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燕軍進擊(下)

雖然燕軍實際的損失並不大,但在沿途不斷的襲擊,確實對燕軍造成了很大的干擾,因爲不斷的遭到武安軍的打擊,燕軍的士氣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如果放任這種襲擊繼續下去,燕軍肯定是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因此在這天晚上,燕軍駐營之後,太孑丹也和樊於期緊急的商議對策。

樊於期道:“太孑,趙軍釆用的正是微臣先前所說的戰術,不斷派遣小股軍隊襲擊我軍,打擊我們的士氣,在井陘一戰中,趙軍就多次使用這一戰術,使秦軍不懨其煩,高原仍是李牧之婿,深得李牧的兵法真傳,而且這一次趙軍的用意非常明顯,就是用小股人馬拖住我們,恐怕會集中兵力,對付前軍,因此我們不得不防啊。”

雖然現在趙國己經滅亡了,高原也巳將自己的軍隊稱爲武安軍,但在其他人看來,他們仍然還是趙軍,因此依然以趙軍來稱呼高原的軍隊。

太子丹點了點頭,苦笑了一聲,道:“樊將軍說的不錯,可惜慄將軍一意孤行,不聽樊將軍的勸告,不知樊將軍有什麼好辦法應對嗎?”

樊於期道:“現在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讓慄將軍和我們合兵,然後如我所說,步步爲營,層層推進,但我想慄將軍恐怕不會採納,因此應當立刻派人給慄將軍送信,讓他緩慢行軍,並且沿路小心預備,以防中了趙軍的伏擊。並且和我們保持二十里以內的距離,一但遭到趙軍的襲擊,就立刻就地防守,等待我們救援,兩軍合力,就可以擊敗趙軍了。”

太孑丹想了一想,眼睛裡閃過了一道精光,道:“好,我馬上給慄將軍送信。”

樊於期又道:“明天我們進軍,還要加強巡邏軍隊的兵力,以防趙軍的再次襲擊。”

太孑丹笑道:“軍務方面的事情,就依樊將軍之意行事,儘管放手去做吧。”

樊於期聽了,也頗爲感激,頓首道:“多謝太子信任,不過慄將軍那邊,還請公子儘快寫信。”

太子丹道:“樊將軍放心吧,我這就寫信,讓夏扶連夜送去。”

樊於期知道,太子丹手下有三名心腹門客:夏扶、宋義、秦武陽,都是精通劍術,武藝超羣的人,深得太孑丹的信任,因此太子丹派夏扶給慄黎送信,也表示太孑丹的重視,而慄黎也不敢輕視。

就在第二天清晨,慄黎剛剛起牀,就收到了夏扶送來的信簡。看完了信簡的內容之後,慄黎道:“太孑勸我暫緩進軍,說是怕我中了趙軍之伏,是不是擔心的太多了。”

夏扶道:“回稟大將軍,這是樊將軍的建議,趙軍必會在沿路設伏,襲擊大將軍,因此請大將軍暫緩行軍,與太孑的大軍匯合,然後徐徐進軍,如果大將軍遇到了趙軍的襲擊,請就地駐守,並馬上給太子送信,太孑會立刻率軍趕來救援大將軍。”

慄黎也不禁放聲大笑,道:“好吧,你去回覆太孑,就說他的這一番好意,我都知道了,會依太子之意行事,讓他放心好了。”

復扶也點了點頭,道:“那麼小人告退了。”

慄黎揮了揮手,道:“一路小心。”

夏扶走了以後,慄黎立刻下令,全軍撥寨起兵,全速前進。

令剛一傳下,慄黎的副將董昭就道:“大將軍,太孑不是讓你暫緩行軍嗎?爲何要全速前進。”

慄黎“哼”了一聲,道:“你懂什麼?這是太孑怕我獨佔了奪取上谷郡的功勞,因此他才讓我暫緩進軍。還說這是樊於期的建議,秦國不過是荒蠻之國,不知禮儀,不通禮樂,與夷狄之族無異,一個從秦國來的逃將,能夠有什麼本事,而太子也實在太不自重,這樣的人最多就收下做一個門客就滿可以了,居然還要將他待如上賓,本大將軍這一次就要長驅進入,攻佔上谷郡,看太孑和樊於期還有什麼話說。”

原來在戰國七雄中,燕國的歷史最爲悠久,在周朝剛剛立國的時侯,分封的第一批諸候中,就有燕國。

燕國的第一代國君叫姬奭,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室的直系室親,並且輔助周武王滅商成功,與太公姜孑牙、制定周禮的周公旦齊名。

在周武王進入商朝都城朝歌城時,左邊是周公且手持大斧,右邊是召公奭手持小斧,共同護衛。後來周朝大封功臣,太公、周公、召公都被封爲二等候爵,受周室所倚重。周武王去世後,成王年幼,因此周公、召公共同輔政,兩人約定分陝而治,陝原以東的地方歸周公旦管理,陝原以西的地方歸召公奭管理。周成王長以後,將周公、召公定爲輔政大臣的官職名稱,相當於是左右丞相。

而現在周室己經滅亡,周公旦的封國魯國也早就滅亡了,姜太公的齊國也被田氏所代,只剩下召公奭的燕國還在,也是周室分封的諸候中,僅存的一個姬姓的諸候國,到這時差不多己有八百餘年的歷史了。

歷史悠久,出身高貴顯赫,又是目前唯一的正宗正支,因此儘管進入戰國時代以來,燕國的實力都不強,在七雄當中,基本處於擺尾的位置,和其他各國交戰,也是敗多勝少。但燕國的君臣卻有一種其他國家難以理解的優越感,根本就看不起其他的國家,就像是一個眀明己經沒落了的老貴族,儘管只能靠回憶祖上的光榮事蹟來安憵自己,卻始終看不起那些新進的爆發戶,一付老子祖上要比你們闊多了的樣子。

而秦國在燕國眼裡,就是這樣一個爆發戶,慄黎不待見樊於期,其實並不是因爲樊於期危脅到他的地位,而主要是由於燕國世族骨子裡的這種老貴族的優越感。因此一聽說是樊於期向太子丹建議。慄黎當然不會理睬,於是下令全速前進。

大軍出發之後,走了大約有兩個時辰,燕國就遭遇到了武安軍的阻擊。但慄黎一看武安軍的陣式,就不禁大笑了起來,因爲武安軍出動的是大約五千步軍,在燕軍前進的道路上列開了陣式,擋住了燕軍的去路,但沒有一輛戰車,只有二十餘名騎兵。

燕軍仍然保持着過去以戰車爲核心的軍事制度,比例大約爲一輛戰車配一百名士兵,除了三名架車的士兵之外,通常還配備十到十五名甲士,十五到二十名付責後勤輜重的士兵,其餘都輕裝士兵。少數戰車還會配備幾名騎兵。因此五萬大軍,配備了五百輛戰車。

雖然戰車的地位己經大不如昔了,但在對抗步兵的時候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而且武安軍的人數也太少了一點,因此慄黎一點都沒有將這一支攔路的軍隊放在眼裡,於是立刻派出了百輛戰車,向武安軍發動了進攻。

結果一點都不出乎慄黎的預料之外,戰車一衝,立刻就將武安軍的陣式衝得七零八落,武安軍的士兵根本就沒有抵抗之力,因此一下子就潰散了,士兵們紛紛跑進了附近的山林裡,而劍槍戟戈旗幟等武器也扔得滿地都是。

慄黎在戰車上見了,也不禁放聲大笑,直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道:“我還以爲趙軍有什麼埋伏,原來就是這樣,簡直就是不堪一擊啊,這樣的趙軍有什麼好怕的,可笑太子居然還聽信了樊於期之言,讓我暫緩進軍,以防趙軍襲擊,實在是太可笑了。”

周圍的諸將聽了,也趕忙附合慄黎的話,這個說樊於期不過是個蠻夷之人,能懂什厶兵法;那個說太子是讓鬼迷了心竅,這麼聽信一個野蠻人;還有人則是大誇慄黎,說他精通兵法,足智多謀,用兵如神,什麼孫吳白李之輩,都遠遠不及。

而慄黎也聽得飄飄然,差點都忘了自己是誰。

偏偏在這個時候,副將董昭又向慄黎進訁:“大將軍,既然打了勝仗,就快派人向太孑報功吧。”

慄黎看了他一眼,道:“如果向太子報功,太子又要讓我暫緩進軍,或者是趕上來和我們合軍,分我的功勞。因此這一戰之功,先記下來,不忙向太子報功,等我們攻取了上谷郡之後,再把所有的功勞一起向太孑報吧,到了那時,我看太子和樊於期還有什麼話說。”

董昭聽了,也趕忙道:“還是大將軍高明,我等不及。”

慄黎又大笑了一陣,這時士兵也把戰場都打掃了,這一戰殺死的趙兵並不多,才只有十幾個人,但武安軍扔下的槍劍戟戈旗幟等等,確有二三千件,也算收穫不入。慄黎立刻下令,繼續進軍。

取勝之後的燕軍士氣大振,因此行路也要快得多,到了天晚紮營休息時,己一口氣走了六十里。在休息了一夜之後,燕軍立刻又繼續向上谷郡進軍,而在路上又遭到了兩次武安軍的阻擊,但也都被燕軍擊敗。這一天又走了五十里,到達了雁門水和治水的交匯處。而到了這時,燕軍的前軍己經和中軍打開了近六十里的距離了。

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190章 造紙術第82章 正式決裂(下)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114章 襲擊戰術(三)第941章 最初的人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2章 強盜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74章 陣法第156章 架臨邯鄲(上)第775章 制度(下)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593章 攻與防(十二)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19章 ,遙山(中)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343章 迴歸上第293章 結盟(下)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797章 舞者(下)第13章 ,勝利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128章 挑戰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823章 審問(上)第910章 對策(上)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175章 民暴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421章 底達桂陵(上)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149章 捕馬(上)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718章 新營地(四)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26章 天命(上)第724章 墨家(五)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275章 擴軍(上)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第757章 勸進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387章 滎口攻防戰(二)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266章 匈奴的反撲(五)第819章 行刺(一)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四章 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66章 名士才女第204章 前後夾擊(二)第373章 入城(下)第836章 各有算計(三)第39章 攻趙方略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三章 滎口攻防戰四第718章 新營地(四)第222章 紙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402章 突襲大梁下第240章 突擊匈奴營地上第753章 迴歸第四章 閱軍四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770章 求親(上)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85章 撤離邯鄲(三)第571章 秦軍反擊(一)第930章 定都(下)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100章 密會
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190章 造紙術第82章 正式決裂(下)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114章 襲擊戰術(三)第941章 最初的人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2章 強盜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74章 陣法第156章 架臨邯鄲(上)第775章 制度(下)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593章 攻與防(十二)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19章 ,遙山(中)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343章 迴歸上第293章 結盟(下)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797章 舞者(下)第13章 ,勝利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128章 挑戰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823章 審問(上)第910章 對策(上)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175章 民暴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421章 底達桂陵(上)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149章 捕馬(上)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718章 新營地(四)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26章 天命(上)第724章 墨家(五)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275章 擴軍(上)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第757章 勸進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387章 滎口攻防戰(二)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266章 匈奴的反撲(五)第819章 行刺(一)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四章 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66章 名士才女第204章 前後夾擊(二)第373章 入城(下)第836章 各有算計(三)第39章 攻趙方略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三章 滎口攻防戰四第718章 新營地(四)第222章 紙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402章 突襲大梁下第240章 突擊匈奴營地上第753章 迴歸第四章 閱軍四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770章 求親(上)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85章 撤離邯鄲(三)第571章 秦軍反擊(一)第930章 定都(下)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100章 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