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準備遠襲

隨後的時間裡,基本沒有什麼重大的事情,但高原也沒有閒下來。雖然姜桓武、凌風還沒有回來,當然他們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回來。但這並不表示高原就只能在代郡等待,而是可以做一些準備工作。首先是爲突擊陰山的軍事行動準備物資。除了最基本的馬匹武器之外,還有車輛帳蓬糧草,包括每名士兵的棉衣等等。

這些事情當然都交給甯戚、申慎、耿忠等人去辦理。隨後高原又下令,各地的駐軍集中操練,加緊練軍演陣。其實在秋收結束以後,各地的百姓大多基本都沒有太多的農事,因此也是組織百姓進行習武練軍演陣的時間。畢竟在這個時代,隨時都有可能發動戰爭,百姓的武事練習也必須要抓緊。

百姓是如此,那麼專業的軍隊更是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因爲馬上就要進行對匈奴的陰山營地進攻,當然要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高原還專門對代郡的軍隊組織了兩次爲期七天的野外行軍拉練,讓士兵們習慣這種長距離的行軍,並且從中積累長距離行軍作戰的經驗。好在是代郡地區地方廣闊,由其是長城以外,有足夠的行軍拉練的地域空間。

時間也過很快,一轉眼就過了二十餘天,到了十月底,而就在這時,凌風帶着十名士兵回到了代郡,向高原彙報了陰山一行的經過。

陰山山脈是中國北部的重要山脈,呈東西走向,西高東低,西起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中部的狼山,和蒙古高原相連;東止於河北省西北部的樺山,橫亙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西長一千二百多公里,南北寬五十至一百公里,是黃河流域的北部天然界線,亦是河套地區的北部屏障。

在中國古代,陰山地區也是內地漢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場所,山脈間的寬谷多爲南北交往的通途。由其是陰山山脈的中部地區,即後世的鄂爾多斯一帶,因爲地勢南陡北緩,北坡多以低山和丘陵爲主,形成了不少的盆地,集水成湖,水草豐盛,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一個重要的牧區。這一次匈奴南下,營地也設在這裡。

這一次出行,姜桓武和凌風帶去了五十名士兵,另外有三名嚮導,一共帶了一百二十六匹馬,並且換上了遊牧民族的衣服,冒充草原牧民,從雁門關出發,一路向北進發,從陰山山脈的東段峽各穿過,繞到了陰山北部,才轉向西行,到達陰山的中段地區,一路上馬不停蹄的行走了九天的時間,並且繪製了一份詳細的路線地圖,標註上了沿途的河流、湖泊的位置。

其實在越過了陰山之後,就己經完全進入了草原,沿路都能發現一些遊牧民族放牧,而越接近陰山中段,遊牧民族也就越多,而且基本是以匈奴人爲主。

到了這裡,衆人也不敢大意,向一些遊牧民族買下了一些牛羊,僞裝成放牧的小部落,混如匈奴人當中,找了一個地方駐紮下來。這樣的小部落在匈奴人中十分常見,而且是他們當中有不少人都會匈奴語,因此只要是小心翼翼,也混得過去。隨後姜桓武才下令,將衆人分散,分別去打探匈奴的消息。經過了十餘天的打探之後,也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雖然匈奴人這次南下陰山有十餘萬人,但並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成幾個部份,分別尋找合適的地方駐紮放牧,因此分佈極廣,相差可能達到數百里。不過這一次匈奴的主將右賢王頭須的營地駐紮在烏樑素海邊,人數大約有四萬餘人。

烏樑素海位於後世的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境內,古時本是黃河的一部分。後來黃河改道形成了河跡湖,後世是黃河流域中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

一般遊牧民族選擇駐地,都會在靠近河流湖泊,因爲牲口的生存需要大量的飲用水源,而且河流湖泊邊的水草也長得茂盛一些,更適合做牧場。而烏樑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不僅湖邊的水草豐盛,而且湖裡的魚類衆多,同時還棲息着大量的鳥獸,不僅可以放牧,而且還能是遊牧民族棲息紮營的最好地區,因此右賢王頭須也將自已的主營地也設在這裡。

姜桓武和凌風也偷偷的潛入到烏樑素海邊,查看匈奴的主營地,並且繪製了一份詳細的地圖,而且根據兩人的觀查,匈奴主營地的防備十分鬆懈,除了頭須的王營還有一些衛兵,並且建立了簡單的木柵牆之外,其他匈奴居民的帳蓬基本毫無防範。一來匈奴是遊牧民族,本來就是居無定所的,不可能每到一處都要建立堅固的營地。二來也是因爲現在這一帶地區都是匈奴的地盤,其他的遊牧民族早就被匈奴趕走出了這一帶地區,因此也沒有其他的勢力可以危脅到匈奴。而代郡的高原,更是沒有被匈奴放在心上,這裡離代郡足有兩千多裡的距離,高原的軍隊怎麼可能殺到這裡來呢?

因此姜桓武也認爲,只要是代郡的軍隊能夠突然到達烏樑素海邊,就可以十分輕易的攻破頭須的王營。於是姜桓武立刻決定,派凌風帶領十個人返回代郡向高原報告,而自己仍然留在匈奴的營地裡,一邊繼緩收集情報,一邊等待高原的大軍到來。不過在回程的路上,凌風等人一人配三馬,輪流換程,結果只用了六天時間就趕回到了代郡。

聽完了凌風的彙報之後,高原也十分滿意,姜桓武和凌風果然沒有讓自己失望,他們收集到的情報十分重要,完全可以發動突襲陰山的軍事行動。

於是高原也立刻招集李瑛鴻、甯戚、申慎、趙軒等人商議出擊的計劃。

首先是確定這一次出兵的人數。駐紮在陰山營地的匈奴人口大約有十餘萬,當然這個數字是包括了所有的男女老幼,按正常比例,青壯年男子應在三至四萬人之間,但卡魯恩部己經全軍覆滅,這一支匈奴軍全是由青壯年男子組成,因此現在陰山營地的匈奴人中,青壯年男子的數量應該只有兩萬多人,絕不會超過三萬。

不過匈奴民族是全民皆民的,一但發生戰爭,除了不能騎馬作戰的老人幼兒之外,男女老少都是可以上陣打仗的,這樣箅起來,陰山營地的匈奴人中最多可以出動七到八萬軍隊。雖然戰鬥力如何很難說,但就看這個數字也絕不能輕視。好在現在匈奴是分散放牧,因此武安軍也可以逐個擊破。

衆人最終決定,武安軍這一次出擊的兵力爲三萬人,其中騎軍應在二萬左右,步軍一萬,當然步軍也都是騎馬行走。按一名士兵配兩匹戰馬換程,另外還需耍一匹戰馬馱運糧食物資,以保證全軍的行進速度。而像這樣計算的話,如果是出動三萬軍隊,卻麼需要出動的戰馬約近十萬匹。因此出動三萬兵力,差不多也是目前能夠出動的極限兵力了。

而這一次出兵,高原也不打算從百姓中徵集士兵,而是從各地的駐軍中抽集軍隊,組成這一次出擊的遠征軍。最終出動的兵力爲武安軍團的驍騎軍、勝捷軍;雁門軍團的飛騎軍、長捷軍;雲中軍團的烈騎軍;上谷軍團的威騎軍,總計是四支騎軍,二支步軍,總兵力約爲三萬一千餘人。而這一次帶隊出戰的主將是高原、李瑛鴻、袁選三人。因爲上谷、雲中兩郡都要預備燕秦兩囯的攻擊,因此司馬尚和陳諮都駐守原地。而雖然從上谷、雲中兩郡抽調了兵力,但現在各地的百姓都在大練軍,實際兩地都有足夠的防守兵力。

從凌風等人住返兩次所用的時間來看,高原估計大軍從代郡出發,到達陰山匈奴營地的時間大約需要十天左右。而在陰山戰鬥的時間估計也需要十天左右,加上回程的時間,和一些不可預知的時間,這一次出擊的最部時間不會超過四十天。當然還制定了一份行軍的計劃,預計毎天要走完多少路程,到那裡可以取得水源,那裡駐紮營地等等,非常的詳盡。

大軍出發的時候,攜帶十五天的糧食,而且全部都做成熟食攜帶,這樣至少可以保證單程的糧食供應,只要是到達了陰山的匈奴營地,就可以從匈奴那裡取得糧食補濟了。另外因爲沿路都有水源,因此水不用多帶,只准備三天的飲用水。而且現在己是十月底,天氣轉冷,途中還有可能遇到大雪,每名士兵必須帶一件皮祅和一件毛皮鬥蓬。以抵禦嚴寒。

本來在高原提出了突擊陰山匈奴營地計劃之後,衆人都認爲不可思議,但制定好了全部計劃安排之後,衆人又都覺得這一次突擊行動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看來高原並不是突發奇想。而高原也立刻向各地的軍隊下令,參加突擊行動的軍隊立刻出發,到諸聞澤匯合。

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77章 搶糧(上)第627章 代軍撤軍(下)第109章 傷病營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第703章 合作(二)第787章 合縱連橫(三)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623章 退軍(五)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231章 出巡第771 章 求親(下)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第673章 出塞(下)第74章 陣法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306章 劍氣如虹,美人如玉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67章 辯論(上)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584章 攻與防(三)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183章 人材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92章 密謀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932章 投效(一)第519章 扶蘇探見(上)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六章 第747章 追逐(下)第705章 轉移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825章 心意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59章 鑄劍(上)第309章 合縱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748章 擊殺(上)第373章 入城(下)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858章 潛入邯鄲第822章 行刺(四)第四章 閱軍四第475章 從軍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四章 第487章 閱軍(二)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157章 架臨邯鄲(下)第687章 雲瑤的身世(下)第86章 撤離邯鄲(四)第22章 ,收度宇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19章 ,遙山(中)第116章 破趙之策第327章 稷下學宮(一)第333章 襲擊(上)第553章 燕國的希望(二)第256章 突襲陰山(八)第38章 左右爲難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620章 退軍(二)第548章 自立更生(下)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
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77章 搶糧(上)第627章 代軍撤軍(下)第109章 傷病營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第703章 合作(二)第787章 合縱連橫(三)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623章 退軍(五)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231章 出巡第771 章 求親(下)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第673章 出塞(下)第74章 陣法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306章 劍氣如虹,美人如玉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67章 辯論(上)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584章 攻與防(三)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183章 人材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92章 密謀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932章 投效(一)第519章 扶蘇探見(上)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六章 第747章 追逐(下)第705章 轉移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825章 心意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59章 鑄劍(上)第309章 合縱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748章 擊殺(上)第373章 入城(下)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858章 潛入邯鄲第822章 行刺(四)第四章 閱軍四第475章 從軍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四章 第487章 閱軍(二)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157章 架臨邯鄲(下)第687章 雲瑤的身世(下)第86章 撤離邯鄲(四)第22章 ,收度宇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19章 ,遙山(中)第116章 破趙之策第327章 稷下學宮(一)第333章 襲擊(上)第553章 燕國的希望(二)第256章 突襲陰山(八)第38章 左右爲難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620章 退軍(二)第548章 自立更生(下)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