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

李良的問題把何無坪給問住了,他撓了撓頭道:“這從何猜起啊!”

“就從我剛纔給你說的事情猜起吧!”李良提示到。

雖然得到師傅的指點,但是何無坪還是一頭的霧水,他凝神苦思不得答案。

看到眼裡李良是連連搖頭,這笨啊……難怪差點讓人賣了還樂着替人數錢呢!以前這個徒弟是沒當會事,不過既然現在正式把他收爲了弟子,這以後可要好好教誨一番了。從李良在圍棋學校的教小孩子學下棋的經歷上,他知道這啓發式教育要比填鴨式教育要好的多,所以他再一次提示道:“記得不,以前我給你們講過一個故事,叫做說曹操、曹操到。”

這好爲人師是人類的通病,能有幾個人在旁邊聽自己的瞎白活,那也是一種享受,所以在鶴院線來無事的時候李良會變通一下講些故事,當然時間和地點都騰挪到了上古時期。

“先生剛纔是在講張房的事,可是張房已經亡故了啊!而且這年齡也不對啊!”何無坪邊說邊小心翼翼的看着師傅那張恨鐵不成鋼的臉,當他低頭去看那自稱姓常的黑衣人的時候,發現他的臉色變得十分的蒼白。腦子裡靈光一現,用力的拍了一下頭,他道:“學生明白了,他即使不姓張也和張房有很大的關係。”

‘孺子還可教啊!不錯,離標準答案不遠了。’李良鬆了口氣對許靖說道:“許靖,你認爲無坪猜得對嗎?”

許靖道:“應該不錯,此人能瞞過衆多高手和下官的耳朵來到大人營帳外偷聽,應該有控制氣息的方法。但是在聽到大人提起張房時卻露了形跡,這已經說明他和張房關係非淺。三年前張房的兒子張智在到山中爲其父求藥的時候失足落下山崖,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如今看來,此人很有可能就是張智了!只是據以前的情報說講,他應該是個十分文雅之人,不知爲何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你們胡說些什麼啊!”那人道:“大爺我那是因爲岔了氣控制不住氣息才被你發現的,關張將軍什麼事。”

李良道:“張智啊張智,你的名字裡不愧有個智字,也不愧是智將張房的兒子。從你發覺形跡暴露就擔心被人聯想到你的身份就假作岔氣,然後故作粗俗,以預先佈置的疑兵爲後盾想要敲上一筆。可惜啊……若非你是在我們提到你父親的時候露了形跡,我很可能真的上你的當,即便不給你錢也不敢把你怎麼樣。”

到了這種地步張智知道再怎麼強辯也無濟於事了,他乾脆豁出去了說道:“原來你們知道雞鳴狗盜兩位叔叔的存在,難怪你能識破我的疑兵之計。”

李良道:“不錯,你父親有兩個重要屬下,口技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在你假死脫身之後不久他們先後告老還鄉隨後就不知所蹤了。從剛纔來看,應該是來聽吧!這兩位的口技的確不凡,竟然能製造出這麼大的動靜,說實話,如果不是在我絕對不相信在我大唐境內會有如此規模的強盜存在,我可能真的就上了你的當了。可惜這是在大唐,不要說三千人的強盜了,就連不久之前的百姓起義,最大的一股也沒有這樣大的規模。”

張智苦笑道:“誰讓你帶了五百護衛啊!本大爺原來只想你是個出行的膏粱子弟,若是偷盜不成只要嚇上一嚇就可得些金銀,這才讓兩位叔叔弄出如此大的動靜,沒想到竟然會落到如此地步。”

李良道:“好了,張公子,這裡已經不是豐國的疆域而是大唐的天下了,你不必顧忌什麼,儘可大膽的報出自己的姓名了!來人給張公子鬆綁!”

解開繩索後張智抱拳施禮道:“張智見過相國大人。”

李良道:“原來你早就知道我是誰了。”

張智道:“實在慚愧,張智初到帳外窺聽時就知道大人的身份了,原想悄悄的離開卻聽到大人在談論家父的死因,所以忍不住繼續偷聽知道露了行藏。”

說到這裡張智忽然跪倒在地道:“感謝大人解開張智和家父多年心中的疑惑。”

李良俯身將張智摻起來道:“張公子不必如此。”

張智感激涕零的說道:“七年前家父爲解救深陷重圍的韋岑身受重傷,事後就有所懷疑,但韋岑老兒對家父噓寒問暖,還請來宮中御醫爲家父診治,所以家父認爲只是自己多慮了。可後來……。”

原來張房所受的傷雖然很重,但只要經過一年半載的好生靜養還是能夠痊癒的,可是一心要置張房於死地的韋岑那裡會容得他安心靜養,所以做出關愛下屬的樣子收買人心,一面給張房派了很多十分勞心勞力的差事,致使張房在兩年前終於救傷復發不治而亡。而張房在死之前的頭一年也認清楚了韋岑的用意,他並不擔心自己,也不怪韋岑,因爲他十分感念韋岑以往對自己的恩惠,但是他卻擔心在自己死後韋岑轉手對付兒子張智以及一干下屬,所以才安排張智假死脫身,並讓和自己有過命交情的軍中弟兄陸續離開軍營。

這些前鐵血軍的老人除了當兵打仗什麼都不會,而且在不知道韋岑到底是處於什麼原因要對付張房的情況下,西面韋岑能控制的地方也不敢停留,一羣人推舉張智爲主事之人千里迢迢的來到豐唐兩國的邊境上落草爲寇。戰事一起,豐唐兩國兵力調動頻繁,他們老的老小的小兩百多口人在山上是待不下去了,只好沿着人煙稀少的地方來到唐國。因爲戰事的原因,唐國已經下令讓城外的居民遷移到了有城牆掩護德城鎮中。囊中日漸羞澀卻有沒有打劫對象的張智他們就碰到了在野外露營的李良了,開始的時候他們也沒打算硬搶,只是想着讓輕功了得的張智到營裡看能不能偷點銀兩什麼的,好到城鎮中去買些吃的,可沒想到東西沒偷到,備用的疑兵之計也被識破,就連張智也給搭了進來。

廢話不再多說,如今的張智他們可以說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若只是張智一個人,還好一點憑他飛檐走壁和不凡的才智那裡都可去得,但是他身後還有一大家子人要養呢。那些叔叔嬸子們都已經是四十多快五十的人了,這個年紀要是放到地球上那正值壯年,可是在這個普通百姓年齡只有四十來歲的時空裡已經是老人了,再這樣居無定所之下也不是辦法。如今見到大唐相國李良如此的睿智,輕描淡寫的就破解張智父子多年也想不通的事情,所以張智就在徵得了幾位叔叔的同意後向李良表示想要投身門下。

平白無故撿了個人才這種好事李良怎麼會不答應,從今天張智的表現上看還是可圈可點的,若非運氣不好,想要抓住他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露營地耽誤了半天,派人將那些派不上用場的送回了鎮國公的封地安置後,李良才率領着擴大了的隊伍向既定目標挺進。

雞鳴、狗盜兩位自然是要帶着的,也見識了這兩位是如何利用工具(簡易的喇叭)只用三十幾個人就能製造出千軍萬馬的動靜來。在見識到兩人本領後,這一路上李良對他們兩位是十分的尊敬,這讓他們二人很是感動。這兩人是街頭賣藝的出身,口技了得卻又倍受歧視,除了已故的張房外沒有幾個人看得起他們兄弟倆。就連以愛惜人才爲名的豐國大將軍韋岑,除了在開宴會的時候把他們招過去表演一番外,平時根本不拿正眼看他們。

李良知道這些後暗笑韋岑不識貨,這兄弟兩個的口技是如此高超,要是放到傳媒發達的時代那就不是上不得檯面的下九流街頭賣藝的了,而是表演藝術家了。而且像這樣有特長的人雖然平時沒什麼用,可到了關鍵時刻卻指不定能派上什麼大用場呢。

這邊李良在馬不停蹄的趕路,另一邊蒼茫關那裡韋岑已經開始向後撤兵了,豐國大軍譭棄盟約停止攻打唐國的消息在他們約定出兵的前一天首先傳到了衛國大軍處。

衛國的統兵主帥並沒有破口大罵韋岑不地道,說白了衛軍和豐國人也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他們早就已經做好了如果情況有變就立刻退兵準備工作。所以在很客氣的將韋岑派來通知的使者送走後,他就找來了英無風商議,大概意思就是既然豐國已經退兵,那麼是不是我們也回國算了。

英無風衡量了半天后是連連搖頭,這兵是要退的,可是現在卻不識時候,因爲從時間上算明天燕國就會出兵向唐國腹地進軍了,此刻根本來不及通知他們說是計劃變了,大夥撤退算了。

豐國可以捨棄盟友退兵,可是衛國不行。因爲這協同出兵的時間是衛國定的,而衛國皇室的榜樣下,上行下效信奉天地鬼神到了癡迷地步的衛國人是很講究誠實守信的,至少面子上是這樣。所以怎麼樣也要做個樣子,到唐國的地面上溜達一圈牽制一下唐國的兵力才能給世人也給國人一個交待。

主帥對英無風的見解是十分贊同的,畢竟捨棄盟友的名聲不好聽。他們可不像韋岑那樣,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在商議之後,他們決定一方面派人儘快通知燕國,另一方面組織兵馬按時出關到外面鍛鍊一下部隊的行軍能力,以便爲即將到拉的退兵行動打好基礎作好準備。

到了此刻,三國聯軍攻唐已經成了半個笑話,真心真意要攻打唐國的只剩下燕國人了。

連山關的燕國主帥郝黔正摩拳擦掌等待出兵時刻的到來,而縱觀燕軍的士氣也很是高昂,多年不克的連山關輕而易舉的拿下了。亞君侯郝黔不但對此次有功之士發放了大筆的賞銀,同時還承諾,等大勝歸朝之時,所有參戰將士都會根據戰功的不同得到一塊上好的水澆地,讓大家從此後再也不會因爲買不起好米好面而發愁。郝黔的這一招是很厲害的,基本上可以和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媲美了。一干士兵們恨不得前天就出兵、昨天打勝仗、今天就得到田地,一個個嗷嗷叫着請戰。

見到士卒有如此高昂的士氣,郝黔更添了幾分把握。雖然對豐、衛兩國私下改變既定的作戰計劃不滿,但唐國的主力就是不出現,也讓他十分的難受,先打一打再說也好。

郝無憂對父親如此的信心滿滿很是憂慮,在他看來唐軍面對大規模入侵始終不見動靜太過詭異了。所以拼着捱罵,還是向郝黔進諫了幾句。不過他沒有直截了當的說,而是拐了彎,他把最近燕、豐、衛三國國內分別有謠言流傳的情況告訴了郝黔,並指出在這樣的時刻,三種謠言同時出現,這一定是唐國人所用的計謀。一旦某一國上當退兵的話,那麼就對我們燕國太不利了。

郝黔對兒子的話是一點也聽不進去,但同樣他也沒有直接了當的訓斥郝無憂。只是說道:“謠言畢竟是謠言,不要以爲爲父沒有防備,在謠言出現之前爲父已經料到唐人可能行此奸計,已經作了準備。對待衛國、我已經買通了衛國最有名望的幾個巫師,若衛國君主問卜的話自然會說對我們有利的話;豐國那裡,郝國丈雖然和韋岑不合,但是打下唐國對他還是很有好處的,我答應他待此戰了結後會出面調解雙方的誤會,而郝國丈他再怎麼說也和我們是同宗的血脈至親,對於此事是十分的支持,他承諾我在此戰結束之前絕對不會對付韋岑的;至於趙國來攻打我們的那個謠言嗎……唐國人那裡知道,爲了防止趙國人真的來犯,除了加強那裡的防守外,爲父還和趙國人作了一筆交易,只要他們不在我們攻打唐國時添亂,那麼就在戰爭結束後歸還當初佔領他們的那些土地人口!怎麼樣……現在你放心了吧……區區李良單憑那些雕蟲小技怎麼是爲父的對手,嘿嘿爲父過的橋比他走的路還多呢!”

聽了郝黔的安排,郝無憂是心中稍定。而在這燕軍之中和何無憂同樣對郝黔的軍事行動持有疑慮的還有另外一個人,他就是歐陽無雙。

但是歐陽無雙是不會去自找沒趣的,他作爲歐陽氏家的代表,所能做的和必須要做的就是鞏固歐陽世家的利益。

月落日升,約定出兵的時刻終於到來了,在連山關前面對數十萬大軍,郝黔信心十足的下令全軍進發。

還不知道自己的主攻方向已經爲李良看穿的郝黔將燕國大軍分成五路,同時向五個唐國城池進逼。

隨着燕軍的行動,唐軍也動了起來,其實這種行動早就已經暗地裡開始了,附近的居民已經在轉移到了後方,各處可能受到攻擊的城池內除了少量的駐軍外,可以說是空城一座。大小糧倉被倒上了火油,尤其是燕軍最想得到的那裡,更是不惜血本的將大量的火油倒了一遍又一遍。

大戰一觸即發,李良一行人卻在路途之上奔波不停。在此期間,他們收到了一個好消息,被地虎軍團圍困在兩界關內的勾斐人終於挺不住了。其實勾斐人的糧食早就沒了,能挺到現在實在是不容易。爲了節約糧食,勾斐王子潘明凱曾下令將受傷的士卒殺掉製成肉乾充飢,後來就殺有病的,殺身體弱的,將兩界關的勾斐人殺的是人人自危。最後勾斐將領忍無可忍,終於聯手將潘明凱拿了送到城外投降。到此時勾斐大軍竟然只剩下了不到十萬人,那景象之悽慘讓人是目不忍睹。

勾斐人的投降使得地虎軍團能夠騰出手來北上,也讓李良手裡有了充足的兵力,所以他立刻下令讓地虎軍團向衛國那裡移動,配合當地軍隊防止衛國人進犯。

心情愉悅的李良還讓人給嶽闊捎了口信,說是要等着喝他這個大唐的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喜酒呢。

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五 章第 五十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九十七 章 少年主事第 十一 章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第 六十三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八十 章 虎妞與駱駝第 九十八 章 疑問重重第 六十三 章第 四十六 章第 五十二 章第 一零二 章 御史城第 六十八 章第 四十一 章第 八十七 章 鎮國公的家事第 三十六 章第 二十二 章第 六十三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七十六 章第 一二零 章 月下劍舞第 五十五 章 寫本書叫葵花(全)第 四十三 章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第 四十七 章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六十九 章第 十二 章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 九十 章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 三十六 章第 七十四 章 無悔的老將軍第 六十三 章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八十七 章 鎮國公的家事第 十八 章第 二 章第 一一五 章 貴姓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四十六 章殘念第 六十八 章第一零四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下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 九十 章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 三十一 章第 六十六 章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 八十六 章 連環計第 一一一 章 睜眼說瞎話第 七十九 章 兩位嶽元帥第 一二二 章 公主理政 下第 二十八 章第 一一一 章 睜眼說瞎話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上)第 五十三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中)第 十五 章第 一二零 章 月下劍舞第 一二九 章 太上皇的決斷第 三十二 章第 十九 章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四十七 章第 三十九 章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下)第 九十一 章 文衛的後手第 四十七 章第 十九 章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下)第 一零七 章 我們都是蛀蟲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下)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九十 章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 六十七 章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一一一 章 睜眼說瞎話第 十一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上)第 五 章第 五十二 章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五十八 章 大事件和聖旨第 九十三 章 風起雲涌第 三十 章第 三十一 章第 五十五 章 寫本書叫葵花(全)第 一 章第 六十九 章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六十九 章第 九 章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上)
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五 章第 五十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九十七 章 少年主事第 十一 章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第 六十三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八十 章 虎妞與駱駝第 九十八 章 疑問重重第 六十三 章第 四十六 章第 五十二 章第 一零二 章 御史城第 六十八 章第 四十一 章第 八十七 章 鎮國公的家事第 三十六 章第 二十二 章第 六十三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七十六 章第 一二零 章 月下劍舞第 五十五 章 寫本書叫葵花(全)第 四十三 章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第 四十七 章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六十九 章第 十二 章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 九十 章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 三十六 章第 七十四 章 無悔的老將軍第 六十三 章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八十七 章 鎮國公的家事第 十八 章第 二 章第 一一五 章 貴姓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四十六 章殘念第 六十八 章第一零四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下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 九十 章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 三十一 章第 六十六 章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 八十六 章 連環計第 一一一 章 睜眼說瞎話第 七十九 章 兩位嶽元帥第 一二二 章 公主理政 下第 二十八 章第 一一一 章 睜眼說瞎話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上)第 五十三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中)第 十五 章第 一二零 章 月下劍舞第 一二九 章 太上皇的決斷第 三十二 章第 十九 章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四十七 章第 三十九 章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下)第 九十一 章 文衛的後手第 四十七 章第 十九 章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下)第 一零七 章 我們都是蛀蟲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下)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九十 章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 六十七 章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一一一 章 睜眼說瞎話第 十一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上)第 五 章第 五十二 章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五十八 章 大事件和聖旨第 九十三 章 風起雲涌第 三十 章第 三十一 章第 五十五 章 寫本書叫葵花(全)第 一 章第 六十九 章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六十九 章第 九 章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