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

不過聽到自己兄弟這話,張世華卻是瞪了他一眼說道:“現在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先說一說,接下來咱們要不要前往上蔡支援吧。”

聽到張世華這話,帳中諸人在相視而顧之後,也不由低頭沉思起來。

“啓稟將軍大人,末將以爲此次戰事我們該去支援。”也就是片刻之後,站在左邊第一人的趙九,不由的最先這般開口說道。

然而聽到趙九這話,張世華還沒有說什麼,在另一旁站着的郭羽卻是搖了搖對着張世華說道:“啓稟將軍大人,趙將軍意見看法末將並不敢苟同。末將認爲此次我軍按兵不動,方是良策。”

而帳中的其他人見兩人這般,卻也並沒有繼續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紛紛見目光轉向了坐在主坐上的張世華,想看看他們的將軍大人在接下來會如何裁決這件事。

不過張世華見此,卻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對下屬們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面帶笑意的,對着帳下的趙九和郭羽二人說道:“古有言:‘君子和而不同。’行軍打仗,意見相左也是常事。”

“既然你二人意見看法不同,那麼你二人便也闡述一下,爲何要有此看法吧。”

聽到張世華這樣說,郭羽和趙九兩人在相視一顧之後,卻是郭羽最先站出來對着張世華抱拳道:“將軍大人,您是知道的。現如今,我軍在襄城的總兵力,加起來也不過僅有八千人。”

“而這八千人之中,如果除去兩千餘被收編的新附降卒,和一千押送看管俘虜的精兵老卒,那麼我軍之中,僅剩的精兵老卒便也只有五千人罷了。以區區五千人馬,抵抗韃子十萬大軍,無異於以卵擊石、此事智者不爲啊將軍!”

帳中衆將官聽到郭羽這話,近半人都不禁暗暗點頭。顯然,這些將官和郭羽一樣,並不願意平白冒險前往上蔡支援。

不過等到郭羽說完這話之後,趙九卻依然是以一種儘量平靜的表情對着張世華抱拳道:“將軍大人,我趙九雖然粗鄙,但也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我軍就在上蔡的西方,距離上蔡重鎮不過數百里罷了。”

“這點距離,對於近十萬韃子大軍來講,簡直等同於其臥榻之地。想那韃子大軍,足有兵馬十萬。如果教他們攻破上蔡重鎮,轉而向西來攻我軍,以我軍這點兵力,又無援軍盟友,如何相抗攜大勝之威殺來的韃子大軍呢?”

“所以末將以爲,現在派軍前去支援上蔡韓將軍,其實也就是在以韓將軍現有的兵馬來幫助我們。哪怕我們到時並不直面韃子十萬大軍,僅僅是帶兵駐守在韃子大軍的側翼,我想也一定可以以此牽制住韃子的兵力的。”

聽到趙九這話,高坐在主坐的張世華也終不禁點了點頭。而後便見的高坐在主坐的張世華,直接手扶佩刀站了起來,面帶嚴肅之色的對着帳中諸將官說道:“阿九他說得對,我與韓咬兒可謂是脣齒相依。”

“要知道,舞陽城距離上蔡不過也就是二百餘里的路程罷了,這點路程對於精兵騎卒來講,不過也就是朝發夕至的路程。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是必須要派出援軍的。”

“上蔡西面的西平城,現如今還並沒有被韃子大軍奪去,而上蔡也是天下有名的重鎮堅城。只要我們率領着麾下的七千士卒駐守到西平城中,那麼西平和上蔡兩城便就可以成犄角之勢。”

“到時,縱韃子有十萬大軍。可我等據堅城而守,堅持數月時間也必不是問題的。而有了這個時間,駐守在安豐路的劉元帥,也必然可以率領着麾下大軍回援。”

“到了那個時候,天寒地凍之下,師老兵疲的韃子必然不會是我們的對手,而我們也必然可以一鼓作氣擊敗這羣韃子。”

聽到張世華這樣的話,帳下諸將自然也知道此戰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在張世華說完之後,他們便不由的對着張世華拜道:“將軍大人明見萬里,我等遠不及也。我等願爲將軍大人馬首是瞻。”

而張世華聽到這話,也不由面帶笑意的點了點頭。並且在點了點頭之後,張世華便也拿起了韓咬兒寫給他的那張求援信,對着帳下諸將官們笑道:“而且這一次韓咬兒向咱們求援可也是誠意十足的,他在信中可足足向本將許諾了五萬兩銀子。”

“所以爲了韓咬兒的這五萬兩銀子,咱們也要幫幫同位義軍的他不是?”

“哈哈,將軍大人說的是。”聽到張世華這般說,帳下諸將官心中也不禁一下子輕鬆了下來,所以他們也便不由這般笑道。

而張世華見此,在微微點了點頭之後,便也對着帳中諸將官們擺了擺手安排道:“明日一早,大軍便準備拔營出發。大軍過舞陽而入西平,務必要在六日之內趕到西平城。”

“末將遵命!”聽到張世華的命令,諸將臉色一正,皆不由高聲拜道。

……

片刻時間之後,會議結束了。而陳喜山和白希這兩名前元蒙將官,也是相繼出了張世華的中軍大帳,準備回到自己的營盤。

“哎,也不知道這一次,咱們能不能打退元蒙朝廷的十萬大軍!”在走遠了之後,策馬和白希並肩而行的陳喜山,微微擡頭望天,不由的這般嘆氣道。

不過聽到陳喜山這樣的話,白希卻是自信滿滿的說道:“陳兄弟你就放心吧。咱們將軍大人別看年歲小,但是手段本領、眼光計謀卻都是當世一等一的人傑。將軍大人如今既然決心出兵,心中絕對便是有着把握的。”

聽到白希這樣的話,陳喜山也不由驚訝的揚起了眉毛。他沒想到,白希竟然會這般敬佩張世華曾經的敵人。

所以在聽到白希這樣說之後,陳喜山便也不由附和的點了點頭,並沒有將心中的真實想法對着白希表露出來。

說實話,在心底,陳喜山對於紅巾軍的前景其實並不看好。畢竟做過元蒙朝廷官員的他,知道這個疆土無比遼闊的大帝國,所能爆發出的力量到底會有多可怕。

“萬里疆域,億兆黎民。”用這樣八個字來形容現如今的大元帝國,可絕對不是什麼虛言。

別的不說,至少像也先這般規模的討賊大軍,朝廷要是咬咬牙的話,再排出三五支乃至更多的討賊軍隊也並不是什麼難題。

沒錯,元蒙朝廷的官軍的確算是腐朽不堪,甚至可以說是爛的一b。但是,不要忘了,元蒙朝廷畢竟是一個完整統一的大帝國。只要這個大帝國認識到原有的官兵不堪大用之後,他們自然會在各地訓練戰鬥力強且能打仗的新軍。

而一旦這樣的新軍出現,陳喜山他敢保證,紅巾軍絕對不可能再像今天這樣百戰不敗了。

所以,縱然張世華他們這一次能戰勝也先他們。但是陳喜山對於張世華他們的前景,其實也並不看好的。

畢竟對歷史略有研究的陳喜山知道,從古到今,但凡是在王朝末世最先跳出了的義軍,無論他搞得多大多好,其最終的結果,卻往往也只是失敗罷了。

因爲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即使它的內部在腐朽,可它照樣有着足夠的力量,爲自己的死亡拉下大批的陪葬者。

陳喜山他不知道現如今風頭正盛的張世華會不會成爲這樣的陪葬者,其實就算他知道了也沒用。

因爲在這樣一個亂世,向陳喜山這樣的人,是沒有自己選擇自己命運的資格的。

在上了紅巾軍的賊船,成爲了一名叛軍,且因爲張世華的排長練兵制度失去了指揮調度麾下兵馬的資格後。上天留個他的道路便也只有一條可走了,那就是以一名紅巾軍將官的身份,一條路走到黑。

所以,在帶着身旁的幾名親衛士卒回到營壘之後,他也立即便高吼着,無比忠誠的將張世華的命令,傳達到了麾下每一名士卒的耳中。

……

六天後,在暫時還沒有被也先他收復的西平城之外。一支人數在七千人上下的軍隊,出現在了西平城西邊三十餘里之外。

這支軍隊全軍上下,無論將官還是兵卒,人人皆是頭綁紅巾。顯然,這是一支紅巾軍,或者說是香軍。當然按照現在官方的說法,這羣人統稱爲紅巾賊匪。

不過這一支紅巾軍和其他的紅巾軍明顯不一樣。其他的那些紅巾軍因爲造反義軍的關係,軍中的旗幟和服飾便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特點,那就是亂。

畢竟,現在的紅巾軍說到底,其實只能說是一羣因爲活不下去,不得不鋌而走險走上造反道路的蟻民罷了。

這樣一支軍隊,自然不可能奢侈到注意旗幟和服飾這樣細枝末節的事情。而也正因此,想紅巾軍這樣一窮二白的義軍,大都被人稱爲烏合之衆。

但,與之相反的是,張世華所率領的這七千人馬,卻顯得無比統一和整齊。

或許是因爲以前在巡檢司的情節對張世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張世華麾下的將官士卒皆是身着黑衣,就連軍中所用的旗幟也都是黑色的。

顯然,這件事讓張世華廢了不少的功夫。畢竟在如今這個年代,布帛這種東西其實和金錢是掛鉤的。給麾下的近萬士卒,都發一身過冬用的黑布棉衣,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甚至因爲這件事,負責後勤的趙子玉就像張世華建言過。那就是讓張世華麾下的士卒,直接用他們從戰場上繳獲的那些元蒙官兵的棉衣就的了,爲什麼非要在費這麼大力氣,平白花這麼多銀子來統一麾下士卒的服飾。

不過對於這樣一個建言,張世華自然給否決了。因爲在張世華看來,統一的服飾和旗幟不但可以加強麾下士卒們的歸宿感,更可以在戰場上輕鬆的分辨敵人。

畢竟現如今的元蒙朝廷崇尚白色,身着黑衣的南陽紅巾軍和尚白的元蒙朝廷官軍在戰場上的區別不要太明顯。

所以,雖然因爲這件事讓張世華多花出去了不少的銀子,但是張世華依然還是將這件事堅持了下來。而且現在看來這樣的堅持也並不是沒有收穫,至少在大敗鞏卜班的大軍之後,紅巾黑衣軍的名聲已經在外面流傳起來了。

而言歸正傳,就在張世華他率領着麾下七千人馬,在傍晚時分趕到正處於風聲鶴唳狀態中的西平城時。正在率軍瘋狂進攻上蔡城的也先,自然也必不可免的注意到了這一支來者不善的軍隊。

說實話也先這個人,其實是一個沒有多少軍事才華的人。從他前不久局勢僵持,便強逼正氣低迷的鞏卜班率領着麾下的殘兵敗將強攻張世華就能看出這一點。

而這也並不是作者憑白瞎說的。稍微熟悉元末歷史的人就知道,也先帖木兒這個傢伙,單論指揮打仗的本事和個人的膽識,在元末亂世之中,他絕對算得上是倒着數的。

而他之所以可以擔任此次元蒙朝廷的討賊元帥,最爲主要的原因,其實也就是因爲他哪位最丞相的大哥——脫脫帖木兒。

也因此,這個傢伙憑白率領着如此多的人馬,卻連攻佔上蔡周圍城池,使上蔡變成孤城這樣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所以,他也纔會這般輕鬆的讓張世華率領着麾下的七千人馬入主了西平城,使得紅巾軍上蔡、西平二城可以互爲犄角。

不過他雖然不懂軍事,但卻也並不傻。畢竟是大元帝國的御史中丞,一些最基本的道理還是明白的。

所以在當他知道張世華率領着麾下的黑衣軍趕到西平城之後,他也便明白,如果不派軍,將守在西平城的兩萬黑衣軍(張世華在入主西平城後,爲了增強士氣迷惑也先,對外號稱兩萬黑衣軍)看住,那麼他是不可能打下上蔡城的。

因此,在張世華入主西平城的第二天,也先便也派出了自己麾下的一員大將,同樣帶着兩萬大軍(真的是兩萬人),向着西平城殺去。

向大家求幾張推薦,拜託了。

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十九章 殺俘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夜襲2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二百五十一章 雨夜夜襲第三百九十四章 安然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臨荊門州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亂 南下 軍制改革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二百八十一章 絕路第五十六章 造反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三十章 惡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四百八十四章 問道第一百六十八章 搬家 招工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敵得勝顯榮耀(求推薦)第四百九十三章 徽州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局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次發兵入西平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二百二十章 戰勝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酒誤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七章 訓練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五百零二章 援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三百零九章 ‘襄陽’掌中物也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元朝官職表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零九章 湖廣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處世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元討賊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三章 買糧第四百五十四章 完者來援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變第三百八十八章 擴軍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四百一十章 定邊之勇冠三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三百七十六章 演戲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一百零九章 活捉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戰顯威第五百零二章 援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進天臨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娩第三百四十三章 蘄春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戰二
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十九章 殺俘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夜襲2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二百五十一章 雨夜夜襲第三百九十四章 安然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臨荊門州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亂 南下 軍制改革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二百八十一章 絕路第五十六章 造反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三十章 惡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四百八十四章 問道第一百六十八章 搬家 招工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敵得勝顯榮耀(求推薦)第四百九十三章 徽州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局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次發兵入西平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二百二十章 戰勝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酒誤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七章 訓練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五百零二章 援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三百零九章 ‘襄陽’掌中物也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元朝官職表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零九章 湖廣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處世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元討賊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三章 買糧第四百五十四章 完者來援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變第三百八十八章 擴軍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四百一十章 定邊之勇冠三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三百七十六章 演戲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一百零九章 活捉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戰顯威第五百零二章 援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進天臨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娩第三百四十三章 蘄春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