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處世

不過張世華身爲一個局外人,也沒這個精力爲盛文鬱擔心這些。

單說現在,當百姓聽到盛文鬱義正言辭的宣判後,盡皆歡呼起來爲盛文鬱喝彩。畢竟他們也都是底層百姓,看到商鋪掌櫃那個慘狀又豈能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現如今看到盛文鬱秉公執法,給了那些兵痞該有的報應,又怎麼會不爲盛文鬱歡呼。

而再說盛文鬱,當成百上千名百姓圍着他,高呼他的名字爲他歡呼時,盛文鬱的臉上也不禁露出一種滿足感。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人生在世,有誰能逃得出“名利”二字,他盛文鬱不愛財,因爲他從小就生活在官宦之家,從小就不知道什麼叫窮日子,自然對錢提不起多大興趣。

但是,身爲一個讀書人,還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儒生,盛文鬱卻特別愛名,就如他自己說的那樣,自己一生最敬重的人便是文信公(文天祥受封信國公),所以盛文鬱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像文天祥那樣,“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史書上能留下自己的千古清名。

所以當百姓爲自己喝彩時,盛文鬱忽然覺得自己從未如此滿足過。也因此,剛纔審問張小二等人所帶來的憤怒和不快,也在這一瞬間統統的消失了。於是,心中高興的有些忘乎所以的盛文鬱,也下意識的重新端起了自己身爲父母官應有的矜持,看着爲他喝彩的百姓,不主動點頭微笑。

而他的這一副做派,被張世華看到後,張世華卻忍不住的在心中嘆了一口氣:“哎,這位盛大人如今看來完全就是一名十足的文青啊,也怪不得進士出身的他,就連在這紅巾軍中,也做不到文職的一把手。”

就單憑這一點來看,盛文鬱也完全是官場小白啊,他也不想想,雖然他名義上是潁州知州,但他頭上可還有劉福通、杜遵道這兩名上司呢。沒錯,你這回的確是揚名了,可是你對這羣百姓提都不提劉福通和杜遵道一句,你這不是讓他們倆尷尬嗎。

這要讓百姓宣揚起來,說是,韓咬兒手下的一名九夫長仗勢欺人,被盛大人撞見後,盛大人直接將那九夫長明刑正典。然後呢,你除了一個名聲外還得到什麼?

縱然你盛文鬱在這件事上做的不錯,但是,韓咬兒卻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御下不嚴的惡人。劉福通和杜遵道更是尷尬,因爲他們兩個人才是主事者,結果這兩個主事者,楞沒能在這件事上露名。你盛文鬱倒是殺伐果斷、愛民如子了,可是他們成了什麼,無能之輩嗎?

要知道這紅巾軍中他們纔是職位最高的一把手,而不是你盛文鬱。

你盛文鬱這樣做,完全一下子得罪了三個人,而且還都是沒必要得罪的。就比如在這件事情上,你盛文鬱完全可以在查明真相後,將其張小二他們交給負責此事的軍法官,然後在把劉福通進城前立下的軍法爲百姓們講一遍,讓百姓們知道軍法是劉元帥立下的,你盛文鬱不過是在按軍法執行,這樣一來韓咬兒固然還是惡人,但是他還敢再記恨你嗎?

不過這些張世華也不會多事給盛文鬱點明,畢竟兩人今天不過是初次見面,交情還沒有到這個地步。兩人交往,最忌諱的便是交淺言深,張世華自然不會犯這個忌諱。

而再說盛文鬱,他好像也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至於他身旁的心腹盛五,則是一個純粹的武人,更不會有這麼多彎彎繞繞了。於是盛文鬱一直等到自己顯擺的差不多了,才面帶微笑的對張世華道:“剛纔實在是讓張將軍見笑了,營房驛館就在前面,我這便帶將軍過去。”

張世華聽到這話,也是面帶微笑的說道:“有勞盛大人了。”

盛文鬱見此,也笑着點了點頭,便繼續帶着張世華他們,去了前方的營房。

這接下來的一路倒是很順利,一行人也並未再遇到什麼意外,也就是大約一刻多鐘的時間,張世華他們便到了營房。

既然是營房也自然不會是什麼豪華的地方,就連張世華所暫住的地方,也不過就是也個普通的小院罷了。而這樣安排倒也不是故意怠慢張世華,畢竟張世華身份特殊,他雖然歸順了紅巾軍,但現在來講張世華依然是一個外人。

那麼站在張世華的角度上講,張世華是肯定不希望自己和手下兵卒分開的,而這樣一來,潁州城中能安頓下張世華,和張世華帶來的這麼多兵卒的地方,也只有城中的這處營房了,畢竟潁州只是一處下州罷了。

不過看着小院門前那幾名低眉順眼的小丫鬟,和打掃的一塵不染的院子,顯然也是因爲張世華的到來,而提前精心佈置了一番。所以倒也並不顯得簡陋。

而再說此時,當盛文鬱把張世華所帶來的兵卒安頓好,並把張世華和他身邊形影不離的幾名親衛帶到小院後,便面帶微笑的對張世華道:“張將軍遠道而來實在辛苦,便先請將軍在此處休息一晚,等到明日一早元帥必會在官衙接見將軍的。”

張世華聽到這話,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別的意見。

而盛文鬱見張世華也沒什麼意見和要求,便微笑的對張世華道:“張將軍如有什麼需要的,知會一聲這些下人便可。”然後盛文鬱等人連院子都沒進,便就告辭離開了。

而等到張世華面帶微笑的目送盛文鬱離開後,張世華便收斂起笑容,帶着趙九他們進了院子,而進了院子後,張世華還沒有開口說什麼呢,一名身材精瘦、面有短鬚的中年人,便點頭哈腰的帶着一臉獻媚笑容走過來,對張世華問道:“將軍大人,你遠道而來想必也是餓了,要不小人現在就爲將軍大人準備些吃食。”

而張世華聽到這話,也面帶微笑的對那中年人點了點頭,說道:“有勞了。”

那中年人也沒想到張世華竟然如此平易近人,聽到張世華那句有勞了,也愣了一下,不過接下來他依然迅速的反應了過來,並用更加謙卑的笑容的對張世華道:“將軍大人嚴重了,爲大人做事是小人的福分,那有什麼勞不勞的,請將軍大人稍等,小人這就下去準備。”說完低着頭,弓着身子退了下去。

而張世華見那中年人如此,心中也不禁感到有些好笑,但倒不是因爲這中年人,而是因爲這中年人的做派和語氣都太像,當年張世華在巡檢司第一次見到的週四九了。

不過隨即張世華就收斂了笑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辦法,而這就是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值得感慨卻並沒有什麼好笑的。

……

夜晚,在官衙的後堂,劉福通正在和一名三十多歲的中年文士商議事情,那中年文士在劉福通的面前閒得很拘謹,雖然是在一張椅子上坐着,卻只敢小心翼翼的坐半邊屁股,頭也低着,似乎是不敢與劉福通直視。

而如果張世華在,那麼他一定能認出這名文士,因爲這名文士就是和他一起來的徐明。

顯然徐明雖然和張世華一起到了潁州城,卻提前被劉福通秘密接見了。

而再說徐明,雖然他早就猜到,自己會因爲張世華和張家的事情,被劉福通提前密集接見。可真當自己再度看到身前的這個男人時,徐明卻發現自己對於這個男人越發的畏懼了。

以至於早有心理準備的徐明,坐在劉福通的面前時,卻根本不敢與劉福通直視,更加不敢多言,每次都只是劉福通問什麼,自己就回答什麼。

而再說劉福通,當他從徐明那原原本本的知道張世華和張家的一切後,也不禁眯起眼睛,自言自語般的說道:“看着我們這位張堂主,還真不是一般人啊。我對他真是越來越好奇了。”

而說完這句話後,劉福通便沉默了下來,似乎是在思考什麼,而徐明見此就更加不敢多言了。

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二百七十八章 回攻鄧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四百零二章 忠孝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二百九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三百零一章 失敗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一百五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進軍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戰總攻3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四百六十章 獨領千軍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次發兵入西平第八十章 掌控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第八十章 掌控第五十六章 造反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三十章 惡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三十章 惡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五十三章 絕望中的瘋狂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二百章 中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之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一百四十八章 投石機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三百八十八章 擴軍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進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四百九十章 宣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絕路第三百二十九章 臨近年關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人第四百二十章 苗軍之意 辰州之思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五十七章 要活
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二百七十八章 回攻鄧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四百零二章 忠孝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二百九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三百零一章 失敗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一百五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進軍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戰總攻3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四百六十章 獨領千軍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次發兵入西平第八十章 掌控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第八十章 掌控第五十六章 造反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三十章 惡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三十章 惡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五十三章 絕望中的瘋狂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二百章 中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之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一百四十八章 投石機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三百八十八章 擴軍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進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四百九十章 宣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絕路第三百二十九章 臨近年關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人第四百二十章 苗軍之意 辰州之思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五十七章 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