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樾
勢不得不爲一己計,則當捐現在之有限歲月,而求將來之無限尊榮。
作者簡介
吳樾(1878—1905),字孟俠,又字夢霞,清末桐城人。1902年就學於保定高等師範,後在蔡元培的介紹下加入光復會。1905年,清政府派紹英、載澤、端方、戴鴻慈、徐世昌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他深恨清政府預備立憲騙局,9月24日在北京車站謀炸出洋五大臣,事敗,壯烈犧牲。
書信內容
人之死生亦大矣哉!蓋生必有勝於死,然後可生;死必有勝於生,然後可死。可以生則生,可以死則死,此之謂知命,此之謂英雄,昧昧①者何能焉!生不知其所以生,死不知其所以死,以爲生有生人之樂,死則無之,故欲生惡死之情自往來於胸中而不去,則此準之生如秋蟬,死若朝菌②者,可無足怪矣。若夫號稱知命之英雄,向人則曰:“我不流血誰流血?”此即我不死誰死之代名詞耳,及至可以流血之日,而彼則曰:“我留此身將有所待。”持之又久,則此身或病死或他故而死。吾知其將死之際,未有不心灰意冷,勃發天良,直悔前言之不踐,與其今日死不如昔日之不生也。然悔之何及,徒益悲傷耳。此吾之所爲有鑑於此,而不敢不從速自圖焉。亦以內顧藐躬③,素非強壯,且多愁善病,焉能久活人間?與其悔之他時,不如圖之此日。抑或蒼天有報,
償我名譽於千秋,則我身之可以腐滅者,自歸於腐滅;而不可以腐滅者,自不腐滅耳。夫可以腐滅者,體質;而不可以腐滅者,精靈④。體質爲小我,精靈爲大我。吾非昧昧者比,能不權其大小輕重以從事乎?而況奴隸以生,何如不奴隸而生?以吾一身,而爲我漢族倡不奴隸之者,其功不亦偉耶!此吾爲一己計,固不得不出此,即爲吾漢族計,亦不得不出此。吾決矣,子將何如?古人有言曰,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子即不爲漢族計,亦獨不爲己計乎?子自思身材之短小,體氣之柔弱,精神之欠乏,飲食之簡少,且衛生之不講,心境之不寬,勞苦之不耐,疾病之時至,非較吾爲尤甚乎?吾竊不遜,若子能壽一百,吾即能壽年一百一十。吾今自思不過得壽四五十,子可作比例觀。且子多壽,有何所用?雖如彭祖⑤,亦不過飲食衣服之較多於人,而況子非其比。勢不得不爲一己計,則當捐⑥現在之有限歲月,而求將來之無限尊榮。且也,以個人性命之犧牲而爲鐵血強權⑦之首倡,此爲一己之計,即所以爲漢族計也,非一舉而兩得乎?予再三覆思之。如以吾言爲然,則請爲子書善死之策;若以爲否,則請留此書於臨死之日,再一閱之,以證吾之見地如何。
註釋:
①眯昧:昏暗,糊塗。
②朝菌:菌類植物,朝生暮死,比喻極短的生命。《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
。”
③內顧藐躬:自己審視自己的微賤之軀。
④精靈:精神魂魄。
⑤彭祖:古代傳說中的長壽者,在商爲守藏史,在周爲柱下史,年八百歲。
⑥捐:捨棄。
⑦鐵血強權:指作者理想的新生共和政權。
點評
本篇選自《民報》“天討”號特刊。這是吳樾在行刺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前,寫給未婚妻的信。在信中,他勸告未婚妻要樹立正確的生死觀,不要平平庸庸,“生若秋蟬,死若朝菌”,而應該“捐現在之有限歲月,而求將來之無限尊榮”,表現出一個民主革命者勇於爲共和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
清朝末年,政府腐朽無能,外國列強趁機瓜分中國。中國內憂外患,面臨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爲了維護風雨飄搖的統治,清政府宣佈預備立憲。爲了揭穿清政府預備立憲的騙局,吳樾決定刺殺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
1905年9月24日,五大臣正式出洋考察。吳樾穿上僕役衣服混進火車,在火車開動之際引爆身上的炸藥,準備與五大臣同歸於盡。吳樾當場被炸死,另有兩人死亡。五大臣僅受了輕傷。
吳樾的未婚妻知道夫君殉國的消息後,慷慨自刎以殉。
吳樾行刺五大臣的事蹟很快傳遍天下,同盟會的“天討”號增刊把他的遺著全部發表,追認他爲盟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