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書房議事

崔太后:“……”饒她機智過人,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迴應太子這話,聽着似乎沒錯,但實際問題大了,兩人的父母雖同爲帝后,都不是一個國家的,哪來的兄妹關係?“那怎麼沒見你叫摩利阿妹?”

摩利是現任柔然汗王的女兒鬱久閭摩利,是柔然汗王和大可敦之女,只比拓跋曜小了幾個月,一年前隨柔然質子入魏,目前由大鬱久閭妃撫養,大鬱久閭妃是柔然汗王的大妹,因天和帝沒有給幾個柔然公主份位,宮中只含糊叫幾位公主爲鬱久閭妃,前面加上大字是爲了區別她們不同。

拓跋曜鄙夷道:“區區蠕蠕之女,何以配稱公主?”

蠕蠕就是柔然,太武皇帝認爲柔然智力低下,打仗只靠武力,不用計謀,敗多勝少,嘲諷他們是不會思考的蟲子,故稱呼他們爲蠕蠕。拓跋曜是正統的拓跋家皇子,當然也看不上柔然公主。

雖然樑國和魏國相互有蔑稱,魏國稱樑國爲島夷、樑國稱魏國爲索虜,但不可否認,兩國也只承認雙方是地位等同的敵人,別的都是僻遠小國。所謂皇帝、皇后,頂多他們一個分封王,父親都不是皇帝,女兒又何稱呼公主?

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女人只有泄慾和繁衍兩種作用,汗王一夫多妻,每個可敦都地位相同,無論是可敦還是皇女地位都不高,大部分皇女還需要跟奴隸、可敦一起幹活,這種公主還比上尋常鮮卑貴女。

且那幾位柔然公主入京後不學華言,拒絕漢化,迄今還說蠕蠕語言、穿蠕蠕服飾,自己把自己關起來。蠢成這樣,哪裡能入閱遍人間極品的天和帝和拓跋曜的眼?拓跋曜很慶幸父親對她們無寵,不然給自己生幾個蠢弟妹怎麼辦?太武皇帝就是有遠見,蠕蠕這一詞對他們來說再貼切不過。

崔太后莞爾,她也不喜歡那些柔然公主。魏國鮮卑掌權,漢人爲臣,矛盾由來已久。崔太后身爲掌權者,早已脫離了尋常的民族偏見,可因爲她是漢人緣故,自她親政後就再也無人敢當着她的面蔑視漢人。

可那幾位柔然公主卻敢公然嘲諷她是小家子氣的漢女,一點都比不上她們柔然女大氣爽朗。也幸好她們無寵,讓崔太后留了她們一條命,不然她一定讓這幾個沒腦子的蠢貨知道,在絕對權力面前一切都是虛幻,她們再爽朗大氣都救不了她們。崔太后冷笑,爽朗大氣?什麼時候爽朗大氣成了愚蠢魯莽的同義詞?真會給自己貼金,不知所謂!

崔太后送拓跋曜進書房,叮囑他好好隨太傅唸書,再同謝簡去書房敘話,同在書房的還有崔太后另外兩名近臣崔宏遠和王甫。

崔遠是崔太后的內侄孫,王甫號稱爲太原王氏弟子,實則其父只是一尋常寒吏,因容貌俊美、精明能幹而被崔太后所看重。這兩人都剛過弱冠之年,比謝簡小了十餘歲,官職也比謝簡低。兩人見崔太后入內,連忙上前行禮。

“你都知道了?”崔太后坐在胡牀上問謝簡。胡牀是胡人的傢俱,可以讓人坐着的時候雙腿垂下,不用跪坐。雖然大部分士族認爲雙腿垂下的坐姿不雅,但崔太后已是太后,不需要討好任何人,當然儘可能讓自己舒服,不強求禮儀。

謝簡道:“自古主少國疑,聖人正值壯年,爲何禪位?”天和帝禪位的原因謝簡在回來的路上早已想明白,他只能說這主意愚蠢之極。

“是啊,爲什麼要禪位呢?”崔太后含笑問,“你們認爲聖人爲何要禪位?”

崔遠拱手道:“臣不知。”

大家都是千年成精的老狐狸,聖人爲何禪位,他們雖不能徹底肯定,但心裡多少有些數,只是謝簡和崔遠,一個已經身居高位、一個是太后侄孫,自持身份,不願擅體聖意,免得引火燒身。

而王甫不同,他自稱太原王后裔,實際他跟太原王的關係就是他祖籍是太原,他出身低微,寒門想要晉升,比士族弟子不知艱難多少倍,他主動說:“臣雖不知聖人禪位之意,但臣覺得此未嘗不是太后的機會。”

崔太后問:“此話怎講?”

“自古只有干政的太后、皇帝,沒有干政的太上皇。”王甫道。

那是因爲大部分太上皇的皇位都是兒子給的。崔遠、謝簡同時腹誹,上觀中華數千年曆史,史書明載只有三位太上皇。第一位太上皇是始皇之父——秦莊襄王,始皇登基時莊襄王已逝,他是被始皇追封爲太上皇。

第二位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他同樣也是高帝登基後被冊封爲太上皇。最後一位太上皇是前晉惠帝,此人昏庸無能,以一句“何不食肉糜”名揚天下。這三位太上皇,一位是死後追封、一位父以子貴,最後一位乃權臣傀儡,當然不可能幹政。

所以這三位太上皇絕不是天和帝效仿對象,他效仿的是歷史上第一位名義上太上皇——趙武靈王,他傳位於趙惠文王后自稱“主父”,雖號主父但實際地位就是太上皇。武靈王禪位後依然把握軍政大權,不似後三位是擺設。

天和帝是想自己成爲太上皇,崔太后便是太皇太后,他年富力強,崔太后是女流之輩,一旦拓跋曜登基,崔太后再無執政的理由,他可以理所當然的掌管朝政。可是他怎麼不想,一旦成爲太上皇就不再是皇帝了。

臣子忠於的是新居而不是他,當年武靈王一代明主,威名赫赫,趙國七雄地位爲他奠定,可一旦禪位,任他威名再大,照樣被親子餓死於沙丘。而天和帝尚未掌權,就急着退位,就不怕自己重蹈武靈王覆轍?

所以這些外族終究不是漢人,學漢武帝也好、學趙武靈王也罷,都不過是牽強附會,沒能真正讀懂史書。王甫跟謝簡、崔遠想到了一處,不過謝簡、崔遠不說,他不能不說,他今天要是避讓了,明日就再無被崔太后私下召見的資格。所以他才主動說出關鍵點。

崔太后聞言面露笑意問:“諸卿認爲朕應支持聖人禪位?”

三人同時道:“太后聖明。”

商議完聖人禪位之事,崔太后又同三人商議起別的國政。謝簡爲妥善安置女兒,丟下數天事務,書案上已堆滿文件,幸好他向來一目數行、過目不忘,身邊又有長史官輔佐,還算遊刃有餘,還有閒心派人給孫女做新衣。

他這次本沒想讓太子見到阿菀,沒想太子不僅見了阿菀,還這麼喜歡阿菀,他更要好好盤算。謝簡也知道崔太后已經準備讓她幼弟三女入宮,崔太后的幼弟崔賢目前有四女,除了長女乃崔賢妻華陰公主所出,餘下三女皆爲庶出,這也是慣例。

因魏國子貴母死的制度,世家送入宮中的女子大多爲庶女,偶爾有身份尊貴的世家嫡女,都有庶女或族女替她們生子,正如獨孤皇后和獨孤夫人。謝簡想送孫女入宮,但也捨不得自己庶女入宮送死,他在魏國勢單力薄,每個孩子的婚事都要謹慎考慮。

他思忖着是否要聯繫在魏國的謝氏宗族,讓他們送幾個美貌的族女過來。跟阿菀差不多年紀就好,跟她一起長大,從小對她忠心,將來也更好拿捏,他相信阿菀不會讓自己失望的。

謝知已知祖父替自己定好了未來夫婿,但不知父祖已經深謀遠慮到給自己找媵妾人選了,她將來只需要借腹生子即可。她躺在乳母懷中睡得噴香,她繼父爲了讓她娘安心,不僅給她配了五個乳母,還有十來名侍女,都是秦家的家生子,且都已成親生子。

她們的丈夫就留下充當她的侍衛,兒女作爲她的玩伴,同樣他一會懷荒鎮就精心挑選了五名女武師過去伺候謝知,這五名女師不僅要充當謝知的侍衛,將來還要做她的導師,不說要教她習武,也要讓她堅持修煉引導術,強身健體。

也虧得公主府地方夠大,陳留特地空出一間院落安置謝知和這些侍女,同謝大郎、謝二郎也因爲年幼,離不開乳母的照顧,暫時先跟謝知住一塊,等兩人再大些再分開。陳留同時好人做到底,還派人改造院落,在院落裡安置一個小廚房,允許他們可以給郎君、娘子做些點心湯水。

要知莫說是大戶人家,就是宮廷之中,也只有太后、皇帝可以有單獨的小廚房,別的嬪妃皇子女,哪怕是皇后都不允許私設小廚房。因爲多一個廚房,開支就要翻倍增加,不是持家之道,再奢華的家族也不應如此奢靡。

陳留會如此大方,一來是有意交好謝灝、謝蘭因,二來也是謝灝、謝蘭因夠大方,送給謝寧馨禮物的都是華貴之極的珍寶。同樣秦宗言也有心,陳留一到京城,將軍府就派人送來了千石稻米和百匹絲綢,說是給謝府的節禮,還不是謝知三人的日常度用?

有如此知情識趣的晚輩,陳留樂得大方,還沒回長安就授意心腹快馬趕回家翻修院落,等他們到家竈頭都可以用了。謝知由乳母抱着,將來數十年的居所看了一遍,只有一個疑惑,長安是北方吧?他們爲什麼不裝火坑?

原諒謝知這個前世今生都生在江南,離開地圖就分不清東南西北的孩子,在她印象中所有長江以北的地方都是北方。長安冬天不冷嗎?還是自己在南方待慣了,不適應北方氣溫,大部分北方人比較抗寒?不過她現在還是小寶寶,這些事不應該她擔心,想來謝家不會少她一份炭的。

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268章 南樑(四)第269章 南樑(五)第152章 分家(下)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61章 過年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110章 守城(二)第109章 守城(一)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83章 別後重逢第19章 謝家往事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143章 風生水起(十)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103章 敵襲(中)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52章 分家(下)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7章 蘭因成親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2章 誠意(上)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13章 守城(五)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3章 謝家往事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149章 婚禮(上)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80章 瑤姬傳人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150章 婚禮(下)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149章 婚禮(上)第149章 婚禮(上)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183章 造紙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148章 婚前準備
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268章 南樑(四)第269章 南樑(五)第152章 分家(下)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61章 過年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110章 守城(二)第109章 守城(一)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83章 別後重逢第19章 謝家往事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143章 風生水起(十)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103章 敵襲(中)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52章 分家(下)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7章 蘭因成親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2章 誠意(上)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13章 守城(五)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3章 謝家往事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149章 婚禮(上)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80章 瑤姬傳人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150章 婚禮(下)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149章 婚禮(上)第149章 婚禮(上)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183章 造紙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148章 婚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