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

“沒錯,要打也是打他劉福通啊,又怎麼可能咬着咱們不放。”大帳一衆的一衆將官們,聽到張世輝這樣說,自也不由無比贊同的點起了頭。

畢竟,劉福通那邊纔是主力,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這元蒙朝廷就算要去打,又那有放着敵人主力不管,而特意跑來對付他們這些個無關痛癢的旁枝末節呢。

“但是真的會是這樣嗎?”張世華在心中一聲苦笑,然後他看着帳下的衆人,卻也不由開口問道:“可是據咱們在尉氏城的探子來報,太不花已然率領着數萬人馬來到尉氏城了。”

“難道你們覺得,他太不花真的不會向我們動手嗎?”

“這個……”聽到張世華這樣的話,帳中衆人沉吟一聲,便也不由沉默了一下。

“回稟將軍大人,屬下以爲,太不花率軍抵達尉氏城並不能說明他是準備要攻打咱們。畢竟尉氏城距離許州還有這近三百里的路程,但是從此城沿河南下,卻也可以直達陳州。”

“而劉元帥的主力人馬現在也正在陳州境內,所以下官以爲,太不花此去因當時前往抵禦劉元帥,而並非來攻打我們。”在衆人沉默了片刻之後,作爲代軍師的趙子玉也不由先人一步的站了出來,這般對着張世華說道。

而衆人聽到趙子玉這樣的話,心中認同並不住點頭的同時,趙九等人卻也不由站出來,附和這說道:“啓稟將軍大人,我等亦贊同趙先生所言。太不花此次應當是進攻劉元帥,而非來攻打我等。”

然後等說完這話之後,趙九或許又考慮到了張世華的面子問題。所以在說完這話,趙九也不由接着說道:“不過將軍大人所慮亦不無道理,所以末將以爲此時當多派斥候北上打探,以爲萬全。”

說完這話,趙九也不由小心的看向張世華,想看看張世華此時的反應如何。

“哎!~~”見到一衆下屬們都這樣,張世華卻不由的嘆了一口氣。

是的,趙九和趙子玉他們說的其實一點也不錯,此番大戰,劉福通他們纔是真正的主力,元蒙朝廷那邊的確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去死咬着他們這些個細枝末節不放。

但是,也正因爲所有人都這樣想,才反而中了太不花的計策。

因爲張世華來自後世,是一個穿越者,所以張世華清清楚楚的記得,在這一戰中,太不花在一開始就將自己手中的刀子,對準了他們這些個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

畢竟相比於劉福通那邊的兵強馬壯,地廣人稀的南陽府這邊,的確算是一個軟柿子。偷襲一個沒有防備的軟柿子,和去與兵力佔極大優勢,十數萬紅巾軍的主力部隊一較高下,他太不花自然知道該選哪一個。

故而,如果張世華沒有記錯的話,就在原本的歷史上,太不花來到江北行省接替了老章這個朝廷派下來的樞密使的位置之後,立即便在劉福通大舉進攻之時,親率數萬精銳人馬,偷襲了南陽府。

在這一戰之中,因爲南陽府義軍沒有防備的原因,太不花竟然只用了短短的一個月,就一舉平定了南陽府全境。

並在之後更是馬不停蹄的向東攻去,趁着劉福通那邊北上,後方空虛的時候,一舉拿下了汝陽府城。

而這一招,也逼的歷史上的劉福通不得不放棄北伐,慌忙帶兵從項城沈丘那邊撤了回來。

後來,要不是因爲太不花的那些個豬隊友,讓慌忙撤回來的劉福通又打了一個大勝仗,重新奪回了汝陽府城,並在之後又奇蹟般的嚇潰了也先的十數萬人馬,估計劉福通這支紅巾軍,早就滅亡了。

不過縱然歷史上的太不花最後也失敗了,但是他的失敗卻並不能說是他本人的無能,而是他敗給了天下大勢。所以這樣一個人,縱然是一個失敗者,張世華卻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因爲一個能想出以整個汴梁路乃至於把大半個江北行省都作爲誘餌的人,可絕對不是一個無能之輩。

故而,在知道太不花已然率領着數萬兵馬殺到尉氏城之時,張世華纔會這般擔憂。因爲結合歷史發生過的一切,張世華可以感覺的出,這一次太不花的目標就是自己這些人。

所以,在看明白這一點之後,張世華看着帳下這些個不相信太不花會來攻打他們的下屬們,也終不由說道:“就按阿九的辦法辦。阿羽,等你回去之後,就立即給我挑出一百名好手,讓其分佈於北打探消息,充做斥候。”

“而至於攻城之事,則按照子玉的辦法,明日一早由阿九你親自率兵攻城。等到明天太陽落山之時,我希望我可以安安穩穩的在長社城中喝茶,你們明白了嗎?”

“末將(下官)明白!”聽到張世華這話,營帳之中的一衆將官,自也不由這般齊聲吼道。

而聽到他們這樣的吼聲,若有所思的張世華默默的擺了擺手,便也不由讓這些人退了下去。

“太不花,這一次我倒要看看,你還能不能鎮壓了我的南陽府!”等到營帳之中的一衆將官們都退下之後,負手而立看着地圖的張世華,卻也不由在心中這般暗暗下決心道。

而與此同時,在尉氏城,作爲新上任的江北行省平章政事外加太尉銜的元蒙朝廷一品大員的太不花,卻也不由安坐在一頂奢華的營帳之中,處理着每日都要處理的繁雜事務。

“太尉,劉哈剌不花(蒙文音譯)將軍在帳外求見。”話說就在太不花專心處理軍務之時,守在他營帳門口的一名親衛,卻也不由在此時小心的走進了營帳,恭謹的站在營帳的門口,這般對他朗聲稟報了一句。

“哦,既如此,便讓哈剌不花他進來吧。”聽到親衛的通稟聲,太不花他緩緩的放下了手中的毛筆,便也不由這般對着那親衛道了一句。

而營帳口那親衛聽到這話,應聲道了一聲肥諾之後,自也不由將劉哈剌不花他請進了帳中。

“末將劉哈剌不花拜見太尉!”一聲郎喝傳來,定睛一看,卻是一名身高八尺、膀大腰圓且生的滿臉絡腮鬍子的蒙古大漢,三步並作兩步的走進了太不花的大帳,並在進帳之後,無比恭敬的這般對着太不花拜道。

而一直安坐與主坐之上的太不花見到此人之後,臉上自也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笑容。故而,只見其擺手讓着劉哈剌不花起身免禮之後,便也不由見其對那劉哈剌不花笑道:“哈剌不花,你來我這裡,所謂何事啊?”

劉哈剌不花抱拳道:“回太尉的話,末將此次前來,乃是特向太尉您通稟的前方戰事的。據許州方面發來的消息稱,那南陽的萬餘黑衣軍已然殺到了長社城下,故而許州方面也特來向太尉您求援。”

然而太不花聽到這話,卻是若無其事的感慨道:“哦,黑衣賊已經殺到長社城了嗎。這速度到是不慢啊。”

“對了,哈剌不花你覺得如果沒有我的幫助,許州城能在黑衣賊的進攻下堅持幾天呢?”話說太不花在感嘆完之後,看着帳下的劉哈剌不花,卻也不由這般突兀的問了一句。

猛的聽到這樣不着頭腦的問題,劉哈剌不花自也不由愣了一下。不過愣完之後,劉哈剌不花卻也不由抱拳道:“回太尉的話,許州乃是大州,不比南陽州縣。”

“縱然敵不過黑衣賊,但是堅守上七八天卻還是沒問題的。”

“哦,你確定嗎?”太不花再次問道。

“不敢說確定,但八九不離十。”聽到太不花的問題,劉哈剌不花自也不由接着這般說道。

“既然如此,七八天的時間,三百里路程,倒也算正好。好,既如此,爾等且傳我軍令下去,翌日一早便拔營出發,我這一回,必要徹底滅了這羣黑衣賊。”說完到這,太不花的眼神也不由佈滿了狠辣。

……

時間又過了兩天,也就是二月十三日這一天的傍晚,張世華正在剛剛被拿下的長社城處理的軍務,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名面色無比焦急的斥候,卻也不由在李五的帶領下,走進了這處書房。

“將軍大人,出大事了,出大事了!”當這名斥候走進書房,看到安坐在書桌後面處理政務的張世華之後,便也不由這般對着張世華急聲道。

然而聽到這樣的話的張世華,卻反而依舊是一副不急不躁的樣子。

“那,先喝口茶順順氣,不要着急,天還沒塌什麼事情都能慢慢說。”面色平靜的張世華,先是放下手中的文案之後,便也不由將身前的茶杯往前一推,這般語氣平和的對着那人道。

而那人聽到張世華這話,原本無比慌亂的內心,卻也不由被張世華感染。故而這斥候在低頭告了一聲謝之後,便也不由雙手接過了張世華遞來的茶杯,將杯中已然變得溫和的茶水一飲而盡。

“將軍大人,我現在能說了嗎?”這斥候顯然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見到張世華,所以在牛飲了一杯茶水,變得冷靜下來之後。卻也不由生出了一種緊張感,故而此時的他顯得極爲拘束,雙手捧着茶杯卻不由這般對着張世華問道。

而張世華見此,自也不由對他笑道:“當然可以。”

“是”聽到張世華這話,這名已經冷靜下來的斥候,高唱了一聲肥諾之後,便也不由一字一句的將尉氏那邊,太不花統領這數萬兵馬殺來的消息,告訴了張世華。

“什麼,你說太不花率領着數萬精兵對着咱們殺來了!”當着斥候將消息說出,還不等張世華又所反應,一旁站着的李五卻不由瞪大了眼睛這般驚呼道。

然而聽到他這樣的驚呼,張世華卻是微微一笑說道:“呵呵,果然不錯我所料,太不花此賊果然是想要前來攻我。”

“來啊,阿五,將阿九、阿羽還有子玉、世輝這些個千戶以上官職的將領都給我叫來,咱們現在也需要準備一下了。”

“末將遵命!”見到張世華這般輕鬆,原本還有些慌亂的李五也不由放鬆了心情,這般對着張世華高唱了一個肥諾。

而張世華見此,笑着對二人擺了擺手,便也不由讓着兩人退了下去。

而直到等李五這兩人退下之後,一直面帶微笑的張世華纔不由收起了臉上的笑意,臉色變得即嚴正又陰沉。

……

“各位弟兄,現在的局勢是個什麼樣子,你們也都明白了。那對於即將殺到的太不花,諸位弟兄可有了什麼應對的辦法嗎?”兩刻鐘之後,官衙的前堂大廳之中。

高坐在主坐上的張世華,將太不花殺來的消息告知帳下的衆人之後,便也不由看着衆人這般問道。

而帳下的衆人聽到張世華這話,經過了方纔的驚慌之後,這些個將官在相視一顧之後,便也不由低頭沉思起來。

“敢問將軍大人,可知這太不花此次到底率領的多少兵馬嗎?”沉思了片刻之後,趙九卻也不由最先站出來,問出了衆人最想知道的一個問題。

而張世華聽到趙九這話,卻也不由面色嚴正的說道:“據前方的探子稟報,太不花此次統帥的兵馬,兵力應該不小於四萬人馬。”

“什麼,四萬人馬。”聽到張世華這話,帳下的衆人卻也不由像是炸開了鍋一般,頓時便也交頭接耳的交談起來。

一名悲觀的千戶:“天啊,這太不花竟然率領着四萬人馬,比咱們足足多出了四倍,這場仗可不好打了。”

“奶奶的,怕個球,不就是四萬人嗎?咱們這些日子來,殺過的韃子兵馬,十萬都有了,還怕這四萬人。”這是一名脾氣相對暴躁的將官。

“哎,話不能這麼說……”又是一名將官接茬道。

故而就這般,辦法還沒想出呢,這大堂之中的一衆將官,卻也不由各自爭執了起來。

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一百五十七章 決戰總攻4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罷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四百三十章 張世華疆土再增 劉福通擁帝建極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前論戰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八十二章 潁州城的反應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四百二十章 苗軍之意 辰州之思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離人命歸黃泉 大將軍分明罰賞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戰總攻3第七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三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十二章 大勝1第四百五十四章 完者來援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六十四章 風暴來臨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三百二十七章 雜記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公道第十七章 賊蹤第一百三十二章 “借”錢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二十九章 交戰第二百章 中計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一百二十六章 混亂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二十八章 中計第三百五十章 初戰受挫第三百二十九章 臨近年關第四百零三章 奪城之戰(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堅守之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五十八章 兵敗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局)第一百九十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三百一十章 襄陽再度易主第四百零五章 奪城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戰常遇春(四)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二百一十八章 激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軍出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義軍’再起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炮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敗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計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 行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三十一章 縣官
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一百五十七章 決戰總攻4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罷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四百三十章 張世華疆土再增 劉福通擁帝建極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前論戰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八十二章 潁州城的反應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四百二十章 苗軍之意 辰州之思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離人命歸黃泉 大將軍分明罰賞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戰總攻3第七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三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十二章 大勝1第四百五十四章 完者來援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六十四章 風暴來臨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三百二十七章 雜記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公道第十七章 賊蹤第一百三十二章 “借”錢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二十九章 交戰第二百章 中計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一百二十六章 混亂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二十八章 中計第三百五十章 初戰受挫第三百二十九章 臨近年關第四百零三章 奪城之戰(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堅守之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五十八章 兵敗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局)第一百九十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三百一十章 襄陽再度易主第四百零五章 奪城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戰常遇春(四)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二百一十八章 激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軍出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義軍’再起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炮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敗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計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 行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三十一章 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