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

上古之時,洪水氾濫,大禹以疏導之法治水,解救天下蒼生。帝舜禪位與禹,後傳位與子啓,夏朝遂立。

大禹遣大臣施黯以九州所貢之金鑄巨鼎九隻,以九州之名命之,是爲九鼎。分五陽四陰,一一爲冀州鼎、青州鼎、雍州鼎、梁州鼎、揚州鼎、袞州鼎、豫州鼎、徐州鼎、荊州鼎。

那九鼎因體積龐大,歷時兩年方纔鑄成。鼎成之日,天現異像,太白星晝間顯形,一連九日方纔滅沒。

後經四百餘年,夏亡商興,九鼎就遷與商都毫邑。又歷五百餘年,周武王伐紂滅商,九鼎就遷於周朝的鎬京。後來成王在洛陽地方營造新都,又先將九鼎安置在郟鄏地方,其名謂之定鼎。直到戰國之末,周朝爲秦始皇的父親昭襄王所攻,取了九鼎,遷之於秦。

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之後,爲恐天下百姓反叛,收天下之兵器,鑄爲金人十二,各重二十四萬斤,列於大殿之前。

那新魔主姬風雲要用九鼎與十二金人布顛覆乾坤大陣,趙高雖不解其意,卻只有照辦。

※※※

這兩日,咸陽秦宮中人山人海,熙來攘往,一片忙碌景象。那巍峨的大秦皇宮,竟變成了一片工地。

原來丞相趙高提議,說是爲恐金人生鏽,免遭日曬雨淋,要將金人從大殿外挪至置放九鼎的鼎室。

這提議雖然荒謬不可思議,但秦二世胡亥自從尉僚李由行刺趙高之後,被軟禁宮中形同傀儡,在趙高面前只有點頭聽從的份,遂下旨辦理。

本來這事只須派內務府操辦便可。那丞相趙高卻對此事非常上心,竟要親自督辦。不僅如此,還從驪山陵調來一萬苦力,充當伕役。

金人的身下,墊起了巨大的圓木。一大羣民役喊着整齊的號子,有節奏地拉着巨索,牽拽着倒臥的金人,向鼎室步步推進。

從大殿到鼎室要穿過幾十道宮門。這金人體積龐大無法通過,趙高便令人砸開宮牆。於是好端端的一堵堵宮牆,被砸開一道道缺口。

那鼎室的中央,聳立了九隻三足巨鼎。鼎身上刻滿九州的山川地貌,與大禹治水時所遇的各種各樣奇禽怪獸神仙妖魅。

鼎的周圍,不規則地用白漆畫了十二個圓圈。那十二個金人,便一一拉到圓圈所在之處。

趙高曾問姬風,畫這十二個圓圈何意?姬風答道:“這是爲師按周天星相,佈置的蒼穹星漢圖。”

其實姬風也不知這浩瀚無垠的廣袤蒼穹中,諸星是如何佈置的。他只是在天魔的感召下,不知不覺腦海中印出了這幅圖。

這圖對應的正是今日天文學所說“黃道十二宮”。

那黃道十二宮本是西方古巴比倫王朝漢謨拉比國王時代研創的學說,那時中國還是商朝,距離秦時先了一千一百年。在東方的秦時中國,人們熟悉的是二十八星宿。

趙高學識淵博,對於星相學說也有涉獵。看姬風佈置的這個星漢圖,與自己所學不同,頗爲費解,便出言問詢:“師傅,怎徒兒所知的星漢圖,與師傅所說不同?”

姬風以不容質疑的口吻答道:“按我所說佈置,沒錯。”

姬風乃是衆魔之主,將成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魔帝。他說是,趙高也不敢反駁。

趙高又問:“爲何要選這十二個金人?”姬風道:“這十二個金人本是收繳天下兵器鑄成,所含的殺氣,何止萬丈?足以能顛覆乾坤。”

一萬民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歷經三日,終於將十二金人一一拉到位。姬風終於可以放手佈置他那顛覆乾坤大陣了。

※※※

此刻正是月圓之夜,月光皎潔,照得秦宮那飛檐斗拱一片清晰。

姬風亂髮披灑,領了魔門三老與弟子趙高,靜靜坐在鼎室,等候着子時的到來。

鼎室早已屏退外人,只有形同癡呆的索魄四使,如泥偶般立在盤膝而坐的姬風身後。

姬風雙目微睜,手搭魔訣,正在一邊運功,一邊觀望着置於鼎室一隅的一口銅壺沙漏。

等到銅壺中的黃沙漏盡,便到了子時。他那顛覆乾坤大陣佈下,這普天世界便會變了模樣。

那時天崩地陷,洪水決堤,血雨如盆,流星如火,深藏在幽冥暗處的妖魅惡獸一起現身大地,世間萬物皆受荼毒。

這方圓千里的秦國萬千生民,將失去神智,奉他爲主。姬風將登上帝位,他那姬周的江山,將在一朝內復興。

而對於遠在千里之外的山東各路諸侯反賊,姬風並不放在眼裡。那些妖魅惡獸,將隨時隨地受他這魔帝召喚,如風捲殘雲般將各路諸侯一一擊潰。那時普天之下,還不是臣服在他姬風腳下?

姬風望着那沙漏,暗笑一聲,“天道?老天,你的天道便是讓秦興周亡。今夜姬風便要顛覆你這天道,讓我姬周復興。那時世間秩序大亂,天道的基石不復存在,天道便不存,衆仙將漸失法力,統統爲我主人混沌天魔奴役。”

※※※

黃沙漏盡,已到子時時分。

姬風立起身,雙目中煞光忽現,舉起雙掌,在胸前虛空一託。

只見那沉重的處於最近的冀州鼎,彷彿被大力托起,升到空中五尺。

這鼎之重古書有載:從鑄鼎的荊山到安邑,足足用了幾十萬人夫,費了三四月光陰方纔遷到。而姬風憑藉天魔功法,竟虛空托起!

魔門三老與趙高哪裡見過這等光景?又驚又駭,均拱伏於地,觳觫不已。

又見姬風雙手如車輪狀在胸前一旋,那冀州鼎忽然翻了個身,三足朝上。姬風攤掌向下一按,只聽“咚”的一聲巨響,冀州鼎重重墜地。那地下的方磚怎經得起這麼一砸,立刻寸裂粉碎。

姬風狂嘯一聲,高聲念禱:“金人滴血,九鼎翻身,天道傾覆,唯我獨尊!”又運起魔功,舉掌托起青州鼎,翻了個身。

姬風再接再礪,繼續翻轉其餘七鼎。但是那鼎實在太過沉重,姬風雖有魔功,卻練之時日尚淺。待他托起雍州鼎、梁州鼎後,已損耗了大量真元。一張美玉般的面孔,變得慘白如紙,無半分血色,渾身汗浸如雨,襯着他一頭披散的長髮,顯得格外恐怖。

姬風又鼓足餘勇,托起了揚州鼎。這一次,他只能託高四尺。姬風咬了咬牙,勉力用雙掌在空中作了個旋轉的動作。那揚州鼎卻在空中只翻了大約30度,一個晃盪,又正立過來。

趙高勸道:“師傅,你是不是太累了?不如休息一陣,恢復一下元氣再舉。”

姬風搖了搖頭:“時不我待!過了子時,再想佈陣就要等下月月圓了。恐怕那時爲師再無機會。”

這一次來到咸陽,姬風是趁了師傅赤松子閉關,偷偷駕鶴溜出。但他出來太久,赤松子閉關結束的日子快到,姬風若今夜不能成功布陣,勢必還得趕回芒碭山,在赤松子面前繼續僞裝。到時有赤松子在,他便再無機會回到咸陽。

趙高提醒道:“這樣下去,師傅會氣血耗盡,大傷身體的。”

姬風狂吼一聲:“爲了我姬周的江山社稷,就是拼了爲師性命,也在所不惜!”一發狠,用盡全身功力,將那在空中的揚州鼎翻轉過來。

這一次他消耗真元殆盡,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氣,似乎精疲力竭。

餘下還有四鼎,對於姬風來說,要想把它們全翻過來,太過艱難。

若想佈陣成功,姬風單憑自己已力有不逮。忽然腦中電光石火,頓悟出一法。

天魔道法中有一門至邪的功法謂爲“攝元大法”,只須對方修煉的也是魔門功夫,即可吸取對方一身魔功真元化爲己用。只是這種功法太過霸道,一經施展,對方便會真元盡喪,性命不保。

眼前的幾人均是魔門中人,讓他們作出犧牲,布成顛覆乾坤大陣,也沒什麼惋惜的。

要想托起餘下沉重的四個巨鼎,吸攝的對象魔功不能太弱。索魄四使功力不夠,他們的精血要用諸於激發十二金人蘊藏的天下兵器的殺氣,不能考慮。趙高武功太弱,攝他功力徒然無益。

只有魔門中碩果僅存的三人,魔功修煉多年,功力深湛,姬風才瞧得上眼。

若冒然出手,吸攝對方的魔功,勢必遭來魔門三老的反擊。只有猝然一擊,同時制住三人,方可任意施爲。於是姬風便想到了他那天魔印。只是要想同時封印這三位魔門老宿,姬風在功力消耗過劇之下,談何容易?

他此時連施展天魔印的氣力也沒有了。

姬風惡念一起,忽坐倒在地,雙目低垂,一面加緊運功調息恢復真元,一面用心領悟那“攝元大法”的功法。

過了半柱香的工夫,只見姬風雙目一睜,站了起來。原來這當口,他體內魔功已恢復了三成。

姬風目無表情,伸手一招,道聲:“行無定,居無所,柳無雙,你們過來。”

魔門三老面面相覷,不知這少年魔主所欲何爲。卻又不敢不聽,依言戰兢兢走到姬風面前。

姬風眼中煞光暴現,出指如風,擊瑟般在三人額頭連點四下。三人眉心立現四個黑印,旋即癡呆如同泥塑木雕,僵立當場。

場中剩下的最後一個清醒者趙高,驚叫一聲師傅,便不敢再發出半句。他不明白姬風爲何突然發難,心中忐忑不安,不知姬風會不會對自己下手。

姬風桀桀一陣怪笑,將魔門三老手牽手搭到一起,伸出左掌“啵”的一聲,按在行無定頭頂。

只見他精神暴漲,臉色又恢復至豐朗如玉,舉右手在胸前一託。

魔門三老,忽如泄氣的皮球,身體凹陷,迅速乾癟下去。而那袞州鼎,又被姬風托起翻了個身。

趙高終於明白,姬風原來是吸攝三老的功力來翻轉巨鼎,心中機伶伶打了個冷戰。

姬風狂笑不歇,又相繼舉起豫州鼎、荊州鼎,把兩隻巨鼎翻轉過來。

而那魔門三老,一生修煉的魔功已被鯨吸個乾乾靜靜,涓滴不存。三人如三攤肉泥,倒在地下,就此一命嗚呼。

這三人未死在劍神蓋聶手中,卻喪命於姬風掌底!

場中還剩最後一隻巨鼎——徐州鼎。若把它翻轉過來,用索魄四使的精血激發金人的殺氣,姬風的顛覆乾坤大陣便要布成。

三老已死,姬風再無外力可借。他欲鼓足最後的餘力,奮力托起那鼎。

只見他張口一吐,一蓬血箭吐出,噴到雙掌,伸手在虛空那麼一託。

原來姬風已咬破舌尖,用上魔界中常有的精血化功大法來催發自己的魔功。

那徐州鼎冉冉上升,已升高到五尺。姬風暗暗竊喜,正欲旋轉雙掌,將那最後一個國之寶器翻轉過來。

陡聽頭上“嘩啦啦”一陣巨響,塵屑紛飛,屋頂裂開一個大洞,同時跳下四位老者。

※※※

只見四老鬚髮似雪,道貌巖巖,看年紀也不知多少歲了。皆腰板挺直,狀貌似松枝鹿態,清矍如寒竹孤柏。

四位老者分據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凌空一託。那升空五尺的徐州鼎竟被四老託到了屋頂!

姬風又急又怒,厲聲喝問:“爾等究竟是何人,竟壞我大事?”

四老哈哈大笑:“吾等乃商山四皓,奉太上法旨,來阻你布這惡陣!”

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十一章 張良拾鞋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現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五章 名士駕到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二十八章 詐死之計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三十四章 蕭何弄計第十三章 包羅萬象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五十二章 英雄罷印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五章 待字呂雉第五章 待字呂雉第二十五章 擋之披靡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九章 引火自焚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十九章 情義纏綿第六十九章 天高任飛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六十一章 齊楚烽火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十八章 烏大娘子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六十一章 一口回絕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四十一章 陰陵迷路第三十八章 沛公進城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二十二章 將錯就錯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十八章 異姓兄弟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三十七章 魔劍易主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二十五章 擋之披靡第二十五章 軍師瘋了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九章 圍城打援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三十七章 魔劍易主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
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十一章 張良拾鞋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現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五章 名士駕到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二十八章 詐死之計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三十四章 蕭何弄計第十三章 包羅萬象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五十二章 英雄罷印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五章 待字呂雉第五章 待字呂雉第二十五章 擋之披靡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九章 引火自焚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十九章 情義纏綿第六十九章 天高任飛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六十一章 齊楚烽火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十八章 烏大娘子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六十一章 一口回絕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四十一章 陰陵迷路第三十八章 沛公進城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二十二章 將錯就錯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十八章 異姓兄弟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三十七章 魔劍易主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二十五章 擋之披靡第二十五章 軍師瘋了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九章 圍城打援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三十七章 魔劍易主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