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宮,侍衛們大多退去,宮人們在院裡收拾着殘局。
進了大殿,承明帝直直盯着承明皇后,眼中神色不明。
他有疑慮,爲什麼會有人行刺皇后。因爲將趙鴻投入赤衣衛,他料定了皇后會來求情,他一直迴避着她。不想皇后此次卻有些出人意料,並未來給趙鴻求情。
可是這太意外了,歷次趙鴻被大臣彈劾,皇后都會想盡辦法爲他開脫。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他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不想爲個不成器的趙家子,傷了國體。
承明帝疑竇頓起。
皇后此時眼神閃爍,她在隱瞞什麼?若是被刺客所驚,卻不該如此遊移。
再說爲什麼會有刺客刺殺皇后,她到底隱瞞了什麼?
“皇后,此番驚嚇到了吧?”
承明皇后聽皇帝開口詢問,忙上前應對:“臣妾無妨,只是這歹人來得蹊蹺,臣妾擔心會對皇上不利。”
她一言倒讓承明皇帝后面的疑慮無法開口了,她也知蹊蹺,便道:“是呀,朕剛剛也聽聞歹人不爲求財,難道是想對皇后不利?”
“臣妾久居深宮,一個婦道人家,朝堂上的事也完全不通,對臣妾不利又有何用。”
“如今邊境戰事一觸即發,有南臨探子想混進宮來製造混亂也未可知。”承明帝故意提及南臨,想看看皇后有何反應,卻見她滿面疑慮,卻沒什麼特別之處。
“皇上,既然也猜到會有南臨人趁機搗亂,臣妾斗膽,肯請皇上一定要嚴察國舅一案,國舅斷斷不可能勾結南臨人,此番受損最大的明明就是趙家的產業。趙家只國舅一根獨苗,請皇上開恩,案件未明,且保全他的性命啊!”
皇后說到這裡跪地痛哭失聲。
承明皇帝見狀反倒放了心,若她一直不求,他反而覺得她是心虛。可此時她一見有機會就馬上開口求情,至少她是真不知趙鴻做了何事。
“皇后放心,朕自會讓他們待國舅小心些。”承明皇帝語氣緩了緩,見皇后還想開口,又吩咐宮女道:“還不快扶皇后進去休息,讓太醫去把個平安脈,爲皇后壓壓驚。”
皇后見狀,知他是不想再談,也只得謝恩起身,回了寢宮。
承明帝走後,皇后纔敢去密室,果然密室內的嬤嬤已盡數被殺,沈靈溪不知去向。
皇后擰眉,她想不出這玉樑,除了慕之楓還有誰會拼死來救她。看來外界傳言慕之楓對她用情至深,果不是謠傳。
命人秘密地將那些嬤嬤的屍體丟到外面,只說是混亂之中被刺客所傷,又將密室清理了,裝扮成一間清修的佛室,縱然真有人查起,只說是自己清修坐禪之處就是了。
至於沈靈溪,皇后卻不急着找了,她傷得有多重,她當然清楚。就算慕之楓再有本事,能將她救活,看清她那張傷痕密佈的臉恐怕也會厭棄了她。
一個毀了容的殘疾賤婢,難道還想活得像以前一樣光彩照人?哼,皇后陰冷一笑,能活下去恐怕都難。
只是今日太子的表現令人生疑,她雖然不敢相信自己的兒子會爲了一個女人與外人勾結,但又隱隱擔心他會被女人衝昏了頭腦。
轉念又一想,自己的兒子自己清楚。他一向做事追求完美,不管怎樣,也不會容得下一個臉上有疤的女人。
現在沈靈溪不在自己手中了,她反而覺得輕鬆了些。
再說沈相府,沈靈溪失蹤的消息,自然也無法瞞着沈鶴智。那日她向他討她母親的牌位,他便知道會有這樣一天。雖然惋惜失了一個助力,無法搭上慕之楓這條線,但總算不至於得罪了皇后。
一早又得了消息,說是皇宮遭了刺客。看來這一朝,玉樑必是個多事之秋。南方戰事,朝堂不寧,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預示着天下要亂。沈鶴智揉着有些痛的額頭,匆匆上朝去了。
而阮氏與沈玉麟自然也得了消息。
“母親,聽說刺客直接便去了皇后娘娘的鳳鳴宮。”
“難道是爲了那個賤丫頭?”阮氏有些不可置信。她自然不會信以沈靈溪會有人爲了救她,敢進皇宮刺殺。
“沈靈溪自病好之後就變得頗不簡單,我怕此事與她有關。”
“進宮刺殺皇后娘娘,那是誅九族的大罪,我不信會有人爲她做出這等大膽之事。”阮氏冷笑着。
沈玉麟沉默着點點頭:“母親,這幾日一定約束好姐姐,不要讓她出去生事。刺客到現在還沒捉到,我們不可掉以輕心。畢竟沈靈溪身後還有個慕之楓。”
阮氏雖不以爲然,還是點點頭。
玉樑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站了滿堂,獨獨缺了慕之楓。
承明皇后一直在鳳鳴殿聽着消息,聽說慕之楓沒有上朝更是肯定了自己的猜測,她越發的篤定昨晚的一定是他。
“聽說慕大人病了,去慕府送些賞賜。”她微笑着吩咐一旁的太監。
“是,娘娘。”太監不陰不陽的領命。
“好好看看慕大人是患了什麼頑症。”皇后娘不着痕跡地囑咐一句,太監心領神會的下殿去了。
大殿之上,朝會該議的事都議得差不多了,承明帝對昨晚刺客之事頗爲震怒,比那日市集被江洋大盜連搶了十幾家,還要震怒。
痛斥了京都府尹,撤換禁軍守衛長,發作大把的文臣武將。弄得朝堂之上人人戰戰驚驚。
刺客的事才掀篇,議到南方戰事的時候,慕之楓來了。
他與平時無異,只臉色蒼白了些,上殿給承明帝請了罪,只道突發急症,纔來晚了。
承明帝對他卻一向喜愛,不但未怪罪,還特殊許他坐着上朝。惹得一干人不滿。
而後才又迴歸正題,議起南方的戰事。
“南臨大軍還在集結,已分三路向玉樑邊境而來。邊境三座關城已開始備戰,大戰恐怕已不可避免,衆卿可有應敵之策?”
“玉樑與南臨一向修好,此番怕是有什麼誤會,臣以爲皇上可修書一張遣使前往南臨,化干戈爲玉帛!”一文臣出列說出自己的看法。
“你以爲有的商量,他會三路大軍齊發?路大人未免天真。”一旁一名武將冷哼一聲,頗爲看不貫文臣畏戰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