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

bookmark

被人擡舉當然是自豪的事,尤其是被皇帝陛下擡舉,李素性子淡泊,但心中還是有一絲自我價值被肯定的竊喜。

當然,竊喜過後李素很快恢復了冷靜,不管李世民對他怎樣的看重,事實上,他仍成了李世民棋盤上的一顆棋子,只是自己這顆棋子落下的位置比較重要而已。

重要的棋子,仍舊還是棋子,而且無法反抗,這個事實令李素有些無奈。

“陛下既知我和魏王有過恩怨,若魏王入主東宮,陛下不擔心魏王將來登基後殺了我?”

李績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帝王眼裡看到的是江山,他做任何事的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江山永固,把你留給下一代帝王也是這個目的,不可否認你是個人才,所以陛下願意賜你一場富貴,只要你一生爲國爲君效命。但是,把你留給下一代帝王是他量才而用,至於下一代帝王用不用你,留你還是殺你,那是下一代的事了,陛下那時躺在寢陵裡,他也管不着了。”

李素眼皮猛跳幾下。

話說得很直接,一言道盡帝王心,帝王無情的一面也毫無諱言地說出來了,李績終究是久經沙場和官場的老臣,看問題確實很透徹,尤其是,這番話有點犯忌,似李績如此穩重的人輕易不會說,今日能當着李素的面說出來,可見他已真的將李素看成了自家親人晚輩。

“也就是說,無論未來的大唐太子是魏王還是晉王,我這顆棋子當定了?”李素摸着鼻子苦笑道。

李績嘆道:“江山如棋盤,世人皆是棋子,豈止你一人哉?”

李素神情忽然變得嚴肅起來,露出一臉苦大仇深的表情,緩緩道:“那麼,問題來了……”

毫無預兆的一腳,踹得李素一個趔趄,李績冷冷看着他:“長輩面前好好說話!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子擺出一張憂國憂民的噁心嘴臉啥意思?”

“其實長齊了……”李素弱弱地爭辯了一句,見李績神色愈不善,李素只好恢復了正常的語氣,道:“好吧,問題來了……別,舅父大人莫惱,小甥真有問題……”

“說!”李績橫瞥了他一眼。

李素笑道:“既然陛下晉了我的爵,可見新立太子應該就是今年內的事了,陛下正是春秋鼎盛之時,雖說東宮久懸不立令天下人心不安,卻也不至於急到這個程度,李承乾謀反事敗還不足一年,陛下完全沒必要匆匆立新儲君,舅父大人可知何故?”

李績點點頭,道:“難得你看得如此深遠,老夫私自揣度,這也是陛下晉你爵位的第四個原因……”

“什麼原因?”

李績看着他,緩緩道:“老夫以爲,陛下已有東征之念!”

李素一愣:“東征?”

眨了眨眼,李素忽然驚愕失聲道:“東征高句麗?”

“沒錯。”李績沉聲道:“高句麗……隋唐兩朝之痛,陛下既是被萬邦推崇敬畏的天可汗,豈能不親手除此勁敵以耀廟堂?兩朝歷代帝王沒能完成的事,陛下若能完成,‘天可汗’之名方算坐實了,日後史書上亦可對陛下蓋棺定論,更何況,當初隋朝連徵高句麗皆慘敗而歸,那可惡的高麗王竟然將我關中將士的頭顱砍下來,沿途壘成京觀以耀武,如此奇恥大辱,焉能不報?”

李素漸漸露出明悟之色,道:“陛下打算在東征之前先把內憂處置妥當,國中必須有東宮太子監國,也需要得力的臣子輔佐,所以,陛下最近這連串的動作纔會顯得有些匆忙,一切只因大唐要東征高句麗了?”

李績點頭,嘆息了一聲,神色頗爲複雜。

李素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舅父大人,陛下爲何突然有東征之念?”

李績嘆道:“數月前,新羅使臣來朝,向陛下哭訴高句麗將新羅和大唐之間的6路斷絕,斬殺搶掠新羅商賈百姓,國中兵馬調動頻繁,似有吞沒新羅之意,陛下遣使入高句麗,嚴旨命高句麗權臣泉蓋蘇文馬上撤回兵馬,就在上月,泉蓋蘇文遣使回覆陛下,不願接受陛下的王命,陛下龍顏大怒,遂有東征之念,而且是御駕親征。”

李素沉聲道:“如今陛下可有調動兵馬糧草?”

李績道:“上元節過後,刑部尚書張亮已奉旨離京東去,開始爲東征就地徵調糧草,最遲不到半年,大軍便將動了。”

李素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李績看了他一眼,道:“你覺得不妥?”

李素嘆了口氣,道:“當然不妥,太不妥了……陛下一生南征北戰,戰無不勝,我擔心這次東征怕是會將陛下的一世英名付於流水……”

李績眼皮一跳,急忙道:“你覺得大唐此戰必敗?”

李素嘆道:“縱然不敗,卻也難勝,多半會是個兩敗俱傷的結果。”

李績神情愈凝重。

李績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一生大小百餘戰,自是經驗豐富,若換了旁人這麼說,李績只會冷笑兩聲,再下一個“狂妄輕浮”的評語,可是此刻說這番話的人是李素,李績卻不得不正視了。

李素年紀不大,但李績從來不敢低估自己的這個親外甥,滿朝文武都沒人能無視他說的話,因爲李素有這個分量讓人駐足聆聽,因爲李素一旦正經起來,從來都是言之有物,而且甚少說錯。

“兩敗俱傷?子正何出此言?”李績沉聲問道。

李素擡頭掃了他一眼,輕聲道:“舅父大人是百戰將軍,凡戰者,先必師出有名,其次是看天時地利人和,最後便是正奇互輔,舅父大人仔細想想陛下這次東征,它……果真有必勝的把握嗎?小甥就算不說,想必舅父大人心裡多少也有幾分遲疑吧?隋朝文帝煬帝兩代帝王數次東征,不是大敗便是無功而返,陛下也不想想,若高句麗那麼容易被征服,早在隋朝時便該將它納入版圖了,爲何直到現在那高句麗仍在活蹦亂跳?”

李績的臉色愈晦澀,沉默許久,長嘆道:“老夫這些日子想了很久,也是越想心裡越不踏實……”

李素道:“我覺得……東征還未到火候,陛下這次實在太急了些,帝王一念興兵,來日若敗了,傷的可是我萬千關中子弟的性命啊,舅父大人,咱們還是儘量勸勸陛下暫息東征之念吧,待到再過幾年,我大唐國庫殷實,將士操練精湛,正是兵強馬壯之時再徵高句麗,勝望比現在高得多。”

**

諸老將吃飽喝足後盡興而歸,一個個喝得面紅耳赤,連上馬都要靠部曲扶上去,顯然大家在李家喝得很嗨了。

唯獨李績走時心事重重,神色間愈見憂鬱之色。

送走了老將們,李素的心情也不太好。

東征,隋唐兩朝帝王日思夜想的念頭,每個帝王都將高句麗當成了終極大boss,彷彿刷了這個boss就能撿到無數紫色裝備似的。

李世民有這個念頭並不奇怪,天可汗嘛,總要幹出一點前面帝王幹不出的功績,別人口口聲聲叫天可汗時才能心安理得的承受住。

可是,高句麗果真是那麼容易被打下來的嗎?隋朝屢屢對高句麗起攻擊,有哪一次真正大勝而歸過?隋煬帝被推翻的原因很多,其中三次徵高句麗而耗幹了國力便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可以說,高句麗不但沒被隋朝攻下,隋煬帝反而把自己的皇位和國祚都賠進去了。

如今李世民又要走隋煬帝的老路,李素實在覺得很擔心。然而無奈的是,李世民東征之心甚堅,連張亮都已被派出去打前陣了,李素就算想勸諫多半也是無力改變了。

…………

晉爵帶給李家的變化還是有的,而且顯而易見。

家僕丫鬟們揚眉吐氣了,在縣侯家當差和在縣公家當差是兩個概念,品級不同,心情也不一樣,儘管李素自己都不明白,同樣是當差,爲何給縣公當差就那麼的喜氣洋洋,不知情的人見了還以爲是他們被封了爵呢。

還有一個變化,許明珠最近變得不太愛說話了,雖然依舊將李素的衣食住行打理得很周到,在李素面前也是笑意吟吟的,可李素卻敏感地從她眼中看出落落寡歡之色,李素滿頭霧水,追問了好幾次,許明珠總是笑着說沒事,李素追問幾次不得其果,只好作罷。

長安城仍舊風平浪靜,絲毫看不出大唐即將迎來一場大戰惡戰的跡象,朝臣們照舊每天上朝議事,百姓們依舊安居樂業,爲生計餬口而忙碌着。

幾天後,李素在家伸懶腰打呵欠,打算翻個身繼續睡一覺時,家裡又來客人了。

最近來拜訪李素的人不少,有朝中大臣勳貴,也有紈絝子弟,有的是來道賀,還有的索性說明來意,就是爲了攀附。

李素被擾得不勝其煩,乾脆交代薛管家,新晉李縣公因爲陛下晉爵太興奮,結果中風了,正躺在牀上抽抽,恕不見任何客人。

然而,今日來的客人薛管家卻不能攔,攔不得,就連李素也不得不親自迎出堂外,因爲理論上,這位客人可以一巴掌抽得李素真正中風抽抽。

來的客人姓許,無官無爵無權,但這位三無人士卻是李素的老丈人。

第七十章 奏對問策 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八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九百零四章 亂後反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下立判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七百二十八章 登門認親 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陽探監第五百四十章 庭院賞雪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內外親疏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三百四十三章 身陷算計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九百一十二章 深夜驚喜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八百七十二章 兵發柳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侯爺滅佛 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謀篡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六百五十六章 獻計除敵 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參 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五百一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七百九十五章 公主夜宴 中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平歸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二百七十五章 有生之年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間煙火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次入獄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
第七十章 奏對問策 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八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九百零四章 亂後反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下立判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七百二十八章 登門認親 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陽探監第五百四十章 庭院賞雪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內外親疏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三百四十三章 身陷算計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九百一十二章 深夜驚喜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八百七十二章 兵發柳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侯爺滅佛 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謀篡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六百五十六章 獻計除敵 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參 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五百一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七百九十五章 公主夜宴 中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平歸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二百七十五章 有生之年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間煙火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次入獄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