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撤離邯鄲(三)

耿忠答應一聲,正要離開,這時嚴仲趕來,對高原道:“大人,有人自稱法家弟孑申慎,要求見大人。

高原怔了一怔,自己在趙嘉的家裡見過申慎一面,但兩人基本沒有多少言語交流,而且從那一次之後,就沒有再和申慎來往了,他來找自已做什麼?如果是前一些時間,也還說得過去,畢竟那時高原還掛着一個上大夫的官職,但申慎不可能不知道,今天上午發生的事情,自己這個上大夫是肯定當不下去了,而且說不定還會被趙國定爲叛逆,因此他在這個時候來找自巳,會有什麼事情。

不過人家找來了,高原也不能不見,因此點了點頭,道:“好吧,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申慎被嚴仲領到大堂上,和高原相見。雙方見禮之後,高原才道:“申先生來找我,有什麼事情嗎?”

申慎道:“在下是特意來投奔大人。”

“投奔?”高原也怔了一怔,投奔自己,其實就是願意做自己的門客。當然在這個時代裡,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爲儘管在這個時代,普通的平民都可以直接向國君上書,說明自己的學術思想,獲得國君的賞識,然後入朝爲官,但這種機會非常小,必竟一國之君的政務繁多,不可能對什麼阿貓阿狗的上書都會認真的觀看,除非是天下公認的名士。

而一般有才學而又沒有名氣的人,都會投奔到某一個有權勢、地位的高官或是名士的門下,然後由他們向國君推薦,這條路相對要好走一些,因爲見高官總要比見國君容易一些,而且一般的高官都有像國君推薦人材的責任。在戰國時代,其實有不少的名臣都是通過這一條道路走上仕途,如商鞅、張儀、趙奢、藺相如等人都是這樣。因此申慎要投奔到高原的門下做門客,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只不過現在似乎不是時候。

申慎又道:“上一次在公子嘉的府中和大人相見,雖然當時大人的言語不多,但卻一語切中法儒兩家的實質,這兩個月以來,在下一直都在思考大人所說的話,自覺對法儒的理解,大有長進,全都是拜大人一席話所賜,因此願意投效到大人門下。日後也能多聽大人的高見。”

高原笑了一笑,道:“我那有什麼高見,只不過是旁觀者清,纔能有那麼一說,如果真的論學問,我和先生,還有那天的田老夫孑,公孫先生相比,還差得遠,因此在學術上,我恐怕也幫不了先生什麼?如果先生是因爲學說原因就投奔到我的門下,恐怕就要讓先生失望了。”

申慎忙道:“在下願意投到大人的門下,也並不全是因爲大人的學問,而是對大人的爲人深爲佩服。而且大人是將星臨世,前途必然遠大,因此在下才願投到大人門下,以求曰後的發展。”

高原注視着申慎,過了好一會兒,才道:“我也實話實說,將星臨世之說,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我本身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雖然我現在有一個上大夫的官秩,但爲官時日不長,在朝中也沒有什麼根基,而且今天發生的事情,先生也應該知道,我很有可能被趙國視爲叛臣,眀天就被大王抄家滅門,因此在這個時候,你投到我的門下,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是求發展,不如投到公子嘉的門下,也許能夠謀個一官半職。”

申慎搖了搖頭,道:“大人能夠這樣說,足見大人光明坦蕩,待人以誠,在下也對大人實言相告,如果在下真的要求一官半職,以在下的才學,自信還是做得到的,但現在趙國昏君當道,又有iān臣當權,如果在這個時候爲官,要麼碌碌無爲,要麼得罪權iān,難以施展,因此在下寧可以治學爲業,也不願入仕爲官。”

高原笑道:“如果趙國不能如先生之意, 那麼先生爲什麼不轉投他國呢? 我記得先生並非趙人, 而是韓人, 因此也不必死守趙國一隅。”

申慎苦笑了一聲,道:“實不相瞞大人,在下也不是沒有想過轉投其他囯家,但現在韓國已亡,而魏國一向不重人材,當信陵君爲魏國公子,尚不能相容,何況外人;燕國以周室遺裔自居,死守先王禮儀,不思變革,如果不是地處偏遠,恐怕早就亡國;楚國雖大,但也是偏安一隅,守成有餘,然而開拓進取不足,而且楚國內部,都被世家豪族把持,互相勾心鬥角,也不是在下能夠施展才能的地方;齊國的學術隆盛,又有稷下學宮,學者盛況爲天下之最,但情況和趙國相似,齊王建爲人軟弱,昏庸可比趙王遷,相國後勝把持朝政,其iān不在郭開之下,而且齊人好空淡,不務實,也難有大作爲。”

高原點頭道:“先生對各國的局勢到是作過一番很深刻的研究啊, 不過先生還沒有提到過秦國啊,秦國尚法,先生又是法家弟子,在秦國正有用武之地,而且剛纔先生所提的各國不足,秦國似乎都沒有,先生難道沒有想過到秦國去發展嗎?”

申慎道:“秦國各方面的條件確實都要比山東六國強,但現在秦國己經人材濟濟,而且秦國當政的長史李斯就是法家的大家,而在下無名無德,就算是到了秦國,也難有出頭之日。”

高原道:“但剛纔我也說過了,現在我都自身難保,先生投奔到我的門下,似乎也沒有出頭之曰吧。”

申慎搖了搖頭,道:“大人說笑了,現在邯鄲城內巳被武安君控制,只要武安君一聲令下,隨時都可以殺入王宮去,大人又怎麼會是自身難保呢?”

高原點了點頭,道:“那麼先生以爲,武安君會殺進王宮去嗎?”

申慎道:“我看不會,武安君對趙國一向忠心耿耿,是絕對不會做出反叛趙國,殺死趙王的事情來。而且如果武安君真的想要殺死趙王,在上午舉兵威逼王宮的時候,就可以殺進王宮去了,而不會撤兵只是控制邯鄲城。因此我認爲武安君是決不會殺進王宮去的。”

高原聽了,到是有些意外,這個申慎對李牧的性格還有時局的分柝,還是很有道理,到不是一般只是埋頭治學的學者,因此也道:“那麼依你看來,武安君下一步會怎樣做呢?”

申慎道:“武安君會怎樣做,在下也難以揣摩,但依在下看來,武安君最好的做法就是離開邯鄲,退到代郡去自治。因爲現在邯鄲城中,各方勢力錯綜複雜,而武安君本是駐外之將,在朝中並無勢力,因此就算武安君殺入王宮,殺死郭開,架空趙王,但趙國宗室,其他勢力也都絕不會服他,而秦國必然會趁機進攻趙國,武安君留在邯鄲,只會進退失劇,左右爲難。而武安君在代郡駐守多年,己深得代郡的民心,而且現在武安君手下的軍隊也都是代郡的當地百姓,因此武安君在代郡可以保證絕對的統治力,而且以現在趙國力量也拿他沒有辦法,就算是未來秦軍攻破邯鄲,滅亡趙國,武安君仍然可以舉代郡之力,抵抗秦軍,然後再聯合其他各國,合縱抗秦,以武安君的軍事才能,擊敗秦軍並非不可能,然後進可以恢復趙國自立爲王,退可以據守代郡,也可以稱一方諸候。這是在下的一點淺見,可以供大人蔘考。”

高原也大爲驚訝,因爲申慎的建議和甯戚的三策幾乎沒有什麼不同,而且他還把到了代郡之後的計劃都己經想到了,申慎也就是三十歲左右的年齡,居然能夠看到這一步,到是真的有幾分才能。這一點連自己都還沒有想到,現在高原對未來的發展確實有一些迷茫,但聽申慎這麼一說,到是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來。如果真的能夠把申慎收到自已的門下,那麼在將來一定能夠有大用。

申慎又道:“而且武安君無子,趙國盡知,大人與武安君的小姐兩情相悅,也是邯鄲盡曉,因此武安君百年之後,只能由大人繼承武安君留下來的基業,就算是大人不能繼承武安君的基業,也必然會是武安君部下的重臣,如果在下現在就投到大人門下,那麼將來就必有出人頭地之時。”

高原也不僅笑了,這傢伙到是真的很坦陳,而且也考慮得非常深運,連自己和李瑛鴻成親,將來可以繼承李牧的基業都考慮了,不過這也是法家和儒家的最大區別,法家更務實,能夠根據時局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做法,而儒家只會死抱道徳仁義不放,也不管合不合時宜。

高原道:“先生所想的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先生想過沒有,世事難料,變化無常,局面未必就能向先生預料的那樣發展,那麼先生投到我的門下,不僅沒有出頭之日,說不定會給先生帶來殺身大禍的,因此還請申先生三思。”

申慎也笑了,因爲高原這樣說,其實己經是接收了自己的投奔,道:“如果真要是到了那一步,在下也就認了,但總也好過碌碌無爲一生爲好。”

高原也呵呵笑道:“好吧,既然申先生這樣坦陳,那麼我再拒絕,也就太不近人情了,如果局勢真的如申先生預料的那樣發展,我也決不會虧待申先生。”

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876章 陣前立威(三)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471章 撤離大梁(五)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22章 ,收度宇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771 章 求親(下)第41章 震盪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661章 入城風波(三)另一個結局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147章 本經陰符七術第666章 問責(二)第307章 組織(上)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768章 靈壽(二)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13章 ,勝利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382章 轉戰滎口第557章 代軍出動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32章 趙都邯鄲第722章 墨家(三)第110章 大局第162章 重逢第565章 會戰(七)第21章 ,取弘城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455章 主動出擊(上)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28章 災民(上)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586章 攻與防(五)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375章 接受相印(一)第27章 天命(下)第682章 鬥獸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762章 訂親(下)第276章 擴軍(下)第95章 突襲第845章 改道邯鄲(上)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73章 趙王不朝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549章 說服(上)第529章 刺秦(四)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324章 齊王壽辰上第184章 開通商路第593章 攻與防(十二)第157章 架臨邯鄲(下)第565章 會戰(七)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566章 會戰(八)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274章 告辭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239章 白靈族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756章 迴歸(四)第70章 議和第16章 ,設伏第154章 撤離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666章 問責(二)第796章 舞者(上)第526章 刺秦(上)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467章 撤離大梁(一)第279章 蕃勇軍第616章 驅獸作戰(三)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637章 郊遊(上)第519章 扶蘇探見(上)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776章 家宴(一)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
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876章 陣前立威(三)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471章 撤離大梁(五)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22章 ,收度宇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771 章 求親(下)第41章 震盪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661章 入城風波(三)另一個結局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147章 本經陰符七術第666章 問責(二)第307章 組織(上)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768章 靈壽(二)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13章 ,勝利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382章 轉戰滎口第557章 代軍出動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32章 趙都邯鄲第722章 墨家(三)第110章 大局第162章 重逢第565章 會戰(七)第21章 ,取弘城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455章 主動出擊(上)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28章 災民(上)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586章 攻與防(五)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375章 接受相印(一)第27章 天命(下)第682章 鬥獸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762章 訂親(下)第276章 擴軍(下)第95章 突襲第845章 改道邯鄲(上)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73章 趙王不朝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549章 說服(上)第529章 刺秦(四)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324章 齊王壽辰上第184章 開通商路第593章 攻與防(十二)第157章 架臨邯鄲(下)第565章 會戰(七)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566章 會戰(八)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274章 告辭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239章 白靈族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756章 迴歸(四)第70章 議和第16章 ,設伏第154章 撤離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666章 問責(二)第796章 舞者(上)第526章 刺秦(上)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467章 撤離大梁(一)第279章 蕃勇軍第616章 驅獸作戰(三)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637章 郊遊(上)第519章 扶蘇探見(上)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282章 出使齊國(二)第776章 家宴(一)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