇太極的招降信,促使守城的將官包括他本人無不“動念”,最後獻城投降。??他認爲這是一個成功的經驗,特提醒清太宗當乘“今之寧遠正在倉皇無措之際”。??速給寧遠吳三桂等人寫信勸降。

皇太極接受了張存仁的建議,立即以他的名義,分別給寧遠吳三桂諸將及被圍的塔山、杏山官兵寫信招降。??特派刑部啓心郎額爾格圖趕往前線,將他地信件交圍城的諸王貝勒,由他們傳送各處。

皇太極寫給吳三桂的信,聲情並茂,並且提出了諸多的條件,諸如只要吳三桂肯降,保留他的全部官職,依舊讓他鎮守寧遠等等。

並且。??爲了成功勸降。??他還讓降將,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給吳三桂寫了一封信。??但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的信件送出去後,都如泥牛入海,再不見半分消息。

這一次,吳三桂還是表現出了自己地氣節,他戰敗當了逃兵,皇上不但不追究他的過錯,反而還嘉勉有餘,這讓吳三桂大是感動,堅定了將寧遠守下去的決心!

松山四城已失,大明岌岌可危,但真正將給予他們致命一擊的,卻還是那些在中原已成氣候的大股賊軍!

李自成在第一次攻擊開封失手之後,於崇禎十四年年底捲土重來。

十二月底的時候,李自成再次圍攻開封。

丁啓睿奉命率部三千人協防開封,但軍紀很差,戰鬥力也不強,李自成首先擊破這一部分明軍,奪佔了開封北門地甕城。??知縣王變負責守北門,逃入北門的丁啓睿還有些殘部被關在北門外,於是向王變請求開門放這些人入城,王以爲形勢危急,拒絕開門。

此時賊軍已經追到,和丁軍殘部在城下混作一團,守城官兵準備用火器射擊並結合火攻,丁啓睿怕誤傷城下自己人,堅決反對。??王變明裡表示爲難,暗地裡卻命令開火!

城下賊軍和丁啓睿殘部都遭到了重大殺傷,李自成見難以得手,急令撤退。

賊軍稍作修整,將大量火器調上已被攻佔的甕城,向北門城樓猛烈射擊,把城壁打得像篩子一樣。??周王以重金賞賜,徵募勇士上城與李軍對射。??官軍同時組織人手在城牆上築起防火器的掩體,加強了北門防守,穩定了人心。

此時正當冬季,夜裡有不少守城官兵凍死,城裡糧餉也不夠了,有些兵一整天吃不到一頓飽飯。??周王前次圍城中已經捐了不少錢糧,這次大家雖然還想打他的主意,但都覺得不好意思開口,王變自告奮勇去找周王要錢糧。

周王本是個開通的人,加上得知福王在洛陽的慘死,毫不猶豫地又捐出白銀數萬兩以資軍用,開封守城官兵爲此士氣大振。??藩王積極支持,守城文武將官勇敢善戰,官兵士氣高漲,決定了開封不是一座可以輕易攻克的城市。

守城的河南巡撫高名衡,見賊軍連攻數日之後有所懈怠,遂於夜半挑選三千精兵夜襲闖營,殺人放火,李軍不備,很吃了些虧。??等李自成嚴令加強戒備,大家半夜都瞪着眼睛提防劫營時,高名衡又不來了——要的就是讓攻城方疲憊不堪。

李自成又築炮臺四座,直轟城上,守軍則在城牆頂築起防炮牆掩護,雙方互有攻守,一時僵持不下。

轉眼到了崇禎十五年地正月初一,李自成調集數萬精兵猛攻開封城,城上以葦草沃油點燃,拋到城腳,讓攻城方無法近前,許多人被燒死。??有數十名賊軍登上城頭,但後續沒有跟上,全被守軍俘斬。

這是整個開封圍城戰中最慘烈地一仗,這天攻守雙方都付出了重大犧牲。??接下來,李自成軍穴城、爆破,開封城牆坍塌了數十處,但守軍頑強防守,城池仍然無法被攻克。

守軍忙裡偷閒,也用重炮狙擊了李自成的帥帳,李自成本人命大當時不在帳中。??由於左良玉等軍趕來增援,李自成於正月十四日撤圍,第二次開封攻守戰,持續了二十天。

左良玉一直尾隨在李自成後面,但總是保持距離,也不進攻。??高名衡在城裡守得艱苦,就指望左軍前來解圍,但左良玉慢得像蝸牛。??高名衡忍不住責問他:

“左將軍威震華夏,國家倚重爲長城,可目前開封城危如累卵,您大軍近在咫尺,可怎麼老是不見人影呢?您胸有成竹,我們這些腐儒自然明白不了,不過萬一開封城陷,您將何以謝朝廷?”

左良玉回信訴苦:“我兵單弱。??”這倒不全是託辭,左良玉雖然在明軍中算是比較強地一支部隊,但要和李自成決戰而勝之,確實沒有多大把握。

而他要貿然出擊失利,不但自己要倒黴,就是開封城也會丟得更快些。??他只能耐心等待機會,等待李自成在開封城下師老兵疲,然後一戰破敵!

【……第三部大地風雲 二百三十六 中原危局 文字更新最快……】@!!

()

四百六十一投降三百五十七孝子和逆子三十凱旋一百四十九吳橋兵變二少年將軍八十五皇上的口喻四百二十八大明雙驕中三百六十八老兵們的資歷四百二十五鉤心鬥角三百三十四大明律五百三十八波特蘭大海戰上二百八十一定計太平府四百九十一三十年一百零九分糧四百七十四莫臥兒的終結上二百三十六中原危局三百八十九黎風五百零三皇宮一百四十八大淩河之戰四百零六收復琉球六神火營出擊六十七娘娘腔的千總三百七十八激變四百九十六呂宋突變二十四驢皮溝四百十六前奏一百八十七生擒高迎祥下二百四十四十七年之過六十五刀名鐵血五百五十五驕傲的扎薩克圖的汗王三百五十一忠奸之間四十三左副督御史四百五十二皇帝五十八送上門的銀子二百五十六起事三百五十一忠奸之間三百零八班師十二奇謀妙計朱大人五百零四新的征程一百二十七招攬三十五建昌之戰四百九十八佈置一百零八軍民皆兵二百二十五臺灣長官三百三十一北大年大起義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四百三十二多爾袞之死二百十五是功是罪三百九十八朝鮮李朝的終結一百零五十萬火急四百四十四牛皮將軍五百二十七阿斯德威根協議五十君臣之交二百零五各懷鬼胎四百四十七高則陽的女人四百八十三倭島之亡五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七朱斌的過去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三百七十草原二百七十六國難銀五百二十六讓人震驚的卡斯文頓的小狼號事件三百七十六盛京城的皇宮四百二十殺光滿狗方罷手四百三十二多爾袞之死五百五十三信任四百七十四莫臥兒的終結上二十二出征平匪一百三十花魁二十九夜審要犯五百十八皇帝陛下之光輝五百五十八俄波戰爭五百六十四切諾德上尉流血事件十七分別三百十八隆武帝四百六十六金澤暴亂四百五十六莫臥兒十朱大人的妙計二百二十四福建總兵鄭芝龍二百十九劫糧九十四送大人們上路一百四十九吳橋兵變三百二十一科舉四百三十一放了你好嗎三百九十二日月昭昭天佑吾皇三百十萬將士七十四完勝九十九一箭雙鵰一百二十三龍秀才四百十四急速變幻的世界局勢三百五十六漢陽城五百零一榮耀和忠誠二百二十天文三百五十九內亂漢陽城中一百四十報功一百零六兵發山東三百五十英國六十七娘娘腔的千總五百四十七孩子四百七十七計取鶴丸城上三百八十親王還是大將軍
四百六十一投降三百五十七孝子和逆子三十凱旋一百四十九吳橋兵變二少年將軍八十五皇上的口喻四百二十八大明雙驕中三百六十八老兵們的資歷四百二十五鉤心鬥角三百三十四大明律五百三十八波特蘭大海戰上二百八十一定計太平府四百九十一三十年一百零九分糧四百七十四莫臥兒的終結上二百三十六中原危局三百八十九黎風五百零三皇宮一百四十八大淩河之戰四百零六收復琉球六神火營出擊六十七娘娘腔的千總三百七十八激變四百九十六呂宋突變二十四驢皮溝四百十六前奏一百八十七生擒高迎祥下二百四十四十七年之過六十五刀名鐵血五百五十五驕傲的扎薩克圖的汗王三百五十一忠奸之間四十三左副督御史四百五十二皇帝五十八送上門的銀子二百五十六起事三百五十一忠奸之間三百零八班師十二奇謀妙計朱大人五百零四新的征程一百二十七招攬三十五建昌之戰四百九十八佈置一百零八軍民皆兵二百二十五臺灣長官三百三十一北大年大起義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四百三十二多爾袞之死二百十五是功是罪三百九十八朝鮮李朝的終結一百零五十萬火急四百四十四牛皮將軍五百二十七阿斯德威根協議五十君臣之交二百零五各懷鬼胎四百四十七高則陽的女人四百八十三倭島之亡五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七朱斌的過去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三百七十草原二百七十六國難銀五百二十六讓人震驚的卡斯文頓的小狼號事件三百七十六盛京城的皇宮四百二十殺光滿狗方罷手四百三十二多爾袞之死五百五十三信任四百七十四莫臥兒的終結上二十二出征平匪一百三十花魁二十九夜審要犯五百十八皇帝陛下之光輝五百五十八俄波戰爭五百六十四切諾德上尉流血事件十七分別三百十八隆武帝四百六十六金澤暴亂四百五十六莫臥兒十朱大人的妙計二百二十四福建總兵鄭芝龍二百十九劫糧九十四送大人們上路一百四十九吳橋兵變三百二十一科舉四百三十一放了你好嗎三百九十二日月昭昭天佑吾皇三百十萬將士七十四完勝九十九一箭雙鵰一百二十三龍秀才四百十四急速變幻的世界局勢三百五十六漢陽城五百零一榮耀和忠誠二百二十天文三百五十九內亂漢陽城中一百四十報功一百零六兵發山東三百五十英國六十七娘娘腔的千總五百四十七孩子四百七十七計取鶴丸城上三百八十親王還是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