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之65軍與一分區

補充之65軍與一分區

民間修史,與官方撰史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可以文責自負,說話沒有顧忌,有話就說,直來直去。如蜻蜓點水,泛泛而過。我這裡講的,是在小說背後更深層次而且不爲人所知的那些故事。

2003年9月,中國進行最爲徹底的一次大裁軍,至此,原由晉察冀野戰軍所組成的“6”打頭的六個軍:63軍、64軍、65軍、66軍、67軍、68軍,除了僅保留65軍作爲乙種軍的編制之外,其餘出自晉察冀的五個軍被全部撤裁。

1949年,解放戰爭後期,從晉察冀野戰軍改換爲華北野戰軍組成了七個縱隊:五個華北軍區直屬野戰軍縱隊和兩個地方野戰軍縱隊。華北野戰軍直屬的五個縱隊:即平西地區爲主組成的二縱、冀中地區爲主組成的三縱、冀晉地區爲主組成的四縱、原冀察(察哈爾)機關和冀中地區部隊組成的六縱、原一分區部隊和其他地區的部隊組成的八縱;此外還有兩個地方縱隊:北嶽地區組成的一縱和冀中地區組成的七縱。

1949年建國前後,除了北嶽地區組成的一縱改編成華北軍區直屬的幾個師之外,其餘的六個縱隊分別組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一級機構。其中,63軍由三縱組成,64軍由四縱組成,65軍由八縱組成,66軍由七縱組成,67軍由二縱組成,68軍由六縱組成。根據“革命不分先後”的原則,排列不帶歧視,沒有誰老大、誰老二、誰老三的差異,一律平等。

而且。一直到w革中間,受戰爭年代過來的地域歷史的傳承限制,原晉察冀革命根據地轉變爲華北軍區——bei京軍區所屬的京、津、河北、山西、內蒙五個軍區。不用說。這五個地方軍區所有的軍隊幹部和那晉察冀組成的六個野戰軍一樣,基本上也都是由原晉察冀出來的這些部隊幹部所組成的。這一景象在文革中發生了變化。w革期間。毛爲了更好的控制軍隊的領導權,打消區域山頭主義,將來自各山頭的野戰軍換防,混編在各大軍區,這纔將原來由於戰爭年代所決定的地盤控制原則給打亂了。

比如64軍去了遼寧、67軍去了濰坊、68軍先是山東,再到吉林、遵化。那時沒有人會想到這些軍的命運最終是被撤裁掉。一直到2003年原屬晉察冀地盤的那五個軍徹底消失,只剩下了一個65軍。還駐紮在自五十年代從朝鮮回來就佔據的張家口、宣化地區。說巧也不巧,張家口、宣化地區,恰好是1945年抗戰勝利,一分區所在的冀察軍區控制的中心區域。一分區組成的冀察縱隊六旅(以後的四旅)對這塊地區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爲什麼唯獨65軍能夠倖免被裁掉的命運?這中間有什麼緣故嗎?這還要從這個軍的歷史傳承談起。

1937年7月。抗戰爆發,陝西三原縣雲陽鎮,紅一師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參謀長熊伯濤。政治處主任羅元發,供給處長董永清,副官李光漢。全團1500餘人,出發前又補充了200名陝甘籍新戰士。

以後紅軍改編成的八路軍赴山西參加抗戰,支援閻錫山的晉北抗戰。當115師準備在平型關戰鬥的時候。獨立團擔負的任務是在晉北的靈丘、廣靈兩縣阻擊打援。在獨立團歷史上稱爲腰站戰鬥(1937年9月26日)和馮家溝戰鬥(1937年10月)。這也是獨立團向鬼子打響的第一槍。

115師打響的平型關戰鬥結束,在靈丘、廣靈擔任阻擊打援任務的獨立團奉命向東挺進,在山西、河北、察哈爾的交界處創建抗日根據地。這就是以後著名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起點。創建這塊八年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最大的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出動的成建制部隊只有這一個獨立團。或者說,當時擔任115師副師長的聶榮臻在五臺山宣佈晉察冀軍區成立時,創建這個根據地的全部兩千餘八路軍官兵裡面,獨立團就佔了全部官兵大部分中的1700餘名。

大家都知道,當時紅軍改編的八路軍有三個師,115師、120師和129師。師下面有旅、旅下面纔是團。而且這個獨立團還是沒有被國民政府承認的“黑編制”,就像沒有合法身份、報不上戶口的私生子一樣。就是這個獨立團,承擔了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唯一主要的武裝力量。

以後,1937年11月7日成立的晉察冀軍區,下設四個軍分區,楊成武任司令員的第一軍分區就是由楊成武獨立團組成的。

1939年打雁宿崖、黃土嶺戰鬥的時候,全部晉察冀八路軍約四萬人,其中一半人約兩萬人是一分區部隊。1942年晉察冀軍區全部兵力擴展到十幾個軍分區9.5萬人的時候,一分區兵力仍佔五分之一近兩萬人。如果楊成武不是受一分區地域的限制,無法養許多兵;如果不是聶榮臻不斷將楊成武編好的主力團調走,真不知道楊成武手下究竟能有多少部隊。

1945年抗戰勝利後,晉察冀抗日軍隊向正規軍發展,一分區機關編成冀察軍區郭天民縱隊六旅,下設的16團、17團(以後四旅的10團、11團),是原一分區主力3團和25團。以後,這個旅歷經二縱、八縱兩個階段,最後改編成j放軍65軍的時候,這個旅成爲j放軍65軍的193師,這兩個原一分區主力團成爲193師的577團和578團。

以此推論:2003年65軍之所以保留,主要是因爲193師的存在。而193師又是從抗戰時期的一分區、115師獨立團發展來的,最終追溯到紅一師這個最初的源頭。所以保留65軍193師,也就是保留紅軍紅一師的這點骨血基因。

由此可見:全晉察冀只有獨立團這個紅軍師的來源。再無其它紅軍師的來源。其餘115師全部、120師全部、129師全部要追溯的紅軍師來源深厚廣泛,晉察冀八路軍雖多,哪裡能比得上?這三個八路軍師組成的野戰軍有多少?所以。2003年以後在保留的全部18個集團軍之中能保留下65軍這棵晉察冀獨苗,已經是現任的zy軍委最高領導給聶榮臻、楊成武天大的面子了。還管它是什麼“乙種師”而不是“甲種師”的編制呢。

這合理嗎?當然不合理。一個小獨立團,誕生了晉察冀六個軍,還不算1949年直接隸屬於華北軍區的那些獨立師。這些獨立師是後來創建防空軍、空軍的重要部隊來源,功不可沒。這貢獻大不大?傻子都知道貢獻很大。但爲什麼被撤裁掉?說白了,只因爲沒有一個“好爹”。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可是一個拼爹的時代。有紅色出生證才能保留戶口,否則一律取消。不管你這支部隊有多麼大的歷史貢獻,就看你老爹是誰?你有沒有顯赫的家世?

故事講到這裡,新的問題又出來了。即使是講部隊的傳承,j放軍經過八路軍傳承紅軍的光榮歷史。這主要是一個政治精神和革命傳統的繼承和發揚,而不是實際內容的傳承。因爲根據一分區的歷史發展來看,說j放軍65軍193師是繼承了一分區的部隊延續,這一點千真萬確。但如果說按照現在宣傳的那樣,193師是紅軍紅一師和八路軍115師獨立團的延續。這絕對是一個誤解。

紅一師改編成115師獨立團,獨立團花開兩支:一是創建了晉察冀軍區的一分區,這朵花有幸結子,終成後果;另一是擴編成一個存在時間不長的獨立第一師,不幸過早夭折。一分區也好。獨立第一師也好,總之,下面有三個團,是由獨立團擴編出來的成果。

其中的三團走的時間最早,1938年2-3月間被一分區政委鄧華帶到了平西地區,以後這個團擴編爲晉察冀軍區六團、七團,算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三去其一。親閨女走了,楊成武不甘心,思女心切,於是再過繼來一個閨女。三團走,楊成武利用紅軍骨幹,加上肖應棠帶領的淶源支隊,1938年7月以後又加上趙侗的國民軍組成的五支隊的基礎部分,重建了三團,就是今天193師577團的原始骨架。

接着三團走的是二團,時間是1939年2月,去了晉察冀軍區三分區,再沒有回來。又一個親生閨女嫁出去了。

最後走的是一團,原獨立團基礎部隊保留得最多的一個團。1944年2月去了延安,1945年以後去了東北,以後成爲第四野戰軍一部分,解放後一直駐紮在廣東。這也是最後一個親生閨女,就這樣走了,一去不回。

三個親生的閨女都走了,身邊只有一個過繼來的閨女不夠,於是再過繼一個。這就是現在193師的另一個團578團,脈絡就更簡單了,是原一分區趙玉昆五支隊的一部分(晉察冀軍區五支隊這個番號,趙侗用完趙玉昆用)。

趙侗那個五支隊,給一分區和晉察冀軍區帶來的重要幹部不下十餘人,且都是赫赫有名者。趙玉昆那個五支隊,留給一分區的重要幹部也爲數不少:宋學飛、朱利、馬青山,這些來自冀中的幹部就這樣在狼牙山紮下了根。3團、25團這兩個團,是抗戰勝利後組建冀察二縱六旅(以後是四旅)的主要基幹部隊。

193師最後一個團579團,來自平北軍分區的40團,團長楊森,解放後曾任65軍軍長。這個團是解放戰爭初期組建二縱四旅時擴展進來的,就像65軍除193師之外的194師、195師一樣,實打實的跟一分區或獨立團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平北40團這個團成立的時間不長,屬於抗戰後期爲了大反攻突擊擴編主力團成立的部隊,在解放張家口戰鬥中立過功。但是在解放戰爭初期,這個團表現不佳,連隊進攻時畏縮不前,一撤退就散架子,連長開小差,指導員自傷以退出戰場,搞的一分區那兩個團怨聲不斷。以後打定縣一舉成名,40團改編的四旅12團成爲“大功團”,這纔算是徹底翻了身。

總之,楊成武的一分區以自己之歷史威名,以自己獨立團和紅一師這段名目,挽救了65軍得以保留。否則,晉察冀部隊將名副其實的“全軍覆沒”。所以,你服也罷,不服也罷,晉察冀其他五個軍,差的就是這一“點”。

當個沒爹的孩子,真難!!!

第183章 苦戰大營 第一節 就地取材第79章 忠匪義紳第二節 齊聚山寨第169章 斷臂求生 第三節 不是哥們不仗義!第91章 三鼓而竭 第四節 陣斬逃兵第8章 孫花臉子 第二節 洪梅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第194章 山貨鋪子 第三節 牛悶子第114章 羣英會 第三節 神秘來使第113章 東陽老人 第三節 神秘來人第183章 苦戰大營 第二節 土坦克第56章 常家渠 第一節 僅僅是巧合嗎?第122章 大浪淘沙 第三節 艱苦卓絕第57章 三進三出 第一節 做人要厚道第20章 走馬驛 第一節 居合道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第三節 兩百條幹糧袋第113章 東陽老人 第一節 保定三傑第70章 狡詐的中國人 第二節 又晃點了一個第130章 淺談道教第二節 道士也革命第172章 打仗打的是錢 第一節 三萬元軍費第233章 謎底揭曉 第三節 兩鼠相鬥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 第二節 財物和鋤奸第100章 二十八勇士 第一節 寧爲玉碎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二節 活死人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二節 活死人第115章 大鬧聚福班 第三節 該着找死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四節 秀武器死得快第161章 打蛇要打七寸 第二節 矢志不移第185章 大戰初起 第一節 華北肅清戰第62章 圍魏救趙 第二節 圍點打援第216章 進退兩難 第三節 撐死膽大的第173章 惹不起躲得起 第二節 要變天啊第95章 志在必得 第一節 對上眼了第135章 苦字言不盡 第三節 精銳盡失第47章 第四節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一節 一部電臺十個人第3節 捆仙繩第47章 第二節第173章 惹不起躲得起 第三節 有理說不清補充之有空去這些地方看看第79章 忠匪義紳第二節 齊聚山寨第202章 人在鏟在 第二節 炸掉它!第42章 第四節第194章 山貨鋪子 第二節 三聲槍響第68章 天皇密使 第四節 大人物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二節 還是爲了生存!第1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 第四節 帶出來的泥!第91章 三鼓而竭 第三節 烈火地獄第205章 燃燒的泥土 第四節 光膀子的好處第25章 大力丸 第一節 花腔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一節 鬼傑第74章 消失的一個營 第四節 信物第55章 敬業的鬼子 第二節 小平頭子彈第127章 爆點猛料 第二節 另有隱情第120章 暗渡陳倉第二節 緊鑼密鼓第63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一節 變數第222章 小打小鬧 第一節 唐家花園第196章 數字的秘密 第四節 單雙頁第138章 不速之客 第三節 真金不怕火煉第119章 明修棧道 第一節 以一敵三第199章 深挖洞廣積糧 第二節 刺刀的問題第168章 故伎重演 補充說明第10章 打狗上山 第二節 10套舊軍服第173章 惹不起躲得起 第二節 要變天啊第232章 日暮西山 第四節 血的教訓第132章 塵封的檔案 第二節 氣節還要不要第236章 雄關漫道 第二節 再次分兵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三節 戰術運用第185章 大戰初起 第四節 地雷陣第156章 頭號悍匪 第四節 名列第一第211章 蛇出洞了第三節 如蛆附骨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一節 筆桿子來了第34章 第二節第130章 淺談道教第三節 道士散財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第126章 聲東擊西 第一節 假亦是真第1章 突圍 第一節 團部第185章 大戰初起 第三節 鬼子的消息很靈通!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一節 一顆人頭第199章 深挖洞廣積糧 第三節 重點還是拼刺第190章 鏖戰小天溝 第四節 徹底崩潰第101章 捨身取義 第三節 突圍比進攻難第4節 二更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三節 大官太太第125章 高人有高招 第二節 龍虎山第92章 血,總是熱的 第三節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一節 有點譜成嗎?第121章 身陷囹圄 第一節 纔出虎穴第95章 志在必得 第二節 長翅膀的鳥人第230章 龜兔賽跑 第四節 騙人的童話第126章 聲東擊西 第二節 五百發炮彈第71章 必須要活! 第一節 高麗人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三節 大官太太第188章 水往東流 第四節 水往哪流?第209章 十月圍城 第一節 外線外戰第6章 上山 第一節 三堆火第216章 進退兩難 第四節 屬狼獾的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四節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二節 奇貨可居第218章 誰入地獄 第二節 不怕一萬
第183章 苦戰大營 第一節 就地取材第79章 忠匪義紳第二節 齊聚山寨第169章 斷臂求生 第三節 不是哥們不仗義!第91章 三鼓而竭 第四節 陣斬逃兵第8章 孫花臉子 第二節 洪梅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第194章 山貨鋪子 第三節 牛悶子第114章 羣英會 第三節 神秘來使第113章 東陽老人 第三節 神秘來人第183章 苦戰大營 第二節 土坦克第56章 常家渠 第一節 僅僅是巧合嗎?第122章 大浪淘沙 第三節 艱苦卓絕第57章 三進三出 第一節 做人要厚道第20章 走馬驛 第一節 居合道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第三節 兩百條幹糧袋第113章 東陽老人 第一節 保定三傑第70章 狡詐的中國人 第二節 又晃點了一個第130章 淺談道教第二節 道士也革命第172章 打仗打的是錢 第一節 三萬元軍費第233章 謎底揭曉 第三節 兩鼠相鬥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 第二節 財物和鋤奸第100章 二十八勇士 第一節 寧爲玉碎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二節 活死人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二節 活死人第115章 大鬧聚福班 第三節 該着找死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四節 秀武器死得快第161章 打蛇要打七寸 第二節 矢志不移第185章 大戰初起 第一節 華北肅清戰第62章 圍魏救趙 第二節 圍點打援第216章 進退兩難 第三節 撐死膽大的第173章 惹不起躲得起 第二節 要變天啊第95章 志在必得 第一節 對上眼了第135章 苦字言不盡 第三節 精銳盡失第47章 第四節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一節 一部電臺十個人第3節 捆仙繩第47章 第二節第173章 惹不起躲得起 第三節 有理說不清補充之有空去這些地方看看第79章 忠匪義紳第二節 齊聚山寨第202章 人在鏟在 第二節 炸掉它!第42章 第四節第194章 山貨鋪子 第二節 三聲槍響第68章 天皇密使 第四節 大人物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二節 還是爲了生存!第1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 第四節 帶出來的泥!第91章 三鼓而竭 第三節 烈火地獄第205章 燃燒的泥土 第四節 光膀子的好處第25章 大力丸 第一節 花腔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一節 鬼傑第74章 消失的一個營 第四節 信物第55章 敬業的鬼子 第二節 小平頭子彈第127章 爆點猛料 第二節 另有隱情第120章 暗渡陳倉第二節 緊鑼密鼓第63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一節 變數第222章 小打小鬧 第一節 唐家花園第196章 數字的秘密 第四節 單雙頁第138章 不速之客 第三節 真金不怕火煉第119章 明修棧道 第一節 以一敵三第199章 深挖洞廣積糧 第二節 刺刀的問題第168章 故伎重演 補充說明第10章 打狗上山 第二節 10套舊軍服第173章 惹不起躲得起 第二節 要變天啊第232章 日暮西山 第四節 血的教訓第132章 塵封的檔案 第二節 氣節還要不要第236章 雄關漫道 第二節 再次分兵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三節 戰術運用第185章 大戰初起 第四節 地雷陣第156章 頭號悍匪 第四節 名列第一第211章 蛇出洞了第三節 如蛆附骨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一節 筆桿子來了第34章 第二節第130章 淺談道教第三節 道士散財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第126章 聲東擊西 第一節 假亦是真第1章 突圍 第一節 團部第185章 大戰初起 第三節 鬼子的消息很靈通!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一節 一顆人頭第199章 深挖洞廣積糧 第三節 重點還是拼刺第190章 鏖戰小天溝 第四節 徹底崩潰第101章 捨身取義 第三節 突圍比進攻難第4節 二更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三節 大官太太第125章 高人有高招 第二節 龍虎山第92章 血,總是熱的 第三節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一節 有點譜成嗎?第121章 身陷囹圄 第一節 纔出虎穴第95章 志在必得 第二節 長翅膀的鳥人第230章 龜兔賽跑 第四節 騙人的童話第126章 聲東擊西 第二節 五百發炮彈第71章 必須要活! 第一節 高麗人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三節 大官太太第188章 水往東流 第四節 水往哪流?第209章 十月圍城 第一節 外線外戰第6章 上山 第一節 三堆火第216章 進退兩難 第四節 屬狼獾的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四節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二節 奇貨可居第218章 誰入地獄 第二節 不怕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