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突襲

天色似亮微亮,灰白色的天空上還閃爍點點的星光,朦朦朧朧的也可以看清四周的景像。

趙軍的三千騎軍己經奔馳了一夜,離仇由只有禡十五里的距離,這時正隱藏在一個小山背後的小樹林中休息。

而在前面打探消息的探孑,也趕回來向高原報告,就在前方十里左右的地方,就有一個秦軍的大營,從規模上看,大約駐紮着約有兩萬餘秦軍,而且沒有建立正式的寨牆,只是用戰車、矩馬製做成的簡易保護屏障,也並沒有完全封住,在不少地方還留着缺口,守備確實比較空虛。

高原聽了之後,也立刻下令,全部的士兵更換戰馬,馬上出擊,向秦軍的營地發動進攻。

因爲有戰馬代步,因此儘管經過了一天一夜的行軍趕路,趙軍的士兵們但並沒有消耗太多的體力,只是一路顛波,手足都有些麻木了。只經過了一小會休息,喝了一點水,有人還吃了一點乾糧,舒活一下手腳筋骨之後,就基本都恢復了。不過戰馬都沒有解繮除鞍。

聽了高原的命令之後,士兵們立刻紛紛上馬,並旦準備好了武器,只經過了十餘分鐘的時間,就全部重新整隊完畢,高原縱馬在隊伍前面,舉了舉手中的長槍,道:“兄弟們,秦軍就在前方十里的距離,我們這就去殺他們一個落花流水。”

衆士兵也紛紛舉起手中的長槍,齊聲道:“殺,殺秦軍。”

高原點了點頭,道:“出發。”說着一拔馬頭,向秦軍營寨的方向奔馳而去。而李瑛鴻也策馬緊緊的跟在他後面,緊接着就是武展鵬、仲孫奇、武紅綾等人。其他的士兵也都依次催動戰馬,跟隨着他們,急弛而去。

十餘里的距離,在戰馬的全速奔馳之下,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到了,而且這時天色也稍微又放亮了一點,因此也可以看清,在前方出現的秦軍營寨。果然十分簡陋,確實連寨牆都沒有,只是用一排戰車和矩馬的組合,形成了一道簡陋的屏障。稀稀疏疏的大約有百餘名秦軍在值守,其中還有一些人現在打盹。

高原也立刻舉起弩弓,這時弓弦早己經拉開了,弩箭也己經上好,對準了秦軍的營寨。而其他的趙軍騎兵也都紛紛的拿出了弓弩。前排的士兵平端着弩弓,而後排士兵則是使用弓箭,斜指向天空,準備進行拋shè。而密集的馬蹄聲,也迅速的踏破了黎明前的寄靜,宣告戰爭的到來。

秦軍是分批次的到達仇由,因爲別說是四十萬軍隊,就是十萬軍隊,也是不可能一起開拔,而是要分成數路,或分路並進,或依次開拔,然後到達某一目的地點集中。而且秦軍的士兵絕大部份都是從各地的民間徵集,在咸陽駐守和附近徵集的士兵當然都到咸陽來集合,但在秦趙邊境地區駐守和徵集的士兵,也就不必再回到咸陽去,而是先期趕到仇由駐紮,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迎接大隊人馬的到來,因此王剪也派遣蒙武和辛勝兩人,先期趕到仇由來主持大局。

蒙武是己故大將軍蒙驁之子,也這是伐趙的副將,早年時期,蒙武就多數隨父一起出徵,爲秦國立下了不少戰功,也是久經戰陣的宿將,而且爲人穩重,思慮細緻,而辛勝作戰勇猛,驍勇善戰,有這兩個人在仇由主持大局,也絕對可以讓人放心。

這時秦軍在仇由已經聚集了約十二萬兵力,其中有騎軍一萬二千餘人,戰車一千五百多輛。不過仇由城確實不大,而且還要屯集大軍的糧草物資,因此蒙武只在城中駐守了三萬士兵,其他的軍隊都分別駐紮在城外。這個營寨駐紮着二萬餘名秦軍,是在兩天以前,剛從秦軍開撥到達仇由駐紮的,主將叫做董翳。

這時秦軍值班的士兵也發現了趙軍的突襲,頓時一陣大亂,因爲趙軍確實是來得太突然了,完全出乎於秦軍的預料之外。這到並不是秦軍的軍紀鬆散,守備鬆懈,而是在這個時代,一百五十多裡的距離,絕對是一個安全的距離。到不是說敵軍不可能越過一百五十多裡的進攻,但按這個時代的行軍速度,大隊人馬一天的行軍距離最多也就是二舍(一舍爲三十里)之地,極限是三舍。一百五十里的路程,怎麼樣也要走二三天,而且大隊人馬的行蹤明顯,秦軍是絕對可以提前得到警報的,作好迎戰的準備。

但趙軍的突襲,卻是大大的超出了這個時代的軍事理論,主要是因爲在這個時代,騎軍還不能dú lì作戰,誰都不會想到,趙軍會派出一支騎軍突襲,僅僅只是一夜之間,就奔襲了一百五十里,就如神兵天降一般,殺到了秦軍的營寨前,正應了【孫子兵法】所說:速如雷霆。

因此秦軍對此一點準備的沒有,而且這時天色還沒有完全放亮,大部份士兵都這沒來起來,雖然有一部份士兵起來了,但也都還有睡意朦朧,還有不少都是光着膀孑,正是洗臉潄口等等。只有極少數的士兵也是頂盔慣甲,全副武裝。

幾十名值班的士兵也急忙都舉起了武器,拉弓搭箭,對準了衝殺而來的趙軍騎兵。也有幾個人跑進大營中,大叫着:“趙軍殺來了,趙軍殺來了。”

就在這時,只聽“嗖嗖嗖嗖”,密集的箭矢破空的聲音響起,趙軍首先發動了攻擊。

第一波數百支箭矢,或平shè、或拋shè,向秦軍落下,儘管秦軍的衛兵也開放箭還擊,但因爲人數太少,對趙軍的騎軍根本造成不了多少危脅,在趙軍的第一波打擊下,秦軍的衛兵就傷亡過半,而隨着趙軍第二輪的弓箭打擊之後,秦軍的衛兵就己經潰不成軍了。

而這時秦軍的後援軍隊還沒有趕來,趙軍卻己經殺到了秦軍的營寨邊,因爲秦軍用戰車,矩馬搭成的簡屏障有不少的缺口,趙軍根本就不用費力,就可以十分輕易的殺進秦軍的營寨。

高原一馬當先,從一個缺口殺入,手中的長槍一揮,將一名趕過來增援的秦兵刺倒在地,隨後長槍又連續刺出,一連又刺倒了三四名秦兵。而在高原的身後,趙軍的其他士兵也都陸續殺進秦軍的營寨,槍刺箭shè,將秦兵殺得紛紛倒地,等大隊人馬都殺入大寨之後,又立刻分散成百人的小隊,向秦軍的大營縱深發展,縱橫馳騁,大殺四方。

這時秦軍的大營中頓時大亂了起來,因爲這時絕大多數的秦兵都是剛剛從睡夢中驚醒,還在到處找衣甲、武器,趙軍的騎軍就已經殺到了,箭shè、槍刺、馬踏、不少秦兵連抵抗都來不及,就慘死在趙兵的鐵騎之下。

而在秦軍大亂之後,又有不少趙兵點燃了火把,在秦軍的營寨中四處放火,點燃帳蓬、車輛等等,不一會兒,秦軍的大營中就有數百處火點,濃煙滾滾。本來還有一些秦軍在奮力抵抗,但大營倒處都是火點,也徹底打消了秦軍最後的一點抵抗意志,於是紛紛四散奔逃。

但就在這時,趙軍的號角吹響,這是退軍的信號。而趙軍的騎兵們聽到之後,雖然都有些不甘心,但還是紛紛拔轉馬頭,從秦軍的營寨中撤離。

原來雖然高原是一馬當先,率先殺入秦軍大營的,不過在戰鬥全面展開之後,高原也就不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戰鬥上,而是改爲指揮趙軍作戰,同時也在關注着整個戰場的局勢。並且還派出探子,在秦軍大營的左右打探,秦軍的援軍動向。

秦軍雖然是分開駐紮,但互相之間相距得並不遠,因此援軍來得很快,整個戰事進行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有援軍趕到。高原接到了探子的報告之後,當然不敢在繼續糾戰下去,而且這一戰的目地也巳經達到,於是高原這才下令撤軍。

果然就在趙軍剛剛撤出秦軍的營寨,秦軍的援軍就到達了,但因爲趙軍是全騎軍,撤退的速度也是極快,秦軍根本就追趕不及,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趙軍就在自已的眼皮低下從容的撤走。

等秦軍的兩名主將蒙武、辛勝聞迅趕到的時候,趙軍早己不見了蹤影,追趕趙軍的秦軍都紛紛撤了回來,而留的營寨裡的秦軍士兵們正在忙着滅火,收拾死亡同伴的屍體,給受傷的士兵治療等等事務。

其實這一戰秦軍的傷亡並不大,陣亡的人數只有五百餘人,叧外還有六七百人受傷,但重傷的人員並不多,另外還有二百多頂帳蓬,六七十輛戰車,以及其他的一些物資被燒燬了。從總體來說,對秦軍的損失其實是十分微小。

但這一次秦軍出兵,是懷着報李牧兩敗秦軍之仇的目地來的,而且是以壓倒的優勢兵力,想要一舉滅亡趙國,因此在出兵之前,秦軍幾乎人人都信心十足,認爲這一次戰爭必勝無疑。但還不等秦軍的大軍到達井陘,趙軍居然橫跨了一百五十餘里的距離,主動向秦軍發動了進攻,而且還攻破了秦軍的營寨,大殺了一陣,然後從容的撤退,對於滿懷着勝利信心而來的秦軍,當然是大惑面上無光。

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860章 潛入邯鄲(三)第62章 邀請(下)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338章 營救(二)第625章 邯鄲來使第334章 襲擊(下)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602章 突襲薊京(五)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230章 移民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754章 迴歸(二)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17章 ,河關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41章 震盪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146章 白靈族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546章 九黎族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580章 弱點(上)第276章 擴軍(下)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491章 閱軍(六)第558章 列陣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708章 夜襲匈奴(下)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299章 問難下第79章 三策(上)第280章 情報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439章 大梁攻防(十)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66章 名士才女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106章 總結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560章 會戰(二)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757章 勸進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818章 行動計劃(下)第287章 固守待援(一)第64章 拜師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413章 刀法初成(下)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77章 搶糧(上)第125章 趙秦決戰(四)第537章 離開咸陽(下)第177章 吉兆(下)第836章 各有算計(三)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516章 見面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252章 突襲陰山四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293章 結盟(下)第586章 攻與防(五)第492章 閱軍(七)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461章 術治之敗(下)第688章 白靈族的秘密第768章 靈壽(二)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709章 再次出擊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531章 辭行第260章 恩威並施(二)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
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860章 潛入邯鄲(三)第62章 邀請(下)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338章 營救(二)第625章 邯鄲來使第334章 襲擊(下)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602章 突襲薊京(五)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230章 移民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754章 迴歸(二)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17章 ,河關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41章 震盪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146章 白靈族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546章 九黎族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580章 弱點(上)第276章 擴軍(下)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491章 閱軍(六)第558章 列陣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708章 夜襲匈奴(下)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299章 問難下第79章 三策(上)第280章 情報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439章 大梁攻防(十)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66章 名士才女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106章 總結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560章 會戰(二)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757章 勸進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818章 行動計劃(下)第287章 固守待援(一)第64章 拜師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413章 刀法初成(下)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77章 搶糧(上)第125章 趙秦決戰(四)第537章 離開咸陽(下)第177章 吉兆(下)第836章 各有算計(三)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516章 見面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252章 突襲陰山四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293章 結盟(下)第586章 攻與防(五)第492章 閱軍(七)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461章 術治之敗(下)第688章 白靈族的秘密第768章 靈壽(二)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709章 再次出擊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531章 辭行第260章 恩威並施(二)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