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出巡

幾天之後,一行人馬就走出了代郡地區,進入到雁門郡的地界。

雁門郡的地方並不大,而且地形以山地爲多,可耕之地偏少,其實並不適合定居,現在也只有人口十三萬多人,只因爲是拆衝要路,險要之地,因此趙武靈王當年在這裡設置雁門郡,居民基本都集中在雁門關一帶地區。而大行人馬進入到雁門郡的地界之後,人煙也淺淺稀少起來,有時前後盡是荒山野嶺,不見人跡。

不過燕國的移民是到雲中郡安置,因此並沒有雁門郡久作停留,而是繼續向西進發。但高原是到雁門郡來巡視的,自然不能穿郡而過,於是高原也和大隊人馬分開,改道轉向雁門關而去。

雁門關的位置在兩山之間,東臨雁門山,西靠隆山,兩山對峙,當中只留下一道狹長的通到,居說每年大雁往返飛其間,故稱雁門。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關口。而一行人馬行走在山道當中,只見兩側峰巒疊蟑,怪石凌空險惡,地勢高低起伏,其勢蜿蜒。

李牧在其軍事生涯的前期,曾在雁門關駐守了多年。不過那時李瑛鴻還尚年幼,因此並沒有到過雁門關。不過當初高原在雁北村養病,遇到了姜桓武等一行人員,雁北村就位於雁門山的東北,因此姜桓武等人對這一帶地區十分熟悉,也治途講解各地的各稱來歷,衆人一邊欣賞山林風光,一邊聽着姜桓武的解說,也覺得十分**。

走了一天的時間,到黃昏時關,大隊人馬到達雁門關,而這裡的人聲影跡也漸漸多了起來。駐守在雁門關的袁選出關,將高原等一行人迎進關城中去。

以前高原曾到過雁門關遊玩,不過後世的雁門關是明朝重建的雁門關,並不是現在的雁門關,這時的雁門關是趙武靈王時期修建,主關位於雁門山西側,倚山而建,半坡半平,一側與長城相連,周長約有二里,牆高一丈八尺,有關門三座。在東門之上築有樓臺。

因爲這時太陽還沒有落下,因此進城之後,高原等衆人也不顧休息,就蹬上城樓,觀看雁門關的風光,在城樓上憑空看去,只見由東至西羣山起伏、溝壑縱橫,峰巒錯聳,峭壑陰森,長城依山伴嶺,盤旋幽曲,穿關城而過,異常險要。而且峰巒疊蟑、山崖陡峭,關牆雉諜密集,烽猴遙相呼應。由其是在夕陽之下,更顯得殘陽如血,雄關似鐵的威嚴氣勢。

雲瑤和耿燕羽都是一般的女子,因此只是從一般看風景的角度來看雁門關的風光,而李瑛鴻卻是武人,看待關城的眼光和她們當然大不相同,對雁門關的險要氣勢,讚歎不己。

而袁選也陪同着他們在城樓上欣賞雁門關的風光,並且向他們介紹,整個雁門關防區,並非只有雁門關城,而是沿着長城分佈,共計有老營口、坷申池口、陽方口、東隆口、西烴口、匕樓口。大石口、石口、馬蘭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彼此鉤連,形成了一個嚴固的防禦體系。同時還說了不少李牧當年在雁門關駐守時發生的一些異聞趣事。也讓衆人聽得十分有趣。

這時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衆人雖然意猶未盡,但也只好退下城樓,來到關城內。袁選也在城中的帥府設宴,招持高原一行。而在席間袁選告訴高原,就在前幾天,自己接到關外巡羅的士兵回報,發現了匈奴活動的痕跡。

高原聽了,到也並不覺得意外,因爲在雁北村的時候,他就和匈奴碰過面,而且還打了一仗。不過那裡去年年底的事情,但現在在雁門關外又發現匈奴的活動痕跡,也不算意外。

而且一般北方遊牧民族都是在秋季南下劫掠,因爲秋高馬肥,正是一年中戰馬狀態最的時候,而且這時也是農耕民族豐收的時候,幾乎村村都有大量的糧食,因此在這個時候發動劫掠,往往收穫巨大。另外,這時遊牧民族也開始準備過冬,當然要多搶一點東西。不過去年冬天發現匈奴,今年秋季又發現匈奴,這麼看來,經過了幾年的休養之後,匈奴己經恢復了昔曰的元氣,又開始向南侵略了。

這時高原問道:“在雁門關外有多少人居住?”

袁選道:“詳細的數量己經統計不清了,但絕不會少於二十萬,就是達到三十萬,也不是不可能的。”

高原也有些吃驚,道:“有這麼多嗎?”

袁選道:“主公,您來的時候也看到了,雁門關內並不適合人員居住,這一帶的百姓,大半都居住在雁門關以外,如果把這些百姓算進來,雁門郡的人口也不算少。但這些人雖然都也箅是華夏族人,但生格悍勇,桀驁不馴,難服教管,恐怕難以把他們都納入到我們的管轄之中,因此我並沒有將雁門關外的人,計算在雁門郡的人口之中,還請主公恕罪。”

高原對這一點他也有所瞭解,看一看雁北村的村民就知道,雁門關外的居民都不是善茬,當初如果不是面對匈奴的壓力,還有姜桓武帶頭,也不會舉村搬遷到代郡去。因此道:“因地治宜,這也並不怪你,不過現在我們代郡地區的人口並不多,而且這一批人都捍勇善戰,如果能夠把這一批人都納入到代郡的統治之下,對我們也大有利處,你看如果要收服他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袁選道:“主公,昔日大將軍在世的時候,曾由關外的百姓自治,並不對他們徵收稅賦徭役,而且又派出軍隊保護他們不受匈奴的劫掠,因此他們對大將軍一直感恩戴德,而且現在匈奴再度南下,也威脅到了這些百姓的安全,因此如果主公如果主公能夠從這一點入手,給百姓帶來安全,並且仍然沿續大將軍的施政,收服這些百姓之心,也不是不能成功。”

高原也點了點頭,道:“好,你說的確實很有道理,這樣吧,明天我們就出關去看一看,到關外去走一走,然後再說。”

袁選道:“是。”

――――――――分割線―――――――――分割線――――――――

於是在第二天一早 ,高原就帶着李瑛鴻、雲瑤、耿燕羽等人一起,由袁選陪同,出了雁門關,來到關外。當然隨行的還有五千軍隊保護。

雁門關以北的情像,又和雁門關南面大爲不同,地勢明顯要平坦得多,而且樹木大量減少,多的是矮小的灌木和草地,到是有明顯的草原地形的特點。而另一個最大的不同是,這裡人口的密集呈度也要比關內密集得多,村落相連,炊煙裊裊,而且還開墾了不少的田地,另外隨處也可以見放牧的牛羊,顯然是一個農耕放牧結合的生產方式。

不過和代郡的村落一樣,這裡毎個村孑都建上高大的圍牆保護,有些還有圍牆的壕溝,垛口,塔樓等等建築,而且也明顯要嚴密得多,就像一個一個的小城堡一樣。

袁選隨李牧在代郡駐守了多年,因此在這一帶地區也頗有一些人氣,在沿路上都不斷有人向他打招呼。

因爲一行人都是騎軍,因此沒過多久就走了三十餘里的路,而在沿路上己經看到了四五個這樣的村落。隊伍也來到一個小山邊上,高原正要下令,人馬就地休息,就在這時,姜明霞突然道:“雲姨,你看紅兒和灰兒的飛行樣子,它們是不是發現了什厶?”

高原和雲瑤聽了,也都擡頭向天空看去,只見兩支在天空中盤旋飛翔的紅隼依照着某一規率上下飛舞,並且不斷的發出了響亮的鳥鳴聲音,高原微微一怔,因爲這段時間以來,雲瑤一直都在訓練這兩隻紅隼,現在己經有了不少的成果,現在紅隼的飛行姿式,正是發現了大股敵軍的信號。

於是高原也立刻下令,命令凌風帶領二十名騎兵,跟着兩隻紅隼一起出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雖然利用鳥類偵察,比人要有許多優勢,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因爲鳥類無法開口說話,無法告斥人它們到底看到了什麼?只外鳥的分辯能力也十分有限,不僅分不清敵軍的人數,而且有有時連敵軍己軍都分不清楚,因此在這個時候,鳥是無法完全代替人的偵察。當然,如果把人鳥結合起來,還是可以大大提高偵察的效率。

凌風帶領騎兵離開之後,高原也立刻下令,全軍準備戰鬥。

過了一會兒,凌風就帶領着騎兵,急速的趕了回來,道:“主公,在那邊大約十二三裡的地方,發現匈奴的軍隊正在圍攻一個村孑,己經把圍牆突破了兩個缺口。

高原道:“匈奴軍隊有多少人?”

凌風道:“大約有三千人左右?”

高原道:“好,杜義,你立刻帶領二千騎軍,趕去増援村子,我帶領其他軍隊,馬上趕來。”

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42章 新府邸(上)第195章 燕國出兵(下)第623章 退軍(五)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179章 修煉成果第70章 議和第768章 靈壽(二)第531章 辭行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309章 合縱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111章 再度出擊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656章 伏擊單于(二)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550章 說服(下)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227章 初見荊柯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第874章 陣前立威(一)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704章 合作(三)第591章 攻與防(十)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233章 石嶺村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75章 扣壓糧食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270章 齊國來使(四)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704章 合作(三)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611章 撤軍與追擊(五)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48章 劫持(下)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第884章 招降秦軍二第103章 趙秦首戰(二)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824章 審問(下)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231章 出巡第266章 匈奴的反撲(五)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416章 擴軍備戰(三)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335章 劫持上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665章 問責(一)第153章 迴歸第138章 護身符第511章 開導第895章 長街之戰(四)第759章 天下大勢第474章 回程(下)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44章 邯鄲集市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349章 戰略規劃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上)第298章 問難上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885章 招降秦軍(三)第352章 戶籍管理第806章 臨別獻舞(二)第621章 退軍(三)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283章 出使齊國(三)第281章 出使齊國(一)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774章 制度(上)第934章 投效(三)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637章 郊遊(上)第8章 ,成山
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42章 新府邸(上)第195章 燕國出兵(下)第623章 退軍(五)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179章 修煉成果第70章 議和第768章 靈壽(二)第531章 辭行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309章 合縱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111章 再度出擊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656章 伏擊單于(二)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550章 說服(下)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227章 初見荊柯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第874章 陣前立威(一)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704章 合作(三)第591章 攻與防(十)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233章 石嶺村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75章 扣壓糧食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270章 齊國來使(四)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704章 合作(三)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611章 撤軍與追擊(五)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48章 劫持(下)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第884章 招降秦軍二第103章 趙秦首戰(二)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824章 審問(下)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231章 出巡第266章 匈奴的反撲(五)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416章 擴軍備戰(三)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335章 劫持上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665章 問責(一)第153章 迴歸第138章 護身符第511章 開導第895章 長街之戰(四)第759章 天下大勢第474章 回程(下)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44章 邯鄲集市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349章 戰略規劃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上)第298章 問難上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885章 招降秦軍(三)第352章 戶籍管理第806章 臨別獻舞(二)第621章 退軍(三)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283章 出使齊國(三)第281章 出使齊國(一)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774章 制度(上)第934章 投效(三)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637章 郊遊(上)第8章 ,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