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雷

張太雷

我們應該在這時期中大家努力做,尋我們將來永遠的幸福,這是一件何等快樂的事呵。

作者簡介

張太雷(1899—1927),原名泰來,江蘇常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0年參加共產主義小組。歷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中共兩廣區委常委、宣傳部長、中共湖北省委書記和廣東省委書記等職。1927年12月,參加並領導了廣州起義,任廣州蘇維埃政府代理主席兼人民海陸軍委員。12日在前往大北門指揮戰鬥途中,遭敵伏擊,壯烈犧牲,時年28歲。

書信內容(節錄)

給妻子的信:

我此次離家遠遊並沒有什麼□□ ,你們也不必對於我有所牽掛。我覺得現在我做事,總不能說可以長久。今天不知明天如何。這樣心境不能安定,心境不安定是如何痛苦呵!我想最好能自己獨立生活,不要人家能操縱我的生活。所以我立志要到外國去求一點高深學問,謀自己獨立的生活。我先前本也有做官發財的心念。所以我想等明年去考高等文官考試;但是我現在覺悟:富貴是一種害人的東西。做了官,發了財,難保我的道德不壞。常常在官場中混,替那些不好的人在一起,嫖賭娶妾的事情或不能免。倘若是這樣了,非特我的身體、道德要壞,恐怕家裡要受莫大的苦處。你也看見多少做官的發財的人們多嫖賭娶妾。倘若我做了官,發了財,我自己也不能保不替他們一樣的做壞事。唯有

求得高深的學問,即可以自己獨立謀生,不要依靠他人,這樣就用不着恐懼失去飯碗,心境自然也就安定,心境安定是壽長的最要緊的事。又可以保持我清潔的身體,高尚的道德,不至於像那些做官的發財的人一樣嫖賭娶妾做壞事。我覺悟着做官發財替福氣是完全相反背的:因爲做官發財的總是嫖賭娶妾的,就是不嫖,不賭,不妾,他們的心境亦決不會安定的,因爲做了知縣又想做知府,賺了二百塊錢一日又想三百,他們的慾望決不會滿足,慾望多的人決不會長壽和安樂的。所以我說做官發財決不是福氣。真正的福氣是心廣體胖:心廣體胖一定要心中無所憂慮,要不嫖不賭不娶妾。但是一個人要心中無所憂慮,先須得生計獨立,就是說做事不要靠人家引薦,要人家來請,即使人家不來請亦能有飯吃。這樣,只有有了高深學問才能夠。一個人有了錢要不嫖不賭不娶妾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爲這種不是能夠用人可禁止的,必須使他能有別種快樂之事去代替這種壞的快樂事體。求學問是一種最快樂的事。在有學問的人看那嫖賭等多是痛苦而不是快樂,所以他們決不會去做那種事的。你看見多少真正讀書的人(如你的爹爹)多是這樣。所以我決計外國去遊學求一點學問,將來可以享真正幸福。你也可以享真正的幸福,母親也享真正幸福。但是我們現時不能不嘗一點暫時離別的苦去換那種幸福。你情願不情願?我想你是一個明白人一定是情願的,並且贊成的。

我們現在離開是暫時的,是要想謀

將來永遠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爲是一件可憂的事。我們應該在這時期中大家努力做,尋我們將來永遠的幸福,這是一件何等快樂的事呵。我並沒有一點憂愁,因爲我有這個目的在心中,我希望你也能有同樣的心思,一點不憂愁,只用心照我告訴你的用功去。母親是很能看得開的,你再拿我這一番話說與母親聽,他老人家一定能不牽掛我的。你必要照我告訴你的做,我在外心才能安。我很感激你。我發誓我決不負你。你在家安心供養母親,教育細頗,自己照我的話用功。

點評

這封信寫於1921年1月,是張太雷家書中唯一倖存的一封,用毛筆寫在一張普通的信紙上。當時,張太雷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委託,赴蘇聯伊爾庫茨克共產國際東方局任中國科書記。行前,他給妻子陸靜華寫了這封信。

張太雷家中一直以爲他大學畢業後,可謀得一官半職,張太雷只能信中稱“立志要到外國去求一點高深學問,謀自己獨立的生活”。信裡寫着,“富貴是害人的東西,做了官,發了財,難保我的道德不壞。”透過這封家書,能看出張太雷爲理想甘願犧牲一切的堅定決心。

這封家書,張太雷的女兒張西蕾參加革命時隨身攜帶出來,當時爲了安全,她把信的開頭和結尾處的落款都剪掉了。戰爭年代,張西蕾把這封信一直帶在身邊。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向全國徵集革命文物時,張西蕾把這份父親的家書交給革命博物館保存。

(本章完)

張熾張太雷趙伊坪孫中山劉伯堅蔡鍔徐特立王雨亭史硯芬馮玉祥鄧發陳覺王盡美夏明翰韓子重趙一曼趙伊坪柔石謝晉元蔣光慈吉鴻昌徐特立冷少農馮和蘭符克車耀先駱何民瞿秋白方誌敏沈爾七王傳馥陳毅聞一多任弼時朱德朱錫紹何柏樑鄧恩銘林覺民鄒韜奮陳潭秋黃興何叔衡駱何民何秉彝柔石韓子重童長榮童長榮鄧恩銘方聲洞蔣光慈張霽帆陳覺趙伊坪蔡元培蔡鍔秋瑾陳振先林覺民俞秀鬆章太炎褚定侯韓雅蘭車耀先蔡元培褚定侯沈爾七李德光朱德許柏齡文立徵鄧中夏鍾志申孫中山鄒子侃李德光許柏齡韓子重劉願庵瞿秋白陳潭秋左權金方昌彭雪楓聞一多杜斌丞鄧中夏鄧發趙一曼吳樾鄧中夏劉伯堅秋瑾陳潭秋許英魯迅劉願庵張熾
張熾張太雷趙伊坪孫中山劉伯堅蔡鍔徐特立王雨亭史硯芬馮玉祥鄧發陳覺王盡美夏明翰韓子重趙一曼趙伊坪柔石謝晉元蔣光慈吉鴻昌徐特立冷少農馮和蘭符克車耀先駱何民瞿秋白方誌敏沈爾七王傳馥陳毅聞一多任弼時朱德朱錫紹何柏樑鄧恩銘林覺民鄒韜奮陳潭秋黃興何叔衡駱何民何秉彝柔石韓子重童長榮童長榮鄧恩銘方聲洞蔣光慈張霽帆陳覺趙伊坪蔡元培蔡鍔秋瑾陳振先林覺民俞秀鬆章太炎褚定侯韓雅蘭車耀先蔡元培褚定侯沈爾七李德光朱德許柏齡文立徵鄧中夏鍾志申孫中山鄒子侃李德光許柏齡韓子重劉願庵瞿秋白陳潭秋左權金方昌彭雪楓聞一多杜斌丞鄧中夏鄧發趙一曼吳樾鄧中夏劉伯堅秋瑾陳潭秋許英魯迅劉願庵張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