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文與劉若蘭關係猛進,如膠似漆的時候,日本人開始了進攻熱河的部署。
熱河省熱河省,省會承德市,是民國時期中國原省級行政區,是關外東四省之一。民國三年(1914年)1月設置熱河特別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改製爲省。1955年7月30日熱河省被撤銷。轄區分佈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遼寧省。
全省轄境約相當於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全境、通遼市大部(科爾沁區以西),遼寧省義縣、錦州市以北,彰武縣以西區域,河北省承德市大部,全省面積約14萬7500平方公里。
九一八事變後,熱河省成爲東北軍殘部以及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後方基地。由於僞滿洲國成立時,所謂的“《滿洲國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凡長城以北關外東北四省均爲所謂的“滿洲國”法理領土,熱河爲僞政權一部分。
日本軍隊駐守長城外,佔領熱河直取北平態勢相當明顯,只要佔領熱河,整個長城沿線,縱橫幾百公里的中國防線完全暴露在日軍兵鋒之下,日軍便可選擇任意一點進行攻擊,只要突破了中國軍隊的長城防線,日軍就可以選擇除山海關外更近的路南下直取北平。
這裡要說明一下,日本這個時期進攻熱河並妄圖擊破中國軍隊長城防線,進而窺視平津地區,並不是說他們這個時候就有全面侵略中國的打算,而是按照日本一貫以來制定的逐步蠶食中國領土的計劃。
攻佔熱河,可以進一步擴大對中國方面的軍事壓力,造成滿洲獨立的既成事實,同時又擊破東北與河北地區的天然戰略屏障長城防線,對河北乃至整個中原腹地保持戰略上的進攻勢態,讓中國方面只能疲於被動防禦,對東北的淪喪再無餘力抗爭。
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進一步試探民國政-府的底線,通過一個又一個戰場上的勝利,締造大日本帝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打擊中國軍民的抗戰決心和意志,爲將來的全面侵略中國奠定戰略、心理和精神上的優勢基礎。
當然,如果中國軍隊在此危急時刻都缺乏奮勇抗戰的決心和能力,甚至出現兵敗如山倒、一潰千里的情況,日本軍隊順勢佔領平津地區,從而進逼中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日軍一貫以來都有下克上的傳統,各級軍官爲天皇建功立業的願望非常狂熱,如果看到有唾手可得而佔領整個中國北方的機會,哪怕違背高層的意願,他們也會將戰爭繼續下去。
1933年的1月初,日本關東軍在攻佔了山海關後,解除了來自側翼的威脅,就開始了進攻熱河的戰役部署。
在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指揮下,名義上以大漢奸張景惠爲“滿洲國討熱軍總司令”,派遣關東軍第6、第8師團及混成第14旅團及混成第33旅團,以及於芷山和張海鵬等漢奸所部的僞軍,日僞軍總共達10萬餘人,計劃兵分三路向熱河發起攻擊。
而中國方面,由於對日軍進攻熱河早有預防,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爲了應戰,已將華北東北軍分編爲兩個集團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張少帥親自擔任,副司令爲萬福麟;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爲張作相,副司令爲湯玉麟,湯本人還兼任熱河前敵總指揮。
從這些現象上看,國人對熱河抗戰都充滿了信心,一是認爲熱河局部抗戰一定會成爲事實,二是認爲熱河至少不會成爲第二個“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瀋陽。
但是,此時駐守的熱河中國軍隊,基本都是退入關內的東北軍,軍心渙散,士氣低落,最爲致命的是名義上張少帥還是全軍統帥,但是手下將領全是各懷心思,甚至有的直接就是陽奉陰違,而張少帥對此卻毫無辦法和手段。
最爲典型的人物就是熱河省主-席兼熱河保安司令湯玉麟。
說起湯玉麟此人,在東北軍中是老資格的高級軍官,曾經與張大帥有八拜之交,就是張少帥也要稱他爲“叔叔”,而且早年間就被張大帥委以重任,在熱河擔任省主-席達6年之久,實際上已經成爲熱河省的土皇帝。
湯玉麟任人唯親,在主政熱河6年之中還大肆搜刮民財,盜挖帝王陵寢,種植鴉片,收稅都收到了三十年後,省內儼然變成了湯家軍的獨立王國。他表面上是一軍主帥,實質上已經嚴重喪失民心軍心。
而此人最奇葩的是,他忘記了能夠將一省之地變成自己獨立王國的仰仗是手下的幾萬軍隊,反而財迷心竅,剋扣士兵的軍餉達十月之久,導致手下軍隊新生怨氣,面對窮兇極惡的日軍,哪裡還談得上鬥志和士氣。
而且在日軍調兵遣將,開始頻繁在熱河與錦州的邊界部署進攻兵力的時候,他一方面首鼠兩端,對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視而不見,反而抱着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通過國際列強的干涉,阻止日本人的入侵。
另一方面,他怕張少帥帶兵進入熱河後對他的軍閥割據有所不利,一直阻止張少帥派援兵進入熱河,導致張少帥只能派遣少量部隊在熱河佈防,而且爲了防止他不戰而降,張少帥還把自己的副帥,在東北軍中資歷比湯玉麟還老的張作相派去熱河監督他。
但是此時的熱河已經被湯玉麟折騰得民怨沸騰,軍隊毫無戰力,豈是張作相一個人能夠扭轉的。
就是在此危機的形勢下,張少帥和軍委會北平分會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出熱河戰事將出現不可預測的危險,要想守住實在是力不從心。
而且熱河一旦丟失,平津地區就只有長城防線這最後一道屏障。
因此,張少帥不得不向南京政-府請求援助,並很快接受了山西閆大帥的出兵增援的好意,順帶還投桃報李,同意了閆大帥恢復太原兵工廠生產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