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

步入金鑾寶殿的李良雖然稱不上萬衆矚目,但也絕對是焦點中的焦點了。

在上朝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低品級官員或回京述職的官員被臨時召見的,通常情況下是不會引起這麼多的人注意的。而李良之所以這麼受人關注,首先是大殿之內包括六部尚書在內的衆多官員之中認識李良的人不在少數,其他的人就算是不認識的也聽說過他的名字,從某種意義上講李良也算的上是這半年多來的風雲人物了。教唆十八皇子帶着一干人毆打敵國王子致使人家率大兵壓境進行報復,領兵禦敵在自身傷亡很少的情況下把勾斐的傾國之兵圍困於兩界關內,還有最近流傳很廣的……弒父囚兄事件。這些事情隨便那一件都是茶餘飯後必不可少的談資啊!

而最主要的一點在於,現在是什麼時候?是即將退位的皇帝老爺子健宗在佈置‘身後事’,在這個皇權更迭的敏感時刻,一個小小的禮部官員忽然被健宗皇帝點名召喚到了朝堂之上,其中的奧妙又有幾人猜得透呢?

相比較大多數官員,這大殿內有五個人對李良在此時出現在大殿上的心態最爲複雜。

十八皇子鄭憲很是崇拜的看着李良,李良用草給他編制的那個蟋蟀如今已經乾枯斷裂的不成樣子了,但他仍舊仔細的保存在一個精緻的盒子裡。這幾個月李良在兩界關率兵禦敵,沒有故事聽的鄭憲只能反覆的回想以前的那些老故事了,而且基本上都會把自己換位到故事裡成爲主角。本來這也沒什麼,別說半大的孩子了,就是成人也經常幻想自己某某故事裡的男女主角,可是放到鄭憲身上這問題就來了,至於什麼問題以後再細述,反正現在的鄭憲對李良已經是崇拜的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已經搞不清楚自己還是不是大唐皇子的十四皇子鄭德十分矛盾的看着李良,這個被文老太監推崇的人才如果能爲自己所用該有多好。鄭德對李良出現在這個場合裡一點也不意外,因爲按照文佑的分析,李良是用來牽制十三公主鄭天虹的。現在健宗皇帝既然已經宣佈退位爲太上皇,並且正式冊封了長公主,那麼李良勢必被推到前臺來。

十三公主鄭天虹滿心不是滋味的看着李良,擁有超強政治敏銳的她清楚的能夠預見,這個人未來會是自己的一個強大的政敵,而究竟能強大到什麼程度就要看父皇今天會給他什麼權力了!而眼看着自己的對手壯大而不能扼殺在萌芽時期,鄭天虹的心中的滋味又怎麼會好受呢!

十二皇子鄭柘惡狠狠的盯着李良,本來十一家國公好好的支持被這個人攪和沒了。

九皇子鄭滎平靜的看着李良,作爲年紀最長的皇子,已接近三十歲的鄭滎在心態上目前最好。在他看來,父皇今天宣佈退位,那麼皇位的繼承人幾乎可以肯定是自己了,因爲最大的競爭對手十二弟就是因爲和李良過不去而失去十一家國公的支持,從過年的時候衆位國公反常的沒有派人去他那裡問候就可以證明這個推論。而李良的才幹也讓鄭滎十分的看好,有這樣一位才能卓著的人輔佐自己,一定能讓自己在今後的執政生涯中省不少的心。

在衆人目光的逼視下,饒是李良心理素質不錯,他的小心肝也是撲通、撲通的連連加速。好不容易從門口‘挪’到了大殿中央在李良要下跪行禮的時候,就聽健宗道:“免了!”

“嗯?”李良就是一愣,這上殿可以不跪以前倒是聽說過,不過享受過這種待遇的好像都是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或是勢力已經壓過皇權的權臣,這兩條他是那一個也沾不上啊。

就在李良愣神的功夫裡健宗神色複雜的看看李良後又道:“來人,將鎮國金鐗請下來!”

隨着健宗的一聲令下,四個太監擡了個梯子爬上了房樑將懸掛在上面的黃綾包裹着的東西取了下來,然後由司禮大太監小心翼翼的從盒子裡將塵封了兩百年的鎮國金鐗取了出來雙手呈獻上去。將黃燦燦的鎮國寶鐗抱在懷裡,健宗說道:“誰能告訴朕,這是什麼?”

年輕一點的大臣都忍不住私下嘀咕道:“是什麼?您剛纔不是說了嗎——鎮國金鐗啊!哎?可這鎮國金鐗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

說到底,這大殿內知道知道健宗所拿的‘鎮國金鐗’是什麼玩意的還真沒有幾個,但一些個上了年紀的老臣卻是知道有這麼個東西存在的。

鎮國金鐗又叫打皇蟠龍鞭,長三尺三寸,握柄八寸,雲翼護手後的雲柱之上纏繞着長約一尺二寸的五爪金龍,從龍口處吐出有十三節成竹節狀的‘舌頭’。這東西據說在大唐立國之時,由唐高祖以黃金百兩鑄造而成。當時羣臣問高祖,爲何要造此物,高祖把眼睛一瞪道:“老子高興!”

後來高祖之子,也就是大唐的第二位皇帝問:“此物何用?”

“準備送人!”高祖皇帝拿着鎮國金鐗在兒子的屁股上比劃道:“持此鐗之人可上打君下打民,中間打百官!打死人不償命,打死個皇帝去一節!”

皇太子玩笑道:“此鐗有十三節,那不是可以打死十三個皇帝嗎?”

高祖皇帝摸着皇太子的肩膀得意的說道:“錯了!等十三節都打沒了,再新鑄上十三節就行了!”

“那不是有多少皇帝都不夠打的啊!”深知父皇一言九鼎(流氓成性)的皇太子意識到這不是鬧着玩的,就驚呼道:“父皇……您立的那個十年幹掉一個王爺的規矩已經夠狠啦!怎麼又弄出這麼個東西來,您還讓不讓子孫活啦!父皇……您可不能這樣啊!父皇……啊呀!”

“放開你老子的腿!放開……!”高祖皇帝氣的擡手就朝着太子腦袋來了幾下,把太子揍的快成如來佛祖之後道:“素質!注意素質!”

不過皇太子雖然捱了揍,但他勸阻的目的似乎達到了,高祖皇帝終究是沒把這東西送人,只是命人將鎮國金鐗用黃綾裹了懸掛於皇帝寶座正上方的大梁之上,就不見下文了。最初的時候還有人議論一下此事,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除了每年負責擦拭的太監外幾乎沒有人再去注意這傳說中的鎮國金鐗了。當然,含飴弄孫的時候,知道這些事情的人偶爾也會想起來此事,不過也只是把這件事當作高祖皇帝衆多的逸聞趣事之一講給後人聽。

卻說面對健宗的發問,不管是知道的還是不知道的都沒有做聲。

“看來是沒有人知道了,那麼朕來告訴你們。”健宗手持鎮國金鐗道:“鎮國金鐗又名蟠龍鞭,乃高祖皇帝以純金所鑄,龍身之上有高祖手書的……五個金字,持此金鐗者如高祖親臨,可上打昏君下打佞臣。高祖皇帝有言,‘大唐至尊,金鐗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孤零零站在大殿中央的李良差點沒暈過去,這是鎮國金鐗還是屠龍寶刀啊?

健宗步下玉階將疑似屠龍寶刀的鎮國金鐗往李良手裡一塞道:“歸你了!”

“啊!”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李良差點把這寶貝給扔出去,‘這……這……這……和當初的約定不一樣啊?’當初健宗和李良說好了,只要他能辦成約定好的事情,就封一個爵位等同國公的——無憂候給他,另外就是將東海之濱的一座有十五萬人口的島嶼給李良作爲永久封地,而最關鍵的是島嶼上面有兩個已經探明但還沒開採的金礦。可現在聽健宗話裡的意思,金礦好像沒有,得到是根金鐗。

“父皇不可!”剛剛被冊封爲長公主的鄭天虹站了出來。

這個時候鄭天虹不能不說話了,這件事對在場的其他人的影響都不大,沒有人會冒着以後被擁有鎮國金鐗的李良報復的風險出來阻止的。如果五王和十一家國公都在的話,至少五王一定會出來反對將這個勞什子鎮國金鐗給李良的,而衆位國公處於各種考慮就算不出來反對也會保持沉默的,但偏偏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有權否決皇帝決議的人全都不在京城。其實說來說去,最受影響的當屬她這個長公主莫屬了。本來按照大唐的祖制,等新皇登基之後,鄭天虹就是凌駕於五王和十一家國公頭上的實權人物了,但現在健宗把衆人遺忘的鎮國金鐗翻了出來送人了。如果她再不出來阻止的話,那麼不但她這個長公主在以後碰上李良就只能退避三舍委曲求全,這大唐過上十幾年是姓鄭還是姓李那就不一定了。

鄭天虹道:“請父皇三思,鎮國金鐗怎能輕易賜人!”

健宗擺手道:“朕意已絕,豈能更改!退下!”

鄭天虹見父親如此堅決,知道已無可挽回,心裡這個着急勁就別提了。回身看了看四個兄弟,發現十八弟鄭憲在好奇打量着李良手裡的鎮國金鐗,十二哥鄭柘的眼睛直往空着的寶座上瞄,而九哥鄭滎和十四弟鄭德兩人來了個眼觀鼻,鼻觀口。再轉過去看天鷹軍團的主帥邢從甫、六部尚書以及掌管京城五萬羽林軍的羽林軍統領,卻發現這八位大人是面色如常,顯然是事前清楚健宗皇帝今天會這麼做,或者至少得到過某種暗示。想想也是,這些人都對健宗忠心耿耿的絕對心腹,健宗皇帝不可能不和他們打個招呼就盲目的行動。

在健宗父女倆較勁的時候,如墜雲霧的李良得空看了看手裡的鎮國金鐗,這越看越是高興。‘純金的啊!這玩意值錢啊!’雖然黃金還不是直接流通的貨幣,但先不說這東西的文物價值,光百兩黃金折算成銀子的話也有好大一堆。金礦沒了就沒了吧,不是有那麼句話嗎‘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當李良看到金龍身上據說是高祖皇帝親手所書的五個大字後,李良終於明白剛纔健宗爲什麼在提到這五個字的時候停了一下後就一言帶過了。這金龍身上明晃晃的歪七扭八的五個大字——‘如老子親臨’!

眼見四個兄弟是一個指望不上,孤立無援的長公主終於明白父親爲什麼遲遲不立太子了。但是您不立太子就自己好好的當皇帝啊!這會怎麼又非要退位當什麼太上皇?您要當太上皇也行,可幹嗎又

要將鎮國金鐗送人啊?爲什麼啊?難道這兩百年的鄭氏大唐就要斷送在這一刻嗎?鄭天虹可以預見,手持鎮國金鐗的李良將一個個忠於大唐的官員斃於殿前,當滿朝都是他的黨羽的時候,這個由她祖先親手所制的金鐗下的最後一個亡魂就會是坐在皇位上的鄭氏子孫。

‘這可怎麼辦?高祖皇帝啊!我的親祖宗!您怎麼留了這麼個東西下來啊!這可怎麼辦啊?’急得眼淚都快要出來的鄭天虹,一邊埋怨死了一百多年的高祖皇帝一邊苦苦思索着如何才能遏止住李良,急切間她忽然想到,在她的記憶中的確在高祖的金書聖卷裡看到過這幾句話,高祖皇帝是說過‘大唐至尊,金鐗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不過在皇族密典裡面似乎記載着這幾句話並不是全部的話語,在這之後高祖皇帝應該還講了兩句話的,而這兩句話恰恰提到了能夠約束鎮國金鐗權威的一件東西!但是急切之間鄭天虹卻想不起來這兩句話到底是什麼,而那東西又到底是什麼。

“賜李良鎮國金鐗一事,朕已經在今早命人昭告天下了,此刻揹負朕的退位詔書和賜李良金鐗的聖旨的皇家驛卒已經奔赴全國了!虹兒,還不退下!”健宗呵退了女兒後對着李良手中的金鐗深施一禮後對李良道:“大唐的未來就託付給你了,朕要到後宮當太上皇去了。”

說完這句話後健宗皇帝轉身就往殿外走去,眼看着已經宣佈退位爲太上皇的健宗離去,大殿內的衆人總覺得好像缺了點什麼……可是到底缺點啥呢?

“父皇留步!”長公主鄭天虹喊道:“您還沒講明,由那位皇子來繼承皇位啊!”

可不是嗎!這健宗皇帝宣佈了退位,而得到鎮國金鐗的李良和被冊封爲長公主的十三公主可以看作是正副輔政大臣,但最爲關鍵的一點,這新君由誰來當呢!

太上皇健宗在大殿門前停下了腳步,頭也不會得揮手道:“新君的人選就由李良從四位皇子之中選定吧!”說完徑直而去,那架勢怎麼看怎麼象是眼不見心不煩。

健宗拍拍屁股走人了,把個爛攤子就甩給了呆若木雞的李良了。

衆人的目光再次交匯到了李良以及他手中的鎮國金鐗之上。

鄭天虹強壓心中不安來到李良近前道:“李大人,國不可一日無主,既然太上皇有旨讓你從皇子之衆選擇新君,那麼就請你指定人選吧!”

李良心中是暗自叫苦,今天的情況太詭異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健宗會來這麼一手,不但莫名其妙的給了他一把什麼鎮國金鐗,還將選取新君的事情也讓他來做!如果不是剛纔輕輕咬了下舌尖,有疼痛感證明這不是在做夢的話,李良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一場意淫的超出了自己想象的夢境。

眼見李良對自己的話置若罔聞而在哪裡發愣,鄭天虹狠不得立刻用長公主的名義下令將他拉出去砍了,但是偏偏此人懷裡抱着把讓她不敢輕舉妄動的鎮國金鐗。銀牙咬碎往肚裡咽的鄭天虹再次說道:“李大人,烽火臺狼煙四起,爲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請你儘快從皇子之中選定新君!”

前吏部尚書胡晡卸任後,目前六位尚書中資格最老的當屬申鴻逸了,在他的帶領下六位尚書也來到李良近前道:“請李大人依照太上皇旨意行事!”

邢從甫元帥和羽林軍統領這兩位雖然沒講話,但是卻以行動表示了對李良的支持,就見他們畢恭畢敬的對着李良手中的鎮國金鐗行了軍禮之後一左一右的站到了李良身後。

這可叫李良做了難了,四位皇子之中以十八皇子和他關係最好,本來按他所想直接指定由小鄭憲當這個皇帝就行了。可是當他來到四位皇子面前的時候,鄭憲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竟然又是搖頭又是往後躲,而且就在李良不顧鄭憲的暗示想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要把他推上皇位的時候,小鄭憲忽然對這李良行禮道:“李大哥,這裡應該沒我什麼事情了,我先去陪父皇了。”說完後很不給李良面子的跑出了大殿。

看着鄭憲連蹦帶跳的如同一隻小兔子一樣消失在殿門外,李良無奈的搖了搖頭後將目光轉回到了剩餘的三位皇子身上。

“究竟該選誰呢?十二皇子就不用考慮了,按照親疏程度上來看,十四皇子好像不錯!”李良想到這裡不由自主的把目光鎖定在了鄭德身上,大唐新君的人選呼之欲出!

(待續!本章中健宗匪夷所思的行爲將會在今後的故事裡逐漸做出合理的解釋!)

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一零三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 上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五十一 章第 四 章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六十 章第五十四章 從前有個太監(全)第 十六 章第 九十五 章 疑惑的新君第 七十二 章 情況怎麼樣了第 五十一 章第 七 章第 五十八 章 大事件和聖旨第 一二八 章 卸磨殺驢嗎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五十二 章第 十四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二十一 章第 八十三 章 十字坡第 十八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上)第 六十二 章第 四十九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二十七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一二九 章 太上皇的決斷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中)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上)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上)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二 章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 五十二 章第 六十六 章第 五十九 章第一零四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下第 六十六 章第 二十六 章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六十四章第 五十三 章第 二十七 章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六十四章第 五十 章第 二十五 章第 六 章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五十四章 從前有個太監(全)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六十四章第 四十九 章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二十一 章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一二八 章 卸磨殺驢嗎第 四 章第 一一三 章 一夜三窺聽第 十六 章第 一二八 章 卸磨殺驢嗎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三十三 章第 三 章第 一一八 章 避暑勝地第 二十六 章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四十 章第 五十五 章 寫本書叫葵花(全)第 一零八 章 小王爺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二 章第 五十七 章第 五十一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三十三 章第 八 章第 四十 章第 十三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十四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上)第 十五 章第 五十二 章第 八十七 章 鎮國公的家事第 四十九 章第 四十一 章第 六十六 章第 十二 章第 十三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五十六 章 老皇帝和老臣
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一零三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 上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五十一 章第 四 章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六十 章第五十四章 從前有個太監(全)第 十六 章第 九十五 章 疑惑的新君第 七十二 章 情況怎麼樣了第 五十一 章第 七 章第 五十八 章 大事件和聖旨第 一二八 章 卸磨殺驢嗎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五十二 章第 十四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二十一 章第 八十三 章 十字坡第 十八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上)第 六十二 章第 四十九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二十七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一二九 章 太上皇的決斷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中)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上)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上)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二 章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 五十二 章第 六十六 章第 五十九 章第一零四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下第 六十六 章第 二十六 章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六十四章第 五十三 章第 二十七 章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六十四章第 五十 章第 二十五 章第 六 章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五十四章 從前有個太監(全)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六十四章第 四十九 章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二十一 章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一二八 章 卸磨殺驢嗎第 四 章第 一一三 章 一夜三窺聽第 十六 章第 一二八 章 卸磨殺驢嗎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三十三 章第 三 章第 一一八 章 避暑勝地第 二十六 章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四十 章第 五十五 章 寫本書叫葵花(全)第 一零八 章 小王爺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二 章第 五十七 章第 五十一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三十三 章第 八 章第 四十 章第 十三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十四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上)第 十五 章第 五十二 章第 八十七 章 鎮國公的家事第 四十九 章第 四十一 章第 六十六 章第 十二 章第 十三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五十六 章 老皇帝和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