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士從地下錄音室出來。
從樓梯上到熱情唱片公司總部二樓,靠在圍欄往下探頭看過去。
咔嚓!咔嚓!
喬尼不懂什麼攝影的專業技巧,連拍了幾張照片,從中挑選了一張作爲封面,可是這張照片讓人印象深刻。
四人居高臨下,笑容可掬的看向鏡頭。
那種感覺就好像招呼大家快點上來,加入到他們當中,只要是披頭士歌迷都會一眼在衆多唱片中看到這張封面。
第五張專輯的預售數量打破了世界紀錄。
當初唱片尚未製作完成,熱情唱片宣佈了這張LP唱片的發行預告時,立刻就接到了二十五萬張預購訂單。
一週內預購訂單就突破了五十萬。
最終正式上市前,預購訂單居然突破百萬張數量!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全球各地LP唱片預售數量的最高紀錄,也才二十萬張。那是1957年,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的《藍色夏威夷》(Blue Hawaii)專輯。
“我們得考慮美洲市場了。”
湯姆菲利普斯將預售訂單表遞過來,指着上面的各地區數據說:“舊大陸已經被徹底征服,亞洲那邊語言不通,暫時不用投入精力去理會,只有美洲大陸纔是我們接下來的攻略目標。”
喬尼看了一眼訂單表,只見上面許多訂單都來自歐羅巴大陸,其中英倫三島佔了大半。
亞洲大陸有一小部分預售訂單。
美洲大陸基本上沒有!
披頭士曾豪言壯志說:“不登頂公告牌(billboard)榜單第一,絕對不去阿美莉卡巡演!”
如今那邊預售訂單基本爲零,可見他們去阿美莉卡的時機尚未成熟。
“所以?”喬尼有點不太明白。
“所以我們得抓緊時間,儘快到阿美莉卡去做市場調查。”
湯姆菲利普斯拍了拍桌子:“若是有唱片公司願意合作發行,那是最好不過,萬一沒有找到願意發行唱片的公司,那就只能自己動手了。”
喬尼聞言頓時瞭然。
發行唱片的關鍵在於銷售渠道。
熱情唱片公司必須把市場開拓到那邊才行,否則再過五年,披頭士唱片在那邊也還是賣不出去。
原時間線上,EMI唱片公司家大業大,市場銷售渠道遍佈全球各地。
它們在阿美莉卡有子公司國會(Capitol)唱片,所以才能把披頭士的唱片專輯推到公告牌榜首。
否則換成其他小唱片公司,恐怕連水花都弄不出來。
湯姆菲利普斯對此事如此上心,就是擔心在阿美莉卡的銷售渠道還沒建起來,而披頭士狂熱就已經過去了。
在他個人看來,要在美洲大陸完善銷售渠道,至少得三五年時間。
到那時候,披頭士的人氣恐怕早就涼透了。
“我希望你能抽空去阿美莉卡一趟。”湯姆說。
“什麼時候?”喬尼問。
“越快越好,今年就過去!”湯姆回答。
喬尼思考了一會兒,點頭同意道:“可以,等下半年沒有巡演活動了,我就去阿美莉卡走一趟。”
“到時候我讓凱特跟你一起去。”湯姆笑道。
…….
披頭士的歐洲巡演正在進行。
即便不在國內,衆多媒體仍舊報道他們的消息。
每個能在文章中掛名的大牌專題作家,都在競相爭取專訪他們的機會,
作家們乘坐飛機到演唱會場,在更衣室外頭幾個小時、幾個小時地等下去,只希望能得到個隻言片語。
因爲報紙雜誌上只要刊登有披頭士的消息,肯定能夠被歌迷們爭搶着買下。
這是有着成功先例,早在今年四月初十。
披頭士剛成爲全國之名人物時,《每日鏡報》的唐納德·齊克(Donald Zec)就搶到了採訪機會,成爲第一個爲他們寫大篇幅專訪報道的記者。
文章裡描述了他們的髮型,記者們總是覺得很有必要提到這一點。
唐納德形容那髮型像是石器時代的剪法。
文章內容平平無奇,沒有寫什麼噱頭故事,可就是這樣一份簡單報道,卻讓當天的報紙銷售數量暴漲50%以上。
嚐到甜頭後,《每日鏡報》就開始天天報道披頭士新聞。
它們家的報紙銷量節節攀升,很快其他報紙雜誌也都加入到這個行列,爭先恐後地進行報道。
到了1959年5月時,終於連《星期日泰晤士報》忍不住湊上一腳,將披頭士狂熱當成社會嚴肅話題進行報道。
宛如信號槍響起一般,其他原本只在星期天出版的重量級週報,也都紛紛加入爭奪中。
這些報刊沒有像其他報紙那樣,將披頭士狂熱當成娛樂新聞進行報道。
而是各自找來心理學家,對這種狂熱的現象做了些鄭重其事,而且長篇大論的研究調查報告,只不過他們的篇幅要長得多了。
《觀察家》(Observer)週刊用了一張阿莫爾戈斯島()的有着吉他外形身材的基克拉澤斯()富饒女神的圖片, 上頭附上說明:“據考證,披頭士出現前約4800年的時代,吉他的力量被當成性象徵。”
《週日時報》則評論說他們是如何擴展了英語用語的範圍,把像是“gear”(代表“好”或是“很棒”的意思)這些利物浦用字引進一般的用語裡。
這也讓愛德華·希思(Edward Heath)這位保守黨的政治人物相當難堪,先前他曾經批評過他們,說他們的語言“無法被認定是正統的英語”。
不過在後來,希思先生修正了他自己的評論。
據報道,他當時的說辭是:“有誰能夠預料得到,纔在短短的一年之後,披頭士的表現,就讓他們成了燈芯絨布產業的救世主。”
即使是英國的公產黨報紙《勞動者日報》(Daily Worker),也在報上做了一些評論。
文章中盛讚道:“默西之音是8萬個破碎家庭,以及3萬個靠救濟金過活的窮人代言者。”
顯然這家記者認爲,約翰列儂幾人出身工人階級家庭。
他們屬於底層民衆的草根偶像。
等到披頭士從歐洲大陸回來,BBC邀請他們參加電視節目《點唱機陪審團》(Juke Box Jury)的演出。
上次只是歌曲進入節目,這次則是真人出場表演。
四個小夥子完全征服了整個陪審團,所有人都給出了高分評價。
當天該節目收視率達到它有史以來的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