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

柳城城外,三十萬大軍紮下營盤。

白色的營房如一條蜿蜒的巨龍,在城外山谷平原上連綿數十里。

柳城位於大唐與高句麗的國境線附近,這裡已是兩國交戰的真正前線了。大軍紮營後,氣氛頓時變得不一樣了。

一隊隊的斥候探馬被派出營地,他們渡過遼河,無聲無息地混入高句麗國境內,李績,程咬金等將軍們日夜留在李世民的帥帳中,一羣人聚在一起,不分晝夜地商議出兵之事。

甚至連常塗的表現都不尋常,李素親眼見到一些穿着高麗尋常百姓服飾的人出沒在中軍大營內,常塗與他們一個個秘密交談許久,然後這羣看似普通的百姓便悄然無聲地出了大營不知所蹤。

大營內的氣氛也徒然變得緊張起來,將士們少了許多行軍時的歡聲笑語,許多人默默地留在營房內,不停地擦拭着手裡的刀劍戟矛,每間營房都傳出霍霍的磨刀聲,除此別無動靜,凝重的氣氛裡充斥着一股難以言明的肅殺之氣,令人分外感到壓抑難受。

李素也儘量待在自己的營房裡不出去,營房裡雖然無聊枯燥,但外面的氣氛更難受,李素骨子裡其實是個厭惡戰爭的人,不僅厭惡戰場上的殘肢斷臂和淒厲的慘叫,也厭惡戰前這股令人幾欲窒息的壓抑氣氛,它讓人不快樂。

…………

臨戰之際,方老五得了李素的暗中囑託,將高素慧監管得更加緊了,而高素慧這幾日卻表現得很平靜,她彷彿忘記了自己是高麗人的身份,忘記了她的國家即將要面臨一個天下最強大的帝國的傾力一擊,她似乎已漸漸適應了丫鬟這個角色,每天不待李素吩咐,李素需要什麼她都能恰到好處地儘自己所能服侍好他,讓李素覺得分外舒坦。

很聰明的一個女人,可以肯定,在高麗國時她應該沒有接觸過這種下人的活計,可她卻做得非常好。

除了沒給李素暖牀侍寢,其他的已經做得足夠好了。李素有時候甚至產生一種在自己家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美妙錯覺,如果……這個女人沒有心懷鬼胎該多好。

柳城外紮營地第三天,前軍傳來了消息。

一隊十人的斥候與高麗軍隊的斥候在遼河東畔遭遇,雙方激戰,各有傷亡。

活着的人拼死帶回了消息,高句麗莫離支泉蓋蘇文派遣五萬大軍,陳兵遼河之畔,刀出鞘箭上弦,對大唐軍隊嚴陣以待,顯然沒有絲毫妥協求和的跡象,這場大戰已無法避免。

李世民當即召集衆將商議,這一戰雙方都已沒有退路,必須戰!

情勢有些棘手,敵軍雖然才五萬兵馬,可他們佔據着地利優勢,以逸待勞等在遼河東畔,大唐軍隊若要征服高句麗,首先必須渡過遼河,而遼河岸上的高麗軍隊磨刀霍霍,就等大唐軍隊渡河而擊,若貿然而渡,唐軍必然損失慘重。

商議到半夜,君臣終於拿出了決議。

牛進達領一支五萬人的前鋒軍隊繞到遼河上游,趁敵軍來不及反應之前先渡河,然後連夜奔襲遼河下游,率先朝高麗敵軍發起攻擊,牛進達所部攻擊的同時,唐軍主力趁勢渡河,與牛進達所部會合,列陣而擊,爭取首戰告捷,將高麗軍五萬人徹底全殲在遼河東畔。

商議甫定,牛進達當即點齊五萬兵馬領命出營,悄然無聲地朝遼河上游急行軍而去。

大營內仍舊一片壓抑沉寂,到後半夜時,營內忽然傳來將領們的叱喝聲,留在大營裡的二十五萬兵馬全部整裝待發。

中軍大營裡睡得正熟的李素也被吵醒,起身披衣而出,見大營內身影幢幢,人吼馬嘶,一隊隊披掛執矛的將士們列着整齊的隊伍從自己面前隆隆而過。

李素蹲在營房門外,將士們興致高昂的聊天聲聲入耳。

“咱們是渡遼河的第一批,火長說了,只要咱們能渡過去,然後馬上在遼河東畔列陣,頂住高麗軍半炷香時辰,咱們就是首功,弟兄們回去後每人可分到十畝永業田,還有兩貫賞錢,和免三年的賦稅……”

“半炷香時辰是多久?”

“不知道,反正很短,就那麼一會兒功夫。”

“半炷香以後呢?誰來幫咱們頂?”

“聽火長說,咱們是第一批,半炷香後第二批渡河的是前軍的陌刀營,只要陌刀營過了河,在東畔列好陣,就算是大羅金仙也過不了陌刀陣,準保被攪成肉泥,這一戰便十拿九穩了。”

“好事!這次咱們一定要拼命!拼命的渡河,拼命的守住東畔,半炷香時辰呀,喘幾口氣的功夫,咱們大唐王師披靡天下,頂高麗軍半炷香不成問題,永業田和賞錢老子拿定了!”

“哈哈,聽說你家給你說了個米脂的婆姨,等不及了吧?好好立下這一功,回去後田也有了,錢也有了,守着婆姨過好日子,來年再生個娃,齊了!”

“對,這命拼得值,幹了!”

越說越興奮,幾句對話間,希望和決然便充斥在每位將士的心中,轉而化作無盡的戰意。

李素看着這些鮮活血性的漢子們昂然經過,眼中閃爍着複雜難明的光芒。

等待他們的究竟是無比榮耀的戰功赫赫,還是戰死異鄉馬革裹屍的淒涼悲壯?

李素忽然很想爲這羣可愛樸實的漢子們做點什麼,一點點都好。

將士們說說笑笑地走過去了,李素卻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許久後,李素擡起頭看着一旁的方老五,道:“五叔,你經歷的戰陣多,算是百戰餘生的老兵了,你說說今晚這一戰靠得住嗎?”

方老五撓撓頭,笑道:“我打了半輩子仗,頂多也只是個火長,打或不打,怎麼打,全聽上官的,公爺,這事小人可說不準。”

“隨便說說,說錯了又不治你的罪,你就說說你的感覺,牛伯伯領軍繞道上游渡河,然後突襲東畔,咱們大營再出兵渡河,能收拾得了那五萬高麗軍嗎?”

方老五猶豫了一下,苦笑道:“說不好,這事小人覺得不大穩妥,牛大將軍領着五萬人馬繞道,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吧?兩國交戰,咱們這大營附近不知有多少高麗的探子埋伏在外面,大營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對岸的高麗軍很快就能得到消息,何況是五萬人馬調動出營這麼大的動靜,牛大將軍意圖突襲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恐怕很難……”

李素望着大營內來往如梭的將士發呆,喃喃嘆道:“明明達不到突襲的作用,陛下爲何還是要派牛伯伯突襲呢?”

方老五遲疑了一下,道:“公爺,不是陛下故意犯錯,這件事根本沒有別的辦法,遼河總是要過的,敵軍在對岸已嚴陣以待,除非我們馬上休戰退兵,否則不論對岸陳兵多少人馬,不論付出多大的犧牲,這條遼河都必須要渡過去,兩軍對壘從來沒有公平的一刀一槍,這一次咱們是以劣擊優,是實實在在的攻堅戰,而且不得不爲。”

李素懂了。

他也是經歷過戰爭的人,他知道戰爭裡面沒有那麼多的智計百出,歷史上以寡擊衆的戰例不是沒有,但很少,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兩軍陣前一刀一槍以命換命的殘酷畫面。

方老五說完,李素沒再說話了,蹲在營房門口沉默許久,然後起身默默地走進了營房。

營房裡有一張矮桌,桌上一張羊皮地圖靜靜地攤開,上面註明着遼河兩岸的城池,道路和山脈。

李素盯着地圖,擰眉注視許久,手指不停地在地圖上來回劃拉。

方老五一直靜靜地待在李素身後,看着李素一臉焦慮沉思的模樣,方老五嘴脣囁嚅幾下,又不敢打擾李素的思緒,直到李素的視線突然從地圖上移開,然後頹然嘆氣,方老五這才道:“公爺,您已經盡力了,這一戰沒有別的捷徑可走,渡河列陣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一路血腥殺到對岸,咬牙列陣佔住每一寸土地,等待援軍,除了拿命拼,沒有別的辦法。”

李素苦笑道:“我以爲我比古人更聰明,能夠想出一條捷徑,是我太高看自己了……”

方老五笑道:“不高看,在小人心裡,公爺是世上最聰明的人,真的,小人沒見過比公爺更聰明的,包括朝堂上那些王公大臣,他們都不如公爺您。”

李素意興闌珊道:“別再說什麼聰明瞭,我若真的聰明,就能馬上想出一個辦法,讓無數關中子弟不用去拼命……”

方老五笑道:“已經有更好的辦法,公爺您造出的震天雷是個好東西,用在渡河上必是一件利器,您想呀,萬軍齊發,半渡而止,一排排的震天雷鋪天蓋地般朝對岸扔過去,高麗軍可沒見過您的震天雷,前面幾輪必然炸得他們哭爹喊娘,敵軍陣勢必然大亂,我軍趁此機會渡過去,一邊渡河一邊扔震天雷,只等我軍登上對岸,保準方圓十里之內杳無人煙,公爺請放寬心,這次渡河折損不了咱們多少人馬的,咱全軍將士都得記您的大恩呢。”

李素想了想,勉強笑了兩聲。

好吧,震天雷確實是個好東西,渡河時如果用到的話,多少能減少許多傷亡,自己對將士們也算有個交代了。

心情稍微好了一些,李素拍了拍方老五的肩,笑道:“五叔挺會安慰人的,不錯,兩軍交戰總要死人的,咱們少死一點也好。”

*****

半夜時分,大營內只剩了少量的留守軍隊,餘者皆聚集列陣於遼河西畔,靜靜等待牛進達所部突襲高麗大營的信號。

天氣越來越冷了,李素騎着馬,安靜地停在李世民不遠的隨軍文官人羣裡,他是散騎常侍,按理說此刻應該在李世民身邊,以他的縣公身份也足夠有資格伴駕了,可李素偏偏躲得老遠,情願躲在文官人羣裡,也不願在李世民身邊湊熱鬧,說到底,李素對李世民還是有些怨氣,怨他沒有采納自己的建議。

二十五萬大軍,在遼河西畔的平原上排成一個又一個的方陣,遠遠看去密密麻麻令人心悸,震懾心神。

夜晚寒風吹拂而過,李素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哆嗦。

身上裹了一張黑熊皮,包得嚴嚴實實的,可李素還是覺得冷,仰頭望了望夜晚的星空,默默計算着時辰,然後,李素忽然覺得有些焦躁。

約定好的時辰早已過了,而對岸的高麗軍大營仍然風平浪靜,牛進達所部顯然沒有按時發起突襲,路上不知遇到什麼事情耽誤了。

相比李素的焦躁,不遠處的李世民更煩躁,胯下的青驄馬彷彿也感受到李世民煩躁的情緒,馬兒不停地原地刨着蹄,搖頭晃腦不時打一個響鼻。

隨着時間漸漸過去,李世民的眉頭越皺越深,終於忍不住道:“牛進達怎麼回事?爲何未如約發起突襲?他這是貽誤戰機!”

壓抑着怒火的語氣,令身邊的將領們紛紛一凜。

李績作爲主帥,自然必須第一個回話的,於是只好道:“陛下稍安勿躁,老牛怕是遇到不可測之事了,興許遼河上游有敵軍攔截……”

李世民冷冷道:“就算有敵軍攔截,五萬人馬難道衝不破他們的防線嗎?再這麼耗下去,天馬上要亮了,一旦天亮,咱們所有的舉動全在對方的眼皮子底下,渡河之戰必敗!”

李績的心情也很忐忑,聞言卻只好安慰道:“陛下寬心,老牛信得過,臣以爲他應該快發起突襲了……”

二人低聲說着話,忽然一陣雜亂的馬蹄聲傳來,很快,一名斥候單膝跪在李世民面前,稟奏道:“陛下,遼河東畔快馬來報,牛大將軍所部在上游渡河時遭遇敵軍攔截,對方人馬約一萬人,牛大將軍下令強行渡河,所部傷亡兩千餘,方纔渡河,此刻牛大將軍所部正朝東畔急行軍,半個時辰內可對高麗軍大營發起突襲。”

李世民臉色稍緩,揮手令斥候退下,臉上這纔有了一絲血色。

“老牛確實是良將啊,強行渡河竟只有兩千傷亡,難爲他了!”李世民捋須緩緩道。

李績道:“陛下,咱們該準備了。”

李世民點點頭,李績扭頭朝身後的傳令官揮手,傳令官得令,快馬向大軍方陣飛馳而去,隨着一聲聲低抑的吼聲,大軍方陣出現了小小的騷動,隨即低沉的轟的一聲,全軍進入戰備狀態。

不遠處的李素也突然變得緊張起來,當年在西州城頭面對千軍萬馬的熟悉感受悄然浮上心頭,李素深深呼了一口氣,強自壓下心頭沉積的窒息感。

戰爭近在眼前,誰能從容淡定?經歷過,並不代表不害怕,這種事無論經歷多少次,李素都無法消去心中的恐懼,不同的是,他能承受住這種心頭的重壓,不使它浮於形面。

一旁的方老五似乎看出了李素的不安,於是湊上前輕聲道:“公爺儘管放心,小人和弟兄們誓死保公爺周全,更何況公爺是金貴人物,陛下斷不會讓公爺衝鋒陷陣的,小人估摸着,應該是大軍將對岸全佔住,擊破了高麗軍大營後,公爺和這些文官們纔會最後渡河。”

李素點點頭,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原本就沒想過沖鋒陷陣的,當年在西州咬緊牙關死守那是沒有辦法,這一次自己的前方有三十萬大軍,衝鋒陷陣這種事輪到誰也輪不到他。

想歸想,李素還是忍不住扭頭,望向自家的百餘名部曲們。

部曲們身着甲冑頭盔,刀劍出鞘,一股凜冽的殺氣瀰漫在他們的周圍,李素甚至聞到了一股鐵鏽般難聞的死亡氣息。

頭皮一麻,李素感覺背後冒了一層冷汗。

這……就是百戰餘生之士真正的面目麼?平日裡一個個在自己面前嘻嘻哈哈沒個正形,一旦遇到了真正的戰陣,他們便露出了猙獰的獠牙,變成了一隻只飢渴的野獸,隨時等待擇人而噬。

似乎感受到李素巡視的目光,部曲們朝他看來,然後動作整齊劃一地朝他按刀行禮,雖未說一句話,但李素能感到他們誓死護衛自己的決心和能力。

好一羣驍勇之士!

李素突然覺得能收穫這羣百戰老兵是此生最大的幸運,此時此刻,一股濃濃的安全感從心底深處油然而生。

他們,是一羣自己可以以命相托的人。

…………

時間緩緩流逝,半個時辰後,對岸突然傳來了一陣隱約的喊殺聲。

很快,對岸高麗軍大營燃起了沖天大火,喊殺聲也越來越激烈起來。

李世民和李績等諸將頓時精神一振,眼底深處漸漸升騰起一股興奮的光芒,襯映着對岸熊熊的火光交相輝映。

不待李世民下令,李績馬上回頭大喝道:“諸將士聽令!”

轟!

大軍方陣裡的將士們併攏雙腿,甲冑鐵葉相撞擊,發出轟然的響聲。

李績眼中殺氣閃爍,拔劍斜指天空,大喝道:“第一批,準備渡河!”

方陣大軍內,一羣穿着布衣未着鐵甲的將士出列,快速奔跑到遼河邊,然後將手裡的刀劍咬在嘴上,撲通一聲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裡,開始朝對岸奮力地游過去。

時值冬天,遼河進入枯水季節,水並不深,最深處只至人的脖子,這也是一連串壞消息中唯一的好消息,不用大費周章伐木造筏渡河,直接從水裡走過去便是。

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二十五章 郭駑獻詩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三百二十九章 隱見妖風第五十八章 春日芳華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二十二章 村學冷清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七百六十三章 漸生波瀾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形的刀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三百七十一章 沙漠明珠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六百七十八章 雨夜敵蹤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五百四十四章 項莊舞劍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三百七十七章 孤城不孤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七百零九章 王爺所請 下第五百零六章 暫退一步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捨生忘死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第四百八十四章 和風細雨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防奪權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雨過後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終第七十五章 盡釋誤會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五十二章 最後一搏 上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九百零九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九十三章 官媒上門
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二十五章 郭駑獻詩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三百二十九章 隱見妖風第五十八章 春日芳華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二十二章 村學冷清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七百六十三章 漸生波瀾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形的刀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三百七十一章 沙漠明珠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六百七十八章 雨夜敵蹤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五百四十四章 項莊舞劍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三百七十七章 孤城不孤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七百零九章 王爺所請 下第五百零六章 暫退一步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捨生忘死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第四百八十四章 和風細雨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防奪權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雨過後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終第七十五章 盡釋誤會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五十二章 最後一搏 上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九百零九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九十三章 官媒上門