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捨棄底線(一)

馬周道:“僱工短缺和土地價格上漲,最根本原因無非是人口和土地,而這兩項,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可以由戰爭得到。殿下在杭州時,曾北伐百濟,以百濟俘虜和倭國俘虜補充杭州苦力人口不足,之後,與突厥之戰,也是一樣。如今何不重行此策呢?”

李沐略一思忖,“賓王既然有此諫,想來已經有了方向,不妨直說。”

馬周笑道:“周確實想到了一國,可解決僱工短缺和土地價格上漲的難題,也不會引起國內朝野的強烈反彈。”

李沐突然眼睛一亮,他也想到了。

二人異口同聲地說道:“高句麗。”

魏徵有些動容,在他看來,擄掠他國百姓,淪爲奴隸,終歸不是聖賢之道。

韓仲良面帶愁容道:“如此一來,僱工短缺和土地價格上漲的難題是解決了。只是,朝廷能承擔得起這次北征高句麗嗎?離上次陛下親征,還未滿三年,加上國庫中只有七、八百萬貫,如今年關將至,按例,京城官員和百姓處也得有些表示,殿下又新任攝政王一職,無論怎樣,今年至少也總得維持去年之數吧?總不至於被人看輕了去。如此一來,國庫更捉襟見肘了。”

韓仲良說得有理啊,新官上任,不得也燒上三把火吧。

這燒三把火的用意,無非就是讓自己被人熟知,提高知名度。

而最重要的是樹立威信,官若無官威,何人聽你的?

那些聲稱爲官要平易近人的,十有八九,要麼是書讀傷了,要麼別有用心,忽悠人呢。

衙門之所以要莊重肅穆,官員之所以要講究儀態、統一制服,無非就是人爲地製造威懾力,也就是令官員、衙門震懾底下草民。

官員真要是個個平易近人了,恐怕治下,絕對一片混亂。

所以,韓仲良所提到的表示表示,李沐絕不會反對。

自己本就是一個尚未及冠的少年,若非以強大的武力做後盾。

朝堂之上,誰會來高看你一眼。

“韓相放心,本王已經有了計較,北伐耗費,絕不讓國庫虧空一文。”李沐含笑說道。

韓仲良眼睛一亮,“殿下此話當真?”

“自然當真,本王言出必踐,何時食言而肥過?”

聞聽李沐如此肯定,魏徵三人算是鬆了口氣,那麼三個最大的問題有了解決方法,雖然實施起來困難不會少,但總好過沒有方向吧?

魏徵問道:“殿下有何妙計?”

李沐含笑不語。

魏徵不再追問,“那咱們就議議,除了江南道之外,另一個施行的應該是哪個道。”

於是李沐起身,走到地圖前打量起來。

魏徵三人站在李沐身後,注視地圖。

一會兒,馬周指着地圖說道:“周以爲,當屬淮南道。”

李沐回頭問道:“說說理由。”

“淮南道與江南道鄰接,與嶺南道相比,淮南道商業更發達些,楚州、泗州等地同處於淮揚運河之間,尤以揚州爲最。減免農稅之試行,非江南、淮南兩道不可。”

李沐轉向魏徵、韓仲良道:“二位可有異議?”

魏徵、韓仲良躬身道:“臣等無異議。”

李沐道:“如此下江南、淮南兩道試行,按韓相所說,以商稅之一成補貼當地官府,爲期一年,暫且減免三成。待有成效,再向全國推行。至於對高句麗作戰之事,孤還須思忖之後,徵詢陛下意見,有結果之後,再知會諸公。”

“臣等遵命。”

……。

與李沐現在一樣。

李世民與劉洎也在私下奏對。

不得不說,李世民確實老糊塗了。

劉洎的策略確實簡單有效,就象馬周諫言李沐一般,捨棄底線,一切爲了達到目的。

可李世民以天子之尊,行如此不義之事。

無論成敗,後果都會很嚴重。

這不同於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屬於宮變,無非是皇傢俬鬥,權力之爭。

用百姓的話來說,也就是天上神仙打架。

雖然李世民行爲被詬病,但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百姓也就做爲旁觀者,茶餘飯後平添些談資罷了。

可劉洎此諫,將置天下百姓於危境,以此爲代價,達到遏制李沐新政目的。

一旦有失,天下百姓將記恨李世民。

關乎切身利益,就算匹夫,也可有一時之勇啊。

李世民不是想不明白。

而是他急了。

今年已經四十四了,再半個月,就是四十五歲。

而李沐才十七歲。

一個如旭日東昇,一個卻已日落西山。

一個銳意進取,一個卻是保業守成。

關鍵之處是,李沐尚處於創業階段,麾下文武同心同德。

而李世民麾下肱股皆已老朽之年,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加上一個個爾虞我詐,各懷心思,與李沐勢力不可同日而語。

不是說李世民以天子之尊,招不到賢能輔佐,而是李世民身邊盡是往日舊部。

個個自恃功勳,哪肯將高位讓於後進之人?

是故,李世民就算能招到賢能,也沒有可以讓賢能施展才能的機會。

這就是二者間的差別所在。

李世民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感覺時不我待。

才孤注一擲,升起了採納劉洎建議的心思。

“劉愛卿方纔所諫,可有詳盡方案?”李世民看似隨意地開口問道。

劉洎自然能猜到李世民留下他的用意。

方纔被房玄齡怒斥,李世民卻雷聲大雨點小地訓斥了一番,劉洎就知道,自己簡在帝心的機會來了。

“回陛下,臣觀李沐言行,判斷李沐減免農稅的決心已定。顯而易見,此政令一旦頒佈,最受傷的恐怕就是世家豪族和各地官員。”

說到這,劉洎看了一眼李世民,因爲接下去的話就有點忌諱了。

李世民點點頭,示意劉洎說下去。

“如果在政令頒佈之前,有少世家都已經得到消息了呢?敢問陛下,會發生什麼事?”

李世民的眼神一閃,設身處地,自己若是世家家主,那麼應對的舉措,無非有二,一是聯絡各地世家,羣起向官府抗議,二是私下傾盡所有,哄搶良田。

第五百五十一章 瓜州會師第八百五十六章 是爲外戚之禍矣第五十四章 刻意拉攏(二)第五百十章 孫華的敘述(一)第六十二章 戰場變化第八百七十七章 斯文人罵人的藝術第三百零八章 三千神機衛第六十四章 再立新功第八百七十五章 你若安好,我便安好第一百十五章 病虎秦瓊(第十更 求訂閱)第六百零十章 聞香、秦心的選擇第七百三十一章 李孝恭效忠第五百七十六章 李世民舉棋不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馬周馬賓王第五百八十三章 顧慮重重第一百二十章 祥瑞(三)第四十章 李泰的怨念第二百零二章 釜底抽薪(一)第四十九章 趨利避害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二百六十一章 李靖,你這是矯詔第七百四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百三十七章 良臣第八百八十七章 拿朕當婚託嗎?第一百三十一章 山腹中的秘密第五百五十六章 信口雌黃第四百六十六章 什麼女子不好娶第四百七十九章 李祐反了第四章 別樣的父愛第四十八章 李道彥慘敗第一百七十五章 元宵之約第十章 忽悠是種功德第五百七十四章 改道李家莊第六百三十七章 捨棄底線(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長孫無忌的威脅第三百零三章 鄭觀音(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靖的隱忍之道第八百十八章 篡改史書者誅第六百四十九章 王者的霸氣第八百八十三章 以何牧民?第七百二十章 李沂大婚(一)第九百三十七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二百九十章 受封嗣王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治被嚇哭了第八百六十一章 家宴(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做不得第二百十一章 美人計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走第七百五十六章 肅清遼東第四百六十二章 借雞生蛋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治被嚇哭了第八十三章 皇后的選擇第四十四章 身世之謎(一)第一百零四章 效仿桃園五結義第八百十九章 蘇定方被排擠第九百零四章 皇長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功成返京第四百六十三章 可怕的吞金獸第四百七十章 李沐的底牌第一百七十三章 結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朝會(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打自招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仁軌的小算盤第六百零六章 再次和談(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常綠雲突然離開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道宗訪蒔花館(加更)第四百二十七章 秦心的身份第二百一十章 敲竹槓第八百零四章 平衡第三百三十七章 世家族長的可怕之處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還價第八十七章 探監(一)第二十九章 指鹿爲馬第四百零五章 所圖者,大海第二百二十五章 梅花落第四百七十九章 李祐反了第七百零八章 要麼不出手,出手就得狠第一百十六章 鬧除夕(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特會罵人的許胤宗第八百七十章 原來是她第一百二十一章 徹夜奏對(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李世民拒絕賜婚第八百四十三章 吃某一刀者,池一刀也第八百六十一章 家宴(三)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力青黃不接第一百三十五章 連升六級第八百六十六章 唐僧闢謠了第一百零七章 募兵規則(第二更 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朝會(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次是真死了第七百零六章 鑄幣權(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諍臣魏徵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三百十五章 新羅使團到了第九百零二章 朕的目標是大海第三百二十九章 魯縣子的跋扈第九十章 雄辨勝於事實第七百四十章 漢州戰役(一)第九百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
第五百五十一章 瓜州會師第八百五十六章 是爲外戚之禍矣第五十四章 刻意拉攏(二)第五百十章 孫華的敘述(一)第六十二章 戰場變化第八百七十七章 斯文人罵人的藝術第三百零八章 三千神機衛第六十四章 再立新功第八百七十五章 你若安好,我便安好第一百十五章 病虎秦瓊(第十更 求訂閱)第六百零十章 聞香、秦心的選擇第七百三十一章 李孝恭效忠第五百七十六章 李世民舉棋不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馬周馬賓王第五百八十三章 顧慮重重第一百二十章 祥瑞(三)第四十章 李泰的怨念第二百零二章 釜底抽薪(一)第四十九章 趨利避害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二百六十一章 李靖,你這是矯詔第七百四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百三十七章 良臣第八百八十七章 拿朕當婚託嗎?第一百三十一章 山腹中的秘密第五百五十六章 信口雌黃第四百六十六章 什麼女子不好娶第四百七十九章 李祐反了第四章 別樣的父愛第四十八章 李道彥慘敗第一百七十五章 元宵之約第十章 忽悠是種功德第五百七十四章 改道李家莊第六百三十七章 捨棄底線(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長孫無忌的威脅第三百零三章 鄭觀音(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靖的隱忍之道第八百十八章 篡改史書者誅第六百四十九章 王者的霸氣第八百八十三章 以何牧民?第七百二十章 李沂大婚(一)第九百三十七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二百九十章 受封嗣王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治被嚇哭了第八百六十一章 家宴(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做不得第二百十一章 美人計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走第七百五十六章 肅清遼東第四百六十二章 借雞生蛋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治被嚇哭了第八十三章 皇后的選擇第四十四章 身世之謎(一)第一百零四章 效仿桃園五結義第八百十九章 蘇定方被排擠第九百零四章 皇長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功成返京第四百六十三章 可怕的吞金獸第四百七十章 李沐的底牌第一百七十三章 結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朝會(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打自招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仁軌的小算盤第六百零六章 再次和談(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常綠雲突然離開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道宗訪蒔花館(加更)第四百二十七章 秦心的身份第二百一十章 敲竹槓第八百零四章 平衡第三百三十七章 世家族長的可怕之處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還價第八十七章 探監(一)第二十九章 指鹿爲馬第四百零五章 所圖者,大海第二百二十五章 梅花落第四百七十九章 李祐反了第七百零八章 要麼不出手,出手就得狠第一百十六章 鬧除夕(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特會罵人的許胤宗第八百七十章 原來是她第一百二十一章 徹夜奏對(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李世民拒絕賜婚第八百四十三章 吃某一刀者,池一刀也第八百六十一章 家宴(三)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力青黃不接第一百三十五章 連升六級第八百六十六章 唐僧闢謠了第一百零七章 募兵規則(第二更 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朝會(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次是真死了第七百零六章 鑄幣權(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諍臣魏徵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三百十五章 新羅使團到了第九百零二章 朕的目標是大海第三百二十九章 魯縣子的跋扈第九十章 雄辨勝於事實第七百四十章 漢州戰役(一)第九百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