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秋(中)

兩人拿着崔白所畫的地圖,在荒園中走了一圈,然後在一塊空地的大石上坐下喝水說話。

“這次官家招你回來,確定是所爲何事?”陳恪喝一口酒道。

“已經面聖了,命我監軍廣西,抗擊交趾。”

“原來如此,”陳恪笑道:“這是件大好事。”

“好在哪裡?”

“讓你而沒讓別人去。”

“怎麼講?”

“因爲東川軍是我一手建起來的。”陳恪淡淡笑道。

“你是說?”趙宗績目光一凜道。

“也許官家只是爲了保證不要出岔子……”陳恪搖搖頭道:“但總之是件好事。”

“是啊,”趙宗績點點頭,面帶憂慮道:“河工方面,我爭執不過宗實那廝,與其在那裡整天吵架,還不如南下。只是沒了我壓着進度,他們爲了顯出本事,會更早的合龍。”

“木已成舟,我們誰也改變不了。”陳恪嘆口氣道:“儘量減輕災害吧。”

“這倒不必太擔心,河北路的百姓被大水淹怕了,一聽到風吹草動,就會往北躲。”

“王元澤怎麼看?”陳恪問道。

“他麼……”趙宗績遲疑一下,方道:“讓我靜觀其變。”

“雖然這樣說沒人性了些,”陳恪緩緩點頭道:“但確實如此。”

“他還有個方略給我,準備下次面聖時呈給官家。”

“什麼方略?”

“關於用兵交趾的。讓孫沔帥一部在廣源州進攻交趾,我再以水師自海岸登陸,突襲其國都,神兵天降,何愁交趾不平?!”趙宗績有些激動道道。

“什麼?”陳恪吃驚道:“海陸夾擊?”

“是。”趙宗績點點頭道:“雖然有些冒險,但要是成了,便是奇功一件!”

陳恪陷入沉默。良久方擡頭道:“不妥。”

“有何不妥?”

“有三不妥,一者,交趾國內帶甲十萬。又位於瘴癘蠻夷中。你若率軍深入其中,恐怕未及交戰,已減員十之二三。”陳恪沉聲道:“因此非唐宗漢武。國力極盛之時,中原對交趾都鞭長莫及。如今大宋官兵的精氣神,萎靡不振、豈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之志?你若貿然出兵攻打其本土,只怕凶多吉少。”

“嗯……”趙宗績面色嚴峻起來,王雱雖然計謀多端,但他更願意相信陳恪。何況陳恪還在廣西待過兩年,對那裡的情況自然瞭解。

“二者,就算你擊敗交趾、甚至將其併入版圖,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陳恪苦笑道:“不信你看大理歸附後,朝廷的反應。”雖然當時君臣很是激動。但熱潮很快便過去,因爲大理太遠了,也威脅不到中原。對中央政權而言,除了誇耀武功毫無用處,反而會是個沉重的負擔。所以當年趙匡胤纔會在拿下蜀中後不再南下。

要不是有滇銅源源不斷的產出,只怕大宋君臣都不會同意在大理繼續駐軍。

“交趾雖然也有銅礦,但朝廷已經有了大理……”陳恪爲趙宗績解釋道:“所以哪怕吃下交趾,也不會給你加分太多。而且恐怕還會給官家和相公們,留下你窮兵黷武的印象。”頓一下道:“誰還敢把江山託付給你?”

趙宗績臉色變得很難看。

“還有第三條。萬一失敗了,你就萬事休矣。現在還沒到非得放手一搏的程度!”

“險些爲王元澤所誤矣!”待陳恪說完。趙宗績跌足道:“那我應該如何是好?”

“如今朝廷財政困難,西南又不是重點,”陳恪沉聲道:“所以這注定了,解決問題所花費的代價越小,你越能讓官家和相公們高看。”

“不錯。”趙宗績點點頭道:“何以教我?”

“軍事上的事,你聽孫沔的即可,他在廣西打了多年仗,就算贏不了,也不至於輸得太慘。”陳恪道:“我只有一點建議,就是其實交趾撮爾小丑,之所以敢屢屢犯邊,無非仗着朝廷將邕州視爲最後防線,之南的地區便不管不問。生活在那裡的各峒蠻族,得不到朝廷的庇護,纔不得不忍受交趾人的侵襲,甚至與其狼狽爲奸。”

趙宗績點點頭,專心聽他說下去。

“你到了邕州後,應該設法召集左、右江地區四十五個部族首領,到邕州共商大事。”陳恪沉聲道:“比如請朝廷設置將校,重新鑄造印章給這些人,免除各峒賦稅,但代價是各峒都得派出丁壯,組成廣源州軍,抵禦交趾的入侵。只要能讓這些部落團結起來,交趾人就佔不到便宜,只能乖乖退回去。”

“如果能把他們聯合到一起,自然萬事大吉。”趙宗績想一想,躊躇道:“但要是那麼簡單的話,恐怕早就有人這麼做了。”

“是的,他們不具備這個條件,但你具備。”陳恪用下巴指一指遠處站裡的光頭侍衛道:“東川軍中,每個部落的子弟都有,他們已經成爲袍澤多少年了,自然親密無間……如果你讓一部分人保留軍籍待遇,回到自己的部落,說服自家的長輩,然後由他們來組建本族的護衛隊,應該不難擰成一股繩吧?”

“原來你組建東川軍,還有這樣的用處啊!”趙宗績不禁歎服道:“這樣肯定就沒問題了。”

“我這些侍衛,便出自東川軍,”陳恪笑道:“我給你十個人,讓他們幫你溝通全軍。”

“太好了!”趙宗績的憂慮一掃而去,大笑道:“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幾天後,趙宗績南下廣西,離開了汴京城。等再收到他的信時,已經入秋了……

這時候,秋季錦標賽拉開帷幕,六十四支精英球隊捉對廝殺,單敗淘汰,更強的球隊,更刺激的比賽,更激動人心的勝負,都牢牢吸引着汴京民衆的心。

在南薰門外五里處,矗立起一座在此時人看來,如龐然大物般的球場。儘管因爲趕工的緣故,其外觀還很粗陋,但能容納兩萬多人同人觀戰,自然創造出無與倫比的現場氣氛。

每輪比賽,組委會都會選取一場焦點戰,放在球場中。因爲想入場看球的人太多,組委會‘只能’採取售票的方式,讓觀衆憑票入場。仍舊是場場爆滿,收入十分可觀。

球場還修建了容納數百人的貴賓區,價格比普通票高上幾十倍,還是一票難求。陳恪早就琢磨透了有錢人的心理,知道這些人不是不在乎錢,但能在人前風光,顯出自己高人一頭來,便都捨得花這個錢。

根據賽會的猶太會計師測算,如果能修建足夠的球場,門票收入加上球場內銷售商品的收入,就能抵償所有的開銷。

這邊球賽如火如荼的進行,那邊又到了秋季經筵的時間。

這一年的經筵講官,有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和陳恪……與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一同講經,讓陳恪感到壓力山大。

其實他也不必妄自菲薄,因爲一本《尚書僞經考》,已經奠定了他經學大家的地位。登門求教或者挑戰的士子絡繹不絕,甚至有人要拜他爲師,只是陳恪太忙,竟沒有時間與他們深談。

去年他靠論僞一炮而紅,今年大家都想知道,他準備繼續朝哪本經典開炮。然而陳恪今年不破壞了,他將《小戴禮記》中的兩篇,《中庸》、《大學》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並列,稱其爲《四書》,今年經筵,他便講這個。

看過《尚書僞經考》的,都知道他對《中庸》和《大學》的推崇,現在見其拿出來與《論語》、《孟子》並列爲《四書》,趙禎便問道:“爲何要將這《四書》,從十三經中拿出來講?”

“十三經龐雜無比,有禮儀、有史書、有詩歌、有卜筮,固然無不浸透着先哲的精神,然而對於士子來說,想從詩歌、或者史書中,感悟出聖人之道,實在是既困難又飄渺。經典之混雜,恐怕是我宋儒。至今不能準確描繪聖人之道的重要原因。”

“所以微臣用了多年時間,從十三經中找出了這四篇專門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章,士子先專心鑽研《四書》,待其對聖人之道有所瞭解後,再去讀其他經典,自然其義自現,斷不會發生誤解。”

“哦,有點意思。”趙禎笑着看看衆臣道:“咱們就聽他講講,聖人是如何修齊治平的。”

衆大臣也紛紛點頭。

於是陳恪便開始講《中庸》,道:“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之定理。”

陳恪並非第一個強調《中庸》的,其實二程都很推崇此篇,只是兩人還沒到出成果的時候,便被他捷足先登了。

《中庸》之中,實乃包含着儒家修行的方法論,其所謂中庸之道,並非現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於介紹儒家修養人性的方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也包括介紹儒家作人的規範——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智、仁、勇等。

其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至德。

分割

下一更得明天上午發了。

第270章 司馬光第258章 雷厲風行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下)第261章 判卷第325章 醜聞(上)第203章 戲裡戲外第131章 歡宴不夜天第196章 小郡主第303章 汴京春寒(中)第298章 真相大白(下)第285章 獻土(上)第79章 岳陽樓第162章 對策第36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下)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上)第320章 空額(下)第294章 港口之爭(上)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上)第357章 祥瑞(上)第85章 醜聞第305章 談判(中)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下)第352章 和親(中)第134章 合謀第363章 凱旋(下)第375章 困擾(中)第36章 生意第8章 蘇氏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上)第307章 燕雲(上)第180章 應試之王第90章 趙宗績第163章 特立獨行第367章 破鼓(上)第51章 中巖書院第365章 齊王殿下(中)第7章 眉山尋父第251章 主考第367章 破鼓(下)第321章 點兵(上)第207章 感同身受第184章 鬥智第119章 賢王第276章 傳臚(上)第301章 全民偶像(中)第306章 使遼(上)第7章 眉山尋父第321章 點兵(上)第276章 傳臚(上)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中)第189章 觀禮第372章 似是故人來(中)第157章 柳老太爺的刀第275章 殿試(下)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上)第378章 賓天(上)第191章 解元鬥第248章 羣賢畢至第379章 白虎堂第357章 暗戰(下)第283章 困龍(下)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上)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88章 隨風潛入夜第29章 幸福會遠麼?第161章 理想第19章 關撲第306章 使遼(上)第184章 鬥智第325章 醜聞(下)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上)第282章 段氏(中)第308章 捺鉢(下)第130章 燈火上樓臺第317章 小妹進京(上)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下)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下)第351章 冬(中)第308章 捺鉢(上)第296章 最寶貴的財富(下)第211章 老包第369章 逆轉(中)第333章 大師(上)第290章 西線無戰事(上)第35章 給力!第125章 絕不放棄!第17章 忘不了第325章 醜聞(中)第81章 宿命的相遇第357章 暗戰(下)第361章 官司(中)第367章 破鼓(下)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上)第308章 捺鉢(上)第325章 醜聞(上)第285章 獻土(中)第64章 小妹第82章 驚變第291章 奇蹟之城(中)第327章 於心死(上)
第270章 司馬光第258章 雷厲風行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下)第261章 判卷第325章 醜聞(上)第203章 戲裡戲外第131章 歡宴不夜天第196章 小郡主第303章 汴京春寒(中)第298章 真相大白(下)第285章 獻土(上)第79章 岳陽樓第162章 對策第36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下)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上)第320章 空額(下)第294章 港口之爭(上)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上)第357章 祥瑞(上)第85章 醜聞第305章 談判(中)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下)第352章 和親(中)第134章 合謀第363章 凱旋(下)第375章 困擾(中)第36章 生意第8章 蘇氏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上)第307章 燕雲(上)第180章 應試之王第90章 趙宗績第163章 特立獨行第367章 破鼓(上)第51章 中巖書院第365章 齊王殿下(中)第7章 眉山尋父第251章 主考第367章 破鼓(下)第321章 點兵(上)第207章 感同身受第184章 鬥智第119章 賢王第276章 傳臚(上)第301章 全民偶像(中)第306章 使遼(上)第7章 眉山尋父第321章 點兵(上)第276章 傳臚(上)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中)第189章 觀禮第372章 似是故人來(中)第157章 柳老太爺的刀第275章 殿試(下)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上)第378章 賓天(上)第191章 解元鬥第248章 羣賢畢至第379章 白虎堂第357章 暗戰(下)第283章 困龍(下)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上)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88章 隨風潛入夜第29章 幸福會遠麼?第161章 理想第19章 關撲第306章 使遼(上)第184章 鬥智第325章 醜聞(下)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上)第282章 段氏(中)第308章 捺鉢(下)第130章 燈火上樓臺第317章 小妹進京(上)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下)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下)第351章 冬(中)第308章 捺鉢(上)第296章 最寶貴的財富(下)第211章 老包第369章 逆轉(中)第333章 大師(上)第290章 西線無戰事(上)第35章 給力!第125章 絕不放棄!第17章 忘不了第325章 醜聞(中)第81章 宿命的相遇第357章 暗戰(下)第361章 官司(中)第367章 破鼓(下)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上)第308章 捺鉢(上)第325章 醜聞(上)第285章 獻土(中)第64章 小妹第82章 驚變第291章 奇蹟之城(中)第327章 於心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