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踏足美洲

九一六年七月十四日早上七點鐘,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和護衛艦的掩護下,首批約五千人的登陸部隊終於踏上了美洲大陸。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迎接他們的不是如雨點般的炮彈,而是由朱建軍上校率領的特種兵大隊,以及八百多個美國大兵。

從十二號早上起,毛頭率領一百個特種兵,一路攻擊北上,只是,他們受到的抵抗並不激烈。那些美國大兵一開始還跟特種兵對打幾下,可是隻要傷亡稍微大一點,他們就乖乖地舉起手,走出藏身地,其爽快程度跟法國人有得一比。這些人當然也知道,來的只能是中國人,給中國人當俘虜,既不丟臉,也不會丟腦袋,頂多乾點兒苦活累活,等戰後由政府贖回就是了。

事後一問才知道,這些大兵根本就不是美國的正規軍。在一九一四年開戰以前,美國軍隊總兵力才五十多萬人,這兩年拼命徵兵,才勉勉強強達到了三百萬人的規模,要按人口比例算,跟西方列強簡直就沒得比了。美國的精銳部隊大部分已經或者將要派往歐洲,在國內只有百多萬戰鬥力相對較差的部隊,就連這些部隊,也隨時準備開赴歐洲戰場。阿拉斯加在美國政府的眼裡,只不過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布林頓根本就沒有想到林傑會把阿拉斯加當做突破口,因此派往那裡的,只是一些國民警衛隊士兵。而且還是剛剛徵召的士兵。這一千個基本上只能算是業餘軍人地士兵,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有工人,有農民,有商人,有漁民,甚至於還有一些用錢騙來的流浪漢。這些人在進行了一些基本的訓練之後,就被扔到了阿拉斯加。他們能有什麼戰鬥力?一路攻擊下。打死打傷的美國大兵不多。俘虜的倒有一大堆,活生生地把特種大隊的攻擊速度給拖了下來。等他們趕到特勒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十三號地早上,而毛頭他們地身後,竟然跟了約六百名俘虜。美國俘虜倒是挺守紀律地,不離不棄,大步流星地跟在中國人的後面。整整兩天,竟然一個也沒有逃路,還能幫助特種兵做飯,宿營的時候也很合作。打到特勒後,毛頭留下十個特種兵看守俘虜,自己帶着九十個小夥子直撲美國的炮兵陣地。特種兵就是特種兵,個人作戰能力以及相互間的配合,顯然要比那些烏合之衆要好得多。雖然防守炮兵陣地的美國人已經知道了消息。並且做了一些準備工作,可是仍然抵擋不住中國人的進攻。經過一番激戰,在付出了傷亡六個人地代價後。毛頭拿下了這個炮兵陣地,擊斃擊傷八十多個美國大兵,俘虜了兩百多個。

首批登陸部隊毫髮無傷地踏足阿拉斯加,這讓卓志軍中將高興得半死,特種大隊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立刻提高了不少。原來,這些特種大隊不是竹花枕頭,既中看又中用。卓志軍中將有些後悔,以前自己怎麼沒有想到要充分發揮他們的戰鬥力?在進攻海參崴的時候,如果先派特種兵出擊,幹掉幾個邊防哨所的話,說不定打頭陣的日本僱傭軍就不會遭受那麼大的損失。不過,想了想,死的反正是日本人,用不着心痛,特種兵可都是精挑細選出來地好小夥子,傷亡一個就夠卓中將心痛老半天了。

首批部隊登陸以後,事情就好辦多了。白令海峽就那麼寬,用不了幾天,自己現在手中地三萬多部隊就可以全部踏上美洲的土地了。按照計劃,陳劍大將手下的幾個軍,連同森口次朗地三十萬日本僱傭軍,都將越過白令海峽,攻入美洲。那個時候,美國人估計就要睡不着覺了。英國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加拿大可是大英帝國最大的一塊殖民地,雖然人口不多,可是資源豐富得可怕,對於大英帝國來說,加拿大的資源十分重要。現在中國人控制了印度洋,英國與澳大利亞和亞洲的聯繫基本中斷,要是加拿大再被中國人拿走,那英國真正夠能搶劫資源的地方,就只剩下非洲了。非洲是列強的爭奪重點,除了俄羅斯外,幾乎每個強國在非洲都有自己的大塊殖民地。被列強這麼一分,英國人能夠佔到的份額就少了不少,根本就沒有辦法支撐起這一次戰爭的需要。還有一點,英國本國的人口不是很多,能夠動用的兵力也少了點,殖民地的兵力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補充。殖民地被中國人一一搶走,等待英國的,就是滄爲二流國家的命運。英國人有着輝煌的過去,他們還想有着輝煌的未來,而他們那輝煌的未來,必須用殖民地老百姓的血肉墊着。

得到中國陸軍登陸阿拉斯加的消息後,布林頓總統兩眼一黑,差點兒暈了過去。沒有了阿拉斯加,對美國實力的影響不大,畢竟那只是一塊荒無人煙的地方,有時候,不少美國人甚至於會忘記了它的存在。關鍵是,中國人在美洲有了立足點,憑着那可怕的裝甲力量,中國人完全可以穿過加拿大,直接威脅美國本土。自建國以來,美國經歷了風風雨雨,可是卻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踏上他們的國土。現如今,巨大的威脅突然降臨在美國人民的頭上,一向過慣了好日子的美國人一時有點兒適應不過來。不少美國人走上街頭,遊行示威,要求政府退出協約國,與中國人搞好關係。可是,在已經宣戰的情況下,那裡有可能如此輕易地脫身?布林頓暗暗着急,他立刻聯繫了協約國的幾個老大,經過一番電報來往之後,布林頓決定,派出三十萬部隊,與駐加拿大的五萬英國軍隊和剛剛組建、正準備派往歐洲戰場的十萬加拿大部隊一起組成遠征軍,趁中國人立足未穩之際,儘可能快地把他們趕出美洲。同時,布林頓還下令,由哈爾西海軍上將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立刻出發,儘快消滅中國的太平洋艦隊,切斷阿拉斯加與亞洲的聯繫。由此,引發了發生在太平洋地區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戰,中途島海戰。

第14章 藉口(中)第51章 日本的情況(上)第40章 陰陽對話(上)第10章 出賣(中)第6章 戰前會議(11)第33章 視察(中)第13章 請德國人上船(4)第17章 突襲蘇伊士第50章 登陸(中)第24章 大棒和胡蘿蔔(上)第28章 啓航(下)第37章 水煮高盧雞(下)第22章 犬養太朗(2)第8章 出擊(中)第12章 鬼子的反擊(12)第31章 彙報情況(下)第40章 陰陽對話(上)第44章 利益第一(下)第24章 造反(2)第36章 晴天霹靂第33章 視察(中)第49章 總攻佈置(中)第21章 逃向盧森堡(下)第23章 孤注一擲(下)第19章 收復天津(3)第20章 收復東北第37章 德里郊外(上)第47章 火燒日本(8)第94章 啥是真正的賣國賊(下)第38章 泰米爾問題第46章 不利局勢(下)第21章 戰前會議(1)第16章 香山閒話(中)第50章 登陸(中)第21章 拿下大沽口(2)第42章 意大利人之夜(中)第2章 出兵(6)第2章 承德之役(9)第45章 反攻目標(下)第73章 口頭協議(二)第40章 倒黴的聯合艦隊(下)第3章 日本投降(3)第18章 海上攔截(下)第46章 戰後總結(3)第20章 拿下大沽口(1)第14章 對付日本人(1)第5章 戰前會議(10)第36章 聯軍會議(中)第44章 火燒日本(5)第48章 排雷第14章 迷局(下)第18章 偷襲(4)第1章 日本投降(1)第16章 攻打袁世凱(2)第40章 火燒日本(1)第9章 與英國人的談判第56章 衝突忽起(中)第14章 機會來了(上)第41章 趁火打劫(下)第6章 日本投降(6)第1章 回馬槍(上)第12章 好個誘餌第34章 攻佔科西嘉島(下)第43章 反攻目標(上)第14章 前奏第20章 黃海大捷第28章 美國援兵(下)第36章 登陸美國本土第22章 犬養太朗(2)第45章 惑敵之策(上)第13章 進軍亞平寧半島(中)第3章 出兵(7)第37章 掃墓(上)第23章 平定叛亂(下)第80章 轟炸倫敦(上)第31章 彙報情況(下)第10章 輕取海參崴(下)第20章 海軍建設第20章 日本內亂(下)第5章 戰前會議(10)第4章 美國人的反撲(上)第30章 戰場上的仁慈(下)第27章 約克的分析(下)第33章 仁慈,也是有回報的(下)第27章 美國援兵(中)第17章 偷襲(3)第9章 日本投降(9)第37章 中途島海戰(下)第47章 哈爾西的煩惱第37章 聯軍會議(下)第17章 圖爾奈之戰(上)第45章 總攻的時機(上)第2章 大戰前夕(中)第30章 外交舞臺(3)第25章 承德之役(7)第32章 踏足美洲第30章 攻佔種子島(6)第39章 梅川奈庫的野心(8)第4章 攻打北京(1)第19章 承德之役(1)
第14章 藉口(中)第51章 日本的情況(上)第40章 陰陽對話(上)第10章 出賣(中)第6章 戰前會議(11)第33章 視察(中)第13章 請德國人上船(4)第17章 突襲蘇伊士第50章 登陸(中)第24章 大棒和胡蘿蔔(上)第28章 啓航(下)第37章 水煮高盧雞(下)第22章 犬養太朗(2)第8章 出擊(中)第12章 鬼子的反擊(12)第31章 彙報情況(下)第40章 陰陽對話(上)第44章 利益第一(下)第24章 造反(2)第36章 晴天霹靂第33章 視察(中)第49章 總攻佈置(中)第21章 逃向盧森堡(下)第23章 孤注一擲(下)第19章 收復天津(3)第20章 收復東北第37章 德里郊外(上)第47章 火燒日本(8)第94章 啥是真正的賣國賊(下)第38章 泰米爾問題第46章 不利局勢(下)第21章 戰前會議(1)第16章 香山閒話(中)第50章 登陸(中)第21章 拿下大沽口(2)第42章 意大利人之夜(中)第2章 出兵(6)第2章 承德之役(9)第45章 反攻目標(下)第73章 口頭協議(二)第40章 倒黴的聯合艦隊(下)第3章 日本投降(3)第18章 海上攔截(下)第46章 戰後總結(3)第20章 拿下大沽口(1)第14章 對付日本人(1)第5章 戰前會議(10)第36章 聯軍會議(中)第44章 火燒日本(5)第48章 排雷第14章 迷局(下)第18章 偷襲(4)第1章 日本投降(1)第16章 攻打袁世凱(2)第40章 火燒日本(1)第9章 與英國人的談判第56章 衝突忽起(中)第14章 機會來了(上)第41章 趁火打劫(下)第6章 日本投降(6)第1章 回馬槍(上)第12章 好個誘餌第34章 攻佔科西嘉島(下)第43章 反攻目標(上)第14章 前奏第20章 黃海大捷第28章 美國援兵(下)第36章 登陸美國本土第22章 犬養太朗(2)第45章 惑敵之策(上)第13章 進軍亞平寧半島(中)第3章 出兵(7)第37章 掃墓(上)第23章 平定叛亂(下)第80章 轟炸倫敦(上)第31章 彙報情況(下)第10章 輕取海參崴(下)第20章 海軍建設第20章 日本內亂(下)第5章 戰前會議(10)第4章 美國人的反撲(上)第30章 戰場上的仁慈(下)第27章 約克的分析(下)第33章 仁慈,也是有回報的(下)第27章 美國援兵(中)第17章 偷襲(3)第9章 日本投降(9)第37章 中途島海戰(下)第47章 哈爾西的煩惱第37章 聯軍會議(下)第17章 圖爾奈之戰(上)第45章 總攻的時機(上)第2章 大戰前夕(中)第30章 外交舞臺(3)第25章 承德之役(7)第32章 踏足美洲第30章 攻佔種子島(6)第39章 梅川奈庫的野心(8)第4章 攻打北京(1)第19章 承德之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