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五鉤心鬥角

bookmark

那些滿清朝廷的大臣,一個個都沉默在那,誰也不肯開口,就在難堪的時候,那祖大壽卻長長地嘆惜了一聲,走上前來說道:““臣已經年邁了,就派臣去吧,臣一定不負使命。況且,臣和那朱由斌,多少有些交情。也許不會爲難臣的!”

誰都想不到祖大壽竟然主動請纓擔當此事,吳三桂正想出言阻止,就聽布木布泰已經搶先說道:“祖大人爲了我大清,真正是做到了把生死置之於腦後。誰說漢人不可信?祖大人就是大清最可信賴的人。祖大人,萬事就拜託你了。”

祖大壽微微笑了下,恰逢洪承疇就在他的側面,看得清清楚楚。這笑裡顯得說不出的淒涼,苦楚。這一去大明軍營若被朱斌殺了,也就算了。可要遭受的那數不盡的屈辱,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忍受的。也許這樣的事情,遲早有一天也會落到自己的身上…

見事已無法改變,吳三桂深深呼了口起,說道:

“陛下,太后,議和歸議和,可在軍事上不得不妨,萬一明朝不肯議和,驟起發難,我大清尚可有周旋的餘地。適才進我聽盛京將軍言,此刻盛京城內,連着新組建的軍隊、禁軍等等尚有七八萬人,尚可一戰,事情未嘗沒有扭轉的餘地。

不過,城內還有三萬餘漢人,這卻是防守盛京時地最大隱患。萬一在明軍攻城之時。這些漢人突然起變的話,我大清將措手不及。因此,臣建議,與其使日後添亂,不如將這些漢人百姓全部驅逐出盛京,爾後加固城防。積極備戰以爲上策…”

洪承疇眼睛動了下,似乎明白了吳三桂話裡的意思,他的嘴角也浮現出了一點笑意。

“放了未免太可惜了吧,好歹總有三萬多人,一旦明軍攻城。總還可以驅使他們上城協助,況且,在最危急的時候,尚還可以當做人質。朕以爲全部殺了也比全部放了要好。”

衆人向說話之處看去,說話只人竟是剛剛纔九歲的順治帝福臨。一個九歲地孩子,竟然將三萬人的性命視若兒戲。這滿清皇帝之殘暴。也是天性使然的了。

吳三桂眉頭微微皺了下,說道:“若是大起屠刀,勢必遭到漢人反抗。盛京現在最需要的是迅速保持穩定,而不是再生變亂。臣的這一番話,還請陛下三思…”

“就按平西王爺地話去做罷。”布木布泰嘆息了一聲:“皇上年幼,說的話平西王爺千萬不要放到心上去了。王爺,我和陛下兩母子的性命,便交到王爺手中了。請王爺盡心調度。千萬,千萬不要讓我母子失望了。”

以一國之太后的身份說出這樣的話來。也算是罕見的了。吳三桂唯唯諾諾,領了聖命。又在宮中安排了一番防衛,這才與衆大臣一齊退下。

“長伯用地好心思啊。”走出了皇宮,看到身邊再無滿人,洪承疇微笑着說道:“只長伯這番話。便救了盛京三萬漢人百姓的性命。”

“我終究還是個漢人。心裡想着要是城破前夕,滿人必然兇性大發。對盛京城裡的漢人百姓大起屠刀,我這心裡想來,總是覺得窩心…”吳三桂靜靜地說道:

“我和朱斌雖然現在刀兵相向,總算也做了場兄弟,當年在山海關的時候,他不斷的派人給我送銀子送糧,說起來我也是欠他的,這次,就當是還了他這份人情,幫了他個忙吧!”

吳三桂久在軍中,熟知軍務。那日自己被朱斌用計調離熱窩爾,終至熱窩爾城破,吳三桂定下心思想來,朱斌之所以如此大費周折,爲的不是沒有實力攻熱窩爾,而是爲了城內的漢人百姓憂慮,擔心着那些什麼事情都做得出地滿人會在城內大肆屠殺。

他終究一點天良未泯,在吳三桂的心裡,對能否守住盛京,實在是一點地把握也都沒有,與其城破後玉石俱焚,還不如積上點德,好歹將來要是到閻王老爺那,總也不至於讓自己生生世世永遠爲豬爲狗來償還自己的罪惡吧

“我看長伯的意思,這盛京城是守不住的了。”在這個時候祖大壽居然微微笑了一下:“我這番去了朱斌那,以朱斌的性格,殺我想來是不會殺我,可要議和,嘿嘿,此刻明軍氣勢正盛,所向披靡,要讓他們停止進軍盛京只怕也無可能。”

洪承疇也哈哈笑了起來:“想當年,在建昌城地時候,朱斌便與長伯一般大,還不過是你麾下一個沒名沒分地布衣,誰想到這十多年間,竟是天翻地覆,那個毛頭小夥子,竟然掌控了一個喏大的大明。而你這個昔日地老上司,卻不得不腆着臉去見當初的老下級了!”

祖大壽也笑了笑,也許這真的是最大的諷刺。如果現在依然呆在大明,那朱斌也不是個知恩不報的人。想來憑着自己當年在建昌對他的照顧和提拔,自己好歹也能封侯封公。說不定,現在接見滿人使者的便是自己也說不定。

吳三桂卻忽然說道:“舅父,如果議和失敗的話,你就留在明軍那吧,千萬不要再回來了,受點屈辱不要緊,總比就這麼丟了性命要好得多…”

這時候在滿清的皇宮深處,從熱窩爾一路敗逃回來的多鐸,卻出現在了皇太后布木布泰的面前。當日從熱窩爾明軍的包圍圈裡拼死殺出,一心只想着救援盛京,救出皇帝和太后。可等進了盛京,卻發現一點動靜也都沒有。這才明白自己中計。

冷靜下來地多鐸,很快便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熱窩爾城完全是因爲自己中了漢人的奸計,這才丟掉的。要是真問起責任來,自己肯定首當其衝。尤其是在大清軍隊屢吃敗仗的情況下,說不定自己的大好頭顱,便也會追隨索尼等人而去。

他只讓蘇克薩哈將不多的跑出來地士兵安頓好。自己卻獨自悄悄來到皇宮,也不讓人通報。等朝會散了後,布木布泰帶着兒子回到後宮。一見皇太后和順治皇帝的面,便放聲大哭起來,哭得當真是肝腸寸斷:

“太后。陛下,那吳三桂貪生怕死,帶着兩萬五千漢八旗精銳,於熱窩爾生死存亡之時,非但不肯伸出援手,反而還尋找藉口跑出熱窩爾城。多鐸雖然分離死守。可明軍實在太多了,鋪天蓋地的到處都是啊。多鐸無能,但吳三桂更加可殺…”

“最可殺的人是你!”布木布泰拍着案几憤怒地罵道:“你當我是個婦道人家,又常年在這森森皇宮之中,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嗎?明明是明軍虛言吳三桂反了,盛京已經被攻陷。你倒好,身爲三軍主帥卻不辨真假,生生把個熱窩爾城讓給了敵人!”

多鐸大驚失色。這皇太后深居皇宮,卻爲何對前線戰事如此清楚?眼見將面前的多鐸嚇得不輕。布木布泰稍稍放緩了點口氣,說道:

“不過責任也不全在你,吳三桂一聽說盛京被攻,急忙撤軍也有責任。況且,他地漢八旗的兩萬五千人始終沒有參戰有是事實。起來吧。坐了說話。”

布木布泰的態度讓多鐸根本不知所措。這個女人平時看起來一副軟弱的樣子,可好像什麼事情也都瞞不過她一般。多鐸擦了下汗水。戰戰兢兢坐了下來,卻是不敢開口說話。

“那吳三桂說什麼生怕城內漢人造反,要皇上將盛京的漢人全部放了出去。哼哼,他難道當真是這麼想的嗎?我看他是爲了將來盛京城破後,爲自己留上一條後路,保全他平西王爺地大好前途纔是真的。”布木布泰不斷冷笑着說道。

多鐸小心翼翼的將身子向前湊了湊:“既然如此,太后,不如就由我帶兵將全部漢人看管起來。再以議事爲由,請吳三桂進宮,而後一舉擒之。漢八旗皆以吳三桂爲首,只要他的人在咱們的手裡,諒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不得不聽命於朝廷…”“多鐸啊,你想事情爲什麼總不肯動腦筋呢?”布木布泰嘆了口氣:“咱們滿人的精銳,在幾次戰鬥中都死得差不多了,現在要依靠的,還得是這些漢人的軍隊。剛纔你自己也說了,漢八旗唯吳三桂馬首是瞻,將他抓了起來,那些漢人將士非造反不可。

現在咱們要用吳三桂,非但不能動他,反而還要事事順着他地心思。他想議和那就議和,他想放漢人走那就放漢人走。只要能先保住大清的社稷,那比什麼都強。等到明軍退兵以後…哎,我看明軍也很難就這麼放手了…”

忽然,布木布泰站了起來,正色對多鐸說道:“豫親王,此刻大清生死存亡之際,我代愛新覺羅家求豫親王一事!”

多鐸大驚之下趕緊站起,還未等他開口,那布木布泰悽然說道:

“吳三桂到底是個漢人,又處處爲自己着想,斷然信任不得。要用,還得用咱們滿人。可是現在咱們卻又不得不順着他。怎麼辦?唯有先拿自己人開刀,以穩吳三桂之心。可這一刀,我,也便只有從豫親王你地身上開始了!”

多鐸不解其意,也不敢借口,就聽布木布泰繼續說了下去:

“你回到盛京的消息,早晚會傳到吳三桂耳朵裡。熱窩爾城丟了,究竟是你責任還是吳三桂的責任勢必引起朝野議論。爲了大清的安穩,我不得不拿你問罪,降你爲多羅貝勒。”

多鐸苦笑了下:“只要爲了我愛新覺羅家好,無論太后怎麼處置我多鐸心裡都絕不會有半句對朝廷的怨言地…”

“豫親王,你且聽我說下去。”布木布泰打斷了他地話說道:

“我明裡降你爲多羅貝勒,拿你問罪,但實際上有件天大幹系的事情交給你去做。你將你地手下調離盛京,只在周圍待命。我再給你一道密旨,萬一吳三桂心存不軌,當時你就可憑藉着密旨勤王。

同時,宮裡禁軍我也全部交給你指揮。一旦盛京實在無法守住了,你的當務之急是要把皇上給救出去。大清可以沒有我布木布泰,也可以沒有你多鐸,但不能沒有皇上。豫親王,我代愛新覺羅家求你了!”

多鐸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早已是淚流滿面:“太后如此信任於我,多鐸的一點個人榮辱又算得了什麼?無論太后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如此訓斥我,多鐸也決無半點怨恨。請太后和陛下儘管放心,就算死,多鐸也要拼死保護太后和陛下!”

布木布泰慰勉了他幾句,詳細商量了如何安排,如何應變,這才讓多鐸離開,那多鐸走的時候,依然是一副得到太后信任,感激不盡的樣子,儼然是挽救滿清的第一忠臣。

“你過來,聽我說,撻木格樂。”等多鐸走了後,布木布泰疲憊地向撻木格樂招了招手:“你帶着一百人,秘密去把那條密道清理出來,以爲不測。”

撻木格樂應了,又聽布木布泰鄭重地說道:“記得,那一百個人必須是你的心腹才行。這事,任何人也不許說出去。是任何人,包括,那個豫親王多鐸。”

布木布泰摟住了福臨,低聲對兒子說道:“孩子,除了咱們自己,誰都不能信任。吳三桂,還是豫親王多鐸。他們都不值得信任。真正能信任的,還是咱們自己!”

八十五皇上的口喻二百十一斬將奪營四百十九火器和騎兵的對決三百九十八朝鮮李朝的終結五百六十一投降一百四十報功一百六十一天威難測八十論勢四百五十四逃亡二百六十一寧走家賊不放外寇一百五十二軍令狀一百四十報功一百零四用人二十六激勵士氣四百三十五炮擊盛京一百五十五賺錢之策一百六十七離京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二百三十七濟南李天齊三百四十收心一百五十八侯爺成婚五百零五征戰英國一百九十八保國公二百零七一門忠烈五百零二進入德里十八賭博四百七十五莫臥兒的終結中二百二十九大戰前夕五百零五征戰英國八十八峰迴路轉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二百二十九大戰前夕四百九十六呂宋突變六十四海盜五爲兵爲將之道七十一火炮間的較量二百九十五奇妙的突圍計劃五十四安排四百八十八百姓五百三十九波特蘭大海戰下六十五刀名鐵血五百十四皇帝和朝廷一百九十五立傳三百十七圍殲二百零三血染黃沙三百十三起義大軍三十五建昌之戰一百五十八侯爺成婚三百二十一科舉一百二十二南京五百四十二利益爭奪一百八十一洛陽會戰三一百零七請戰一百六十九妖女一百七十八姐弟五百五十三信任一百五十五賺錢之策二百九十二大西國二百九十六宴席之變五百四十六殲敵一百四十三西洋教士馬葛利一百五十七誰是密探五百四十一協約二百零三血染黃沙五百十七大海盜時代八十二赴宴和賀禮四百三十八大明的瀋陽八十六爭鋒相對七十三索要贖金四百十二瀾滄國的分裂五百二十二歐洲之王六十三統規一百九十七情定眉樓三百七十二結盟五百二十六讓人震驚的卡斯文頓的小狼號事件四十四聖上的意思二百二十九大戰前夕三百四十三遊俠四百零四收復琉球四五百四十九布哈拉城四百四十六收稅官十五清雅院一百五十一反攻七十五撫帥凱旋二百九十七定亂一百六十九妖女一百七十二潛龍五百三十二皇帝和臣子之間二百五十六起事四百二十四議和四百二十四議和一百九十二疑心五百二十六讓人震驚的卡斯文頓的小狼號事件一百十九處置三百四十三遊俠一百九十七道聖旨三百七十二結盟三百十四倭島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三百一十廷議
八十五皇上的口喻二百十一斬將奪營四百十九火器和騎兵的對決三百九十八朝鮮李朝的終結五百六十一投降一百四十報功一百六十一天威難測八十論勢四百五十四逃亡二百六十一寧走家賊不放外寇一百五十二軍令狀一百四十報功一百零四用人二十六激勵士氣四百三十五炮擊盛京一百五十五賺錢之策一百六十七離京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二百三十七濟南李天齊三百四十收心一百五十八侯爺成婚五百零五征戰英國一百九十八保國公二百零七一門忠烈五百零二進入德里十八賭博四百七十五莫臥兒的終結中二百二十九大戰前夕五百零五征戰英國八十八峰迴路轉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二百二十九大戰前夕四百九十六呂宋突變六十四海盜五爲兵爲將之道七十一火炮間的較量二百九十五奇妙的突圍計劃五十四安排四百八十八百姓五百三十九波特蘭大海戰下六十五刀名鐵血五百十四皇帝和朝廷一百九十五立傳三百十七圍殲二百零三血染黃沙三百十三起義大軍三十五建昌之戰一百五十八侯爺成婚三百二十一科舉一百二十二南京五百四十二利益爭奪一百八十一洛陽會戰三一百零七請戰一百六十九妖女一百七十八姐弟五百五十三信任一百五十五賺錢之策二百九十二大西國二百九十六宴席之變五百四十六殲敵一百四十三西洋教士馬葛利一百五十七誰是密探五百四十一協約二百零三血染黃沙五百十七大海盜時代八十二赴宴和賀禮四百三十八大明的瀋陽八十六爭鋒相對七十三索要贖金四百十二瀾滄國的分裂五百二十二歐洲之王六十三統規一百九十七情定眉樓三百七十二結盟五百二十六讓人震驚的卡斯文頓的小狼號事件四十四聖上的意思二百二十九大戰前夕三百四十三遊俠四百零四收復琉球四五百四十九布哈拉城四百四十六收稅官十五清雅院一百五十一反攻七十五撫帥凱旋二百九十七定亂一百六十九妖女一百七十二潛龍五百三十二皇帝和臣子之間二百五十六起事四百二十四議和四百二十四議和一百九十二疑心五百二十六讓人震驚的卡斯文頓的小狼號事件一百十九處置三百四十三遊俠一百九十七道聖旨三百七十二結盟三百十四倭島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三百一十廷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