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

見此,堂上坐着的馮富樂也說話了,之間他乾咳一聲,將堂下所有官吏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後,就拿着手上的公文對着下面的官吏說道: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朝廷要治理黃河的事情吧,現在這個事情朝廷上已經定下來了,就在今年,朝廷將會全面治河。

然而治河就需要大批錢糧,可是這兩年朝廷國庫不足,於是陛下下令,欽命:我河南江北行省所有州府就地徵調錢糧,以彌補朝廷國庫方面的不足。並且定下期限讓我們在四月底,就將所需要的錢糧準備好。

爲了完成朝廷交給我們的任務,咱行省的徐左丞徐大人便將所需錢糧,攤派給了咱行省的各個州縣。就在剛纔本官接到了知州大人公文,讓咱們縣先將百姓們的夏稅徵上來,並且在三月底將徵來的稅款上繳州府。

而這時堂下的縣尉劉錢弱弱的問了一聲:大人,不是說朝廷定下的期限是四月底嗎?

縣尹馮富樂這時候本來心情就不好,又聽到縣尉劉錢這腦殘的問題,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對着劉錢呵斥道:你去州城找知州大人問去,本官給你解釋不了!

劉錢聽到馮富樂這話,也明白剛纔的問題問的太傻了,於是坐在椅子上訕訕的摸了摸鼻子,就低着頭一言不發了。

見劉錢這個窩囊樣子,馮富樂更加生氣了,心裡也不禁暗下決心,自己一定要把這個廢物給弄走,現在真是看見他都煩。

不過現在也不是跟着廢物生氣的時候,馮富樂深吸了一口氣對着堂下的戶房主事張烈文問道:張主事,本縣現在能否在一個月內將夏稅徵上來?

滿臉鬍子的張烈文聽到這話,起身哭喪着臉對馮富樂說道:大人,現在剛剛開春不久,百姓們剛種上糧,過完冬天也沒收成,現在收稅能收上來一半就不錯了。

馮富樂聽到張烈文這話,心裡也明白的很,其實就連他自己在接到公文的那一刻也暗罵:這是哪個混蛋出的主意,現在收夏稅,這不扯了嗎,朝廷上的蒙古大人們,還真把漢人老百姓當草原上的綿羊了?這簡直就是在玩火。

不過馮富樂雖然明白,但是他明白有個屁用!上面要稅款要錢糧,他一個小小的縣尹還能抗旨不給,於是馮富樂一臉嚴肅的對着堂下的官吏說道:諸位,此乃陛下欽命之事,事情緊急不同以往,我們無論如何也要辦好,如果事情辦砸了,到時候不光本官一個人會被罷官免職,在座的各位也都沒好果子吃!所以,這件事絕對不容有失!

說道最後馮富樂也是一臉嚴肅的看向堂下的衆人,對着衆人問道:諸君明白了嗎?!

衆人聽到這話皆是起身對張世華拱手行禮道:我等遵命。

於是一場提前了好幾個月的徵稅運動,就這樣轟轟烈烈的在縣城展開了。

而這一天距離張世華的及冠之日也只剩十天了。

一開始縣衙徵稅還有一定分寸,只是縣中派人到各個鄉鎮去通知一下百姓和里正,讓他們準備好要交稅款了,雖說百姓們對於現在交稅心有不滿,但是不滿又能有什麼用,難道他們還能不交稅不成。

別看那些催稅的差役和里正都是老鄉,但是到時候這羣老鄉可不會給你手下留情,真要是死扛着不交他們可真會讓你死。

畢竟在鄉下催稅的差役大部分都是縣衙僱的一些潑皮無賴,也就是後世的臨時工,他們下起手來,可不管你是不是老鄉。

於是在這樣的壓力下,一些家庭富裕些的百姓都紛紛交上了稅,雖然這代表着以後好幾個月他們的生活水平會大大下降,但是在這年頭能吃飽飯活下來就不錯了,哪裡還能管得了這個。

但是家庭富裕的畢竟是少數啊,在現在,底層的老百姓十分之七八都是屬於那種家庭不富裕的,對他們來說提前幾個月交稅簡直就是再要他們的命啊,於是萬般無奈的窮苦百姓們只能拖,希望能多拖幾天,希望奇蹟的出現。

就在這種情況下十天很快就過去了,縣衙收到的稅款也果真如同張烈文預料的那樣只收上來一半,於是縣外的徵稅手段也漸漸發生了改變,漸漸的由溫和走向暴力,而同時張世華的及冠禮也在這樣一個轉折中如期舉行了。

冠禮在這個時代,無論對那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它代表着家族中的成員由孩童轉變爲成年,乃是一個人的“禮儀之始”。

同時因爲冠禮的重要性,所以冠禮的步驟也是極爲複雜了,及冠日確定後,在及冠日的前三天就要開始“戒賓”,也就是“祭告祖先於祠堂,並且向賓客們發出邀請,”而且還要通過占卜的方式從主人的親友中選出一名“正賓”,並且由“正賓”選出一名“贊者”。

然後就要在家中開始佈置,祠堂、廳堂,這些都要佈置好。

當然對於這些禮節張世華一開始並不清楚,還是在雪姨的教導下,臨時抱佛腳的將自己在及冠時要遵守的禮節背了下來。

在及冠日當天,作爲“正賓”同時也是張世華“準岳父”的郭天明和“贊者”也就是他二弟的郭天陽,一大早就身着盛服趕到了張家。

而後在張烈武的親自迎接下,緩步走進了張家,將兩人招待好後,張烈武還要迎接其他的賓客,等賓客全到了,吉時也到了的時候,纔會開始爲張世華及冠。

而在後堂,張世華正和雪姨她們在一起,因爲張世華是及冠者所以他並不用去迎接賓客,而雪姨她們,在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是不可以去迎接賓客的。

只見後堂的張世華身着男子及冠時的專用衣裳,頭髮被打理成髻發,梳理的一絲不苟,使得那一雙眼睛顯得越發有神,而高大挺拔的身材更使得這時的張世華顯得英姿勃發。

雪姨看着張世華,目光中充滿着慈愛,她雖然不是張世華的親生母親,卻也是一手將張世華帶大,看這張世華從一個什麼都不懂得孩童變成現在這樣,她的心中也充滿着欣慰。

更重要的是,她也完成了小姐(張世華的親生母親)去世前的囑託,看着眼前英姿勃發的張世華,她心中暗暗的說道:小姐你看到了嗎,世華他長大成人了。

想到這,雪姨的眼圈也不禁有些泛紅。

正當雪姨有些情難自禁之時,卻聽到一聲溫和的男聲問她道:雪姨您怎麼了?

雪姨回神一看,卻是對面的張世華正一臉擔憂的看着她,雪姨忙用手帕擦了擦眼淚,笑着對張世華道:世華,姨娘沒事,姨娘就是有些太高興了,我們的世華終於長大成人了。

張世華聽到雪姨這話也是微微一笑,而旁邊的張秦氏則笑着對雪姨道:嫂嫂,這世華才一個及冠你都高興成這樣,要是等到一個月後世華大婚那天,你還不要樂瘋了。

雪姨聽到自家弟妹這樣打趣的話,笑了笑沒說什麼,而是轉頭對着張世華道:世華等一下就該你出去了,可要準備好。

雪姨您就放心好了,張世華笑着安慰雪姨道。

而在這時,一個下人也走進了後堂,那小廝對着雪姨和張世華的嬸嬸張秦氏兩人行過禮後,就對着張世華說道:大少爺時辰已到,該您出去了。

張世華聽到這話,對着那小廝點了點頭,而後又對着雪姨和張秦氏打了個招呼,便直起身來,在雪姨和張秦氏的注目中大步走出了後堂。

張世華出後堂時,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現在作爲正賓和贊者的郭天明兩兄弟就等着給張世華及冠了。

等到張世華到了前廳,他先按照禮節向着郭天明兩兄第行晚輩禮,而後又想着家族中的長輩,也就是他的老爹張烈武和叔叔張烈文分別行禮,等行完禮後,張世華就走到了廳堂擺放的席子那,面向着郭天明這個正賓跪坐在席子上。

等張世華跪坐下來之後,及冠也正式開始了。

古代男子成年及冠並不只是戴上帽子這麼簡單,而是要及三冠,並且這將及的三冠都是有特定的流程的。

只見作爲正賓的郭天明先從執事者手中接過緇布冠,而後嘴裡說着對張世華這個及冠者教導的詩經(這些詩經就是一些套話,作者也就不再多說了。),然後爲張世華及第一冠,及完第一冠後張世華還要去東房換上深衣,加大帶,穿上鞋子,然後正容出房。

而後再次加冠,等三次及冠完成後,張世華全身上下的衣服也差不多全換了。

及冠完後,張世華又和郭天明兄弟二人去廳堂中醮酒,其實也就是告之皇天后土什麼的,等醮完酒後,對張世華來說及冠最重要的大戲就來了,那就是“取字”。

在古代只要一個人想做官,就一定會爲自己取一個“字”,’“字”不但是名的解釋更加包含着長輩對晚輩的期望,以張烈武對張世華的期望,爲張世華取字也是必然的。

而後,也的確是那樣,只見張烈武站在廳堂中對着張世華道:“禮儀既備,今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字曰伯昌。”

張世華聽到自己老爹爲自己取的字“伯昌”,皺了皺眉也沒有感到什麼意外,他是家中的嫡長子“取字爲伯”本就是應該的,至於“昌”,“華”這個字本就有繁榮昌盛的意思,張烈武爲他取這個字不但解釋了他的名,更包含着對他的期望,期望着張世華能使家族繁榮昌盛。

於是張世華也行禮對着自家老爹道:“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

到了這一步,及冠也差不多要完成了,之後張世華在自家老爹的帶領下又去了一趟祠堂,以昭告祖先。

而後就是張世華面見家族的尊長了,雖說對於張世華個人來講,在他心目中的親人也就只有雪姨、二叔、二嬸這些人,但實際上張家還是很大的,什麼堂叔、表舅、七大姑、八大姨光是有資格受張世華一拜的就有十幾人。

雖說這些人在張世華的心中沒什麼地位,但是他們畢竟是自己的長輩,張世華也不能不拜他們。

於是張世華和老爹張烈武從祠堂回來後,就開始對着自己的這些長輩一個個行禮跪拜。

拜完男性長輩就開始拜女性長輩,而等張世華拜道雪姨時,看着滿臉慈愛的雪姨張世華下意識的喊出了“孃親”。

雪姨聽到張世華喊出的“孃親”二字也是一愣,雖說雪姨緊接着就將張世華從地上扶起,但是雪姨那雙不停顫抖的雙手和微紅的眼眶,還是出賣的雪姨現在的心情。

是的雪姨現在很激動,雖說雪姨一直都將張世華當成自己兒子,但是這麼多年卻是張世華他第一次喊自己孃親,還是在他及冠禮的這一天,雪姨她又怎麼可能不激動呢。

至於張世華,他完全是下意識的喊出了這個稱呼,其實對於張世華來說,他也早就將雪姨當做自己的母親了,所以當張世華喊出孃親時,張世華並沒有感到任何的不適應,相反他的心裡還有些喜悅,因爲在這個世界,他也有一個母親了!

第一章 上任第三十一章 縣官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第二百四十三章 劍指汝州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將第九章 練軍1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第十八章 襲擊第一百章 受阻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戰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八十章 掌控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三百八十四章 沙盤 福通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戰常遇春(四)第四百一十章 定邊之勇冠三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爭先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七十八章 回攻鄧州第二章 盜匪第一百二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二百二十章 戰勝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進天臨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第二百二十章 戰勝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罷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三百七十六章 演戲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四百三十章 張世華疆土再增 劉福通擁帝建極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二百四十三章 劍指汝州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娩第一百四十一章 亂世求活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下風雲第五百零二章 援軍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四百一十章 定邊之勇冠三軍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戰術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四百零三章 奪城之戰(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布王三第四百零五章 奪城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三百六十章 賞賜的變革第三百一十章 襄陽再度易主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第十七章 賊蹤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八十六章 謀劃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見劉福通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激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九十二章 交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
第一章 上任第三十一章 縣官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第二百四十三章 劍指汝州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將第九章 練軍1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第十八章 襲擊第一百章 受阻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戰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八十章 掌控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三百八十四章 沙盤 福通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戰常遇春(四)第四百一十章 定邊之勇冠三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爭先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七十八章 回攻鄧州第二章 盜匪第一百二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二百二十章 戰勝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進天臨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第二百二十章 戰勝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罷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三百七十六章 演戲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四百三十章 張世華疆土再增 劉福通擁帝建極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二百四十三章 劍指汝州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娩第一百四十一章 亂世求活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下風雲第五百零二章 援軍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四百一十章 定邊之勇冠三軍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戰術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四百零三章 奪城之戰(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布王三第四百零五章 奪城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三百六十章 賞賜的變革第三百一十章 襄陽再度易主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第十七章 賊蹤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八十六章 謀劃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見劉福通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激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九十二章 交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