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

且在經過招兵擴張之後,張世華與王顯忠的聯軍也已然從四千人擴張到了七千人,其中張世華麾下四千兵卒,王顯忠麾下三千兵卒,當然如果在加上韓兀奴罕麾下的一千餘人馬,那麼紅巾軍在息州的兵馬已然近萬。

這樣的一支人馬,在此之時不可謂不強。因此,張世華和王顯忠他們都選擇了暫時平靜的消化自身這股力量,並與此同時,耐心的等待着身爲江北紅巾元帥的劉福通,給他們下一步的匯合指示。

畢竟如果要攻打汝陽府城的話,張世華麾下的這股力量,在此之時,顯然是不可或缺的。

不過就在張世華在官衙中安心的處理着各種軍務之時,那名被張世華從韓咬兒帳下用三匹戰馬換回來的大匠師楊喜童,卻是忙不迭的、滿心歡喜的找到了張世華……

“大人,楊大匠在外求見。”見張世華正在和李重三、週四九等人處理軍務,李五在外恭謹的對張世華稟報道。

張世華聽到這話,先是點了點頭對着李五說道:“我知道了,你先讓老楊他等一等。”見李五應聲下去之後,便又對着李重三和週四九等人說道:“軍糧之事,乃我軍重中之重,現在有你們在處理我也可以放心了。不過你們也不用事事都稟報我,該自己拿主意的就要自己拿主意,每月拿着賬本到我這一趟,讓我過過目也就可以了。”

“對了,吳伯(張家的那名老賬房)交給你們的那種新的數字計算方法和記賬法,你們也都學會了吧?”張世華一邊拿着茶杯,一邊對着他們這樣問道。

“學會了。”李重三低着頭恭謹的說道。“小人也學會了,將軍真乃神人。”週四九也滿臉堆笑的如此回道。

張世華聽到他們二人這話,點了點,抿了一口茶,便接着說道:“既如此,你們便也找幾個聰明點的,把這種方法儘快的在軍中推廣開來,畢竟這種方法更簡潔,也不容易出錯。”

“我等明白了。”李重三和週四九聽到這話,皆也在第一時間便回答道。

張世華見此,也不由的點了點頭,然後便對着他們擺了擺手,說道:“好了,都退下吧。”

李重三和週四九見此,點了點頭,便也退下離去。

而等李重三和週四九等人退下之後,張世華纔對着李五說道:“阿五,把老楊他帶進來吧。”

李五聽到張世華這話,道了一聲“遵命”之後,便大步轉身將在偏廳等候着的楊喜童帶了過來。不過原本表情無比平靜的張世華,再見到楊喜童此時的樣子之後,臉上卻也不由的一驚。

張世華看着楊喜童那亂糟糟還閃亮着頭油的頭髮、好幾天沒洗的臉和佈滿血絲的眼睛,不由的皺着眉頭,用着關懷的語氣對着楊喜童呵斥道:“楊喜童,你好大的膽子,本將讓你好好休息,你把本將的話全當成耳旁風了。”

楊喜童聽到張世華這充滿關懷的話語,臉上不由的閃過一絲感動,但是他卻是依然用着驚喜的語氣對着張世華說道:“將軍,喜事,喜事。神臂弩的研製方法,終於被老朽給研究出來了。”

楊喜童一激動,連“下官”都忘了說了,竟直接對着張世華自稱起了“老朽”。

不過張世華在聽到楊喜童這句話時,被這空前的驚喜震驚到的他,顯然也沒工夫在意這點事。只見張世華在聽到這話後,猛的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瞪着眼睛對着楊喜童問道:“你說什麼,神臂弩可以製作出來了?”

楊喜童見向來喜怒不行於色的張將軍如今也這般模樣,心中不由的更加激動,只見其用着顫抖的語氣接着對張世華說道:“將軍神臂弩可以製作出來了。”

張世華聽到這話,心中的狂喜再也按捺不住,只見其一下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背手笑着說道:“好!老楊,我的楊大匠你做的不錯。阿五,給我傳令下去,重賞研製神臂弩的十四名匠師,每人賞銀百兩,官加一級,位同百戶;再賞大匠師楊喜童賞銀三百兩,官升一級,爲同千戶。”

“末將遵命!”李五高聲應道。“下官……下官楊喜童拜謝將軍大恩。”楊喜童也跪拜這謝恩道。

見他們這般,張世華此時,也將心中的狂喜之情按捺了下去,只見他又重新恢復了臉上的平靜,緩身坐在了座位上,嚴肅的對着楊喜童說道:“老楊,神臂弩製作之法,爲我軍中機密,你要嚴守此法,不可輕易泄露。”

楊喜童聽到張世華這話,也忙點頭說道:“大將軍放心,下官明白。”

張世華聽到他這樣說,也不禁點了點頭,道了一聲“好”後,接着對他問道:“老楊,給本將說說,你們是怎麼想出的神臂弩研製之法?”

楊喜童聽到張世華這話,竟是一臉虔誠的對着張世華說道:“回大將軍,下官也不知怎麼的,昨日下官看着圖紙,看着看着便睡着了,睡夢中下官做了一個夢,稀裡糊塗的腦子一開竅,便想出了神臂弩核心機巧的製作之法。如今想來,或是冥冥之中有神靈護佑。”

“哦,是嗎!”張世華聽到這話,臉上也不由的帶着驚奇道:“我明白了,看來你老楊,還真是我的一員福將。”

然而楊喜童聽到張世華這話,卻是忙對着張世華說道:“此乃天佑將軍,下官粗鄙之人,那有此等福氣。”

張世華聽到他這話,也是不禁哈哈一笑,笑罷之後,張世華也不再糾結這個問題,而是對着楊喜童接着問道:“老楊,這神臂弩既然已可研製,那我軍現在一月可制多少?”

楊喜童聽到張世華這話,卻是面色帶着尷尬的對着張世華說道:“大人,《考工記》上有言,凡爲弓,冬析幹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體,冰析灂。冬析幹則易,春液角則合,夏治筋則不煩,秋合三材則合,寒奠體則張不流,冰析灂則審環,春被弦則一年之事。”

“而神臂弩雖爲弩,但以山桑爲身,檀爲弰,鐵爲槍膛,鋼爲機,麻索系札,絲爲弦。其製作之法,與做弓之法實則大同小異。以我軍現如今之工匠,傾盡全力,費一年之效,或可制弩百餘。”

“什麼!一年才能造出一百副!”聽到這話張世華徹底淡定不了了,你妹啊,傾盡全力,還要花一年的功夫,才能造出來百餘副神臂弩,你丫開什麼玩笑。

原本張世華還想着:“要在自己麾下組建一支千人的強弩軍,可你丫的,花一年的功夫才能造出百餘副神臂弩,等你造出一千副神臂弩,天下估計都太平了,我還造這玩意幹啥!”

於是張世華不由得沉着臉對着楊喜童問道:“老楊,就不能把效率提高些嗎,錢不是問題。”

而楊喜童見張世華這般,也知道自己的話引來了自家將軍的不滿,但是身爲一個合格匠人的他,在此之時卻還是不由的硬着頭皮對着張世華解釋道:“回將軍的話,制弓之術,傳術千載,其盡善盡美,已然無法再行改進。且,我軍中制弓之匠也不足百人,制弓也本就是慢工出細活,一年百餘已然是極限,實在是難以提升。”

說完這話,楊喜童不禁擡頭看了張世華一眼,見張世華的臉色越發難看,或許是怕張世華髮怒,於是急忙又對着張世華說道:“將軍,息州到還有一批制弓的好材料,加上這批材料,來年或許可製出神臂弩三百副。”

“來年三百副。”聽到這話,張世華也不由的嘆了一口氣,現在他終於知道爲毛到了明中後期,明明威力不咋地的火器,能這麼快就在大明朝這個窮鬼朝廷(注1)普及開了,原來不是火器太好,而是弓弩實在太貴太費勁。

畢竟做一副合格的弓弩,動不動那就是一年的時間,一副好弓好弩的造價更是大的嚇人。就比如神臂弩,據張世華所知,一副神臂弩的造價甚至不低於一副鐵甲,一副鐵甲,那可是幾十兩銀子。這個價格可比後世的火統都要貴,這也就怪不得弓弩武器會這麼快的便被火器取代。

畢竟弓弩這種武器的性價比實在是太高了。

因此,張世華心中雖然不禁感到很失望,但還是平靜這面色對着楊喜童說道:“既如此,制弓之事便暫且先擱置下來吧。若可以,便讓這些制弓之匠多爲我培養出一些匠人來就可以了。”

楊喜童聽到張世華這話,也立即低頭應了一聲“遵命”。

而張世華見此,也擺了擺手對着他說道:“好了,你先下去休息吧,看你都累成什麼樣子了。這回我給你放三天假,算是對你的獎賞,記住這是我的命令,明白嗎。”

楊喜童聽到這話,頓時也不由的滿懷感激的對着張世華說道:“下官遵命,下官謝將軍。”說完,楊喜童便也就退了下去。

而等到楊喜童退下之後,張世華也不由的摸着下巴上的短鬚,思慮着接下來的其他事情。

……

而與此同時,在息州西北方數百里的地方舞陽城,張世華在攻下息州後,發給劉福通的戰報,馬不停蹄的趕了好幾天路,終於在今天中午時分送到了劉福通的手中。

你要說一開始劉福通不是說要攻打遂平、確山二縣的嗎,怎麼現在都打出了汝寧府,跑到了南陽府舞陽xian呢?

哎!沒辦法,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就如同張世華一開始的時候也只是想着攻下新蔡、真陽二縣,可是元蒙朝廷又不是傻子,等着你打還不還手。起初的時候,劉福通的確是計劃着打下遂平、確山,就和張世華王顯忠他們合兵,然後在一同攻打汝陽府城。

但是,他率領着大軍,剛打下西邊的遂平,南陽府和汴梁路的朝廷官兵就嗷嗷的撲來了。要知道南陽府和汴梁路這都是江北行省最富有、人口也算是最多的兩個地區,他們組成的聯軍,那可不是息州這邊區區的三千官兵比的了的。

足足八千朝廷官軍,直接是壓到了遂平和上蔡北邊不遠處的西平城,磨刀霍霍的盯着劉福通他們。而劉福通面對這種情況,自然也是不可能在南下攻打確山了,因而劉福通乾脆一咬牙,直接帶着大軍提兵北上,向着西平城撲了過去。

不得不說,這信仰堅定的紅巾軍,在戰無不勝的初期,有着堅定信仰的支持,這戰鬥力真的是沒的說。八千官兵聯軍,面對劉福通的萬餘紅巾軍,竟然連三天都沒能堅持的住,就被劉福通殺得大敗。

足足三千官兵折在了西平城,而餘下被劉福通打的喪膽的五千官兵聯軍,竟然不敢在與劉福通再戰,反而是兵分兩路逃,一路逃回了汴梁的項城;一路逃回了南陽府的舞陽。

不過劉福通是何等人物,“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劉福通可是明白的很,因此,在面對兵分兩路逃的朝廷大軍,劉福通先是傳令給了在上蔡重鎮鎮守的韓咬兒,命韓咬兒他率軍攻打汴梁的項城逃兵。

而自己,則是親率着大軍向着南陽府舞陽城浩浩蕩蕩的撲了過去。

想一想就知道,那些被打的丟盔棄甲的朝廷敗軍,在此之時,怎麼可能是士氣正盛的紅巾軍主力的對手。足足三千舞陽守軍,在面對劉福通大軍的進攻,竟然連一天都沒堅持住,便扯白旗投降了。

而這些官兵以投降之後,劉福通便準備着收編完這些人之後,就打道回府再去攻打汝陽府城,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葉縣百姓因爲受不了元蒙朝廷的壓榨,竟然接着紅巾軍大勝之威,也扯着紅巾造反了。

不過很可惜的是,葉縣百姓的運氣並沒有這麼好,此次造反失敗,被葉縣縣尹和監縣殘酷鎮壓了。但劉福通在知道這事之後,卻依然是大怒,畢竟葉縣的老百姓既然扯了旗子造反,那怎麼說也算是他劉福通的人,他們被鎮壓,劉福通自然要爲這些死去的百姓出口氣,打下葉縣來。

但也就是此時,劉福通接到了張世華從息州發來的戰報……

怎麼說呢,大明朝的稅收制度,因爲朱重八這個大天才的原因,存在這極大的弊端,反正不是一兩句話解釋的清楚的,大家只需要知道,在明中後期的正德年間,大明朝一年的國庫稅收也只有白銀三百萬兩。至於爲什麼說他窮,那是因爲在幾百年前的大宋,宋神宗時期,國庫一年的收入達到了六千萬貫,差不多也就是白銀四千萬兩。沒錯,十幾倍的差距。

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閱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二十五章 鄧鎮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十一章 匪來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 添女 敗將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伏擊圍殺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腥激戰第九十三章 講故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雜記第一百七十二章 保安站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十一章 匪來第十三章 大勝2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死城破論封賞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公道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四百四十二章 察罕善戰周鐵憂 大王定計有理由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三百一十章 襄陽再度易主第十四章 獎賞古代各類攻城武器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搏命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詐敗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二百四十三章 劍指汝州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陣而戰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一百一十八章 伏擊之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二百六十一章 廝殺激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五章 招兵第六十八章 出兵(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雙雄演武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軍出動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戰第三百零三章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強敵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二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各有算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計 付之東流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擇主而事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炮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一百零四章 夜襲2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二百零九章 暫避鋒芒第二百九十四章 誰人願久居人下第一百零六章 局勢翻轉第四十三章 庇護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四百三十章 張世華疆土再增 劉福通擁帝建極
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閱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二十五章 鄧鎮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十一章 匪來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 添女 敗將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伏擊圍殺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腥激戰第九十三章 講故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雜記第一百七十二章 保安站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十一章 匪來第十三章 大勝2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死城破論封賞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公道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四百四十二章 察罕善戰周鐵憂 大王定計有理由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三百一十章 襄陽再度易主第十四章 獎賞古代各類攻城武器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搏命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詐敗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二百四十三章 劍指汝州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陣而戰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一百一十八章 伏擊之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二百六十一章 廝殺激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五章 招兵第六十八章 出兵(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雙雄演武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軍出動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戰第三百零三章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強敵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二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各有算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計 付之東流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擇主而事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炮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一百零四章 夜襲2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二百零九章 暫避鋒芒第二百九十四章 誰人願久居人下第一百零六章 局勢翻轉第四十三章 庇護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四百三十章 張世華疆土再增 劉福通擁帝建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