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遠交近攻

?

“現在局勢很微妙,馬上八千名帝**隊處在各方勢力交錯的安條克,我個人覺得高文願意和我們聯合,總比與我們遊離乃至反目要好。”泰提修斯面對質詢,闡述了自己的理由。

而後,劓鼻將軍頓了頓,繼續說,“安條克城的歸屬是陛下很關心的問題,但他現在又抽不出足夠的軍力來監察朝聖者的行爲。”

“您的意思是,哪怕安條克城陷落後,諾曼人和法蘭克人也不會甘心將城池交還給帝國......但是高文就值得信任嗎?”

“不管怎麼說,來自西方的蠻族精神和舉止雖然不入皇帝的眼界,但他們畢竟不是傻瓜。先前在大皇宮裡,他們和皇帝簽署誓約,承諾將沿途所攻佔的土地全部歸還給陛下,但而今高文、鮑德溫、諾曼人都開始在亞細亞和黎凡特封疆裂土,足見原本的誓約實質早已冰消瓦解,皇帝雖先前佔據了半個安納托利亞,但接下來,再向蠻族們口頭索要安條克城,幾乎已是不可能的事。”泰提修斯走到了武器架前,摸着盾牌上的凸起花紋雕刻,慢條斯理,回着眼睛看着身後的狄奧格尼斯,“所以而今博弈的棋局,高文若是不與我們聯合,帝**隊便只有八千人,和十餘萬的朝聖者相比處於絕對劣勢;若高文與我們聯合,我們手頭的骰子就像是灌入了一劑鉛,穩妥很多,可以排擠不少朝聖者覬覦安條克城的野心,讓皇帝還有出手的餘裕,起碼能保持兩派相爭的局面,還有普羅旺斯的雷蒙德爵爺,也是可以爭取的對象。”

“那處於職分所在,我還是必須將這個樞密會議的成立。報告給皇都宮殿,和亞德里安堡陛下的征討行轅所在。”

泰提修斯頷首,做了個邀請的手勢,毫不介意的態度。

於是守捉官喘着氣,坐在了寫字檯上,姿態不是很優美地提起了蘆管筆。接着捶了下桌面,說了句,“現在也只有寄希望於,棋局能朝着有利於帝國的方向演變了。”

敘利亞門前,蒼灰色的峭壁,白色的海浪飛沫,不斷衝擊着碰撞着,在蜿蜒的山路間,吉麥吉斯旅團大約兩千名堪戰的武裝人員。舉着銀穗戰旗,在格里高爾的帶領下,歡呼着順着道路列成盤旋的隊列,迎接了高文大軍的到來。

高文舉目所及,其山間敘利亞人的避難營地,被格里高爾整頓安排得很好,牧羣、人羣、塢堡營砦,和臨時的耕地作物都秩序井然。他預料的沒錯,敘利亞希臘人雖然當了數百年的二等公民。但他們祖傳的技藝都沒有丟棄——許多敘利亞人舉着食物、奶酪和布匹,在給過往的大軍提供補給。

許多人跪拜在高文、泰提修斯的馬首和旗仗前,熱淚盈眶,說時隔多年,終於再度見到羅馬尼亞帝國的軍隊了,而跟在後面的守捉官也備受感動。也用手指不斷地擦拭着眼角的淚花。

隨後,高文、泰提修斯駐屯在了小亞歷山大堡裡,鎮撫當地的軍鎮村落,卻沒有趕往安條克城的圍城陣地,並派遣吉麥吉斯旅團忽然前往聖西蒙港口。在那裡的原本駐守着雷蒙德的三百名士兵,保障通往安條克的道路。

但詭異的是,當他們的旗官,看到高文的旗幟到來後,居然毫無反應地交出了港口,就這樣此處正式落入了代表拜占庭羅馬帝國的樞密會議和他軍隊的手裡。

比薩和熱臘鴨的船隊代表,隨即被傳喚到了小亞歷山大堡當中,在那裡他們低着腰帶着惶恐的心態,從一排排手持巨大駭人長矛的士兵間穿過,而後那威嚴的大公爵,和沒有鼻子的帝國行軍總管站在內牆城門前,告訴他們,“此日起,港口水區各城邦各有泊位和卸貨棧橋,不允許私相哄鬥,違禁者。”此項命令被簽署在了名爲“羅馬帝國遠征樞密會”機構所頒發的文書上,交到了代表們的手裡。

消息如箭,倏地傳到了安條克城下,祭壇邊的營帳裡,阿德馬爾大驚失色,也不惑不解,“斯蒂芬.高文,他到底是屬於哪個陣營的!現在圍城的最高指揮權,應該是在公教會的隨軍樞機會議手中的,哪裡冒出來的什麼羅馬帝國樞密會。”

他旁邊的年輕司祭則有不同的見解,對方附在耳朵上,告訴阿德馬爾,“教宗冕下不斷遞交來書信,要求我們‘遠交近攻’,即在安納托利亞和安條克,儘量不和希臘皇帝及亞美尼亞人鬧翻,並摸索教會東西統一的宏願。”

阿德馬爾擺擺手,表示對方所言他當然清楚,烏爾班聖座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東西方的教會在五十年前互相絕罰決裂後,能在他手中事先重新一統的大業,然後烏爾班死後,也能驕傲地對主說到,“我這輩子也就做了兩個微不足道的事情,一個是鼓動信徒們光復了聖城,第二個是重新統一了公教和正教,當然有點其他的事情也還可以,但和這兩個比起來還不算大,就不用提了。”

所以教皇聖座,一邊在東方極力保持和君士坦丁堡的表面合作,起碼不能掀桌子;另外邊卻不斷唆使策反諸如匈牙利、扎塔等國反抗君士坦丁堡,東邊一套西邊一套,忙得不亦樂乎。

“要不要召開樞機會議,商議這個事?”年輕司祭看着阿德馬爾有點苦惱不安,便提醒說。

聖職長上搖頭,“不開,好不容易現在達成了圍城軍隊的協同統一,正是再接再厲,和亞吉.西揚決戰的時刻,一開的話必然又是番激烈的內訌爭吵。對來自希臘皇帝的增援軍不必過於在意,可以放低姿態,邀請他們儘快前來加入戰陣就行。”

事實證明,阿德馬爾的處斷是明智的,在禮貌回信後三日,足足兩萬名羅馬帝國的生力軍答應了他的請求,抵達了奧龍特斯河“鐵橋”邊的平野處(其中高文一萬兩千人,泰提修斯八千人),加入了對安條克城的總攻擊。

而也正是抵達後,那位亞美尼亞貴族塔普倫茲,立即帶着部衆渡過河瀨,私下違背了誓約,去投奔了諾曼人坦克雷德,並將“帝國樞密會議”的成立告訴了他和博希蒙德。

第7章 雄獅之冠(中)第109章 金壺第36章 拖曳與追擊第20章 突矛第23章 分歧第59章 幕後人第10章 誓言重申第99章 古法淨化第12章 小丘(上)第27章 瓦拉幾亞的來客第14章 無憐憫的猛攻第15章 赫米斯第30章 銃決第67章 教唆第57章 五國第96章 並榻第43章 處刑第4章 兩岸對陣第16章 航程第88章 成衣店第38章 蛾首戰斧第48章 前哨戰第39章 兇險第5章 阿鐵第33章 盾之衛隊第91章 十萬火急第15章 藍礬第52章 蠻騎渡河第12章 小丘(上)第51章 魯本出軍第96章 約翰王第42章 守禦之火第9章 諸種不滿第32章 勝利後的懲戒第38章 蛾首戰斧第15章 軍典條令第1章 曠野大戰第84章 拋石機第59章 方策第122章 高文歸來第24章 蠶豆第33章 盾之衛隊第43章 教皇的告誡第11章 羅馬人第100章 禍水引流第73章 異邦使徒第53章 安塞姆就任第94章 排擠第16章 交替進攻第61章 高文的好朋友第8章 雄獅之冠(下)第90章 復古的品階第120章 大帳第127章 兼程倍道第18章 君侯之死第30章 調停仲裁者(上)第32章 萊特手腕第88章 第一顆珍珠第53章 挺進普魯薩第81章 更遠的目標第55章 西奧多羅將軍第6章 安娜的冊封第17章 十二旅團第76章 夜襲第91章 博希蒙德再起(上)第78章 犬獵狐第12章 伊庇魯斯君王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89章 波斯塔和藏兵洞第91章 傑拉德的信第39章 喬治.帕拉羅古斯第40章 倨傲的接待第95章 新博希蒙德第20章 骯髒協議第72章 博希蒙德與驢子第56章 渺茫第45章 帝王最後之證據第86章 金髮灰髮?第102章 別營覆滅第26章 卡達姆來襲第29章 伊斯法罕“狗肉帳”第18章 雙面桶第33章 泰提修斯逃跑第90章 紘宇並肩王白赫德第79章 回返第110章 打道回府第50章 發往錫諾普的信第28章 隱中的託孤第95章 城戰第9章 大漩渦第7章 國王大衛的擔憂第105章 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第4章 凜冬第72章 國王的心臟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59章 霹靂手段第89章 聖馬可與豬第76章 單炮先行第25章 燒草第10章 安條克門戶
第7章 雄獅之冠(中)第109章 金壺第36章 拖曳與追擊第20章 突矛第23章 分歧第59章 幕後人第10章 誓言重申第99章 古法淨化第12章 小丘(上)第27章 瓦拉幾亞的來客第14章 無憐憫的猛攻第15章 赫米斯第30章 銃決第67章 教唆第57章 五國第96章 並榻第43章 處刑第4章 兩岸對陣第16章 航程第88章 成衣店第38章 蛾首戰斧第48章 前哨戰第39章 兇險第5章 阿鐵第33章 盾之衛隊第91章 十萬火急第15章 藍礬第52章 蠻騎渡河第12章 小丘(上)第51章 魯本出軍第96章 約翰王第42章 守禦之火第9章 諸種不滿第32章 勝利後的懲戒第38章 蛾首戰斧第15章 軍典條令第1章 曠野大戰第84章 拋石機第59章 方策第122章 高文歸來第24章 蠶豆第33章 盾之衛隊第43章 教皇的告誡第11章 羅馬人第100章 禍水引流第73章 異邦使徒第53章 安塞姆就任第94章 排擠第16章 交替進攻第61章 高文的好朋友第8章 雄獅之冠(下)第90章 復古的品階第120章 大帳第127章 兼程倍道第18章 君侯之死第30章 調停仲裁者(上)第32章 萊特手腕第88章 第一顆珍珠第53章 挺進普魯薩第81章 更遠的目標第55章 西奧多羅將軍第6章 安娜的冊封第17章 十二旅團第76章 夜襲第91章 博希蒙德再起(上)第78章 犬獵狐第12章 伊庇魯斯君王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89章 波斯塔和藏兵洞第91章 傑拉德的信第39章 喬治.帕拉羅古斯第40章 倨傲的接待第95章 新博希蒙德第20章 骯髒協議第72章 博希蒙德與驢子第56章 渺茫第45章 帝王最後之證據第86章 金髮灰髮?第102章 別營覆滅第26章 卡達姆來襲第29章 伊斯法罕“狗肉帳”第18章 雙面桶第33章 泰提修斯逃跑第90章 紘宇並肩王白赫德第79章 回返第110章 打道回府第50章 發往錫諾普的信第28章 隱中的託孤第95章 城戰第9章 大漩渦第7章 國王大衛的擔憂第105章 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第4章 凜冬第72章 國王的心臟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59章 霹靂手段第89章 聖馬可與豬第76章 單炮先行第25章 燒草第10章 安條克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