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零八 章 小王爺

二十里的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已經足夠李良做好兄長的工作了,李毅答應在見到其他十位國公的時候會將李良的意思向他們傳達,並表示不管其他人怎麼樣,一定會全力支持他的。而說到全力支持,李毅婉轉的提出李良沒有必要從每家國公那裡索要二十個人充當衛隊,完全可以從鎮國公府的府衛裡挑選幾百個忠心可靠的。

對此李良的解釋是,與其讓他們費盡心思安插眼線過來,還不如主動達成他們的心願,這樣大家都會少很多麻煩,反正李良現在的護衛隊已經是大內侍衛、無塵院、羽林軍以及天鷹軍團四方組成的聯合編隊了,也不在乎再複雜一些。

來到城內,李良出席了兄長和鎮西王世子安排的午宴會後以旅途勞頓爲由早早的休息了。

是夜,月上柳梢頭的時候,睡了一下午的李良坐在客廳內等候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和他一起來的許靖,另一個則是白日裡無比熱情的鎮西王世子鄭冶波。

許靖沒李良那麼好的命,又是宴會又是睡覺的。這一路上爲了趕路幾乎是馬不停蹄,無塵院還有兵部的探報收到的很少,大部分都按照要求送往了目的地盍塘郡。所以一到地方,作爲文案的許靖除了要整理兵部發來的軍情以及轉發過來需要李良這位相國簽署的朝廷公文外,還需要到無塵院在這裡的秘密聯絡處拿去最新的情報。

而鎮西王世子鄭冶波,李良料定他會在夜裡來拜訪的。有句話叫做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從白天他過分的熱情中,不難判斷出這位小王爺有事情想求他。

許靖的辦事效率還是很高的,李良到客廳沒等的屁股坐熱呢就見徐靖捧着一大堆文書找上門來了,看那架勢估計是早就全部弄好就等他睡醒了。

“大人,已經查出來了。”許靖首先從李良最關心的問題說了起來:“從我們掌握的情報來看,在我們開始在豐國散步謠言沒多久,蒼茫關的豐軍就切斷了和國內的聯繫,所有的書信和人員往來都中斷了,後方補給糧草的也都是送到關外由指定人員接收,下面的士卒完全不進行接觸。”

李良道:“是韋岑下的命令?”

“不是!”許靖道:“我們在豐軍中的臥底拼死傳來的消息表明,韋岑很有可能完全不知道有這麼一會事,這些都是韋岑的弟弟韋陵風、長子韋浩然二人指使下面人做的。”

“原來如此,有這兩個人的詳細情報嗎?”

“有的。”無塵院對各國的達官貴人是十分關注的,像韋家這樣掌握豐國命脈的世家的主要成員是萬萬不會放過的,而許靖顯然在下午就做了功課,所以立刻如數家珍的說道:“韋陵風乃是韋岑的胞弟,現年四十二歲,身高五尺二寸,相貌醜陋臉頰有暗紅胎記一塊有‘惡鬼’之稱,家有一妻五妾、育有四男一女。少時從軍,常年在西疆和北櫟作戰,麾下有五千鐵血據聞很是英勇,能守能攻多次率軍擊退北櫟來犯之敵軍,乃是此次豐軍的副帥,缺點是爲人孤僻不善與人交談;韋浩然,韋岑之長子,身高五尺三寸,現年三十一歲,爲人至孝,相貌英俊,其妻乃是豐國公主,育有二女一男,擅長政務與後勤,此次出兵就是由他負責糧草供應。羣點是缺乏主見,人云亦云。”

李良端起僕人奉上的茶水泯了一小口道:“韋陵風想是因爲相貌的緣故不願和陌生人交往,所以比較孤僻,韋浩然則是因爲一直生活在強勢父親的陰影下,所以缺乏自信。……嗯,難道就是這樣兩個人識破了我的計策嗎?”

許靖道:“大人,不管是不是他們識破了您的計策,但是隻要謠言傳不到韋岑的耳朵裡,豐國就不可能退兵的。”

“是啊!”李良很是發愁的說道:“牽一髮而動全身,豐國不退兵的話,衛國也不見得會中計,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才能讓韋岑知道國內發生的事情呢?”

想來想去也李良有了主意,你國內的消息不是斷了嗎,那我就主動去告訴你。從韋陵風和韋浩然的表現上看,他們顯然很清楚他們父兄的秉性,只要讓韋岑聽到這些消息,那麼這次豐國的軍事行動就只能無果而終了。可問題是誰去合適呢?李良自己打死也不會去的,這種事情雖然出風頭,但是風險性太大,有道是千金之子不立圍牆之下。

就在李良犯愁的時候,外面有人來報,鎮西王世子鄭冶波求見。

李良一拍巴掌道:“有了!就是他了,快快有請。”

如果說在這個地方適合去見韋岑的除了李良之外,還有其他人的話,那就是鎮國公李毅和鎮西王世子鄭冶波了,既然鄭冶波自己送上門了,那就是他了。

趁僕人去請鄭冶波的空檔,李良對許靖道:“還有什麼事?”

“這裡有從京師轉過來的一些公文需要大人簽署。”許靖說着就將一摞公文放在了桌案之上。

拿起最上面的公文打開一看,是一份官員升遷的批文,有一個從六品官吏叫做潘徽的被提拔爲從五品。李良很是納悶的問道:“雖然從六品直升從五品屬於破格任命,但是這五品以下的官員升遷是不用呈報到我這裡的批示的,吏部難道糊塗了?”

許靖把頭低了下來沒有吱聲,倒是在一旁伺候的李忠咳嗽了一聲後低聲的說道:“少爺,潘徽乃是二姑爺的名諱……。

“哦……哦……!”經李忠這麼一提醒,李良想起來了,可不是嗎,除了自己之外母親還有三個女兒,這位被提拔的潘徽正是二姐的丈夫。看來不是吏部的官員糊塗了,真正糊塗的人是李良自己。還真應了那麼一句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想想看以前李良雖然是鎮國公的嫡子但因爲不能繼承爵位,母親柳氏身爲國公夫人但是爲了給兒子謀取一官半職都要費盡心機,而如今李良剛剛當上相國,不用他自己打招呼這親戚跟着就榮升了。

看着低頭不語的許靖,從他微微現露的嘴角上的笑容李良可以判斷出,‘這小子是故意的!’

這份升遷的文書讓李良很是爲難,批吧……很有可能對自己的官聲有損,而且從心眼裡李良不願幹這種事情,因爲前世的時候他就很是看不慣某些不看能力只看借裙帶關係提拔任命下級官員的高官;不批吧……對不起姐姐,三位姐姐對他一向是照顧有佳。實在是爲難啊……難怪有人說清官不好當啊!

“相國大人,如此辛勞實在是我大唐的幸事啊!”就在李良萬分爲難的時候,鎮西王世子鄭冶波走了進來道。

將燙手的公文放下,李良道:“鎮西王世子說笑了,本官不過是在彌補所欠的公務罷了。”

鄭冶波道:“相國大人過謙了。”

李良被他一口一個相國大人叫得頭都疼了,就道:“世子不必如此,叫我一聲世兄就可以了。”

“這怎麼可以啊!”

“你我兩家的封地相隔不遠,有道是遠親不如近鄰,一聲世兄足以,世子說是不是。”

“相國大人說的真是太貼切了 ,‘遠親不如近鄰’,妙實在是妙啊!”鄭冶波是拍手稱快。

李良額頭上的漢都快下來了,這位小王爺怎麼比市井小人還不堪。雖然他越是如此,就說明他越是有事要求自己,那麼也就越有把握讓他去完成那個任務,但是一個小王爺做到這個份上也夠讓人汗顏的了。

李良道:“世子此刻來訪想是定有要事了。”

“要事是沒有了!”鄭冶波擺手道:“正如相國……世兄所說的遠親不如近鄰,你我兩家做鄰居也做了五十年了,交情非淺。以前少有來往實在可惜,和世兄更是沒有交往,實在是慚愧啊。所以想來和世兄促膝長談,加深瞭解。”

李良怎麼聽怎麼彆扭,但因爲有事要麻煩這位不像小王爺的小王爺,所以也只好聽着。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大半天,在聽了將近半個時辰後李良終於聽明白了,這位小王爺真的是要求李良辦一件事情。什麼事情能讓鄭冶波如此呢?讓我們慢慢道來。

卻說將近五十年前,當時的鎮西王還不是鄭冶波他們這一枝而是另一位皇族,也是四十九年前的那次封地比武中的失敗者,鄭冶波的爺爺就在那時候從一個普通皇族成爲了號令一方的鎮西王。要說鄭冶波的爺爺倒是很有些本事,在他的帶領下鎮西王在此後的兩次比武中都順利過關。

歲月無情,在十三年前老鎮西王去世了,現任的鎮西王也就是鄭冶波的父親能力一般,九年前的那次比武也是依靠老王爺留下的家底熬過去的。而眼看着十年一次的比武又要到了,這一次鎮西王實在是沒有太多的把握過關。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運氣好點,和他們實力差不多的平南王運氣背點,這樣也許有機會能在享受十年的榮華富貴。可惜偏偏在去年趕上了勾斐入侵,平南王的王軍適時地參戰了,而且眼看是大勝在即。而按照高祖皇帝爲了避免在對外作戰時王爺爲了保留比武獲勝的實力而不全力作戰,就留下的規矩一條規矩,凡是對外作戰而取勝的可以不參與即將開十的一次比武而自動保留王爵。

這可要了鎮西王一干人等的命了,平南王不用參加明年的比武了,那樣一來他們基本上是百分百墊底了。就在一傢俬下里讓絕對可靠的心腹人等轉移了部分金銀出去做好了流落街頭準備的時候。表面上一直和唐國關係不錯的豐、衛、燕三國發動的入侵又重新給與了他們一線生機,鄭冶波高高興興地帶着王府的軍隊殺向了蒼茫關。

可問題又來了,敵軍勢大——高祖皇帝的規矩可是取勝才行。取勝無望之下鄭冶波只得和鎮國公李毅一起來到這裡駐守,等待援軍,可是等來等去只等到了一個李良。

要說這鄭冶波腦子轉得也夠快的,從父親轉過來的京師的消息他知道了此次負責擊退三國入侵的總指揮正是李良,於是他就把腦筋動到了李良身上,希望李良能給他足夠的支持以幫助鎮西王府渡過此次難關。

求人當然不能空着手,只是鄭冶波此次出來是帶兵打仗,手邊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李良來得突然從家裡現取又怕耽誤大事,他一咬牙就準備把去年剛得的一樣奇寶送給李良。這不,在把自己的意思饒了九十九道彎講了出來,並且確定李良已經聽明白之後,他趁着許靖有事出去,李忠也去熱茶的時候將寶貝拿了出來。

“世兄。”鄭冶波小心翼翼懷裡將一個東西取了出來遞交到李良手裡。

李良道:“這是何意?”

“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望世兄不要嫌棄。”

看着和小兒拳頭大小差不多摸起來和一般的石頭差不多的東西,李良很是納悶:‘這玩意也拿得出手?’

鄭冶波很是心疼得說道:“此物乃是去歲從天而降的一塊奇石,戴在身上寒暑不侵,還可避塵防沙。”

將‘寶貝’舉在燈下看了看李良道:“太貴重了,如何使得。”

“世兄。”趁現在沒人在場,鄭冶波也不再墨跡了,他躬身施禮道:“想必您已經明白在下的來意了,還請世兄相助。此物不過是些許敬意,待在下回到封地一定另有重謝。”

李良將石頭往袖子裡一丟道:“既然世子把話講明瞭,那麼在下也就不客氣了,但是到此爲止,不必再說什麼另有重謝,否則在下就不幫世子了。”

聽出來李良有辦法,鄭冶波是大喜過望,連道:“全聽世兄的,全聽世兄的。”

李良對鄭冶波道:“世子請附耳過來,如此……這般……。”

鄭冶波先是點頭,而後又遲疑的搖頭,最後把牙關一咬點頭道:“好!在下願意前往!”

“只要世子做成此事,就是天大的功勞一件。天色不早了,世子是不是……?”見目的達到李良也不願意再和鄭冶波羅嗦了。

“那在下就告辭了!”

鄭冶波高高興興地離去後,許靖迴轉過來道:“大人,剛剛收到消息,豐、衛、燕三國欲在六日後同時進軍。”

李良眉頭一皺道:“消息可準確?”

“絕對不會有錯。”許靖十分肯定地說道:“這個消息是經過反覆覈對的,敵軍這幾日人馬的調動頻繁,探馬的活動次數和範圍也驟然增加。”

“傳令各處加強戒備,如果五日之內豐國沒有退兵的話……,”說道這裡李良把牙一咬道:“就將淮延、盍塘、登鋒三處糧倉內的糧食燒掉!”

“燒掉淮延、盍塘、登鋒的糧倉?”許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道:“大人?您確定?”

“確定、肯定以及一定!”

“明白了!”許靖不再多問轉身而去。

“等等!”李良道:“給各地將令得命令一定要嚴厲,絕對不容他們有人和意義。還有……我要寫份奏章給太上皇和皇上,就用你們的飛羽傳遞,務必要在三天內抵達京師。你過半個時辰來取。”

李良伏案奮筆疾書,燒糧倉是件大事,這件事必須要取得太上皇和皇上的諒解,如果獨斷獨實在是不好交代。

淮延、盍塘、登鋒三處的糧倉並不很大,原本只存有少許供應邊關日常所需的糧草。可是去年年末的時候燕、豐、衛三國償還所借的糧食都存在這三個地方,使得這三處一躍成爲附近千里之內最大的糧倉了。

從聽到燕、豐、衛三國入侵的消息後,李良就覺得十分的奇怪。有句話叫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是燕、豐、衛他們有糧食嗎?

連年的水旱之災使得燕、豐、衛三國不得不向唐國借取了大量的糧食,雖然近兩年風調雨順使得他們能夠在去年一次性還清了所借糧食,但是如果說他們還有餘糧能支持大規模用兵的話,李良說什麼也不會相信的。而且最奇怪的是,以前他們借糧食在償還的時候都會拖拉很長時間,一次借糧託個十來年,甚至託到再次借糧的時候都不意外,可是這一次他們不約而同地這麼痛快實在是讓人不能不有所懷疑。

沒有糧食是打不贏仗的,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所以李良確定他們一定另有計劃。

游擊隊之歌唱的好‘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那時候李良就識破了燕、豐、衛三國的計謀,他們是以還糧是假,將作戰用的糧草預先放到作戰目的地。而唐國因爲國內糧食充足,除非必要是不會將在運輸中消耗很大的糧食來回搬的,而這也正好給了燕、豐、衛三國可乘之機。

寫好奏章後,見許靖還沒回來,李良繼續翻閱公文,發現第二份公文還是吏部提升官員的。

“這一份不會是提拔我四姐夫的吧?”李良很是無奈的嘟囔道。

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五十七 章第 二十六 章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一一九 章 勝地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八十 章 虎妞與駱駝第 十四 章第 四十二 章第 七十二 章 情況怎麼樣了第 一百 章 長公主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三十 章第一零四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下第 四十五 章第 二 章第 三 章第 九十三 章 風起雲涌第 三十九 章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六十二 章第 六十五 章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一三二 章 一石二鳥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十六 章第 一一八 章 避暑勝地第 四十九 章第一零三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 上第 一百 章 長公主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五十 章第 一三二 章 一石二鳥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上)第 八十一 章 京城風波起 上第 十五 章第 一一四 章 師徒問答第 六十二 章第 八十 章 虎妞與駱駝第 五十五 章 寫本書叫葵花(全)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上)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七十二 章 情況怎麼樣了第 四十二 章第 八十九 章 爲他人做嫁衣裳第 七十六 章第 十二 章第 六十六 章第 四十六 章第 六十八 章第 八十 章 虎妞與駱駝第 五十八 章 大事件和聖旨第 六十一 章第 四十一 章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五十二 章第 二十五 章第 四十四 章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六十二 章第 八十二 章 京城風波起 下第 九十三 章 風起雲涌第 一一五 章 貴姓第 十七 章第 一一二 章 計中計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四十九 章第 四十六 章第 六十五 章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下)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十九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中)第 一二二 章 公主理政 下第 九十一 章 文衛的後手第 七 章第 三十一 章第 十七 章第 三十二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十五 章第 十三 章第 三十二 章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二十五 章第 二 章第 四十二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上)第 一零七 章 我們都是蛀蟲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第 四十九 章第 五十七 章第 二十九 章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八十六 章 連環計
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五十七 章第 二十六 章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一一九 章 勝地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八十 章 虎妞與駱駝第 十四 章第 四十二 章第 七十二 章 情況怎麼樣了第 一百 章 長公主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三十 章第一零四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下第 四十五 章第 二 章第 三 章第 九十三 章 風起雲涌第 三十九 章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六十二 章第 六十五 章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一三二 章 一石二鳥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十六 章第 一一八 章 避暑勝地第 四十九 章第一零三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 上第 一百 章 長公主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五十 章第 一三二 章 一石二鳥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上)第 八十一 章 京城風波起 上第 十五 章第 一一四 章 師徒問答第 六十二 章第 八十 章 虎妞與駱駝第 五十五 章 寫本書叫葵花(全)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上)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七十二 章 情況怎麼樣了第 四十二 章第 八十九 章 爲他人做嫁衣裳第 七十六 章第 十二 章第 六十六 章第 四十六 章第 六十八 章第 八十 章 虎妞與駱駝第 五十八 章 大事件和聖旨第 六十一 章第 四十一 章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五十二 章第 二十五 章第 四十四 章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六十二 章第 八十二 章 京城風波起 下第 九十三 章 風起雲涌第 一一五 章 貴姓第 十七 章第 一一二 章 計中計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四十九 章第 四十六 章第 六十五 章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下)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十九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中)第 一二二 章 公主理政 下第 九十一 章 文衛的後手第 七 章第 三十一 章第 十七 章第 三十二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十五 章第 十三 章第 三十二 章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二十五 章第 二 章第 四十二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上)第 一零七 章 我們都是蛀蟲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第 四十九 章第 五十七 章第 二十九 章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八十六 章 連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