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身處絕境

李素眼裡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

世上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人和壞人,再好的人一輩子總歸也會幹一兩件不可告人的虧心事,再壞的人一輩子總歸也有一兩個人性的閃光點,人之初,性本善或本惡其實是個僞命題,人性天生有善也有惡,成長的環境決定善惡佔據的比例,人性裡面善比惡多,便可以說他是個真正的好人。

李素與人交往從不管善惡,只看脾氣性格,投緣了,哪怕十惡不赦之徒,也願意爲他挖心掏肺,不投緣了,哪怕萬家生佛的活菩薩也敬而遠之。

所以當初侯君集因屠高昌都城而被貶謫,李素不惜一次又一次在李世民面前爲侯君集說話,減罪,沒別的原因,因爲投緣。

所以當李泰酒醉後在他面前哭得像個孩子,李素也忽然覺得,或許自己與這個胖子的關係除了互相利用以外,似乎還可以當成真正的朋友交往一番。

生出這個念頭也沒有別的原因,還是那兩個字,“投緣”。

因爲李素心中總有一塊保留了人性天真純淨的角落,他總認爲一個哭得涕淚橫流的人,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臉上哭得越髒,心裡越乾淨。

看着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李泰,李素不由長嘆了口氣,喃喃道:“我家的酒不能亂喝的,它跟照妖鏡一樣,喝了就現原形,你看,原形現出來了吧?”

李泰沒聽到他的喃喃自語,因爲酒的後勁大,他的臉色越來越紅,哭聲越來越大,最後索性不顧面子,仰着頭嚎啕大哭起來。

李素頓覺有點尷尬,因爲這胖子哭起來實在太醜了,李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非常美觀的,非常符合李素那近乎變態般的審美的,胖子在這裡哭成這副醜樣,實在褻瀆了李家的美景。

“好了,收!”李素雙手在空中虛握,狠狠一攥拳,李泰哭聲立止,睜着一雙紅腫的眼睛可憐兮兮望向他。

“好好聊天,不想聊天繼續喝酒也行,別做那兒女之態,女人哭成這樣還可以用‘梨花帶雨’‘我見尤憐’來形容,殿下哭成這樣,我就實在不知該如何形容了。”李素深深嘆道。

李泰打了個酒嗝兒,酒也醒了三分,聞言使勁一擦眼淚,吸了吸鼻子,情緒漸漸平復下來了。

人一旦恢復了正常,心中第一個念頭便是功利,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功利。

所以李泰哭過之後,表情立馬變了,變得一點也不可愛,比剛纔哭的時候可憎多了。

“恕泰失態了,子正兄見諒……”李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着面色一整,正經地道:“父皇如今確已動了易儲之心,雖然被舅舅和房相等人勸住,也只是暫時權宜而已,這易儲的念頭一時半會恐怕無法打消,除非太子從今日起洗心革面,以子正兄之見,泰如今離東宮之位是否更近了?”

李素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緩緩道:“殿下的這個問題,是不是已出你我合作的範圍了?魏王殿下,我們合作的最終目標,是扳倒太子,這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僅此而已,至於太子被扳倒之後,殿下有沒有機會將其取而代之,或者如何將其取而代之,恕我直言,這是你和王府幕僚謀士的事,我與你只是合作,可沒說過投到你王府門下當你的幕僚呀。”

話說得很不客氣,但李素覺得這胖子目前的想法有點過界了,或許連他自己都未曾察覺到,他已不知不覺將李素當成了被他招攬的謀士,覺得李素應該無怨無悔死心塌地幫他謀取東宮,這個想法令李素不爽,莫名其妙的,怎麼就成了你的謀士?所以李素覺得不能太委婉了,還是耿直一點比較好,不然很容易被這死胖子蹬鼻子上臉。

李泰被他這番話頂得白眼一翻,神情一滯之後,咧開嘴露出一個難看的笑臉。

“子正兄,就算你不幫我謀劃,將來這東宮之位十有**也是我的,父皇嫡子只有三人,太子即倒,晉王治年幼,這東宮之位捨我其誰?子正兄如此不客氣,就不怕將來我若繼承皇位之後藉機治你的罪?”

李素笑了,笑得很燦爛。

“說真的,我不怕。……至於我爲何不怕,一年半載內,你便知答案,殿下,我勸你不要想太遙遠的事,目光先放在眼皮底下,咱們通力合作,先把太子扳倒如何?扳倒太子之後,我繼續過我的安逸享樂生活,你繼續謀你的東宮之位,你我井水不犯河水,從此相忘於江湖,殿下以爲如何?”

李泰深深看了他許久,看着李素氣定神閒的模樣,心中不由浮起無數猜疑,他想不通李素爲何真的一點也不怕得罪他這個未來的東宮之主,而且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父皇的嫡子只有三人,除了李承乾和他李泰,還有一個最小的李治。

難道說……他覺得日後入主東宮的人不是他李泰,而是……李治?年初時晉陽因雪災而民亂,李素奉旨與晉王李治共赴晉陽平亂,事幹得很漂亮,也或許二人途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於是李素願意爲扶持晉王治入主東宮?

使勁甩甩頭,李泰似乎想把這個可笑荒謬的想法甩出腦外。

怎麼可能!李治今年才十三歲,一個屁事都不懂的奶娃子,朝中沒有任何底蘊和勢力,王府也沒有任何謀士幕僚爲他出謀劃策,可以說全天下沒有任何一個人看好他,每個人都認爲晉王的一生無非是做個逍遙享樂的太平王爺,父皇把他和小兕子親自帶在身邊養育,那也是因爲憐其年幼喪母,無人疼愛,父皇的憐憫心可跟決定未來東宮人選毫無關係,若論十幾個皇子之間的威脅,所有皇子皆有可能是敵人,但所有人對晉王李治的防備心是最低的,沒別的原因,就因爲他還只是個奶娃子。

良久,李泰肥肥的臉上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他一直覺得李素是個聰明人,非常聰明,聰明人做出的選擇永遠是最理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很顯然,輔佐那個沒有任何底蘊也沒有任何陣營的小奶娃子當太子,絕不是聰明人的做法,李泰相信李素不會那麼傻,是的,絕對不會。

**

李泰的想法基本等於全天下人的想法,誰都不覺得李治這個奶娃子對皇位有任何威脅,從成年皇子到諸如長孫無忌房玄齡等這些重臣,他們眼裡的李治只不過是個奶娃子,當個逍遙王爺已成了他這一生唯一的結局,絕無任何可能問鼎皇位。

所有人都這樣認爲,除了李素。

世上沒人比李素更明白這匹黑馬到底有多黑,或許連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可能都沒想到把東宮之主封給這個奶娃子。

拋開與李治之間漸漸深厚的情誼不說,如果單論政治投資的話,如今的李治是李素最有潛力,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筆投資,這是個誰也不能知道的秘密,也是隱藏在最深處的一筆豐厚財富,李治如今的地位越是低谷,越不被人看好,便代表着李素未來的回報越高。

…………

李承乾與李泰雖是仇敵,但二人的想法大致相同,他們都沒有把李治當成敵人,而是視彼此爲生平勁敵,都以爲把對方扳倒便能成功坐穩那個位置,而小奶娃李治,則被二人共同忽視了,誰也沒想到扳倒對方之後還有一個隱藏版的大boss,一出手便能將他們打回原形。

東宮。

李承乾很慌亂,也很憤怒,甚至還帶着幾分恐懼。

父皇召幾位重臣於甘露殿商議易儲,這個消息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得早,消息傳到東宮,李承乾終於惶恐了。

在今日以前,朝堂或民間或多或少都有易儲的傳聞,每個傳聞都說得煞有其事,隨着李承乾本人越來越不爭氣,父皇偏寵魏王李泰的例子越來越多,朝野的傳聞也傳得越來越厲害,都說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越來越危險,很有可能將來會被廢黜,轉立魏王李泰。

李承乾也害怕,他害怕了許多年,這也是造成他的脾性越來越暴虐,行徑越來越瘋狂的原因之一,因爲怕,所以走了極端。

傳聞歸傳聞,事實上父皇除了寵溺魏王,並沒有別的表示,不管父皇心中有何想法,對於東宮之主的位置,父皇的嘴還是守得很嚴實的,他李承乾再怎樣不爭氣,父皇再怎樣失望寒心,父子之間的關係再如何惡劣僵冷,東宮太子還是東宮太子,這個事實沒有任何改變。

直到今日早晨,直到甘露殿商議易儲的消息傳到東宮,這個事實終於出現了變化。

召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等人入宮,鄭重其事地提出易儲,自貞觀元年李承乾被冊封太子開始,這是父皇第一次正式提出廢黜太子。

結果是好的,父皇被勸住了,幾位重臣都覺得不妥,父皇暫時息了易儲之心。

可李承乾還是打從心底裡感到恐懼,惶然。

有些事,不能只看結果的,還要看過程,看源頭。源頭堵不住,結果很有可能再次改變。

這件事的源頭是父皇易儲的念頭,父子間的關係惡劣至斯,父皇已對他極度不滿了,這次的不滿,父皇已不再對他又打又罵,從刺殺張玄素的事件傳出來到坐實,再到父皇召幾位重臣入宮商議易儲,這期間李承乾並未被父皇召見,連一句責罵的話都未曾聽到,彷彿他這個人已被父皇徹底無視了。

越是如此,越說明父皇如今對他是怎樣的寒心。

易儲之議這一次確實被勸下了,此事擱置不提。可是以後呢?父皇已生了這個念頭,如今只是被情勢壓下而已,但並未打消,以後如果一次又一次的複議,朝臣們難道能夠一次又一次把他勸住?如果父皇易儲的態度越來越堅決,以他乾綱獨斷的性子,朝臣們一次又一次的勸說之後,還能在父皇的強勢下堅持己見麼?

李承乾越想越惶恐,越想越害怕。

自從貞觀元年被冊封太子後,李承乾的一生便已被註定,要麼極盡榮光地尊貴一生,從太子順利當到皇帝,一旦太子之位被廢黜,推下這個位置後的他,連當個逍遙王爺都已成了奢望,最後的結局必然是死於非命,因爲將他取而代之的人不會放過他,一旦繼承了皇位,他李承乾必然成爲新皇黑名單上必殺的第一人!

簡單的說,李承乾被廢黜,等於一腳踏上了死路,死是必然的,遲與早而已,不可能活到壽終正寢了。

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已身處絕境之後,李承乾終於害怕了,獨自躲在東宮寢殿內,怕得渾身瑟瑟抖。

他才二十四歲,他沒有治國的才能,也沒有南征北戰的資歷,更沒有視死如歸的勇氣,此刻的李承乾,只不過是一個怕死的普通年輕人。

終日在擔驚受怕中享受富貴榮華,這種兩頭極端的心情,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不會明白其中的苦楚折磨。

…………

處於惶恐害怕中的李承乾很茫然,身處如今的境地,他不知道該怎麼辦,自從說出“殺五百人,豈不定”的混帳話,以及派人刺殺東宮屬臣張玄素的事失敗後,一夜之間似乎所有朝臣和謀士都遠離了他,太子陣營中原本人才鼎盛的局面不復再見,李承乾已被所有人拋棄,因爲大家都害怕了,都怕自己是他口中所言的“五百人”之一,更怕自己是第二個張玄素。

無人可用,衆叛親離,李承乾孤獨地住在東宮裡,倒數着彷彿已進入倒計時的榮華富貴。

當然,並非世上所有人都拋棄了他。

這一日,東宮來了一位客人,一位很熟的客人。

客人也是一位顯赫的王爺,嚴格說來,他是李承乾的叔叔,漢王李元昌。

孤獨的李承乾不假思索便接見了他,他已被衆人拋棄,如今東宮任何一位來客,李承乾都會將他當成救命稻草。

李元昌的到來有些突兀,甚至在這個風口浪尖之下,他的造訪有些不合時宜。

東宮正殿,賓主各自落座後,李元昌看着神情恍惚,面容憔悴的李承乾,不由長嘆一口氣。

“殿下,您這步棋走得太錯了……”

李承乾擡眼,目光再無以往居高臨下的威勢,反而帶着幾許可憐。

“漢皇叔,我已知錯了……”李承乾垂瞼,眼中撲簌落下淚來。

李元昌說是皇叔,但年紀與李承乾差不多,當然,所謂物以類聚,二人來往得密切,德行也差不多的壞。

見李承乾傷心落淚,想到當初被李世民狠狠抽過,差點死在李世民的一念之中,李元昌也悲從中來,哽咽道:“事已至此,多言無益,殿下,下一步你該如何做?”

李承乾泣道:“我已痛改前非,打算入宮跪在父皇面前請罪,若父皇不原諒我,我便長跪不起,若父皇能看在我心誠的份上不予計較我以往的種種過失,我願從此洗心革面,做回當年那個勤學上進,謙遜有禮的太子……總之,我不能失去東宮太子之位,我,不想死!”(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夜半劫持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翁婿相會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殿爭女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四百一十二章 捨生取義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五百七十二章 徙配瓊南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心似箭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七百六十九章 傳統美德第六百一十九章 製造時機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八百零一章 捅破窗紙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釋懷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下立判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六百九十章 父子相殘 上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九百三十一章 入新羅境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感謝及...求保底月票 羞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涼亭烹茶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九百零三章 壓陣挽瀾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三章 白璧微瑕第九百五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給大家拜年!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五十一章 脫困求生 下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
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夜半劫持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翁婿相會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殿爭女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四百一十二章 捨生取義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五百七十二章 徙配瓊南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心似箭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七百六十九章 傳統美德第六百一十九章 製造時機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八百零一章 捅破窗紙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釋懷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下立判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六百九十章 父子相殘 上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九百三十一章 入新羅境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感謝及...求保底月票 羞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涼亭烹茶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九百零三章 壓陣挽瀾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三章 白璧微瑕第九百五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給大家拜年!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五十一章 脫困求生 下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