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燕國的希望(一)

第二天清晨,天色還沒有完全放亮,太子丹就帶領着從人,離開了代郡,返回燕國。而守城的士兵己經接到了高原的通告,因此也沒有阻止他們,開門放行。

經過了一夜的休息之後,太孑丹總算是完全想了,畢竟燕國現在並不是不可救藥了,留在這裡,也說不動高原,因此不如儘早返回燕國,極積備戰,死守薊京,只等着代軍擊敗秦軍,燕國也就可以得以保全了。

雖然燕國的實力是目前各國中最弱的一個,擁有的常備軍隊不足十萬,而且訓練不足,戰鬥力不強,國內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名將。但燕國畢竟是戰國七雄之一,全國的總人口達到近三百萬,成年男子的總數不下八十萬人,僅是都城薊京裡就有居居三四十萬,再加上週也附近一帶地區,人口共計不下六七十餘萬,因此在十天之內,可以徵集到不低於十五萬人的成年男子從軍入伍。還有薊京的城牆高厚堅固,城防設施十分完善,燕國在薊京也屯集了大量的糧草物資,足以支持數年。而秦國進攻燕國的軍隊只有十萬兵力,因此只要是做好充份的準備,積極備戰,組織得當,是完全可以守住薊京的。

另外太子丹也清楚,經過了滅魏之戰以後,秦國的國力受到了相當大的損耗,這一次能夠出動四十萬軍隊,己經是秦國目前國力的極限,秦王政爲此還下令全國增稅,可見秦國確實難以支持長久,因此只要燕國能夠堅守一年左右的時間,也許不用等到代軍擊敗秦軍,秦國就會因爲國力難以維持,而主動退軍。

不過最讓太子丹擔心的是自己的父親燕王喜是否能夠撐得,這麼多年以來,燕王喜給太子丹的感覺就是才智平庸、治國無能,自以爲是,耳軟心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如果不是父王背信棄義,執意要進攻代郡,撕毀了雙方的協議,那麼現在的局勢也不會淪落到現在這一步。因此能不能說服燕王喜,讓他下決心堅守薊京,誓死抵抗秦軍,難度可不小,但燕王喜畢竟還是燕國的國君,在位四十餘年,在燕國還有不小的號招力,他的態度、決心是守住薊京的重要條件。

當然,對於說服燕王喜,太子丹到還是有一些把握,畢竟他們也是父子,但就算是說服了燕王喜,太孑丹還要面對燕國的衆大臣。

太子丹從秦國逃回燕國已有十餘年的時間了,對燕國的衆大臣是什麼德行,自然是清清楚楚,這些人都是固執傳統,恪守聖言,坐談立議,無人可及,道德說教,頭頭是道,但臨機應變,經世濟用,富國強軍,卻是百無一能。太孑丹可不敢指望這一批人能夠抵抗秦軍。想來想去,太子丹發現,真正能夠組織領導燕**民抵抗秦軍的,只有自己。因此太孑丹也恨不能馬上趕回薊京去,徵集軍隊,佈置軍力,好守衛薊京。

但太孑丹儘管着急,也不可能一下孑就飛到薊京去,還是要在路上慢慢的走,不過太子丹的人沒有回到薊京,但心早就飛回去了,在這一路上頭腦裡都在不斷的思考,怎樣才能守住薊京,防線應該怎樣組織,徵集到的軍隊應該怎樣佈置,應該啓用那裡人來付責。而其他的事情到是都還好辦,唯有能用的人確實沒有幾個,其實這些年來太子丹並不是沒有像燕國推薦人材,可惜都被燕國的大臣們排擠掉了。因此太子丹也不由得又悔又急,看來燕國真的是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了。

太孑丹在秦國爲人質十餘年,對秦國的政治體制也做過一番研究,也體會到秦國富足和強大,完全就是因爲商鞅變法之後,爲秦國留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秦國始終保持着強大。而燕國在燕昭王的時代,也曾進行過一次變法革新,勵精圖治,使燕國一度強大起來,曾下齊七十餘城,差一點把齊國打得亡國。

但這一次變法,並沒有觸及到燕國的傳統政治體制,主要做的只是休養生息、整頓吏治、任用賢能,訓練軍隊等幾項最基本的事情,更多是依賴燕昭王的個人英明勤政,在維持着燕國在傳統政治體制的規範內走向富強,但這種靠人治的手段當然是不能長久,因此在燕昭王一死,燕國就立刻恢復了原樣,首先是讓齊國鹹魚翻身,重新復國,而接着又因爲對外的決策失識,把趙國當作自已的敵人,結果幾度被趙國打得大敗,國力再度衰弱下來。

太孑丹回到燕國之後,也有好幾次建議燕王喜,枋校秦國進行變法,但無一例外的都遭到與燕國大臣們的強烈反對,理由就是祖制不可改,結果只好做罷,後來太孑丹又全力策劃刺秦的事情,也就不再提變法的事情了。

但現在太孑丹才發現,燕國的局勢原來已經敗壞到了這個地步,如果這一次能夠保全燕國,等秦國退軍之後,自己一定要說服父王,枋校秦國進行變法,使燕國再度強大起來。

代郡離燕國本來就不遠,而且還修好了平坦的馳道,因此行走速度很快,一行人只用了八天的時間,就從代郡趕回到了薊京。

到達了薊京之後,太孑丹也不顧一路的車馬勞頓,趕到王宮中來見燕王喜,將自己的這一次代郡之行的結果告訴給燕王喜。

聽太子丹說完之後,燕王喜不禁臉色大變,顫聲道:“如果代軍不來援救我燕國,豈不是危矣嗎?如此看來,薊京己不可守,還是逃到遼東去暫避秦軍吧。”

太子丹忙道:“父王放心,局勢尚不致此,我燕國仍然可以保全,我大燕立國八百餘年,而薊京仍是我燕國的根本,在薊京建都近八百年,根深蒂固,我燕國的宗廟,還有歷代先君的靈價陵寢都在薊京,豈能輕易放棄,而且逃到遼東雖可暫避秦軍,但如果秦軍追到遼東,父王又能再退到何處去呢。”

燕王喜的臉色稍緩,道:“你有什麼辦法可以保全薊京。”

太孑丹這纔將代郡、燕國、秦軍這三方之間的複雜關係向燕王喜詳細的講說了一遍,並且着重說明,雖然代郡不會來救援燕國,但同樣要和秦軍激戰,而且戰勝秦軍的機會很大,而一但進攻代郡的秦軍被擊敗,那麼進攻燕國的秦軍也就必然回退軍,因此只要燕國能夠堅守住薊京,就能夠保全下來。

聽完了太孑丹的講說之後,燕王喜才安定了不少,又道:“只是現在我們能否守住薊京呢?現在我燕國舉國之兵,也不足十萬。”

太孑丹一聽,就知道父王被自己說動了,忙道:“父王放心,兒臣己經考慮過了,現在馬上徵集壯年百姓從軍,十日之內,可以徵集到不下二十萬大軍,足是秦軍的一倍,而且我們還有薊京可守,秦軍精於野戰,疏於攻城,攻下大梁,足用了兩年時間,而且還是靠掘黃河水以灌之,方纔破城成功。我薊京的城防之強,不在大梁之下,而附近也無大河,因此秦軍想要攻破薊京,絕無可能。只要是父王下令,兒臣願意親統大軍,死守城池,和秦軍決戰,以保我燕國宗室。”

燕王喜點了點頭,道:“不錯,我燕國自召公立國以來八百餘年,如今己是周天子王族唯一的主幹餘脈,而人百餘年以來,危絕者不知幾數次也!然始終未可滅!何也?天命使然也!德行使然也!秦國又奈何我燕國哉!明日朝會,寡人當衆會付你軍權,只管領軍去與秦軍交戰,如果不勝,寡人當親自領軍,出與秦軍決戰,定能使我燕國化險爲夷也。”

聽了這一番豪言壯語,太孑丹這才放了心,父王總算是被自己說服了,趕忙道:“父王放心,兒臣一定會誓死保全燕國。”

這時燕王喜又道:“不過寡人雖然決定要與秦軍決戰,但征戰之事,勝負難斷,不可不爲我燕國留一條後路,因此寡人還是打算派人到遼東去早做準備,萬一薊京難保,我們還可以退守到遼東,照樣能夠聚兵存國!臥薪嚐膽,其後光復故地,依舊還是燕國!”

太子丹點了點頭,也不得不承認,燕王喜的考慮,確實要比自己周全得多,留一條後路當然是有必要的,因此道:“全憑父王安排。”頓了一頓,太孑丹又道:“父王,薊京失守,自然一切休提,但如果這一次能夠僥倖保存燕國,兒臣懇請父王,我燕國必需馬上校秦國商鞅變法,以圖富國強兵。”

燕王喜皺了皺眉頭,道:“變法之事,滋事體大,不可輕率決定啊。”

“咕咚”一聲,太子丹跪伏於地,放聲大哭道:“父王,戰國七雄,巳亡其三,現存諸國之中,我燕國最爲弱小,且周邊均是虎狼之國,縱然這一次能夠僥倖保存燕國,但燕國仍是旦夕存亡之間,唯今之計,只有變法革新,用賢任能,革除弊政,富國強軍,才能使燕國得以不蹈三晉的覆撤,因此請父王不可遲疑。”

燕王喜沉默了一會兒,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寡人在明曰朝會上就宣佈,秦軍退軍之後,燕國更當行變法。”

太孑丹大喜,道:“多謝父王。”心裡想着,這麼看來燕國還有救。

看過此書的網友向你推薦

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310章 秦國使臣第210章 豪強叛亂(三)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292章 結盟(上)第424章 渡過鴻溝(下)第一章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622章 退軍(四)第560章 會戰(二)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486章 閱軍(一)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三章 滎口攻防戰四第510章 接頭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463章 剿滅馬賊(下)第419章 大梁的變化第50章 意外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922章 趁勝進擊(五)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44章 邯鄲集市第636章 密議第819章 行刺(一)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229章 謀劃下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89章 遊說(下)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897章 長街之戰(六)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923章 挑戰(一)第609章 撤軍與追擊(三)第661章 入城風波(三)第581章 弱點(下)第596章 傷亡(下)第99章 受挫第783章 遷都第294章 佈置第351章 援魏的計劃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242章 考驗第8章 ,成山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24章 ,並城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15章 ,招降(下)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339章 營救(三)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144章 鬼谷子第750章 離別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761章 訂親(上)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571章 秦軍反擊(一)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8章 ,成山第519章 扶蘇探見(上)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211章 拒絕講和(上)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184章 開通商路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929章 定都(上)第588章 攻與防(七)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160章 遇險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18章 ,遙山(上)第721章 墨家(二)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591章 攻與防(十)第683章 鬥獸(下)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931章 定都(三)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
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310章 秦國使臣第210章 豪強叛亂(三)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292章 結盟(上)第424章 渡過鴻溝(下)第一章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622章 退軍(四)第560章 會戰(二)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486章 閱軍(一)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三章 滎口攻防戰四第510章 接頭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463章 剿滅馬賊(下)第419章 大梁的變化第50章 意外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922章 趁勝進擊(五)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44章 邯鄲集市第636章 密議第819章 行刺(一)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229章 謀劃下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89章 遊說(下)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897章 長街之戰(六)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923章 挑戰(一)第609章 撤軍與追擊(三)第661章 入城風波(三)第581章 弱點(下)第596章 傷亡(下)第99章 受挫第783章 遷都第294章 佈置第351章 援魏的計劃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242章 考驗第8章 ,成山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24章 ,並城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15章 ,招降(下)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339章 營救(三)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144章 鬼谷子第750章 離別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761章 訂親(上)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571章 秦軍反擊(一)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8章 ,成山第519章 扶蘇探見(上)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211章 拒絕講和(上)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184章 開通商路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929章 定都(上)第588章 攻與防(七)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160章 遇險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18章 ,遙山(上)第721章 墨家(二)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591章 攻與防(十)第683章 鬥獸(下)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931章 定都(三)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