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民衆最容易被愚弄,這是千古顛撲不破的真理,自古改朝換代,爲首者幾句謠言,幾聲煽動,活不下去的百姓們欣而景從,於是聚而成兵,攻城掠寨,一個又一個的王朝基本都是這樣被推倒的。

老人的話說出了大多數難民的心態。

他們的眼光看不了那麼長遠,什麼“今上無道”,什麼“弒兄殺弟”,這些事根本不是他們有興趣關心的,或者說,這些事離他們太遙遠,他們摻和不起也沒興趣摻和。

百姓最關心的事情是什麼?兩個字,“衣”與“食”,無論怎樣的年代,統治者能保證百姓有衣穿,有飯吃,百姓就願意認誰,誰當皇帝並不重要,你們大人物之間打出腦漿子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我們有飯吃,有衣穿,這就夠了。

此刻李素最擔心的也是這一點,因爲天災的緣故,“衣”和“食”這兩樣,朝廷已無法及時滿足百姓了,如此一來,有心人在這些難民人羣裡煽動蠱惑幾句,鬧出民亂的可能性很大,畢竟,因爲天災,百姓們最基本的需求已無法保證了,對百姓來說,這就是沒了活路,既然沒了活路,他們還有什麼不敢幹?

老人沒說錯,逢遇災年,人心惶惶,哪裡談得上“太平”二字?

李素見老人臉色奇差,於是揮手命人捧上米粥,老人死活不肯喝,李素耐心相勸,又命人捧出乾肉條讓那漢子,婆姨和小孩先吃,直到三人吃飽了,李素和漢子輪流相勸,好說歹說,老人才開始捧着米粥,一點一點地喝下去。

喝完米粥,老人的臉色終於恢復了些許紅潤光彩,精神和底氣也足了,李素也不急,蹲在老人身前陪她東拉西扯,聊了好一陣無關緊要的家常,見老人的氣色已恢復了紅潤健康,李素這才說到了正題。

“老人家您說晉州有流言,這些流言都是什麼人放出來的呢?”李素溫和地笑道。

老人搖頭:“流言哪裡查得到頭啊,一傳十,十傳百,最後人盡皆知,我們也是順耳一聽,誰也不會查問究竟,說到底,我們農戶人家關心的是肚子,流言這些虛妄的東西又不能填飽肚子。”

“那麼,相信這些流言的人多嗎?”

老人遲疑了一下,道:“怕是不少,老婦一路走來,鄉親們怨言頗大,有的說官府不力,開春前沒能提醒鄉親,說的最多的還是當今陛下無道,幹出許多惡事,於是遭了天譴,連累鄉親遭殃……”

老人頓了頓,望向李素,訥訥道:“老婦說得……是不是太多了?敢問貴人,可是朝廷的權貴?”

李素笑道:“老人家,以後有人傳流言,您可別信了,陛下和朝廷不會不管百姓死活的,晚輩等正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出京北行入晉,代表朝廷賑濟鄉親,幫鄉親們度此厄難。”

指了指身旁的李治,李素笑道:“老人家您看,這位是陛下的皇九子,爵封晉王,別看年紀幼,他可是陛下的嫡子,陛下派他入晉賑濟百姓,朝廷撥付的賑濟糧草不日也將入晉州,老人家,朝廷可不會不管你們的。”

老人和身後的漢子以及婆姨同時一愣,神情頓時變得愈發侷促緊張,沒過多久,老人臉上卻漸漸露出喜色,看了李治一眼,然後很快垂下頭,顫巍巍地起身,道:“原來是真龍之子,請恕老婦眼拙不識,老婦給大貴人磕頭……”

老人一家剛準備跪拜,李治急忙搶步上前托住老人的手臂,有些緊張地道:“您……老人家萬不可如此,說是天災,終究是朝廷和官府爲百姓做得不夠,我們有愧於百姓,該是我向您老人家賠禮纔是。”

老人連道不敢,神情倒也比較鎮定,身後的漢子和婆姨可就緊張了,不時地揉搓着衣角,緊張得手腳沒處放,臉孔漲得通紅,神情不知所措。

李素估計再問也問不出究竟了,畢竟這一家只是尋常的難民,對晉州的事情知道得並不多,於是命人取來一大袋糧食遞給漢子,李治轉頭朝烏福一瞥,烏福很識相地掏出一塊五兩重的銀餅。

將糧食和銀餅遞給老人一家,李素嘆道:“這點糧食和銀餅,老人家請妥善收好,其實,此去長安並無必要,老人家試想,這一路如此多的受災鄉親,就算您一家到了長安,數以十萬計的鄉親聚於城下,若要找到能養家餬口的活計,比登天還難,長安……不去也罷,若您信得過晉王殿下,信得過晚輩,不妨迴轉晉州,耐心等上一些時日,看看晉王殿下和晚輩如何施爲,看看我們有沒有辜負百姓,有沒有餓死百姓,老人家,您信得過我們嗎?”

老婦人愣了很久,神情頗爲猶豫,擡頭再望向李素時,渾濁的眼裡露出了一抹堅定,但她卻並未直接回答李素,而是轉過頭看着自己的兒子,道:“孩子,你是當家的,貴人的話你也聽到了,你怎麼說?”

漢子倒是個痛快人,聞言道:“娘,兒子覺得貴人說的有理,這一路上流言不少,各有各的說法,咱們別信這個,眼前這兩位貴人是朝廷出來的,而且還有皇帝陛下的親兒子,他們說的話,兒子覺得能信,您說呢?”

老婦人點點頭,道:“好,那咱們就回晉州,老婦相信陛下和朝廷不會害我們,相信官府不會讓咱們餓死。”

漢子一拍胸脯,道:“晉州也找得到活計,咱們何必背井離鄉?兒子有手有腳,有一身力氣,就算種不了地,就算不靠官府賑濟,兒子也能養活這個家!”

老婦人笑了,讚道:“有志氣,是我的娃!走,咱們回晉州!”

一家人向李素等人行過禮,面帶躊躇滿志的笑容,歡喜地掉轉了頭,朝晉州走去,在衆多逃難的難民人羣裡,這一家人像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熙攘的人流裡華麗逆行。

****

隊伍繼續前行,三天後,李素一行入晉,到了晉州城外。

晉州隸屬河東道,早在春秋時期便已建城,當時名爲“鼓國”,西漢時擴城,並設三縣轄區,轄下人口四萬餘戶,武德四年,置晉州都督府,貞觀六年廢止,仍以晉州名之。

晉州是個人傑地靈之地,從古至今多出仁人壯士,最有名的,莫過於一位作死界的骨灰級老玩家了,沒錯,魏徵,這位畢生以挑戰個人生存極限爲樂趣的老頭,便是出生於晉州,這裡是魏徵的家鄉。

李素一行人到晉州城外時,城外正熱鬧非凡。

所謂的“熱鬧”,不是集市,而是數千人紛紛擾擾聚集於城門外,這些人全都是百姓打扮,穿得很破舊,和路上遇到的那些逃難百姓一樣,都是拖家帶口,都拎着或簡單或笨重的行李,只是這些人並沒有趕路,而是聚集在城外的吊橋下,一位穿着緋袍的官員領着十來名綠袍官員攔在人羣前,不知說着什麼。

李素和李治騎在馬上,詫異地互視一眼,然後催着隊伍加快速度趕上,離得近了,才發現那位緋袍官員神情哀慟,雙臂自然伸開,以一種螳臂當車之態,攔住羣情激動的人羣,嘴裡卻不知在苦苦哀求着什麼。

李素和李治下了馬,二人並肩走上前,終於聽到那位官員說的話。

“各位鄉親,咱們晉州確實受了災,這是老天爺降災人間,誰都沒法子,鄉親們拖家帶口背井離鄉找活路,餘某也理解,餘某隻想請鄉親們相信刺史府,相信朝廷,不要急着離開家鄉,多等幾日,就等幾日!幾日後朝廷必有賑濟糧草撥付,此去長安數百上千裡,一路上食不裹腹,不知要餓死多少人,餘某忝爲晉州刺史,上愧對陛下和朝廷,下愧對黎民百姓,餘某對不住大家,只想請大家再忍耐幾日,我已命周邊村郭地主富戶開倉放糧,大家留在晉州耐心等幾日,好不好?”

人羣安靜了片刻,接着人羣中不知哪裡傳出一道冷冷的聲音。

“咱們已等了三日,仍不見官府賑發一粒米,你還叫我們等下去,你的話我們能信嗎?留在這裡難道便有活路了?”

這句話從人羣裡冒出來很突兀,數千黑壓壓的百姓人羣,一時也不知聲音具體從哪個地方發出來的,但話剛說完,仍在猶豫的百姓紛紛點頭贊同附和。

“不錯,說什麼讓地主富戶打開糧倉,咱們晉州的富戶早跑了,沒跑的也被搶得精光了,富戶地主家裡哪有糧食?至於朝廷的賑濟糧草,更不知何年何月等得到了,與其在此等死,還不如一同南下長安,給家小求個活路!”

這位姓餘的刺史臉色越發苦澀,看着羣情激憤的百姓,不住地伸開雙臂,試圖攔阻百姓前行。

“各位鄉親,天災之下,朝廷難免反應不及,但請鄉親們相信朝廷,相信官府,我們不會不顧鄉親死活的,朝廷撥付的糧草從長安出發,到晉州也需要一段時日,大家請聽餘某一句勸,再等幾日,只要再等……”

話沒說完,人羣裡仍是那道冰冷的聲音打斷了他:“幾日復幾日,我們多等一日,便多餓一日的肚子,大人可知晉州附近的樹皮草根都快啃完了?多少鄉親幾天沒吃飯,餓了渴了只從地上抓一把雪填充,再等幾日,餘刺史莫非要見我們屍橫遍野才甘心?”

原本猶豫的百姓被這道聲音一煽動,頓時又鼓譟起來,紛紛贊同附和,數千黑壓壓的人羣又開始往前移動,餘刺史和十來名官吏紛紛伸手攔住,單薄的雙臂不自量力地擋住潮水般的人羣,所謂的阻攔,看起來竟是那麼的可笑可憐,卻又可敬可嘆。

“不能走,不能走啊!一旦離城,路上不知要餓死多少人,鄉親們,不能走啊!”餘刺史淚流滿面,哽咽哀求。

擋在最前面的一位百姓嘆了口氣,道:“餘刺史,您經略晉州三年,大家知道你是個好官,可……我們實在等不起了啊,我家娃子才三歲,已然餓了兩天了,如今連站都站不穩了,朝廷的糧草卻遲遲不見,餘刺史,我們真的等不下去了……請刺史大人放我們一條生路吧。”

餘刺史泣道:“你們離了城,纔是真正的死路啊,爲何你們偏不信我?”

人羣裡,那道冰冷的聲音再次傳出來:“餘刺史,您是好官,鄉親們都信您,可朝廷是好朝廷嗎?這場天災怎麼來的?十里八鄉都傳遍了,就是因爲當今皇帝陛下不仁,當年幹過弒兄殺弟的事,所以自從貞觀元年始,幾乎每年都有大災,說到底這是陛下的過錯,所以老天爺降罪於人間,卻連累我們百姓吃苦受罪!”

人羣頓時一靜,接着爆發出無數附和聲:“就是就是,陛下無道不仁,爲何要連累我們?我們窮苦百姓何辜?”

餘刺史和身後十來名官吏頓時勃然變色,眯着眼直起身子,使勁在人羣中搜索剛纔那個說話的人,可是在數千人裡面找一個人,何異於大海撈針,半晌未果,但人羣的憤怒卻已漸漸高漲起來,眼看一場民亂在醞釀成形。

一直靜靜站在不遠處默不出聲的李素和李治臉色也變了。

趁着人羣剛開始騷亂,李素朝後面揮了揮手,一名部曲上前,李素沉聲吩咐道:“叫方老五帶幾個耳力眼力好的人過來,還有,讓付將軍也從部將裡挑幾個耳力眼力好的人過來。”

很快,方老五和付善言領着十來個人趕到李素身邊,李素面無表情地道:“你們仔細看着人羣,不管誰在人羣裡說話,都要把他指認出來,做得到嗎?”

付善言沒出聲,只轉臉朝身後的部將眼神示意,方老五笑了笑:“巧了,咱家部曲裡有兩個殺才,以前當府兵時是專門守夜營的,站在高處,百丈內的動靜都能聽得清楚,看得分明,侯爺您瞧好吧。”

李素點點頭,目光陰沉地繼續盯着人羣。

人羣仍在鼓譟,騷動,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跡象。

餘刺史額頭的汗水和眼中的淚水混雜一起,臉色越來越白,眼神裡充滿了驚怒和悲愴,努力伸開手,拼命攔住不停往前蠕動的人羣。

“餘某操持晉州三年,大家拍着胸口說,這三年餘某有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鄉親的事?有沒有說過一句食言而肥的話?你們爲何不信我?爲何不信我!”餘刺史淚流滿面地吼道。

吼聲如困獸猶鬥,泣聲如杜鵑啼血,後面的李治臉色發白,可看見餘刺史那孤身擊流的狼狽落魄背影,李治又忍不住眼眶發紅,腮幫咬得緊緊的,攏在袖中的拳頭死死攥着,卻只能看着李素平靜無波的臉色,而不敢稍有動作。

果然,人羣裡再次發出那道冰冷的蠱惑的聲音。

“餘刺史,鄉親們不是不信你,是不信朝廷,今上做了惡事,憑什麼讓咱們來擔當?鄉親們此去長安,不但爲了活命,也想找皇帝陛下討個說法,再大的權勢,終也大不過‘道理’二字吧?”

話音落,李素身後的一衆部曲部將忽然擡臂,手臂同時指向一個方向,李素凝目望去,卻見人羣裡一名穿着破爛粗布衣裳,臉色黝黑,額上有一塊瘡疤的中年漢子,看起來跟周圍普通的百姓並無任何區別,連長相都屬於那種平凡得沒有任何鮮明特點,十足十泯滅於人海的那一類。

李素眼睛一眯,嘿嘿冷笑兩聲,然後手一揚,指着人羣裡那個中年漢子,大喝道:“給我拿下!”

轟!

十餘名部將同時拔腿朝人羣衝去,一邊衝跑一邊解下腰側的刀鞘,趁着人羣百姓正在愣神發呆時,十餘人已衝到人羣前,揮舞着刀鞘如同劈浪一般,將前方的百姓全部拍到兩旁,然後直衝而入,彷彿猛虎入羊羣似的,徑自衝到那中年漢子面前。

中年漢子還沒反應過來,或者說,他自以爲躲在人羣裡煽動挑撥很安全,完全沒想到李素的部曲們早已將他鎖定,直到衝到他面前站定,那中年漢子還睜大了眼睛,一臉呆滯地看着如狼似虎的十來名部曲。

啪!

一記耳光狠狠扇過,中年漢子還來不及發出痛呼,便只覺腦袋一痛,有人用刀鞘狠狠敲了他的後腦勺一記,隨即腿部一陣奇痛,垂頭一看,赫然發現自己的雙腿也被刀鞘敲斷,最後只覺身子一輕,整個人被幾名部曲擡起,走出了人羣。

說來話長,但從李素斷然下令,再到中年漢子被廢后擡出人羣,整個過程只有幾個呼吸的時間,這些部曲不愧是歷經百戰的殺才,對付一個人實在是簡單幹脆利落,甚至連動作看起來都是那麼的賞心悅目,頗具觀賞性。

******

ps:5000字大章,懶得分章的我也是萌萌噠呢。。。(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w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六百六十九章 李家丫鬟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三百零七章 雷霆清洗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五十六章 細述經過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三百四十章 月照溝渠第五百一十五章 雞血魔王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一百零一章 唐吐恩怨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三百五十七章 敵友難辨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略絲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六百六十二章 身處絕境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廝殺第一百二十六章 衣錦還鄉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八百六十九章 帥帳論策 上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識利害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家姐妹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二百二十二章 又生波折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亂 中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七百六十六章 衆將登門 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隱忍不發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四百二十九章 殺身成仁 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翻舊案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四百九十八章 茶道歧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蕭規曹隨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
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六百六十九章 李家丫鬟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三百零七章 雷霆清洗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五十六章 細述經過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三百四十章 月照溝渠第五百一十五章 雞血魔王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一百零一章 唐吐恩怨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三百五十七章 敵友難辨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略絲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六百六十二章 身處絕境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廝殺第一百二十六章 衣錦還鄉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八百六十九章 帥帳論策 上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識利害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家姐妹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二百二十二章 又生波折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亂 中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七百六十六章 衆將登門 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隱忍不發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四百二十九章 殺身成仁 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翻舊案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四百九十八章 茶道歧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蕭規曹隨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