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

“痛殺朕也!”

聽到愛將龍且身亡的消息,項羽如聞晴天霹靂,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五虎上將去掉其二,周殷被擒,周蘭叛敵,丁固,曹咎,董翳,司馬欣相繼身亡,西楚將星紛紛隕落,他項羽今後還能依靠何人來打天下?

比龍且之死更令項羽痛心疾首的是,二十萬楚軍將士灰飛煙滅。

二十萬大軍啊!不是號稱,而是實打實。不是那東拼西湊拉扯出來的趙軍,也不是不堪一擊的魏軍,而是身經百戰的虎狼雄師——楚軍,居然被四萬漢軍全部殲滅!

那一戰的過程令項羽目瞪口呆:三分之一的楚軍兒郎淹死在濰水一浪,三分之一的楚軍將士在龍且率領下與漢軍決戰濰水西岸不敵被悉數剿滅,其餘的人馬被漢軍一個偷襲又全部米西。那韓信用了各個擊破的辦法,一刀刀地割肉,就這樣二十萬大軍被吞吃。

太厲害了!那韓信簡直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難怪亞父生前把他看得那麼重視。

那項羽不由想到,當初不貶他委委屈屈做一個帳前持戟郎中,而是封爲大將委以重用,那韓信會不會負氣出走?韓信若是不走,天下形勢是不是與現在迥然不同?

這一切當然只是假設。已經知道歷史走向的韓淮楚絕不會呆在項羽帳下,哪怕不做那個持戟郎中而是當上統兵大將。

二十萬楚軍陣亡,意味着戰爭格局即將大變,齊國山河即將改色姓劉,漢軍將對西楚形成更可怖的合圍。也意味着西楚國力撼動,項羽將被迫兩線作戰,必將徵召更多的兵馬。

西楚雖然地大物博人口衆多,可也是相對而言,適齡的壯丁也就那麼多,哪裡經得起這等巨耗!

“看來那徵兵的年限要適當放寬,才能應付時下艱難的情勢。”項羽心裡想到。

對於各國諸侯軍招收小孩老頭入伍不遺餘力擴軍的辦法,項羽一直不屑一顧,一直秉承着精兵政策。那楚軍徵兵的年紀界限,上至四十五歲,下至十五歲。正因這個原因,楚軍戰鬥力一直勝出衆諸侯軍不止一籌。

而今晴天一聲霹靂,韓信引軍攻齊,龍且大軍被殲,齊國泰半已在漢軍掌握之中,逼得那項羽不得不學衆諸侯軍,徵召老頭小孩入伍。

只是這麼一來,勢必楚軍的素質下降,再難與昔日傲視羣雄相比。

※※※

壞消息接踵而來,那齊王田廣被漢軍擒殺,齊國無君。

總算那田橫臨危不亂,自立爲齊王,項羽方纔寬了一下心。

新齊王田橫遣使向項羽求援。

若是那龍且不戰敗,若是那狗日的劉季不在廣武山拖着項羽的後腿令項羽不敢分兵,項羽當義無反顧資助那田橫恢復齊國。如今的項羽,只能給田橫精神上的支持給不了任何實質上的東東。

那項羽便發一書向田橫稱賀。書雲:劉季謀反,罪虐深重。今使韓信劫掠齊土,毀田氏宗廟,乃你我之大敵也!若齊王舉兵伐其內,朕應其外,韓信必敗。願齊王早發雄兵,急擊勿失。

那田橫接到項羽書信是哭笑不得。

什麼叫應其外?就是站在廣武山看着寡人在這邊與那韓信廝殺自生自滅。原指望那項羽能發來一支勁旅助自己對付漢軍,如今是一點指望也別想了。

橫豎那田廣已死,救高密不是當務之急。

極有戰略頭腦的田橫將目光投向了那被漢軍名將灌嬰看死的千乘。

在千乘有橫野將軍田吸聚集的五萬軍馬。若是能內外夾擊擊潰那灌嬰,兩路齊軍就可以合兵一處,再引軍東進救援高密,以十餘萬齊軍合圍韓信一支孤軍,這仗纔有把握。

於是那田橫盡起博陽兵馬五萬,一路北上,浩浩蕩蕩向千乘殺來。

※※※

身在高密城下的韓淮楚,眼光密切地關注着整個齊魯戰局。

博陽,高密,千乘三處幾乎呈等邊三角形,各有五萬倉促拉扯起來的烏合之衆,皆不能當漢軍一擊。可一旦兩支烏合之衆合在一起人數超過十萬,就成了一支勁旅。

還是那老辦法,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那田既龜縮在高密城中老鼠不出洞是打他不着,田橫既敢來叫板就滅他沒商量。

憑灌嬰那兩萬人馬難擋齊軍內外夾攻,收拾田橫還要靠自家這支漢軍主力。只是若去迎戰田橫,那田既從身後殺來怎麼辦?

韓淮楚訂下了金蟬脫殼之計,自己領五千軍馬留在高密城下,叫軍師蒯通率其餘五萬將士乘夜偷偷涉水過河,去會戰田橫。

金蟬乃是漢軍主力,殼便是漢軍在高密城下立的營寨。若是那田既知道金蟬已走,城下只剩一個空殼,會不會傾力一擊來擒他這個韓大將軍?韓淮楚這麼決定,處境實在是危險。

韓淮楚將戰略意圖對衆將一說,不僅那蒯通不答應,各位將軍也不答應。

“大將軍乃三軍統帥,要留下也該末將留下,豈可身犯險境?”衆將軍齊道。

“韓師弟難道沒有別的辦法,定要出此險招嗎?”蒯通聽到韓淮楚之言,沉吟不決。

若有別的辦法,韓淮楚還用採用此策?隨着戰事的深入,漢軍已陷入齊國軍民同仇敵愾共抗外侵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迅速擊潰幾支有規模的齊軍,把齊人的精神寄託——齊王田橫連根拔起,就不能真正在這片土地站住腳。那入侵齊國最後黯然退兵的楚軍,就是漢軍的榜樣。

韓淮楚對衆將道:“本帥不留下,如何能瞞過那田既?本帥主意已定,諸位再毋多言。”

大將軍做出的決定就是軍令。軍令如山,衆將也只得遵從。

蒯通便問:“若田既識出破綻,領城中齊軍來攻,師弟如何守禦?”

韓淮楚微微一笑,說道:“吾只須欺他三日。三日之後,那田既就算想攻恐怕也攻不了。”蒯通惑問:“這是爲何?”

韓淮楚笑道:“師兄學那審查天時之法,不知學得怎麼樣?三日之後,又將天降大雨,這濰水水勢將漲過頭頂。我軍在水漲之前涉過河去,那田既找不到充足的船隻,諒他不敢輕易渡河來戰。只望師兄能早日將那田橫擊潰凱旋而歸,再來攻取高密。”

歎服啊歎服!就這一條濰水河,連被韓淮楚利用三次,水漲水乾隨心所欲,好像那興雲播雨龍王、雷神都能被他呼來喝去。

蒯通聽韓淮楚這麼一說,便也心安。於是一夜之間,五萬漢軍悄悄涉水過河,直向奔千乘而來的田橫大軍一個巴掌捂過去。

※※※

高密城下的漢軍大營,依然旌旗招展,每日鼓聲不停。

韓淮楚每日就帶那五千軍馬到那高密城下親自搦戰。田既是被嚇破了膽,壓根就不敢出城應戰。

漢軍雖只五千軍馬,保不定這是那狡詐的韓信施展的誘敵之計,漢軍的大軍就暗伏在周圍。這城門一開,天曉得還回不回得來?

哪知一夜之間,漢軍人去樓空,只留下城外一座空寨。

那田既問城外百姓,大呼上當。這三日內,漢軍至始至終只有五千。只須把城門一開,那韓信就唾手可擒。

漢軍施展這金蟬脫殼之計,當然是要對付齊王田橫。齊王要完蛋了,他田既守此高密還有什麼意義?田既急忙引軍去追,到了河邊發現水勢滔滔,已經過不了河。

韓信就領着那五千漢軍守在西岸。沒有充足的船隻,冒然過河那先頭部隊只是送死。田既是追悔不迭,只盼田橫能打一場勝仗,早日來到這高密城下。

他也不想想,縱橫家弟子蒯通豈是浪得虛名?怎會敗在田橫那一羣烏合之衆之下?

※※※

漢軍的速度真是驚人,練了幾個月的飛毛腿真不是白練的。

蒯通領五萬大軍涉過濰水,以一日兩百里的速度急行軍直往西進,兩日的工夫,居然給他趕到了蠃縣。

從高密拖一條直線,再從博陽拖一條直線,會發現蠃縣到高密的距離是到博陽距離的三倍。也就是說,那田橫的大軍這兩日只走了百把來裡。

齊軍爲什麼行軍這麼慢?

沒辦法,臨時徵召的兵沒有經過急行軍訓練,又缺乏戰馬,只有這麼慢慢吞吞地走。借一個膽子給那田橫,他也不敢只帶一兩千輕騎去夾攻灌嬰的兩萬精銳漢軍。

戰場上速度決定勝負。那田橫壓根就沒想到漢軍會來得這般快法,而且是盡起主力。當蒯通在那汶水北岸佈下天羅地網之時,田橫一點都沒察覺。

齊王要渡河,齊國百姓踊躍獻船。五萬齊軍渡過汶水一半之時,只聽一聲炮響,漢軍兵分三路,漫山遍野,撲天蓋地向渡過河的齊王田橫殺將而來。

這真正是一場半渡而擊。就算五萬齊軍都渡過河,與五萬漢軍交鋒也只是一個字——敗。何況只來了一半?

齊軍大敗,被漢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田橫見機不妙,領殘部沿汶水向西而逃。直奔去六十里外,方纔擺脫漢軍追殺。一看身邊,只剩下五百來人。

能逃命就算不錯了,還想恢復他齊國江山?田橫大敗之下,不由仰天長嘆:“難道天要絕我大齊乎?”說罷拔劍便要自刎。

部將馮蘭急忙扯住,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大王若死,這田氏一脈就絕了,齊國江山從此易主也。”田橫嘆道:“寡人大敗至此,疆土盡失,如何捲土重來?”

馮蘭道:“不若去投項王借來楚軍,與漢軍再決一戰。”田橫冷笑道:“二十萬楚軍都不是那韓信對手。且寡人與項羽有三世之仇,如何能卑躬曲膝去投他。”

項羽不欲去投奔,劉邦更是大仇不能投。天地之大,何處能夠容身?田橫想來想去,也只有那樑王彭越與自己有點交情可以棲身。於是領五百人來到谷城。

彭越與田橫有何交情?原來是彭越卑微之時,一度投靠田橫之兄田榮,與田橫同殿爲臣。那田橫主管兵事,待彭越不薄。如今田橫落難,便想到彭越。

可是人家彭越如今是漢王劉邦封的樑王。齊漢交戰,那田橫就是劉季的敵人。彭越若收留田橫,萬一老闆劉邦不高興怎麼辦?

彭越是當時有名的義士。所謂義士,就是仗義。雖身爲漢臣,卻依然敢接納田橫,拜爲大將軍,不怕惹惱了劉季。

可憐田氏三兄弟自秦末以來就鬧革命,幾沉幾浮,歷經多少磨難,最終還是兵敗國喪。三兄弟相繼稱王,田儋田榮戰死沙場,田橫也只落了個寄人籬下的命運。

※※※

“彭越敢收留田橫!敢是吃了雄心豹子膽!”在廣武山的劉邦聽說後,大發雷霆。

你這個樑王是寡人封的,如今翅膀一硬就不聽話,那還得了。

便有美人軍師張良勸道:“樑王性情中人,田橫落難來投,礙於面子不好拒絕。今天下未定,尚須各路諸侯併力擊楚。大王切不可爲此小事遷怒於樑王,致使他背漢投楚。”

彭越如今已擁兵十萬,是楚漢爭鋒中一顆極重的砝碼。若這砝碼壓向了項羽,那天平這一端劉邦可就要翹起來了。

劉邦是何等人物,自然知道分量。於是隱忍不發。

哼!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等到天下大定,什麼田橫,彭越,還有那飛揚跋扈的韓信都要清算!

比那彭越更重的砝碼莫過於那平定北方而今又席捲齊魯大地的韓大將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韓信纔是心腹之患。若是他有意與劉邦項羽一爭天下,在他那不世出的軍事天才面前,誰能是他敵手?

※※※

且說那蒯通殺敗過河的齊軍,再接再礪過河來戰。齊軍沒有老闆一鬨而散,各覓生路。那蒯通便直下博陽,平定這一方叛亂。

卻要回師攻打高密,接到韓淮楚書信,稱賀軍師告捷,雲田既不足爲患,命他不必西進,北上與灌嬰合力攻打千乘。

連齊王都沒了,還守個屁!那千乘軍民人心浮動,一聽漢軍主力到來,立馬逃走了一半。田吸約束不住,見千乘難守,便想出海去做海盜。於是棄城而逃,裹挾城中殘部駕了十幾艘船從漯水出海,逃到渤海一處小島。

那田吸只想做個海盜都難,漢軍的無敵戰艦既可以縱橫江河,又可以揚威大海。大將周蘭奉命出征,只率了十艘艨艟戰艦,就將那田吸藏身的小島一窩端了。田吸兵敗跳海,餵了海中大魚。

灌嬰蒯通攻克千乘,立即殺到濰水來與韓淮楚會合。

那高密城被漢軍團團圍住,田既徹徹底底成了一支孤軍。韓淮楚的戰略是圍而不打。橫豎等不到援軍,困你兩三個月,久圍之下糧草無繼,看你還挺不挺得住。

結果沒有等到兩三個月,只一個月城中糧秣已經緊張。那田既乾脆放一把大火將高密城燒燬,突圍而逃。

想突圍正合韓淮楚心意。就在那高密城以東的膠東平原,漢軍與齊軍展開了廝殺。齊軍大潰,田既率殘部東遁。前將軍曹參率師一路追殺,直追到即墨,將田既斬殺。

至此齊國七十餘座城池都爲漢軍所佔。只是那齊國叛亂不斷,人心不服。韓淮楚便一邊調兵遣將鎮壓叛亂,一邊收納齊楚兩軍降卒,礪兵修甲。只待齊地局勢穩定,便要西進擊楚,完成統一天下的夙願。

《八千里路雲和月》到此結束,西楚霸王項羽已經走上窮途末路。九里山張子房悲歌散楚,戰垓下韓淮楚布十面埋伏。欲知楚漢爭霸最後結局,請看下卷《垓下逐鹿定江山》。

(第十卷完)

【第十一卷 垓下逐鹿定江山】

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十七章 美人發飆第十二章 秦營下書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二十三章 小河淌水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八章 長途奔襲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二十七章 拳頭夠硬第五章 韓信葬母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六章 張耳逃生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二十八章 詐死之計第四章 焚天大陣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五章 韓信葬母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六章 近在咫尺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十八章 異姓兄弟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三十九章 姐弟相會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十九章 激戰龍武第三十章 死局成活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三十五章 雲霄脫困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三十八章 鐵索橫江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六章 揭竿而起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四十八章 一個神話第六章 揭竿而起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五十章 情有獨鍾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二章 婚宴重逢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三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七章 刎頸之交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十八章 借兵塞外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五章 名士駕到第七章 風月迷魂
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十七章 美人發飆第十二章 秦營下書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二十三章 小河淌水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八章 長途奔襲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二十七章 拳頭夠硬第五章 韓信葬母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六章 張耳逃生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二十八章 詐死之計第四章 焚天大陣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五章 韓信葬母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六章 近在咫尺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十八章 異姓兄弟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三十九章 姐弟相會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十九章 激戰龍武第三十章 死局成活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三十五章 雲霄脫困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三十八章 鐵索橫江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六章 揭竿而起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四十八章 一個神話第六章 揭竿而起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五十章 情有獨鍾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二章 婚宴重逢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三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七章 刎頸之交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十八章 借兵塞外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五章 名士駕到第七章 風月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