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

龍天羽領軍退出五里,吩咐三軍將士安營紮寨,井條有序,按照他事先設計好的八卦安營圖佈置,趙韓燕魏齊五國八路義軍按奇門八卦的方位環環相扣,把龍軍二百精銳以及主帥的營帳護在中央陣眼處。

倘若楚軍趁夜前來偷襲軍營,不懂奇門佈陣之術,當真進來容易出去難,非栽個大跟頭不可。

黃昏臨近,大軍紮營完畢,龍軍在義軍將領的簇擁下,帶着依依、虞子期、酈食其等巡視大營,由於虞子期在陣前決鬥中挫敗楚軍五虎蒲將軍,揚武立威,在軍中的地位和聲望一日千里,直逼夏侯嬰和張雲。

每到一營,自帳幕十幾步遠,必有隊伍排列相迎,無論哪一支士卒,身披鎧甲站的筆直,一個個精神飽滿,對龍天羽的態度畢恭畢敬,奉若神明一般。

營內秩序井然,步騎軍械分門別類排放整齊,諸營衣食住一應俱全,戰馬成羣圈養,糧草看管嚴密,所有調動都要遵守軍令行事。

倘若楚軍趁夜前來偷襲軍營其,不懂奇門佈陣之術,當真進來容易出去難,非栽個大跟頭不可。

龍天羽轉了半圈甚感滿意,帶着麾下將領回到中央的主帥營中聽後調遣,依依則回到自己的芙蓉暖帳中歇息,長途行軍勞累,可不是女流之輩能抵得住的。

待諸將入座後,龍天羽開始揭起話題道:“雙峰高聳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這函谷關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倘若我記得不錯,早在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魏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可見雄關如天險,難以擊破之,只怕這次攻城傷亡不小,諸位將領可有何良策?”

趙歇、韓廣、田榮等人你瞧瞧我,我看看你,俱都搖頭無策。

酈食其起身躬身一揖道:“主帥所言,正道出這函谷關的關鍵,易守難攻,倘若以常法去攻城,傷亡必大,實乃下下之策。”

龍天羽點頭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下策伐兵,這個至理相信在座各位將領都曉得,不過除了硬戰強攻外,似乎也沒什麼其它辦法了。”

酈食其道:“不然,我瞧那韓信身手不凡,城頭佈陣也似模似樣,看樣子他精明得很,不是糊塗人,只要老朽動用三寸不爛之舌,夜中前去走訪韓信,說服他棄兵反楚,再動之以利,相信他不會不動搖?”

龍天羽臉色略微一變,竟把這個能說會道的食客忘記了,酈食其在歷史上可是十分有名的說客幕僚,今日正好派上用場,讓若能說服韓信當然最好,不但省去將士傷亡拿下雄關,還能得到一員助己平定天下的大將。

遂動容道:“這韓信乃不可多得的將才,若能不動一兵一卒收服此人最好,日後我還有重用,你可以對他說,本將許諾,只要離楚歸附龍軍,就封他爲大元帥,你立此功也同樣有大封賞!”

酈食其躬身道:“封賞不敢,此乃老朽分內之事,能爲主公分憂,酈某人心慰足矣,事不宜遲,老朽這就持使者文碟進關勸說韓信如何?”

龍天羽點頭道:“好,你這就去辦吧,明早速歸,倘若辰時前仍不回,大軍則立即攻城!”

酈食其說道:“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明早辰時前,老朽定歸!”

龍天羽提筆在一塊絲綢上寫了一封文碟,篆字龍飛鳳舞,筆力剛勁不凡,隨後取了帥印蓋上,交與酈食其,着他速速出營去辦。

酈食其取了文碟,退出帳外,召喚一名巡衛士卒牽過一匹戰馬後,騎上直奔函谷關去,不在話下。

龍天羽見酈食其出帳後,環顧衆人,問道:“明日若酈先生不如時歸,便是被楚軍扣押,此事不能倚賴於此,孤拋一擲,那韓信不是易與之輩,不會輕易折服,到時候還要沙場上見真章!”

夏侯嬰見五國八路諸侯將領無人應答,主動請纓道:“夏侯嬰明日願意帶兵攻取函谷關!”

龍天羽微微一笑道:“有膽色,函谷關地勢險要,扼守崤函咽喉,明日一戰難免有所傷亡,可逐波進攻,與對方耗精力,我軍人多將廣,正是地勢不如人和,只要我等齊心協力,定能破關!”

衆人點頭,都覺得大有道理,以車輪戰輪番進攻,不斷騷擾使敵人心煩氣躁,不能安心歇息,己方還能保存實力。

龍天羽又下令道:“明日夏侯嬰爲將,張耳、彭越、田都、韓博爲副將,率領趙齊韓八萬人馬,兵臨城下,若楚軍不歸降,便下令輪番進攻城池!”

五人聞言後起身領命,豪氣十足,又落於座位上。

龍天羽想了想又道:“張雲今晚趁夜黑,帶領二百精銳分批攀登函谷四周懸崖峭壁,登上高峰頂留下人把守,看哪裡還有突破點,利於我軍出奇兵偷襲!”

張雲起身應命一聲,然後恭敬坐下。

在任何時候,龍天羽都不會忘記“出奇制勝”這四字真言,以往每次交鋒都靠奇兵突襲取得意外的戰果,若一昧正面硬拼,早被秦軍滅了。

龍天羽又道:“其餘將領暫時休息,準備次日再出戰。”

“遵命!”衆將一起應諾。

龍天羽嘆了一口氣,憑這些人馬能否攻克函谷關,他也心裡沒數,只等自己的精兵到來,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雷霆出擊攻破雄關,從楚軍背後剪羽撲上,不但要推翻西秦,順便把西楚霸王也給滅了,天下便脫手可得!

一時間他覺得有些累,征戰了一年多,親自體會到古戰場的激情與殘酷,幾乎大部分夜晚都在軍營中渡過,過着刀口上的戎馬生活。

戰爭就是廝殺、廝殺,多少活鮮鮮的生命成了無頭屍體,軍人的榮耀只在將士勝利高呼的剎那間,可曾看到城外無數的白骨成堆,血流成河?

他霍然起身,吩咐諸將回營休息,待各自走後,龍天羽踱步走出帥帳,漫天星斗之下,軍營密密麻麻,篝火叢生,士卒夜中巡衛穿插不停。

擡頭遠望,遠處山崖陡立,何其壯哉!羣山環拱的一塊盆地上,遍地盟軍營帳,想到明日將有一場鏖戰,心中一嘆:“韓信怎麼會在楚軍被項羽重用?那豈不是轉投我軍無望?我能在三日內攻克雄關嗎?”

一陣沉默,無語,沒有答案。

“不想了,管他一代兵神韓信,還是西楚霸王項羽,與我站在敵對的立場,就叫他們自己後悔當初的選擇!歷史屬於強者,而這個時代的最強者就是我!”龍天羽內心下定了狠勁與決心。

此時依依帳內傳出悠揚的古箏曲,餘音在軍營上空縈繞不絕,龍天羽負手而立,仰天長嘆:“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第十七卷 神龍擺尾

第十二章 火藥威力第九章 孤男寡女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一章 風雲將起第九章 子羽登場第五章 歷史弄人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十章 驚世謎團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十一章 衝鋒陷陣第六章 乘勝追擊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十二章 冊封皇后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三章 天羽爭辯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四章 偷樑換柱第九章 必殺絕技第十二章 突破劍宗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二章 文韜武略第十二章 冰釋前嫌第四章 雄關決戰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十一章 難忘今宵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七章 十面埋伏第三章 此女歸我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四章 武道陰陽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六章 出兵高麗第五章 龍且搦戰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五章 衛營救美第十二章 反恐精英第四章 咸陽攻略第七章 良宵苦短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十二章 天羽借箭第十一章 肝膽相照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六章 分秒奪城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一章 鶯歌燕舞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章 食色性也第一章 穩定軍心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一章 楚奪井陘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七章 呂雉心思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八章 黑網劍館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九章 內殿定計第七章 空軍誕生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九章 擊退楚軍第三章 虞兮香魂第六章 黃沙浸血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七章 陰陽互補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九章 兵臨城下第八章 揭開身份第六章 大破衛軍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五章 屠戮戰場第一章 抱美人歸第二章 羣妃審問第六章 同生共死第一章 月神舞女第一章 萬里長征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十一章 長城決戰第三章 負荊請罪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十二章 入蜀征程第十一章 韓氏一劍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十一章 咸陽風雲
第十二章 火藥威力第九章 孤男寡女第一章 火燒眉睫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一章 風雲將起第九章 子羽登場第五章 歷史弄人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十章 驚世謎團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十一章 衝鋒陷陣第六章 乘勝追擊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十二章 冊封皇后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三章 天羽爭辯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四章 偷樑換柱第九章 必殺絕技第十二章 突破劍宗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二章 文韜武略第十二章 冰釋前嫌第四章 雄關決戰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十一章 難忘今宵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七章 十面埋伏第三章 此女歸我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四章 武道陰陽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六章 出兵高麗第五章 龍且搦戰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五章 衛營救美第十二章 反恐精英第四章 咸陽攻略第七章 良宵苦短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十二章 天羽借箭第十一章 肝膽相照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六章 分秒奪城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一章 鶯歌燕舞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章 食色性也第一章 穩定軍心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一章 楚奪井陘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七章 呂雉心思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八章 黑網劍館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三章 邪不壓正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九章 內殿定計第七章 空軍誕生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九章 擊退楚軍第三章 虞兮香魂第六章 黃沙浸血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七章 陰陽互補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九章 兵臨城下第八章 揭開身份第六章 大破衛軍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五章 屠戮戰場第一章 抱美人歸第二章 羣妃審問第六章 同生共死第一章 月神舞女第一章 萬里長征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十一章 長城決戰第三章 負荊請罪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十二章 入蜀征程第十一章 韓氏一劍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十一章 咸陽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