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早朝議政

秦末時代還未形成三更起榻,五更上朝的說法,不過漢室朝廷卻有規定,早朝的時辰定在卯時三刻,如今漢王出巡歸來,要主持大型朝會,文武百官哪敢怠慢,天色微明就已經等候在禁宮大門外。

玉階丹陛,黃瓦朱檐,雙龍蟠着漢白玉的石柱,巍巍的龍鳳紋雕石牌樓顯出威武莊嚴的帝闕。當第一縷晨曦映在金碧輝煌的奉天殿上頂時,時辰已到,宮門開啓。

文武百官徐徐走過金水橋,穿過了皇宮大門和校場,走上石階,來到政和大殿,按照文武官職階品站好,手捧着玉笏,袖裝奏摺,裡面記載着自己管轄範圍內的政事,如果要做彙報,正好能用上。

丞相蕭何站在文官之首,御史大夫在他旁邊,由於翰林院太傅張良未回漢中,他的位置空缺,隨後是六部的人。

兵部尚書周勃,侍郎呂皓、邱忠廉,刑部尚書陸賈,侍郎張九毅、齊欣,戶部尚書婁敬,侍郎慧明農、華無害,禮部尚書叔孫通,侍郎潘風清、管鍾,吏部尚書周昌,侍郎邢延峰、莊不識,工部尚書陳嬰,侍郎隋何、宣義,六部正二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到齊了。

翰林院文華殿大學士,內史部門的御史臺大夫,丞相府的長史、司直也全都來了,至少有七八十人。

大殿左側首位是太尉曹參,由於漢朝廷的上將軍全部在外駐軍訓練兵馬,因此今日上朝的將軍數量有限,大部分上朝的武官都來自軍方樞密院。

“漢王駕到——”大內官宦高唱,只聽殿內嘩啦啦跪倒一片。

“漢王萬歲萬萬歲!”

龍天羽登殿升座後,百官三叩九拜,漢王正襟危坐,目光俯視下方,喜怒不顯於色,沉靜如水,顯得極具君王的威嚴。

“衆愛卿平身!”

“臣遵旨——”

文武百官齊刷刷站起身來,恭敬站立,一絲不苟。

龍天羽率先開口道:“本王出巡數十日,見到西川之地,都在推行變革,興修水利和道路,造福一方,雄關大軍日夜操練,兵馬強壯,西川百姓忙於秋收,一片昇平景象,讓本王甚感欣慰,說明我大漢的變革取得了初步的進展和成效,目前正是羣雄割據的緊張時期,我西川當休養生息,鼓勵生育,增加人口,屯積錢糧,積蓄財力,練兵備戰,因此不論中原如何動亂,我西川都要堅持穩定、發展,不可受外界的影響而終止變革。”

百官聞言不住點頭,均覺得漢王所言大有道理,一時無人奏本。

龍天羽說完後,轉向百官道:“本王有幾件大事欲與衆卿相商,其一,本王要在第一次變革基礎上,完善變革,設置稍微感動官員行政機制,最突出的就是三權分立,所謂三權,就是政權、軍權、司法的分立,衆所周知,自商周以來,春秋戰國百個小國,都是施行封王制和縣令一體制,爲了使權力分化,提高各自的履職能力,本王初步決定,設立司法部門,監察院,各郡縣都有檢察機構,有專門的衙門負責當地的各種案例,比論官員受賄犯法,瀆職朝廷權力,還是亡命之徒犯法,百姓糾紛等等,都歸於監察部門來負責,有專門破案的提督、捕快、衙役,朝廷監察院下,分有地方司法院、監稅司等。”

“而郡縣城池的守軍以及各地的大軍調遣權歸屬太尉府和樞密院,郡縣設縣尉,各地調軍授予兵符,無兵符和聖諭者不得擅自動兵,地方軍隊的兵符分有兩半,一半歸屬將軍,一半歸屬縣令掌管,兵符合一,方可動用大軍,如縣令與縣尉有分歧或緊急情況,縣尉可通過向上一級將軍申請虎符調兵,或請旨出兵。

“不論司法院提督,還是縣尉,在地方都要輔助於縣令,以主政的縣令爲主,這兩個部門都不得涉政,軍權和司法不得干涉地方行政,如縣令要調兵或調查某些案例,兩個部門要服從配合!這就是司法、立法、執法三權分立的意思,諸位愛卿可聽明白?”

文武百官都臉色微變,聽出了漢王的意思,就是要削弱丞相府下面的官員的權力,誰都清楚,縣令主政,包括推行新政、發展經濟、規劃城池、徵役充遠、戰事撫卹、糧秣調兵、審理案情等等,一個人要負責很多方面,涉及太多的事情,政令不行,延誤了許多大事,一旦分離出來,的確能提高辦事效率,只是這監察院的職位由誰來擔任卻又是個問題。

誰配做上將軍、誰能做丞相、誰應是尚書侍郎,每個人心裡都有他的一本帳,若是漢王的安排與他們心中推斷相差太遠,又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便會牢騷滿腹心生怨尤,這碗水永遠也不可能端得讓所有人滿意,所以例來開國之君大封羣臣這種大喜之時,背後也多多少少總有一些不愉快。

這時刑部尚書陸賈有些忍不住了,刑部爲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覈刑名的機構﹐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複覈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刑部的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是按省設司﹐如今在西川巴蜀各地設有六司﹐名稱與戶部諸司同。

秋審處﹐掌核秋審、朝審各案﹔減等處﹐掌匯核各省及現審各案之遇赦減等事﹔提牢廳﹐掌管獄卒﹐稽察南北所監獄的罪犯﹐發放囚衣、囚糧及藥物等﹔贓罰庫﹐掌收放現審案內贓款及沒收各物件﹐並保管本部現銀及堂印﹔贖罰處﹐掌罰罪事﹔律例館﹐掌修訂法律。

陸賈擔心如果這監察院一出爐,等於把刑部架空起來,那麼他這個尚書與門下侍郎,近百大小官員都要官場失意了,他邁出一步,捧着玉笏恭敬道:“漢王,臣有不解,我刑部本是掌管刑罰和律法,如果建立了監察院,職責豈不相互重複,使朝廷機構臃腫,不如由刑部代辦!”

龍天羽微笑道:“不妥,這監察部不是刑部,分職有很大區別,主要負責偵查、收集情報、監督百官、審理地方刑法案件,以執行律法爲主,是執法、判法機關,與刑部立法部門並不衝突,就如同軍方樞密院和兵部一樣,相互區分,職責各異,如果當有重大案件時,最後的審理和複覈,由刑部和監察部共同會審!”

既有漢王強調和解析,陸賈也不敢多做執拗,退回尚書一排,衆官沉吟一下,都覺大有道理,一時無人再有異議。

龍天羽見這一事揭過,繼續說道:“第二件事,整軍備武,迫在眉睫,目前短缺的兵甲軍械、馬匹糧草、訓練新軍、軍餉開銷等都需要有詳細的規劃,此事兵部和樞密院共同負責,兵工廠、養馬監、演武堂都在增設建立之中,太尉曹參和尚書周勃都要及時交流,緊密關注。

“當然這軍事,必得有財力支撐,製造精良地甲冑兵器需要錢,訓練士卒行軍演武也需要錢,以前戰國七雄用兵,多爲戰時徵召,戰後遣散,這樣勢難保證軍隊地訓練和戰力,如今各地諸侯都有常備軍隊,但縱觀天下,唯有楚軍和我漢軍人數最多,突破了五十萬衆,可我漢軍大多是新軍,還有部分降軍,如何迅速提高戰鬥力和素質,乃當務之急,爲了有效劃分幾路大軍,本王提議,重新封將,分有平西軍、東征軍、北伐軍、鎮南軍、護蜀軍、鎮遠軍六大軍區,具體統帥和上將軍人選,由太尉、樞密院、兵部共同協商選拔擬定,三日後呈遞給本王審覈批閱。”

“臣領旨!”曹參、兵部尚書周勃,樞密院指揮使賀元傑恭敬領命謝恩。

龍天羽點了點頭,又說道:“如今天下大勢,中原十幾路諸侯相互討伐,北有匈奴、東胡殘部虎視眈眈,西北有烏孫、月氏等西域諸國,西南有藏原羌人不斷在邊境滋擾,東有強大的楚國,異軍突起的衛國,巴蜀之南有古滇國、夜郎等小國、土著部落林立,這些不利因素,如蛇盤腹心,隨時會尋機噬咬,我漢室不得不防。”

“中原連逢戰亂,以致誤了農耕,各諸侯國庫空虛,賦稅不足,眼看就要入冬,恐怕會出現大面積的糧荒,諸侯斷不會安撫難民,到時候大批中原百姓進入西川,那時從朝廷到各地都要做好安撫流民的準備和舉措,巴蜀西川除了大城大邑,交通要塞處,鄉野間常常時湖泊野草一望無際,走上半天才偶見一個小村莊,人口雖有翻倍,但比起中原之地仍少得可憐,要是靠自己生養人口,地確是曠日持久,以優惠政策安撫流民,吸收中原各地百姓徙居下來,在目前天下大亂的形勢中確實是個好辦法,那些移民便是隻開荒種地,對漢室來說已有不少好處,何況其中必然還有不少的賢者異士、百家士子、能工巧匠,真正有才學之士等。”

蕭何邁前一步道:“漢王所言極是,眼下隨着入冬在即,各地早有不少流民來投西川,加上我漢室版圖擴大到了隴西縣,以及巴蜀兩地的加入,新增的郡縣數目比漢中大了五六倍不止,人口由先前三百多萬,變成現在八百多萬,編入漢人戶籍的已有四百多萬人,如果經過一冬的休養生息,明年開春,人口很可能突破一千萬人,那時西川人口,將佔了天下人口的三分之一,便有了與天下爭雄的強大後盾。”

百官倒吸了一口氣,千萬人口,多麼龐大的數目,光是稅收也非常巨大了。

龍天羽心知肚明,問道:“人口急劇增多,將會帶來不少負面因素,蕭丞相可曾考慮周全?拿出定計來?”

蕭何答道:“稟漢王,臣與長史等人商議,在大力發展農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經商,開通與西域三十六國、番邦的商業聯繫,比如生絲、棉布、錦綢、鐵鏈、鐵鍋、瓷器、漆器、氈毯還有藥材、新發明的竹紙、牙刷等等,將獲利數倍甚至十幾倍,如此可使西域番邦的白銀黃金源源流入漢室,東西南北的通商,百姓富裕,朝廷稅賦充足,穩定貨幣流通的物價,也可以購買他們的馬匹和糧食備戰之需,到時候,我大漢王朝不但能奠定一統天下偉業的基礎,更能讓四方番邦蠻夷朝拜!”

龍天羽聞言大喜,心忖這蕭何,果然不是吃素的!

第五章 侮辱才女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三章 初步方針第十章 關鍵一局第三章 美人設局第十二章 政通仁和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三章 罷黜百家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一章 祁山點將第十二章 堅難決定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八章 魔教之行第二章 青石非石第二章 陣前對飲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一章 殺機重重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九章 爲君吹簫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十章 放縱慾火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八章 江山血路第六章 陰陽棋局第九章 兵臨城下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一章 楚奪井陘第十二章 貞節難保第六章 有緣無份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十二章 仙子鏖戰第六章 放手離開第四章 血氣沖天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七章 短兵相接第九章 必殺絕技第一章 街道遇刺第五章 撕破防線第十章 雙龍對決第九章 紫氣東來第六章 擒殺衛禪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一章 虞姬現身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二章 香閨旖旎第四章 入漢潮流第六章 再次突破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七章 墨門遊俠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四章 天羽九劍第四章 猛虎出籠第七章 動能方程第四章 再納美妻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四章 反擒姬女第三章 美人設局第十二章 男人血性第一章 項族騎兵第十一章 彭城嬌嬈第八章 橫槍立馬第四章 章邯降楚第一章 敗中有勝第四章 蜀兵作亂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七章 鴻門夜宴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十二章 大破章邯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十二章 大破章邯第二章 劍指賀蘭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六章 三足鼎立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五章 兵臨山下第一章 征服雨馨第八章 身陷重圍第十章 真假弒龍第七章 破城血戰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十二章 伊人遠去第五章 陰陽五行第十一章 化解恩仇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五章 身敗名裂
第五章 侮辱才女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三章 初步方針第十章 關鍵一局第三章 美人設局第十二章 政通仁和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三章 罷黜百家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一章 祁山點將第十二章 堅難決定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八章 魔教之行第二章 青石非石第二章 陣前對飲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一章 殺機重重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九章 爲君吹簫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十章 放縱慾火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八章 江山血路第六章 陰陽棋局第九章 兵臨城下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一章 楚奪井陘第十二章 貞節難保第六章 有緣無份第十一章 自然吻別第十二章 仙子鏖戰第六章 放手離開第四章 血氣沖天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七章 短兵相接第九章 必殺絕技第一章 街道遇刺第五章 撕破防線第十章 雙龍對決第九章 紫氣東來第六章 擒殺衛禪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一章 虞姬現身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二章 香閨旖旎第四章 入漢潮流第六章 再次突破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七章 墨門遊俠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四章 天羽九劍第四章 猛虎出籠第七章 動能方程第四章 再納美妻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四章 反擒姬女第三章 美人設局第十二章 男人血性第一章 項族騎兵第十一章 彭城嬌嬈第八章 橫槍立馬第四章 章邯降楚第一章 敗中有勝第四章 蜀兵作亂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七章 鴻門夜宴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十二章 大破章邯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十二章 大破章邯第二章 劍指賀蘭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六章 三足鼎立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五章 兵臨山下第一章 征服雨馨第八章 身陷重圍第十章 真假弒龍第七章 破城血戰第六章 以柔克剛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十二章 伊人遠去第五章 陰陽五行第十一章 化解恩仇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五章 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