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聽到Beatles時,只管尖叫就對了。”
即便有些人沒有聽過他們的音樂,也會被身邊周圍的歌迷裹挾,很快都學會了這招。
而當那些人真正聽到樂隊的音樂有多棒時,“要不要加入狂熱的追星隊伍”便不再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1959年4月12日晚上,披頭士已經不單單是個有趣的流行樂隊,而成了每家全國性報紙頭版認真討論的新聞話題。
就在這一夜,他們成了“倫敦帕拉丁劇院”(London )頭牌明星,電視轉播了那場名爲“倫敦帕拉丁劇院週日之夜演唱會”(Sunday Night At The London )的表演。
據估計,當晚在電視機前觀賞他們表演的觀衆大約有1500萬人。
藉助電視機信號,披頭士粉絲就如同流感病毒一樣,迅速在英倫三島四下散開。
當所有人身處其中時,同樣見識到這種以前想都想象不到,以後也是絕無僅有的,動輒牽動大衆情緒的景象。
這事聽起來彷彿是虛構的小說情節,然而它纔剛剛發生在眼前。
自從披頭士的唱片開始霸榜,越來越多人成爲他們的歌迷,這個過程就像滾雪球一樣,最終引起了山崩海嘯般的社會反應。
尤其是喬尼的出現,讓這個過程變化加速了。
披頭士唱片專輯比原時間線上要發行多一倍以上,除此之外,受到未來歌曲的影響,他們創作的能力也更加成熟。
經過短暫的四月休整,不僅讓披頭士得到喘息時間。
同時也讓社會各方面人士認清現實,且做好接受披頭士狂熱的到來,甚至參與到這股潮流其中,不再成爲阻礙的因素。
無論使用什麼詞語,都無法誇大其詞地渲染“披頭士狂熱”這個現象。
因爲“披頭士狂熱”這件事,以它本身來說,就是極爲誇張而不可思議的事。以至於身處漩渦中心的披頭士們,更是難以置信看着眼前發生的一切。
“太瘋狂了!”
“比上次更多人!”
“她們爲何會這樣?”
“難道是吃了藥嗎?”
不僅披頭士們無法理解,就連專家們也無法解釋這種狂熱情緒現象,許多年以來都有無數專家學者在研究這個問題。
有人認爲,這是一種精神疾病。
“這羣青少年是在世界大戰期間出生,所以受到了戰爭氛圍影響,有着嚴重的精神創傷,披頭士創作的音樂能夠修復這種創傷,因而纔會有如此多人喜歡他們。”
類似的無稽之談非常多,相信它們的人也很多。
直到1966年後,精神醫學專家J.W.泰勒(J.W.Taylor)才系統性研究了“披頭士狂熱”現象問題,並且在《英國臨牀心理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發表了一篇對於披頭士粉絲的研究。
他認爲青少年迷戀披頭士並非一種精神疾病。
而是他們在演出現場對觀衆造成的聲音與視覺刺激,其實只形成了一種短暫的神經亢奮,這在本質上與球迷觀看比賽時所獲得的興奮類似。
醫學專家泰勒有詳實的數據和案例,他通過大量的科學調查研究,首次證明飯圈粉絲的狂熱,並非一種精神上的病態。
可是在此時此刻,披頭士粉絲們的狂熱程度令人害怕。
在許多人眼裡看來,
她們就宛如精神病人一樣。
遠離了狂熱粉絲人羣后,披頭士們不是待在蘋果娛樂公司,就是去熱情唱片公司,即便這兩家公司就捱得很近,他們也無法自由步行過去。
“我們還是減少出去吧!”保羅主動提議。
約翰列儂首先點頭同意:“說得沒錯,還是在家寫歌更好。”
其餘他人對此也沒什麼意見。
他們所有人都是來自利物浦底層家庭,從來就沒有什麼遠大志向,始終打算賺一大筆錢,然後宣佈退休美美的享受生活。
眼下披頭士的收入來源除了巡演門票,還有來自專輯唱片的版稅。
跟原時間線不同,喬尼選擇了小唱片公司簽約,所以不用像布萊恩爲了讓EMI唱片公司力推披頭士,代表他們簽下了五年白給合同。
熱情唱片公司每賣出一張唱片,根據唱片銷量要給蘋果娛樂公司10%到25%的收入。
現在披頭士的唱片賣的飛起,基本上都是超過50萬張的金唱片,分到手的版稅也要按照25%來計算。
不僅已上市的唱片達成金唱片成就。
甚至連正在錄製的第五張專輯也成爲了金唱片。
早在4月的時候,即使專輯名字、歌曲內容等都還沒確定下來,熱情唱片公司僅僅發佈預售通告,就已經有數以千計的歌迷預訂披頭士的下一張專輯唱片。
通告發佈一個星期,預購數量已經達到50萬張。
今年4月還沒結束, 披頭士已經在英倫樂壇到達獨一無二的地位了;他們已經有了最暢銷的LP唱片《請取悅我》、最暢銷的EP唱片《我想握住你的手》,以及最暢銷的單曲唱片《她愛你》。
以上暢銷榜的前三四名,也還都是披頭士的唱片。
由於喬尼擁有先見之明,在籤合同時沒有讓渡太多權益給唱片公司,現在披頭士通過收取版稅就已經發大財了。
他們這輩子就算啥事都不幹,都可以無憂無慮的過上富翁生活。
所以出去進行巡演的念頭並不強烈,反而可以勞逸結合,好好靜下心來創作歌曲,每天不是寫歌詞譜曲,就是到熱情唱片公司研究立體錄音技術。
小日子過得比原時間線要好得多。
至少不會疲於奔命,過早的消耗掉大量精氣神。
喬尼相信在自己掌控下,披頭士不會像原時間線那樣“短命”,至少可以持續十幾年,乃至二十幾年都很有可能。
大規模巡演基本上每年一次就足夠了,過猶不及反而會讓人厭煩。
至於零星的公開演出,最好能夠控制在每月一次左右,電視臺節目和記者採訪同樣要限制次數和頻率。
“只接那些無法拒絕的演出申請。”
喬尼對經紀人助理肖頓囑咐道:“賺不賺錢並不重要,而是要讓他們保持良好心態,這樣纔是長久之計。”
披頭士是蘋果娛樂公司最大的“印鈔機”,即便他們什麼都不幹,也能給公司帶來大量的收益。
只看眼前利益的短視行爲可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