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破圍救趙

《項羽本紀》中有記載:“將王諸侯滅秦,分裂天下,百封王侯,政由羽出。”史太公曾撰筆立書,不以成敗論英雄,歌頌了歷史上項羽的英雄事蹟和叱吒風雲的一生。

當歷史的軌跡與史載事實發生偏轉時,這個時代的一切命運究竟由誰來掌控呢?時勢造英雄,未來的能者依舊成爲時代的主宰!

龍天羽跨着逐月,馳向鉅鹿城西北方的秦營,東北、西南、東南三方駐軍之地皆被其義軍清除掉,只剩下此地四萬秦兵,自知抵擋不住,正向棘原退兵。

趙歇、張耳見四面重圍退其三,料知秦軍大勢已去,這才放心出城擊敵,田都率齊軍、皇欣帶魏軍、陳餘統趙軍、韓生領韓軍也從東北角殺出,藉機消滅殘餘秦兵。

在前面幾場硬仗中,王離被殺,涉間被擒,秦軍失去了主將,無人指揮全局,士兵猶如一盤散沙,如何抵擋得住四面義軍的攻勢,只用了一炷香的工夫,沙場上秦兵力量幾乎全軍覆滅。

一夜的撕殺,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東方漸白,龍天羽不再戀戰,下令收兵安營,全軍待命休息,原本只攜帶三日的口糧,現下才用了一半便完成了任務,連龍天羽自己都沒想到,竟比歷史上的鉅鹿之戰節省出一半時間,尤感自豪。

龍軍長途跋涉,一路征戰早已人困馬乏,斬敵十餘萬,經過幾場激烈拼鬥,己方也傷亡數千,死者殮葬,傷員則整編在一起,待日後送往彭城。

龍天羽召集夏侯嬰等人,要趁夜前往鉅鹿城會見趙王,孰知剛出轅門,營門外火光流動,蹄聲大震,幾彪人馬齊馳過來,原來是趙歇親自帶領各諸侯將領,前來拜見龍天羽。

趙歇、張耳、藏茶、田都、張敖、皇欣、武滿等趙齊魏韓燕五國軍將一見到龍天羽的廬山真面目,下馬便跪倒在地參拜,齊頌道:“上將軍神威蓋世,智勇無敵,自古至今,尚無二者可比也。”

龍天羽望着通明的火把映射下,黑壓壓跪倒一片,身着不同顏色盔甲的五國將士,聽着諸人讚美之語,倍感榮幸,男兒的地位、英雄的形象,在此刻展現無遺,他終於體會到古代能給、而二十一世紀卻沒有的感覺,那就是個人英雄主義太強烈了。

他稱帝的思想一閃而過,忙壓下內心複雜的想法,謙遜道:“各位將軍快快請起,如此大禮,天羽如何受得?天下的事,當由天下人來管,暴秦人倫天道,此乃天之亡數也,諸位將軍請入帳中相敘。”

趙歇,張耳等人又大讚沛公一番,在夏侯嬰等人陪同下,進入龍軍帥帳內,分主次之位列座,龍天羽當仁不讓坐在主位,在衆人心中,他已真正成爲天下義軍之首。

灌嬰、樊噲、夏侯嬰、張雲、葛離、虞峰、金曉義軍將領均有入帳議事,李月瑤和雪夢依一身勁裝鎧甲,也都有份參與,地位亦頗爲尊貴。

諸位重要將領不下十多名,面對眼前兩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卻視若無睹,誰也沒再看第二眼,不是他們不好色,而是懾於龍天羽的神勇威嚴,入帳後無一人敢擡頭仰視,更不敢斗膽再去看他的女人了。

龍天羽正襟危坐,一副君臨天下的姿勢,說道:“秦始皇兇暴殘忍,卻不失一代梟雄,他曾用各種手段遠交近攻,分化六國然後逐一擊破,最終一統天下,可惜二世昏庸,被宦官趙高當權,殘害忠良,欺壓百姓,本將上應天命,勢要推翻秦朝統治,然則一人力量有限,目前誰也不足以單獨抗秦,陳勝的義軍被迅速撲滅就是教訓,唯有大夥團結起來,聚集合力,方有勝算推翻大秦。”

藏茶、趙歇、張耳、田都、皇欣等人聽後各自點頭,倍受鼓舞,暗贊龍天羽豪氣和神勇,當真非一般人能比,西秦百萬雄師,誰敢說反就反,單槍匹馬便使嬴政數十年一統六國的霸業毀於一旦,這般壯舉若非親身感受,誰又能信服呢?

龍天羽接着道:“當務之急,乃是速班師回朝,殺章邯一個措手不及,秦朝廷此次爲了征剿義軍,動用六十萬驪山刑徒,以及十萬駐守邊戍的蒙家軍和十萬精悍的王家部將,共八十萬號稱百萬大軍。

“章邯再吞噬韓魏齊三地主力後,繼而兵分三路,先由王離、涉間統軍二十萬北上攻趙,蘇角、李由率二十萬軍南下逼楚,而他則手握四十萬大軍,分派司馬欣、董翳各帶兵十萬猛攻彭城防線,章邯手中仍尚有二十萬人馬,正在向彭城進發,看準了本將援趙之際,趁虛大兵壓境,則城必破。”

衆人議論紛紛,曾經私下無數次研究章邯用兵路線,都覺天衣無縫,深懂用兵之道,調虎離山,逐一擊破,不但在數月間剿滅韓魏齊趙大規模農民義軍,更使計逼得龍天羽揮軍北上救趙,他坐鎮後方,養精蓄銳,正等時機全力反撲。

換而言之,章邯早就聞名龍天羽的智勇雙全,所以一開始便採用保守的策略,他在鎮壓大澤鄉義軍之後,沒有直接進攻彭城,因爲他知道彭城龍軍不是其它草流軍隊,短期內不能攻陷,反讓楚軍從背腹插入兩面受敵,即便滅了彭城,困不住龍天羽終是無用。

章邯調兵遣將,分散龍軍注意力,同時形成三面包圍的戰略封鎖彭城,等候龍天羽的歸來,然後採取行動一網打盡,料想猶如甕中捉鱉,但他還是忽略了龍天羽的能力,想不到義軍一見主帥歸來,無論士氣和裝備上都大大提高,使他更難出兵破敵,故此章邯再施計圍趙,引蛇出洞,使義軍局勢更危。

龍天羽左右思量,橫豎進退維谷,不若兵行險招,聲東擊西,繞走齊境直撲趙地鉅鹿,避過幾道重防後,在漳水南岸大破秦軍,隨後破釜沉舟,三戰三捷徹底粉碎了圍困鉅鹿的秦軍。

趙歇問道:“不知上將軍下一步該如何行動,章邯手中尚有四十萬重兵,對彭城虎視眈眈,不能不救,不如咱們在趙地歃血爲盟,插一杆大旗,以沛公的名義號召六國遺民,徵兵入伍壯大實力,到時由上將軍做主帥,統領諸侯大軍,反攻章邯如何?”

龍天羽搖頭道:“遠水救不了近火,此時已是燃眉之急,章邯不會給咱們準備的時機,本將也不會讓他繼續囂張下去,明晚我便帶軍殺回彭城,與章邯決一死戰,有幾件事還請諸位幫忙才成。”

趙歇、張耳等五國將領聽了不禁驚呆,均想明晚便回去與章邯火拼,實在太出人意料了,但無論對他多有信心和崇拜,畢竟實力相差起來太過懸殊,猶如以卵擊石,誰又敢拿自家性命和權勢去賭呢?

諸人臉色頓時皆已變白,面面相覷,誰也不敢吱聲應諾。

第十一章 現代兵種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一章 范增毒計第九章 龍蛇混雜第四章 背水一戰第九章 紫氣東來第四章 搭救月兒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十二章 夜戰幕府第二章 一親芳澤第四章 房事皆春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一章 風雲將起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九章 刀本無情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七章 十面埋伏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十章 血債血還第十二章 婉兒密函第九章 青峰俠路第十二章 劍聖出手第十章 折服才女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十一章 手刃逆賊第二章 陳平獻策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二章 夜取碭郡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七章 歷史步伐第八章 郡主春心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十章 浴火重生第二章 劍聖墨蘭第一章 滅族計劃第七章 墨門遊俠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五章 龍虎相逢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八章 拳腳鬥狠第三章 誰與爭鋒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五章 情意綿綿第九章 沙場對弈第五章 情意綿綿第一章 佔盡便宜第四章 駐軍鴻門第六章 霸王掛彩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一章 晉級劍師第十二章 美麗誤會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五章 臥室春香第五章 北伐渭關第十一章 落雁死峽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八章 車廂春光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十二章 俘獲仙子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一章 殺機重重第十章 後宮溫馨第五章 爲君一舞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三章 此女歸我第十二章 虎口救妻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二章 姬兒入懷第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章 千鈞一髮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七章 叛徒下場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十章 芸熙公主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四章 蛛絲馬跡第三章 初步方針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十一章 彭城嬌嬈第十章 雙龍難料第七章 血戰騎兵第十二章 螳臂當車第七章 血光沖天第十章 雷霆萬鈞第十一章 血染濟水第九章 劍透章平第一章 月兒春色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七章 悲傷愛情第十一章 四渡黃河
第十一章 現代兵種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一章 范增毒計第九章 龍蛇混雜第四章 背水一戰第九章 紫氣東來第四章 搭救月兒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十二章 夜戰幕府第二章 一親芳澤第四章 房事皆春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一章 風雲將起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九章 刀本無情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七章 十面埋伏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十章 血債血還第十二章 婉兒密函第九章 青峰俠路第十二章 劍聖出手第十章 折服才女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十一章 手刃逆賊第二章 陳平獻策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二章 夜取碭郡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七章 歷史步伐第八章 郡主春心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十章 浴火重生第二章 劍聖墨蘭第一章 滅族計劃第七章 墨門遊俠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五章 龍虎相逢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八章 拳腳鬥狠第三章 誰與爭鋒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五章 情意綿綿第九章 沙場對弈第五章 情意綿綿第一章 佔盡便宜第四章 駐軍鴻門第六章 霸王掛彩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一章 晉級劍師第十二章 美麗誤會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五章 臥室春香第五章 北伐渭關第十一章 落雁死峽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八章 車廂春光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十二章 俘獲仙子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一章 殺機重重第十章 後宮溫馨第五章 爲君一舞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三章 此女歸我第十二章 虎口救妻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二章 姬兒入懷第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章 千鈞一髮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七章 叛徒下場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十章 芸熙公主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四章 蛛絲馬跡第三章 初步方針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十一章 彭城嬌嬈第十章 雙龍難料第七章 血戰騎兵第十二章 螳臂當車第七章 血光沖天第十章 雷霆萬鈞第十一章 血染濟水第九章 劍透章平第一章 月兒春色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七章 悲傷愛情第十一章 四渡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