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愁雨渡江

卻說龍天羽大敗伏兵,引軍疾行,不日抵至長江畔的一座縣城江乘,原爲吳國屬地,因富有鋼鐵,吳國曾在此製造寶劍和戈等青銅兵器。

到後來越王苟踐滅掉了吳國,越國又爲楚國所滅,楚威王曾在江乘西南邊建立全陵邑,相傳他曾在那裡的一座山崗下埋過黃金。

秦王政三十七年,秦始皇巡遊江南,回成咸陽途中從江乘渡江,並把金陵邑改爲秣陵縣,如今秦失天下,各地義軍四起,楚地壽春被攻破,波及四周諸縣,此處守軍早就四散逃走,無人把守城池。

龍天羽諸人繞過江乘直奔渡江口,尚離兩裡處遙見江畔車馬遍野,刀劍如林,銀光閃閃,疑爲敵軍相侯,衆人驚魂不動,縱馬行前,望見旗幟繡着“郭”字,這才恍然。

原來這簇人馬正是押送兵器的郭府家將,提前一日多夜中先行,由壽春城外五十里分礦挖掘兵器而出,連日趕路,不過早到了片刻而已,隨行的兩名執事人,身披勁裝冑甲,縱馬上前拜見龍天羽。

二人分叫郭昊、郭典,實爲郭敬手下家將中兩大心腹,纔有此機會接受這般特殊的任務,郭昊二將下馬跪拜施禮,龍天羽扶起二人,慰問諸人護送兵器,沿途奔波之苦。

郭昊興奮道:“我等能爲姑爺效命,實感榮幸,主人臨行叮囑,今後讓我二人追隨姑爺前往彭城,幹一番大事。”

龍天羽讚許道:“如此甚好,你們去了彭城,郭府人手豈不空缺?”

郭典回道:“姑爺有所不知,我等均在城外分礦造鐵看護,常年不在壽春城中,是以府中食客也不曾識得小人,主公這才命我等潛掘兵器,一路護送至此與姑爺匯合,共同渡江北上。”

龍天羽逐漸佩服郭敬的遠見,找來私下操練的心腹不爲衆人所知,行事便可隱匿謹慎,日後即使被人發覺,也不識諸人,無處興師問罪。

遂說道:“妙極,日後爾等便盡數加入龍軍,征戰沙場,馬革裹屍,方顯男兒本色。”

二人拜謝過後,當先引路,去看安車中存放的兵器,數萬把兵刃分有長兵與短兵兩種,戈、矛、戟等長度約近丈許,列爲長柄兵器,劍、刀爲短兵,在春秋戰國時期,兩軍對陣均以“長兵在前,短兵在後”的陣勢迎敵,弓弩乃遠射程兵器,應當爲長兵之冠。

龍天羽領夏侯嬰、張雲、樊噲幾人檢閱一下兵器,雖然沉封地下庫房十幾年,但一點繡跡也無,依然鋒利無比,光亮如新。

樊噲抽出一柄長劍,對準三枚疊放的青銅錢幣用力斬落,錚的一響,青銅幣觸鋒斷折,果然甚爲鋒利。

龍天羽等人大喜,均想彭城義軍有了這批精良武器,戰鬥力勢必倍增,與敵對陣沙場,刀劍便是生存之道,非利不破甲,銳可當千軍。

渡江的船隻很快準備妥當,有渡船,也有作爲戰船的戈船,大都是從當地徵集和僱傭來的,船主們聽說是龍天羽都欣然協助,半年來沛縣起義,有如星火燎原,秦朝動盪,漸趨滅亡之勢,四處義軍雲起,百姓爭相入伍,天下各地提起龍天羽的名字無不伸大拇指。

此地百姓好事的,紛紛來送行,船工經過挑選,因自願擺渡人太多,只好優中選優,諸人被這熾烈場面所激動,無不人心振奮,搬裝載兵器車輛推上船隻,郭府一千家將均想以前做事,哪有這般成風自得,日後勢要追隨姑爺左右,幹一番大事。

龍天羽感動得與百姓揮手告別,登上戰船,橫江而渡,江面上熱鬧空前,龍天羽仗劍而立,戰袍展動,獵獵朔響,豪情上涌,長嘯道:“龍天羽在此謝過楚地百姓,待滅掉暴秦之後天下安定,四海昇平,吾當來此答謝江東父老!”

一隻只滿載滿士兵的渡船排列有序,士兵們立在雨中,持戈佩劍,甚是威武,船上隨行的郭俯家將唱起了楚地曲子,給這雄壯的渡江之舉增加了濃厚的鄉情。

渡江完畢,隊伍向北進發,四十餘輛馬車運載着沉重兵器,行速自然慢將許多,張雲、樊噲帶精兵在前,龍天羽、張良、柳詩詩、郭鈺瑩居中,郭昊、郭典位後,車馬排成一條長龍,蜿蜒而行。

隊伍趕路一日來到廣陵郡內,後方有探子來報,探到有一批兩千騎兵向長江畔馳來,似是追擊己方隊伍;過了片刻,先鋒營又有探子來報,距前十里坡有數千散兵聚集,欲擋住了去路。

龍天羽料想有人定會追擊而來,但沒猜到此處會有人擋路,心道李園設兵不可能提前在此,而秦軍尚未渡過淮水,又會是哪路人馬攔路呢?當下命人再探。

龍天羽放心不下,親自帶領夏侯嬰、張雲和幾十精兵急奔,馳上一處高地遠望,見數裡處有數千人馬守在必經之路,兵士們都戴青色軍帽,如同蒼頭軍,軍旗與兵器並不正規,倒似新組織在一起的農民武裝隊。

諸人折到後面隨行的隊伍中,龍天羽將情況說與張良聽,伏兵既不是楚人又不是秦人,倒大出龍天羽的意料之外。

張良輕揮羽扇,凝思半晌,說道:“這支伏兵把守路口,並不佈陣潛伏,看來是頭一次行軍打仗,軍旗不整便是軍心慌亂,應是廣陵郡的一支新起的義軍,想必是見到我等運送兵器路經此處,想攔路劫下備軍之用,若是這般卻也不難應對!”

龍天羽瞧張良只聽自己描繪幾句,便如同親眼所見一般,分析微乎其微,條條入理,運籌帷幄,心上敬佩不已,當即下令全軍暫作休息停歇,將所有車輛圍在四周,做防護外郭之用,中間則安營紮寨,以防敵人前來偷襲。

龍天羽擔心三女的安危,並不帶出多少人馬,當下留張雲、樊噲、郭昊、郭典看護營地,保護三位夫人和張良的安全,他親自率夏侯嬰以及五百精兵前去路口迎戰蒼頭軍。

第十一章 長城決戰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四章 運籌帷幄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十章 芸熙公主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七章 牀第之歡第二章 楓林巧遇第十章 真假弒龍第四章 戰略部署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十章 春色滿帳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四章 婉兒懷胎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十二章 無形之兵第十章 折服才女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七章 城破人亡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十二章 鬼谷經義第二章 戰敗項羽第七章 龍鳳同枕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七章 有女墨蘭第十一章 早朝議政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十二章 挑逗聖女第九章 秦亡之論第十二章 三人同眠第二章 劍指賀蘭第一章 釋放精氣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三章 雲雨過後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五章 暴秦滅亡第六章 奇謀妙策第九章 曉峰生死第一章 各有所計第四章 陳勝請王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三章 刀劍爭鋒第十章 鳳舞九天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六章 陳平歸漢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五章 龍虎相逢第九章 仙子迎夫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八章 大江東去第五章 巧奪臨潼第十章 幽谷佳人第五章 意興闌珊第七章 生死考驗第五章 創辦報業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三章 負荊請罪第十一章 夫妻同心第十二章 劍聖出手第九章 圍趙引龍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六章 北伐陳倉第七章 牀第之歡第九章 聖女野性第九章 得隴望蜀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九章 蒼龍遇伏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十一章 劍氣如虹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三章 初步方針第三章 伊人心醉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五章 破北盟軍第十一章 怒火攻心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三章 虞兮香魂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四章 蛛絲馬跡第五章 刀尖逃生第十章 墨家劍典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五章 雙雄對決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六章 乘勝追擊第五章 夜雨琴音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五章 苦思良計第七章 良宵苦短第三章 呂公提親
第十一章 長城決戰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四章 運籌帷幄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十章 芸熙公主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七章 牀第之歡第二章 楓林巧遇第十章 真假弒龍第四章 戰略部署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十章 春色滿帳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四章 婉兒懷胎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十二章 無形之兵第十章 折服才女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七章 城破人亡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十二章 鬼谷經義第二章 戰敗項羽第七章 龍鳳同枕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七章 有女墨蘭第十一章 早朝議政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十二章 挑逗聖女第九章 秦亡之論第十二章 三人同眠第二章 劍指賀蘭第一章 釋放精氣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三章 雲雨過後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五章 暴秦滅亡第六章 奇謀妙策第九章 曉峰生死第一章 各有所計第四章 陳勝請王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三章 刀劍爭鋒第十章 鳳舞九天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六章 陳平歸漢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五章 龍虎相逢第九章 仙子迎夫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八章 大江東去第五章 巧奪臨潼第十章 幽谷佳人第五章 意興闌珊第七章 生死考驗第五章 創辦報業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三章 負荊請罪第十一章 夫妻同心第十二章 劍聖出手第九章 圍趙引龍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六章 北伐陳倉第七章 牀第之歡第九章 聖女野性第九章 得隴望蜀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九章 蒼龍遇伏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十一章 劍氣如虹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三章 初步方針第三章 伊人心醉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五章 破北盟軍第十一章 怒火攻心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三章 虞兮香魂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四章 蛛絲馬跡第五章 刀尖逃生第十章 墨家劍典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五章 雙雄對決第十一章 匈奴單于第六章 乘勝追擊第五章 夜雨琴音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五章 苦思良計第七章 良宵苦短第三章 呂公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